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9818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x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届高三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右图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西周康侯囂。

内部24字铭文记述了它的由来,其大意是:

“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沬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

”“篡”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

关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记载了周伐商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B.铭文作为书法字体之一富有图案美

C.祖宗祭祀体系是周朝礼制重要内容

D.它与司母戊大方鼎属于同一个朝代

2.春秋战国时期有两种趋向: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者心里有一个终极的理想世界,又有一个先验的道德本原,他们寄希望于“教育"、“文化”和“思想”也依然相信仪式与象征可以规范和制约人类。

现实主义者围绕着实际杜会的现实问题展开思索,为了“富裕”、

“繁庶”、“安定"。

为了消除忧患,那种理想中的形式主义的繁文缚节可以取消。

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礼乐制度”;“无为而治"B.“天行有常”;“奖励耕战”

C.“逍遥自得”;“非乐节用”D.“克己复礼”;“兼爱非攻”

3.“事死如生”是中国古人的基本观念,“陵墓若都邑”说明统治者的陵墓是依照其都城与宫殿建造的。

秦始皇陵的陵墓建筑中,下列哪一布局也体现了这一原则

A.寝殿象征秦始皇在阴间治理朝政的场所B.地下宫殿是象征秦始皇饮食起居的场所C.秦始皇陵墓坐北朝南象征生前面南而王D.兵马俑坑是陵园核心象征军阵编列有序

4.《唐六典》记载:

工者,“工作贸易者”。

这一叙述是对当时社会某一现象的描述,以下各项最符合的是

A.反映了坊市制逐步被打破B.私营手工业作坊的发展

C.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D.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5.据《石林燕语》载:

“本朝太祖始以赵中令独相,久欲拜薛文惠公等为之副而难其名,召学士陶谷问:

'下丞相一等有何官?

'谷以'唐有参知政事'对,遂以命之。

参知政事任期情况表(局部)(北宋可考的参知政事共有87人)

具体人员

任职时间

任期

薛居正

乾德二年(964)四月至宝六年(973)九月

9年5个月

刘熙古

开宝五年(972)二月至开宝六年(973)五月

1年3个月

李穆

太平兴国八年(983)十一月至雍熙元年(984)正月

2个月

结合材料信息,以下对于参知政事的认知正确的是:

①参知政事经历了唐朝至宋朝的变迁②北宋参知政事的任期未有明确规定

③北宋参知政事作为副丞相总理财政④任期无定期是北宋皇权加强的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殿试制策中,康熙帝明确表示欲探究理、数之“奥旨”,迫切需要

“得而详之”o耶稣会士白晋曾有记载:

“康熙皇帝终于摆脱战乱,顺利地与俄国人缔结了和约。

这样一来,中国人,不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都过着长期的和平生活。

因此,康熙皇帝比以前更加热心地努力研究西洋科学。

"但很显然,在以科举为进身之阶的士人中难觅精通数学的人才。

材料反映了康熙帝时期:

A.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协助治理B.意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而力求改革

C.被选拔的士人缺乏研究和创造意识D.实行“一体贸易”有利于中西交流

7.从世界文明史角度来看,本土文明对异质文明的吸收,一般都容易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调和和折中的模式。

要淡化中华文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疏离感、距离感,从而被大量吸收,不经过这一模式的调和和折中是很难融会的。

“这一模式”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

C.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8.天津第一家近代大型的机器面粉工厂是由曾任长芦盐运使的朱勤斋与日本三井洋行的森格联合创办的寿星面粉公司。

初创时适逢天津市场的欧洲进口洋粉锐减,发展迅速;时隔几年,由于有日商背景,寿星面粉公司的面粉大量积压,生产停滞,业务陷于瘫痪。

导致寿星面粉公司业务陷于瘫痪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五四运动的爆发D.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

9.刘豁公的《上海竹枝词》中写道:

“有美姗姗入电车,座中争起示谦虚。

幡然一老当门立,众客缘何不让渠。

"电车中给女性让座,而忽视了对男性老者的照顾,刘豁公对此情形表示不满。

下列各项与该情形无关的是

A.西方的绅士礼节传入导致的一种新风尚B.1906年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上海建成

