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82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docx

金融中介作业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学院:

金融学院

班级:

10金融1班

姓名:

叶自南

学号:

102024150

内蒙古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及资金互助社的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一、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l2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成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构想。

所谓村镇银行,是指经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内蒙古作为农村金融改革首批6个试点省区之一,已成立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等6家村镇银行,2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及1家贷款公司。

名称

开业时间

注册资本(单位:

万元)

所在区域

发起银行

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

2007.4

300

西部

包商银行

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

2008.8

1960

东部

中国农业银行

达拉特国开村镇银行

2008.10

3000

西部

国家开发银行

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

2008.11

1000

西部

渣打银行

阿拉善左旗方大村镇银行

2009.2

1100

西部

呼和浩特商业银行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

2009.4

975.5

东部

包商银行

内蒙古自治区现已开业的6家村镇银行虽然运营时间较短,但是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各项存款增长迅速,资金吸储能力渐强,居民认同程度不断提高,当地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而且贷款规模也在快速扩张,服务覆盖范围逐步拓宽,支持农村客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对于满足农村资金需求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内蒙古村镇银行亦有其不足,出现了一下问题:

(一)非农化倾向日渐暴露。

村镇银行业务停在县市,不下村镇。

且由于农村地区贷款风险高、成本高,在利率定价上不仅不能享受到比城市低的优惠,反而更高,产生“挤出效应”,造成了农村资金又流回了城镇和利润高的行业和企业,而急需资金的农民和农业项目依然面临融资难

(二)民企一哄而上盲目化。

对于从事银行这一特殊的企业经营,大部分民营企业似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且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让许多企业抱有很大的利益预期。

因此,许多企业一哄而上,极其盲目,甚至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立村镇银行。

(三)科技和产品缺乏支撑。

一是村镇银行普遍存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

二是村镇银行网点少,基层网点开办成本高。

三是村镇银行使用不同的业务核算系统,科技网络单一,无法满足客户通存通兑、银行卡、结算金融服务等需求,成为制约村镇银行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因素。

四是村镇银行的信誉积累薄弱,客户认同度低。

五是人才和技术力量薄弱。

如何解决小额金融业务技术和人才是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四)市场和业务趋同化严重,缺乏特色。

目前自治区村镇银行,除开发银行发起组建的村镇银行外其他大部分村镇银行“抢滩占点”劲头十足,特色产品少,服务目标市场手段趋同,立足服务三农的诚意不足。

(五)金融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村镇银行在身份和职能的定位上就存在很多模糊地带,导致监管极其混乱。

易出现利用合法身份进行异常资金交易、集资等“寻租”行为。

(六)相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目前,村镇银行虽然定位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但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难以得到政府的扶持,且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纳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实施严格准入挂钩措施,强化风险控制;第二、实行差别性税收和补贴政策,增强村镇银行发展能力;第三、发挥发起银行在经营和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确保村镇银行不偏离办行宗旨;第四、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为村镇银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二、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辖内已开业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450余家,约占全国总数的14%,从量上看,在全国属于比较多的省份。

从运营情况看,小额贷款公司自开业以来,受益于辖区经济快速增长,金融信贷需求旺盛,自有资金基本得到充分利用。

在银行信贷无法满足市场资金需求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议价能力普遍较高,利率大多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3倍。

从贷款期限看,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贷款期限大多以短期为主。

从贷款投向看,贷款主要投向了房地产、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及煤炭等高利润行业,贷款本息回收率高,各小额贷款公司盈利水平普遍较好。

抽样显示,小额贷款公司资本利润率约为8%。

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良好,但毕竟是个新事物,发展不健全,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第一、制度设计存缺陷,小额贷款公司由少数人控制局面难以避免;第二、市场准入不严,监管能力偏弱;第三、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经营管理不规范;第四、银行信贷资金风险链条延长。

根据仔细思考我得出了以下意见:

