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945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6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docx

沪教版全国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沪教版(全国)2020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下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8

D.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为276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D.

冶炼生铁

4.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参加反应的

的微粒个数比是4:

3

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

属于氧化物

D.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时3:

20

5.“

”“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6.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7.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8.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A.AB.BC.CD.D

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加快反应速率B.二氧化锰在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C.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D.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10.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A.

看B.

听C.

闻D.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

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B.

贮存氧气C.

过滤D.

吹灭酒精灯

13.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硫元素也排列其中,其化合价分别为-2、0、+4,+6价,依次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H2SB.SC.SO2D.H2SO3

1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5.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

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B.O2C.CO2D.H2

16.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18.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O2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O2的发生装置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的收集装置

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

1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磷元素:

PtB.钾离子:

K2+C.高锰酸钾:

K2MnO4D.5个氮原子:

5N

2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C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请回答下列关于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①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利用该原理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要用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最好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装置序号).

(3)小希想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是否能反应生成氧气.

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获得平稳的气流,他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②小希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的F装置,用_____证明有氧气生成.研究表示,该反应同时生成碳酸钠,则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查资料,实验室制氨气:

Ca(OH)2(固)+2NH4Cl(固)

CaCl2(固)+2H2O+2NH3↑,已知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制取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接口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小写字母代号).

22.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硫化氢气体,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的气体,能溶于水,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为_____(用字母序号填空),收集装置为_____(用字母序号填空)。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碳酸钠粉末、粒状大理石、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这几种药品,探究哪两种药品的反应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请你参与下列的探究并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上述酸和碳酸盐的反应是否适合在实验室制取CO2?

(方案设计)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浓盐酸不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你认为原因是a:

_____;

讨论后大家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与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A

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速率过快,气体不便收集,不宜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产生气泡,速率迅速减慢,反应几乎停止。

无法持续产生CO2,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C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速率适中持续产生CO2,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根据探究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第C组药品,该药品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b:

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

_____;验满方法是d:

_____;检验方法是e:

_____。

(3)由上述探究可知,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时,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收集等。

请你再写出一种需要考虑的因素:

_____。

(4)如图: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现取用三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干花进行实验。

现象:

第一朵紫色干花喷上水,紫花不变色;第二朵紫色干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紫花也不变色;第三朵紫色干花先喷上水,再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紫花_____(填写关于颜色的现象)。

结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

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23.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但需略作改进,改进方法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_____;为了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操作先后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干燥②溶解③过滤④洗涤

(3)装置F可用来制备CO2,其优点为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4)如图装置又称为“多功能瓶”,可用于收集气体,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为_____;可用于检验CO2,进气口为_____(填“a”或“b”),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纯度,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X曲线表示压强变化趋势,Y曲线表示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

结合Y、Z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X曲线AB段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

24.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内容

步骤

(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

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H2O2溶液

推入适量H2O2溶液

(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___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____.

25.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b_____。

(2)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

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填序号)

①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观察图C装置,该反应处于_____(填“进行”或“停止”)中。

(4)若用B、F组合成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在制取过程中发现反应过于剧烈,可将装置做哪些改动?

_____。

(5)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6)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7)拓展与延伸:

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

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

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利用如图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6.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

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

请教老师后获知:

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实验现象

结论

(1)______

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______

电石与水反应放热

(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

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察到有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氢元素吗?

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然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碳、氢元素

[反思]通过上述素材,谈谈你对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_____.

27.根据下国所给的仪器和实验用品,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组装一套发生并导出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和用品是A_________________K(请补齐编号)。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发生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不会发生没变。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若要组装一套能控制该反应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则可选择的仪器和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若用L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口(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组装一套制取少量蒸馏水的简易装置,需要用到A、C、D、E、F、G,制取时,D中需加入几颗沸石,目的是____________,E中需装入冷水,起_______________作用。

28.现用下面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说明:

实验二中集气瓶内壁的铁粉除氧剂是用水湿润后均匀涂附上去的,其中的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1)实验一中,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一、实验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对应下面图1、图2,依据图1、图2信息,_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实验一或实验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写两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D

解析:

D

【解析】

试题分析:

A、金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信息示意图可知,197为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错误;C、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错误;D、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则一个金原子中粒子总数=197+79=276,正确。

故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

2.C

解析:

C

【解析】

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

2Mg+CO2

2MgO+C,由此可知:

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

2:

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

[2

(24+16)]=3:

20,故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C

【解析】

A、图A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B、图B中的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错误;C、图C中的物质分子是由不同原子构成,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正确;D、图D中的物质是由不同分子构成,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都不变,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由实验可知,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但不能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水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O2↑;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a管收集的气体为氢气,能燃烧,b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微粒的个数为2,反应后微粒个数为3,错误;

B、由微观图可看出生成物是两种,错误;

C、由微观图可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金属汞是由原子构成,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稀盐酸和大理石,故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像倒水一样倾倒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详解】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减慢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不能做所有反应的催化剂,其它物质也可以作催化剂,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解析:

B

【解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B、收集氢气在试管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轻微的响声,才表明氢气已经纯净,图中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或刺激性,应用手扇动,不能直接凑到瓶口用鼻子闻,图中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不能用嘴吹,用嘴吹易引发危险,图中操作错误,故选B。

点睛:

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x,x=6,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

圆圈内的数字是34,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B

解析:

B

【解析】

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13.D

解析:

D

【解析】A、H2S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B、S是单质,化合价为0,正确;C、SO2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正确;D、H2S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是解题关键。

1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6.A

解析:

A

【解析】

试题分析:

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选A.

考点:

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

17.C

解析:

C

【解析】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