C.上海社会风俗在近代化的过程中的转变D.中西习俗碰撞冲击了民众的固有观念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兴诗先生曾说:

“只有用脚步去丈量过土地,才是真正了解它的深意。

”观察右图,标识地点与事件相符的是;

1地是中俄缔结条约收复的伊犁

2地是明朝长城的西起点嘉峪关

3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地

4地有纪念长征结束的“会师楼”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11.1938年7月18日,蒋介石日记云:

'‘鄱阳湖与庐山自宋明以来皆为我民族复兴最后胜利之地。

……今次与日寇在鄱阳湖决战,若果得胜利,则为基督在冥冥之中保佑中华复兴之效也。

”对于材料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1陆九渊、王守仁都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②这篇日记写于广州、武汉失守之后

③此决战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④此决战是枣宜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2.某文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除了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享有各项自治权利。

这一内容最早应出现在哪一文件中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这一多边合作组织的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其宗旨和原则包括: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平等互利,通过相互协商解决所有问题等。

这一多边合作组织

A.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B.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C.显示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D.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始创的新型国家关系

14.1982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

“面向、依靠"方针由此成为指导之后20余年科技工作,尤其是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导向,也成为此后描绘全国科技体制改革蓝图的基本方针。

以下属于我国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取得的空间技术领域成就的是:

1中国在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2中国用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3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升空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4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并且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15.陈云1979年3月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提纲手稿中"市场经济"的用语在收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82年出版)时改为“市场调节"。

但在1995年《陈云文选》再版时又根据作者的意见,重新改回“市场经济”。

这一用词的变化,说明

A.对于“计划”“市场”两种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成熟

B.中共十四大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C.中共十五大对所有制结构的理论指导深化了认识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成果体现

16.苏格拉底是第一位把哲学从神秘中召唤出来的人,虽然在他之前的所有哲学家都在从事哲学,但只有他才把哲学引向日常生活的主题,以便探索德性与恶行,以及普遍的善与恶,并使我们认识到,天上的东西,无论是我们的知识遥不可及的还是别的什么,纵然完全为我们所知,也与善的生活毫无关系。

材料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B.强调正义和德行都是智慧

C.认为理性应用来指导生活D.主张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17.生产力发展了,贸易活跃了,人的交往频繁了,拉丁语一天天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专用”的文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喜欢用自己的“世俗”语言。

当欧洲迈入近代史的门槛的时候,拉丁语使用的范围更是大大的缩小了。

培根的有些著作便是用英文写的,莎士比亚、莫里哀的戏剧都是用英语、法语写出的传世之作。

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兴起了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18.实业家相信现代经济面临的最大非议,是它扼杀竞争,而企业整合就是对付这些非议的一

种办法,大多数商人都宣称信仰自由企业和市场竞争,但事实上又惧怕过多的竞争厂家存在,认为过多的竞争会导致动荡,伤害全局。

导致“扼杀竞争”的“现代经济”出现于A.重商主义时代B.自由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19.尽管尚有千头万绪需要理清,还有若干边境争议数十年拖延不决,但西半球毕竟出现了一个资源潜力极大的新国家,无论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这都是不折不扣的革命性变化。

下列项中,导致这一“革命性变化”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B.英美巴黎和约的签订

C.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D.俄国社会主义的建立

20.列宁在某发言中指出: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从工人代表苏维埃回到议会制共和国,是倒退了一步),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一发言是

A.《四月提纲》B.《国家与革命》C.《伟大的创举》D.《告俄国公民书》

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

21.论及19世纪的物理学,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说:

“物理学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着。

”这令人不安的乌云,一朵是以太漂移实验的否定结果,另一朵是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下列表述中,属于“驱走第一朵乌云的太阳”的是

1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首次理论大综合

2指导人们向物质运动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

3时间和空间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4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2.右图所示为关于一战的漫画《杀死那只鹰》,德国为中间的鹰,穿白色衣服保护鹰的国家为奥匈帝国。