(一)加强制度建设,从而真正避免小额贷款公司由少数人控制的局面。

同时制定并明确集团企业作为小额贷款公司股东的股权比例,防止集团企业利用小额贷款公司进行迂回融资。

(二)严格准入,加强监管,规范发展。

一是从股权构成、资金实力、任职资格,人力资源等方面严格市场准入。

二是建立健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现场检查及非现场监管体系及违法违规行为惩戒措施及市场退出机制。

三是建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例会制度,定期披露小额贷款公司整体运营发展及风险情况,防范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蔓延。

(三)强化银行信贷管理。

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风险防控体系,防止银行信贷资金风险链条延长。

同时,严格审核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需求,并加强贷后管理,保障其资金使用符合政策导向,禁止向股权构成不合理,经营理不规范,贷款流向不符合经济金融政策取向的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信贷支持。

三、内蒙古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百信互助社是我国最早创立的,并且是第一家经银监会批准正式运行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2007年3月9日,东北黑土地上诞生了我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由32位农民作为发起人,注册资金10.18万元,吸收第一笔存款1000元。

从那一刻起,真正以农民为主体的新型社区互助性银行机构诞生。

但是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小、融资渠道有限、缺乏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原因制约,百信互助社在发展中同样面临较多困境,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有限。

融资困难是阻碍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最大障碍。

虽然在运行中一切顺利,风险较小,基本上没有不良贷款,但是贷出款额远远超过了吸收存款,出现了资金缺乏的状况。

如果资金得不到有效补充,资金互助社就没有能力放出更多贷款,不能很好地为农户服务,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将面临重大考验。

(二)社会公信力较低,未能被社会广泛认可。

因为虽然国家已经承认了资金互助社的合法地位,但是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它,资金互助社还未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更多的人现在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人们对资金互助社的认可程度影响着其发展,如果人们不认可资金互助社,都不敢存钱,而只想着贷款,那么资金互助社就会出现资金缺乏状况,进而限制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

(三)社员受教育程度偏低,不利于规范化运作。

农村资金互助社社员总体来说文化程度偏低,大部分是高中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是小学文化程度。

虽然资金互助社规模比较小,应对市场比较灵活,但是仍然不可避免风险的出现。

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自己管理,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他们了解的金融知识不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

以下是关于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一,通过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来发展和壮大农村资金互助社。

随着农民资金需求不断扩大,农村资金互助社自身资本金根本不足以满足农民需求,对外融资成为资金互助社的必然选择,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增加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

资金互助社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具有贴近农户、信息对称的天然优势,是金融机构末梢的一种有效补充。

它可以凭借信用解决缺少抵押物的贷款风险,并且保证了农民资本、产业利润和金融利润不外流。

因此,既解决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短缺问题,又解决了其他农村金融组织与农户交易成本过高问题。

第二,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空间。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自身努力是实现良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资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的金融基础知识水平,扩大知识面,学习内控制度并熟悉业务操作,完善风险管理措施。

必要时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解决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人才匮乏的问题。

通过学习规范化的流程操作有效控制经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努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如果仅仅实现资金互助,所产生的利润很难维持这个组织的生产,也无法有效控制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因此,走向综合性的合作组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要建立起“专业协作、分散经营、金融互助、集中采购、集中销售”的农民合作组织。

第三,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通过政府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有利宣导,提升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社会公信力,从而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和认可。

提高人们对资金互助社的认识,首先需要政府对资金互助社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人们才会相信资金互助社的地位和作用。

同样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宣传和呼吁,让全社会的人都了解资金互助社。

只有这样资金互助社的社会公信力才能得到提高,社会公信力提高了,就会得到企业、银行的青睐,进而会吸引企业、银行的资金支持。

四、关于以上的思考

以上三种组织机构都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它们的存在是为了补充农村地区金融的空白,为农民贷款等提供方便。

虽然这三种都有其独特之处,但在融资等方面有其弱点,不过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村镇银行等的薄弱之处,还可以综合所有的资源,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它们的存在对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建设是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