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9285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docx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

绪论

生物化学:

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运动生物化学:

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

1、解释人体运动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的知道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效性;二、高度专一性;三、可调控性

一、底物浓度与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水在运动中有何作用?

水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等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

运动时,人体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

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运动能力。

3.无机盐体内有何作用?

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无机盐在体内中解离为离子,称为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4.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他们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共有两种形式:

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相同点:

1、反应场所都是在线粒体;2、都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

不同点:

1、在无氧代谢供能中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为主,而人体所利用的ATP约有90%来自于氧化磷酸化的合成即在有氧代谢中主要提供能量;2、底物水平低磷酸化不需要氧的参与,氧化磷酸化必须要有氧;3、反应的方式不同。

5.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运动对血清酶有何影响?

一、酶催化能力的适应;二、酶含量的适应。

①、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高

②、运动时间:

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③、训练水平:

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④、环境:

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6.试述ATP的结构与功能。

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其分子结构

功能: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7.酶:

酶是生物体的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氧化:

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故又称为细胞呼吸。

同工酶:

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其生物学性质有所不同,这一类酶称为同工酶

呼吸链:

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完成的。

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将代谢物脱下来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随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第二章

1.何谓糖?

糖的生化功能是什么?

糖是一类含有多羟基(—OH)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的总称。

生化功能:

1、糖可提供集体所需的能量

2、糖在脂肪代谢中的调节作用

3、糖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4、糖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

2.简述糖在人体内的分布及储量。

分布:

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肝脏、血液中

储量:

人体内糖的含量约占人体干重的百分之二

3.列表比较糖的有氧氧化与无氧氧化的异同(反应部位、产生ATP方式、数量、反应过程、限速酶、生理意义)。

有氧代谢

无氧代谢

反应部位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产生ATP方式

有氧氧化

无氧氧化

数量

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生成38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ATP

反应过程

1、葡萄糖或糖原氧化分解为丙酮酸;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CoA);

3、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

1、葡萄糖转化为果糖—1,6—二磷酸;

2、丙糖磷酸的生成和互变;

3、丙酮酸的生成;

4、乳酸的生成

限速酶

乙酰辅酶A、

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

生理意义

1、产生的能量多,使机体利用糖能源的主要途径

2、三羧酸循环是人体内糖、脂质和蛋白质三大代谢的中心环节

剧烈运动时能量多主要来源

4.什么是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在运动中有什么意义?

在人体内,除了单糖合成糖原外,丙酮酸、甘油、乳酸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类物质也能在肝脏中生成葡萄糖或糖原。

这种由非糖类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意义:

弥补体内糖量不足,维持血糖相对稳定;乳酸异生为糖有益于运动中乳酸的消除;

5.简述人体血糖、血乳酸的来源、去路。

血糖是如何保持动态平衡的?

血糖的来源:

消化吸收、肝糖异生、肝糖原分解;去路:

氧化供能、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

血糖动态平衡的保持依赖于多种调节机制:

1、组织器官的调节;2、激素调节;3、神经系统的调节。

在血糖浓度高时降低血糖,血糖浓度低时,升高血糖。

血乳酸的来源:

安静时,红细胞、皮肤、视网膜、以及肾髓质等组织为血乳酸的主要来源;运动时,骨骼肌生成的乳酸为血乳酸的主要来源。

血乳酸的去路:

1、乳酸的氧化;2、乳酸的糖异生;3、在肝脏中合成其他物质;此外还有少量的乳酸直接随汗、尿排出体外。

6.简述肌糖原储量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运动前需要有充足的肌糖原储量,肌糖原储量过低,可抑制乳酸的生成,从而降低无氧代谢能力,进而降低无氧运动能力;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运动前肌糖原储量决定了运动员达到运动力竭的时间,体内糖原的储备与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有着密切关系。

7.用血糖、血乳酸指标分析某一运动项目运动过程中糖代谢的特点。

以400m跑为例,在这项短时间大强度运动中,骨骼肌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供能,由于运动时间持续时间较短,肝脏受神经体液调节而增加肝糖原的分解,引起输出葡萄糖速率加快的现象不明显,此时血糖浓度基本上没有变化,而此时乳酸积累较多,最大强度运动后可获得最高乳酸浓度为25mmol/L。

乳酸阈:

指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到4m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

第三章

1.运动中脂肪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1.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2.合成脂肪和衍生脂肪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4.脂肪防震和隔热保温作用

5.脂肪的氧化利用具有降低蛋白质和糖消耗的作用

2.什么叫酮体?

