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987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下列思想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人际关系和谐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故①正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体现了气节精神,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故②正确;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在今天没有现实意义,故③错误;闻善而慕,知过而惧,也有现实意义,故④正确。

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与评价,尤其对于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应该正确理解,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君权神授为君主专制制度服务,应该排除,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只要仔细地阅读《论语》和“苏格拉底的对话”,就不难发现二者都有其中心概念。

二者的“中心概念”分别是指(  )

A.“仁”“感觉”B.“礼”“德性”

C.“仁”“德性”D.“礼”“道德”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故二者的“中心概念”分别是指“仁”“德性”,C项正确。

“礼”也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但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BD。

“感觉”应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排除A。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3.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

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

A.克己复礼B.以法治国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时期墨家的主张。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A选项中的克己复礼是儒家孔子的主张。

B选项中以法治国是法家主张。

C选项中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所以C正确。

D选项中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主张。

4.为秦朝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的思想家是(  )

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

【答案】D

【解析】据材料“秦朝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以法治国,为为秦朝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故D项正确;孟子、荀子属于儒家,没有被秦朝采纳,故AB项都错误;庄子属于道家,没有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信息出发:

“秦朝统一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这说明法家思想的采纳,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正确判断。

5.春秋晚期,晋国铸邢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

孔子一再表示: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  )

A.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B.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

C.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失其度矣”和“僭越”“这违反了“周公之典””都可以看出孔子是反对违反周礼的,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的,A和B正确;春秋晚期是社会转型时期,孔子还在维护捍卫周礼,不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保守主义倾向,C正确;D项错误,孔子维护的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答案选D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名师点睛】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6.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其思想来源于(  )

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道家“无为”的思想,故A项正确;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没有“无为”,故B项错误。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也没有“无为”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学生主要掌握相关知识,即可得出道家无为思想的正确答案。

7.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始于(  )

A.秦代B.汉代C.宋代D.清代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开始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故A项错误;宋代理学形成发展,不是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开始时间,故C项错误;清朝也不是儒家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开始时间,故D项错误。

故选B。

8.下表的

思想家

时代

思想主张

 

西汉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空白处应填(  )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夫之

【答案】B

【解析】据题干“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故B项正确;荀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故A项错误;朱熹是南宋思想家,故C项错误;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思想家,故D项错误。

故选B。

9.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B.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大一统和君权神授,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故C项正确;汉初的社会动荡是秦末战争、政权初建导致,不是道家思想导致,故A项错误;道家学说促进了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故B项错误;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推崇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巩固统治需要,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是关键是审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学生应该结合西汉初到汉武帝的国家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得出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的正确答案。

10.汉代儒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体现在(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B.统治者应推行仁政而非暴政

C.维护尊卑等级秩序D.重视伦理道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故A项正确;仁政思想属于孟子,故B项错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尊卑等级秩序,故C项错误;汉代之前的儒家已经重视伦理道德,故D项错误。

故选A。

11.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代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份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统治者用佛教和道教思想维护统治,故“始终”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遭遇危机,因此儒学不断吸收佛、道德合力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

12.宋代理学兴起.标志着儒学发展到了新高度。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A.程颢B.程颐C.朱熹D.陆九渊

【答案】C

【解析】据题干“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C项正确;程颢和程颐是北宋理学代表人物,但不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AB项都错误;陆九渊是心学代表人物,故D项错误。

故选C。

13.下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段记述的评价曰:

“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

”这说明了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B.封建礼教高度强化束缚民众思想

C.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D.明清进步思潮改变社会价值取向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明史·列女传》……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史属于官方史书,它宣扬伦理纲常,说明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民众思想被束缚,故B项错误;明清进步思潮反对封建礼教,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C。

14.明朝后期,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进步思想家是(  )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李贽思想,故A项正确;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顾炎武和王夫之也没有材料中的类似思想,故CD项都错误。

故选A。

15.高一(21)班的学生在排练明清时期的历史短剧时,为黄宗羲设计的台词应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思想,故A项错误;黄宗義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故B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陆九渊思想,故C项错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顾炎武思想,故D项错误。

故选B。

16.顾炎武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輿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开启了诸多新的研究领域。

后世学者称“古学之兴也,顾氏始开其端”。

这体现了(  )

A.经世致用B.反对专制C.唯物史观D.复兴儒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重视对文字音韵、群经诸史、典制輿地乃至河漕兵农的研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为社会现实服务的治学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反对专制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唯物史观,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也不等于复兴儒学,故D项错误。

故选A。

17.“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代表了人类社会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D.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错误;柏拉图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图,故C项错误;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故D项错误。

故选A。

18.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