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4756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docx

《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10页文档资料

2008年《土地管理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1)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单项选择题(共80题,题号21-100,每题1分,共80分。

每题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字母涂黑。

选错不得分、不倒扣分)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由于土地()的特性,对一块土地的利用,常常同时产生两个以上用途的竞争,并可以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种用途。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a.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c.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

  d.土地增值性

  答案:

b

  解析: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土地具有多种用途,既可作工业用地,又可作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

由于这一特性,对一块土地的利用,常常同时产生两个以上用途的竞争,并可以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种用途。

  2、按照现行分类,殡葬场所用地属于()。

  a.公共建筑用地

  b.公用设施用地

  c.商服用地

  d.特殊用地

  答案:

d

  解析:

特殊用地是指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墓地等用地。

墓葬地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及附属设施用地。

  3、下列不属于土地自然特性的是()。

  a.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b.土地位置的固定性v€

  c.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d.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答案:

c

  解析:

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是土地的经济特性。

  4、一般说来,只要规划允许,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较为容易,但要使建设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则较为困难。

这表明了建设用地的()特点。

  a.承载性

  b.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

  c.非生态利用性

  d.土地利用的集约性

  答案:

b

  解析:

土地利用逆转相对困难。

一般说来,只要规划允许,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较为容易,但要使建设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则较为困难。

  5、下列不属于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特点的是()。

  a.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

  b.无偿取得的或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

  c.有使用期限限制

  d.没有使用期限限制

  答案:

c

  解析:

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无偿取得的或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6、下列关于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说法错误的是()。

  a.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期限内,依法对土地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

  b.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人如需改变用途,应当征得出让方的同意,经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依照有关规定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手续。

  c.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为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

  d.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出租期限不得超过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

  答案:

c

  解析: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后,受让人土地使用权的期限为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者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7、租赁期限()个月以上的国有土地租赁,应当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租赁合同。

  a.1

  b.2

  c.3

  d.6

  答案:

d

  解析: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国有土地租赁,应当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租赁合同。

  8、王某购买李某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住宅一处,该住宅土地使用权已使用23年,按照国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规定,王某购买的该住宅使用年限只有()年。

  a、23

  b.47

  c.50

  d.70

  答案:

b

  解析:

根据"以房地产转让方式取得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人,其实际使用年限不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而是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减去原土地使用权已经使用年限后的剩余年限。

"住宅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为70年,70年-23年=47年。

  9、下列不属于土地管理特征的是()。

  a.土地管理的主体行为具有国家行为特征

  b.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c.土地管理中,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

  d.土地管理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目的和特点也不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不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答案:

d

  解析:

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特别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10、土地管理的基础是()。

  a.地价管理

  b.地籍管理

  c.土地执法监察

  d.农地用途管制

  答案:

b

  解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11、土地管理的方法中,()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

  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

  c.法律方法

  d.技术方法

  答案:

a

  解析:

行政方法指领导者(管理者)运用行政权力,用命令、指示、规定、通知、条例、章程、指令性计划等方式对于系统进行控制.行政方法依靠行政权力,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单一性和无偿性等特点。

  12、下列关于土地管理的任务,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依法维护土地权益就是通过进行土地权属管理,依法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承办并组织调处重大权属纠纷,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b.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

  c.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土地,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可以不过多考虑保持土地生态系统高效良性循环问题

  d.通过法律、技术、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手段规范土地利用行为,才能达到土地管理的根本目的

  答案:

c

  解析:

土地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合理利用土地,以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保持土地生态系统高效良性循环,有效地防止滥占耕地及其他浪费土地现象的发生。

  13、地籍按()分类,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a.表现形式

  b.功能-3*

  c.建立的时序

  d.所记载的对象

  答案:

b

  解析:

地籍按功能分类,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三种类型。

  14、下列关于土地登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地登记以乡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

  b.土地登记以宗地为基本单元

  c.土地登记具体运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

  d.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分为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

  答案:

a

  解析:

土地登记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组织进行。

  15、2019年6月1日,b县城镇居民王某因土地权属争议,向b县国土资源局提出解决处理申请并被当日受理,按照规定,b县国土资源局应当最迟于()前提出调查处理意见。

  a.2019年12月1日

  b.2019年1月1日

  c.2019年2月1日

  d.2019年3月1日

  答案:

a

  解析: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

  16、下列关于土地统计,说法错误的是()。

  a.土地统计是从质量方面反映和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结果

  b.目前,土地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土地的类型、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等

  c.地统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即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和土地统计科学

  d.土地统计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的全部土地

  答案:

a

  解析:

土地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和分析土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及其变化的结果。

  17、下列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国土规划不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

  c.国土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并对土地利用规划起反馈作用。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是相互关联而不能相互取代的两项带有宏观战略性的规划

  答案:

d

  解析:

国土规划也涉及到土地利用问题。

国土规划是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一项专项规划,并对国土规划起反馈作用。

  18、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特点的是()。

  a.全局性

  b.针对性

  c.实用性

  d.局部性

  答案:

a

  解析: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以下特性:

(1)针对性。

(2)局部性。

(3)实用性。

  199、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自然因素不包括()。

  a.气候、地貌

  b.水文、土壤

  c.植被、矿藏

  d.产业结构、投入水平

  答案:

d

  解析: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投入水平属于经济因素。

  20、y县人民政府拟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人员拟定了下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不正确的编制原则是()。

  a.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建设占用非农用地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相平衡

  答案:

a

解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原则中,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41.下列针对耕地占补平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耕地占补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一是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二是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按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b.开垦耕地的责任者是被占用耕地的单位或个人

  c.城市建设用地区外的建设项目用地,承担开垦耕地义务的是建设单位,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和验收

  d.制定耕地开垦计划,是省级人民政府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中的职责

  答案:

b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