该漫画旨在表达

A.英法俄三国协约能够打败德国

B.英法俄等国准备瓜分肢解德国

C.奥匈帝国与德国联盟十分稳固

D.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战争

23.论及某一历史性文件的作用,学者评价道:

它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

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这一历史性文献发表的背景不包括①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②日本占领缅甸、荷属东印度

③美英确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④猴英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

24.1983年3月,撒切尔第一次公布了一个为期四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了两项措施,

一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从1980年的7%.10%下降到1984年4%到8,二是把政府的

公共开支在四年间降低4%,严格控制财政赤字。

这说明英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形成“多市场、少政府"模式B.凯恩斯主义正在左右产业变革

C.政府指导型市场经济不断发展D.政府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25.2002年史学家孟席斯出版了《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书中作者通过一些绘制于15世

纪前期至16世纪前期的模糊不清的海图或地图,肯定这些地图反映的地图知识是当时欧洲人尚未掌握的一些地名标识的地方,是欧洲人没有到过的,因而他推断只有郑和的船队才具备到达这些地方并精确绘制在地图的可能,最后得出了是郑和船队发现了新大陆的结论。

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支持作者的基础极其脆弱,因为只要其中一项被否定或不能成立,结论就变得毫无意义。

而且历史学家所谓的发现并不是指一般的到达,而是指到达后引起的有影响的变化。

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然只有一个,但历史解释需要大胆合理的想象

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历史解释包含着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并非简单的历史事实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敢于挑战历史的权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革命,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这次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

——引自张海鹏《张海鹏史学文论精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革命”的名称,并扼要指出作者把它称为“历史首创”的缘由。

(6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在发动工农群众方面进行了很有成效的工作。

当时两湖地区因遭受灾荒而严重缺粮,粤汉铁路还没有完全修通,怎样保证军需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在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下,广东省港大罢工委员会组织了3000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卫生队随军北上。

北伐军向长沙开进时,中共湖南区委发动工农群众参加带路、送信、侦察、运输、扫雷、担架、救护、慰劳、扰乱敌人后方等工作,还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战斗,这种热烈的场面,在中国以往的战争中是罕见的。

——引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北伐战争的特点,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4分)

2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司法独立性的获得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直到现在也不能说英国司法获得了完全的独立。

但内战以来对王权的实质性束缚和革命后议会主权下的相关法律确实使司法独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且在以后的改革中其独立性越来越强。

——周黎明《革命以来英国司法独立的制度沿革》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推动英国司法独立的重大革命事件。

并简述“革命后议会主权下使司法独立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的相关法律及其内容。

(5分)

材料二:

1815年到1848年,变革的力量席卷了整个欧洲。

在英国,希望改革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宪章运动成了当时典型的政治事件。

下面是1838年提交给下议院的第一份宪章摘录:

……敬请贵院十分慎重地考虑我们的请愿,作出最大努力,通过合乎宪法的各种方式,制定一项法律,对每个精神健全、未被宣判有罪的法定成年男子,给予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

——丹尼斯•舍曼等著《世界文明史》

(2)阅读材料二,概括工人阶级的主要诉求。

结合所学,分析“工人阶级领导的宪章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5分)

28.(15分)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呼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也。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口口口口•原法》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关于“后世之法”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写出黄宗羲的主要代表作,并简述黄宗羲与王夫之对“后世之法”的独特见解。

(5分)

材料二在陈独秀等人的努力下,《新青年》从民主主义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刊物,影响并培育了整个青年一代,造就了大批的激进民主主义者。

毛泽东回忆《新青年》对他的影响时说:

“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1913年一1918年),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

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肖生《透视陈独秀:

从头号功臣到无人喝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指出陈独秀成为毛泽东“一时楷模"的原因。

(4分)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探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的真理性学说。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刻起,便旗帜鲜明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思想理论武器,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引下,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在神州大地谱写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

—马健永、王增福《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启示》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是以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展开的。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请列举李大钊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史实,并简述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侧重点。

