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50213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2、难点:

“寓、截”的识记。

“费、望、算”的书写。

感悟寓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读过成语故事吗?

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

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

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

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

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

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

(这是故事的结果。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

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

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

(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寓言寓意焦急焦虑喘气计算算盘

一截拦截丢失费力浪费盼望张望气喘嘘嘘

2、看图讲故事。

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

齐读课题。

识记“守”。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

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

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

(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

思考:

他为什么能捡到?

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

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做: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他的想法能实现吗?

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

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

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

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3)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

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

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生试写“守、肥、桩、比”,评价后再写。

3、生抄写生字。

27、寓言两则

揠苗助长:

急--拔苗--苗死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

干活--捡兔--等兔--等不到

庄稼全完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八、作业布置。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课外:

阅读寓言故事

《画杨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3、理解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4、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怎样把一段话说清楚。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杨桃、五角星形的杨桃图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设疑激趣

1、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在学习新课之前,先检查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请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词语

2、谈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这是怎么回事儿?

3、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

是的,“我”是这样做的,而且“我”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地画生: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从“认认真真”和“老老实实”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结果“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

二、感受嘲笑 体会做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5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体会同学们第一次的嘲笑。

(1)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

(2)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

a、引导:

你们什么时候会哈哈大笑过?

你们的这种笑和文中的哈哈大笑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b、学生回答后板书。

(嘲笑)

(3)指导朗读:

有了这样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灯片出示句子)“杨桃是这个样子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方式:

指名读——体会——评价——再读——齐读)

3、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

(1)听到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没有笑,他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文中的那段话。

(3)指导学生理解“审视”。

在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审视)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杨桃做做审视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后描述并评价。

(4)同学们想想:

老师这一看,会有什么发现?

三、深入研读 悟情明理

1、教师引入:

是的,正因为有了这一发现,所以,老师举起了“我”的这幅画,(师举起画成五角星的杨桃图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同学们拿起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7——17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3、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次对话,学生交流。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2)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后小结:

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板书:

吞吞吐吐),是知道自己错了的表现。

(4)指导朗读,学生评价。

(5)教师举起画和一名同学合作读后,同学分角色朗读。

4、朗读、理解老师神情的变化

(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

(2)思考讨论:

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

(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

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在考虑什么呢?

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

(3)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

(4)想象:

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

(过渡语:

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

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5)(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

(6)指导朗读。

(指名朗读—齐读)

(7)引导理解: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

为什么?

(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

(8)指导背诵。

(过渡:

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

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

a、练习背诵。

b、集体背诵。

5、理解“教诲”一词。

(师:

虽然杨桃风波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

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词概括叫做教诲。

四、口头说话 以读促写 

1、师述:

从作者岑桑小时候画杨桃这么简单的事情中,我们明白了如此深刻的道理。

(播放音乐)其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嘲笑别人或被别人嘲笑的时候,也有误解别人或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当时,我们是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

2、同学先想想,想好了再说说。

看谁能把自己的经历说成一段完整的话。

3、同位相互练习说话。

4、口头习作训练,教师相机指导和评价。

五、积累语言  拓展延伸

1、师述:

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

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2、学生齐读。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  →  吞吞吐吐

严肃  →  和颜悦色

 

小马过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3.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课前准备:

  课件、音乐、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课前放播放《时间像小马车》

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马过河》这篇童话故事的生字,初读了课文,大家还记得吗?

(记得)小火车开起来——(开火车读词语)

2.师:

同学们读的声音洪亮,把掌声送给您们。

下面我们回忆一下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

小马两次过河的故事。

师:

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郎读课文。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过渡语:

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请同学们看学习提示

(一)

新课教授

学习提示

(一)

听老师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边听边想:

什么事使小马高兴得连蹦带跳?

怎样读才能表现出小马当时的心情?

(1)生齐读课文

(2)生回答:

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

(3)指名读小马的话。

过渡语:

那小马在送麦子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

学习提示

(二)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想:

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

它此刻心里想什么?

后来老牛和松鼠如何告诉小马的,用“——”画出来。

生回答:

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

生回答:

小马想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那多好啊!

生回答:

它分别向牛伯伯和松鼠请教。

2、师指导朗读

小马问牛伯伯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

(有礼貌、询问)

老牛的回答用什么语气?

(平静,因为他认为河水很浅)

小松鼠拦住小马喊什么?

要用什么口气?

出示句子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师:

“立刻”“连忙”什么意思?

谁能根据我的口令做一下(坐下、手背后)。

大家一起做一下(手背后、抱臂坐端)。

大家这是动脑筋了吗?

(没有)

过渡语:

小马也是这样不动脑筋,轻信别人的话,看看回家妈妈怎么告诉他吧

学习提示(三)

小声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说一说:

(1)小马回家后,老马怎么教育小马的?

它是怎样回答妈妈的话?

(2)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么做的?

1、生回答。

(试着有感情朗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2、师:

同学们要注意小马的回答中,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内容的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3、出示关键句“光听别人说,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

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逐步加深体会。

4、生回答: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跑到小河边,试着往前趟。

师:

我们一起读,小马听了老马的话后小心的趟过了河,要读出小马自信、不怕困难的语气。

三、同桌之间讨论:

当小马从磨坊回来后,再次见到妈妈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朗读全文,小结收获

1、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2、小结收获。

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编一编:

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

大雨一下就是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

外婆打电话来找老马,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

“孩子,你先给外婆送点东西吧。

”小马驮起面飞快地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浅

松鼠深动脑筋试一试

妈妈亲自试试

《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

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

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

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

今天,我们的课堂主题就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板书:

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一)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二)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

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三、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

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她。

四、课后完成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板书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

每天中午1:

10~1:

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 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的教学重难点就在于学生能清晰的表达自己,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

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让每个人都主动参与到制定图书借阅公约这个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习惯,也加强学生对班级公共财产的保护意识。

我引导学生在提示下,有目标有方向的讨论,确保讨论的主题不会偏离,以保证讨论的质量,最终综合各组的讨论结果,张贴公约,让学生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加强班级团结,促进班级建设。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3.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

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

教师:

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

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

(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

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

(二)我的发现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

“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指导:

两个意思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词的意思也与它们差不多)

3.举例,验证猜想。

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

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微笑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

(怎样读好加点部分)

教师指导:

“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

“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

“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

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

同桌互读。

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全班齐背《弟子规》。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

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

分四个角色:

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语文园地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读读认认和阅读理解。

难度遵循从易到难,符合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注重让学生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我从旁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探究方向,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充分地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弟子规》作为我国文化经典,从低年段的学生开始接触。

这节课上,我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弟子规》的内容,熟读并背诵《弟子规》,初步培养古文的朗读语感,感受古文的韵律。

《弟子规》的内容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让学生能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讲文明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