②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

请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为谱写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版本”而创作的的理论著作和理论成果。

列举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而找到的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6分)

29.(15分)作为当今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德国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德意志地区,由于诸侯林立,王权衰弱,德意志的教会一直在教皇的控制下。

……新教的改革破坏了天主教大一统的局面,对罗马教皇和信仰天主教的皇帝家族形成了直接的威胁.1555年,查理皇帝认识到与新教和解才是符合现实的利益,签订奥格斯堡和约,规定德意志各邦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

由于这个规定,各邦的国家权力和教会权力都集中到诸侯一人手中,从而大大加强了他们的实力。

——摘编自李艳军《论近代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渊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新教的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展的原因。

奥格斯堡和约的规定反映了新教的哪一主张得到了认同。

(4分)

材料二1871年,德帝国建立,随之国家相继统一税制、统一货币、统一行业法规、统一度量衡制度。

德国大资产阶级满足于这些措施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致力于技术革新和创造,以便发财致富。

……德帝国把技术革命的重心引向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至19世纪末,这种强有力的工业扩张因素急剧增长。

随着帝国军事装备的增强,普鲁士军国主义日益扩展成为德意志帝国的咄咄逼人的军国主义,成了德国上下影响广泛的巨大力量。

这样带来了双重性的后果:

经济繁荣,军力膨胀。

因此,可以说科学技术一旦涂上军事色彩,即“科学穿上了军装”,对于世界而言便是一场灾难来临的信号。

——摘编自丁平《第二次技术革命在德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德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的条件,说明“科学穿上了军装”,对于世界而言便是一场灾难来临的信号。

(5分)

材料三古典的经济自由放任出发点是通过市场达到利益的自然和谐。

而在社会市场经济的理论家们看来,这一点是不能接受,因为社会上的每个人及团体之间都努力要求得到更多的自由或更多的社会保障,社会内部的冲突是具有现实性的。

通过纯粹的市场分配所引起的社会问题,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无法克服的。

社会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一种有序的竞争,是一种辅之以必要的国家干预的竞争。

社会市场经济政策思想的基本要义正是处理好经济自由和政府管制之间的关系。

——李光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研究》⑶阅读材料三,指出与“古典的经济自由放任“模式相比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优点。

结合所学,说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如何处理经济自由和政府管制之间关系的。

(6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B5.C6.C7.B8.C9.B10.C

11.B12.B13.D14.A15.A16.C17.B18.C19.B20.A

21.C22.A23.D24.A25.C

二、非选择题 

26.(10分)

(1)名称:

辛亥革命。

缘由: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其他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6分)

(2)特点:

国共合作为基础(或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得到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

(2分)目的:

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2分,答反帝反封建得1分,统一中国1分)

27.(10分)

(1)事件:

光荣革命(1分)。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

未按法律程序,国王不得拘捕臣民;1701年《王位继承法》:

议会掌握任命法官的决定权。

(4分)

(2)诉求:

立法保障普遍选举权。

(2分)积极影响:

它打击了资产阶级,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3分)

28.(15分)

(1)核心观点:

后世之法是维护君主专制的一家之法与非法之法。

(2分)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1分)独特见解:

黄宗羲:

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王夫之:

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2分)

(2)原因: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拉开序幕。

宣扬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或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批判“三纲五常”为奴隶之道德;(或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文学革命”(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分)

(3)选择①史实: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

在北京一些大学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进行宣传;通过“问题”与“主义”之争等论战,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1920年,李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侧重点:

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

(或强调学术思想)(6分)

选择②理论著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

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6分)

29.(15分)

(1)原因:

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罗马天主教廷在德国的势力最大,对德国的剥削压迫最多;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3分)主张:

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1分)

(2)原因:

德意志帝国成立(或德意志统一);国内市场的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3分)

说明:

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2分)

(3)优点:

通过国家干预使自由的市场经济形成有序的竞争。

(2分)

处理: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实行限制垄断行为,采取收入调节政策等举措。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