酮体代谢的意义是什么?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氧化时的中间产物,是一种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自肝释放进入血液,并以游离的形式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迅速被肝外组织摄取利用,是肌肉尤其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酮体代谢的意义:

1、酮体是体内能源物质转运输的一种形式;2、酮体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3、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4、血、尿酮体浓度可评定体内糖储备状况。

3.简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血浆脂蛋白根据血浆中三酰甘油、磷脂、胆固醇与载脂蛋白结合比例的不同分为:

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功能:

运输血脂。

4.脂肪酸动员:

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酸动员。

必需脂肪酸:

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需而体内又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成为必需脂肪酸。

第四章

1.何谓氮平衡、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代谢库?

氮平衡:

人体摄入的食物中含氮量和排泄物(主要包括粪便和尿)中的含氮量相等的情况称为氮平衡。

必需氨基酸:

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途径获得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大约有8种。

氨基酸代谢库:

氨基酸代谢库是一个虚拟化的概念,与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在意义上非常相似。

氨基酸代谢库只是在表示蛋白质不断合成同时又不断分解时,都经历了一个氨基酸不断变化的过程。

氨基酸代谢库反应了氨基酸在体内的动态变化,骨骼肌和肝脏是主要的氨基酸代谢库。

2.试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过程:

人体在运动时,骨骼肌和心肌中糖的分解代谢过程加强,生成大量的中间产物—丙酮酸。

丙酮酸的浓度逐渐升高,其中大部分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部分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还有一部分丙酮酸经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

生成的丙氨酸会随血液循环到肝,再在肝作为“糖异生”的原材料,异生成的葡萄糖再输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

意义:

丙氨酸在肝脏异生为糖,有利于维持糖稳定;防止运动肌丙酮酸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乳酸增加;将肌肉中的NH3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渡升高,对健康及维持运动能力有利。

3.简述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能力:

1、支链氨基酸为机体提供能量,是长时间持续运动是参与供能的重要氨基酸;2、合理补充支链氨基酸对提高运动能力,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疲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芳香族氨基酸与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存在较大的联系

第五章

1.简述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三大供能系统:

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磷酸原供能系统:

由ATP-CP分解反应组成的功能系统。

特点:

1、供能速度最快;2、可维持最大强度6~8s;3、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的运动中起主要供能;4、与速度和爆发力密切相关。

糖酵解供能系统:

运动过程中骨骼肌依靠糖酵解供能的过程。

特点:

1、供能速度较快,输出功率为ATP—CP的一半;2、持续时间30s到2min以内最大强度运动,是速度、速度耐力项目中的主要供能系统;3、反应场所:

线粒体,底物:

肌糖原、葡萄糖,代谢终产物:

乳酸。

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运动过程中,骨骼肌通过三大能源物质有氧代谢释放能量合成ATP,构成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特点:

供能速度较慢,是数分钟以上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基本供能系统。

2.以一个运动项目为例,分析其供能特点。

如举重运动,举重运动要求人体在较短的时间,以肌肉最大紧张和最快点收缩速度完成最大的功,是一种利用ATP—CP和糖酵解混合功能项目,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

有氧氧化供能在举重训练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第八章

1.运动人体机能生化评定意义是什么?

一、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依据

二、评定与监控机能状态的依据

三、评定运动训练效果的依据

四、运动者合理营养的依据

五、预测运动成绩的依据

2.何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

它们各用哪些主要的生化指标进行评定?

运动强度:

指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

运动负荷:

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

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

采用血乳酸、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评定运动强度;

采用血尿素、血红蛋白、血睾酮饿尿胆评定运动负荷。

3.试述在一次性周期性训练中,血尿素值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4.试述尿肌酐的测试原理及意义?

试述其在。

测试原理:

磷酸肌酸在体内可以自行分解,失去磷酸后生成肌酐,后者经肾从尿中排出,即为尿肌酐。

可采用测定尿肌酐的含量来了解肌肉磷酸肌酸储量

意义:

评价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素质。

运动训练中的变化意义及影响因素:

5.血红蛋白有何功能?

测定运动人体的血红蛋白有何意义?

血红蛋白主要功能:

作为红细胞运输O2和部分CO2的载体,同时又有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意义:

血红蛋白与运动负荷关系密切,大运动负荷时,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可作为评定运动负荷的一个生化指标,了解运动员其机能状态,合理安排运动训练负荷。

7.运动人体机能的综合评定的意义是什么?

单一生化指标是很难说明问题的,多指标在综合评定过程中,可起到相互补充、扬长避短的作用。

第十二章

1.发展三大供能系统常用的训练方法有哪些,其生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各种训练方法有什么特点?

提高磷酸原系统的训练方法可采用间歇训练或重复训练。

生化理论依据:

1、磷酸原的供能时间;2、磷酸原的恢复时间

特点:

运动强度达到最大,运动时间在10s以内,间歇休息不少于30s。

重复训练时,组间间歇时间以4~5min为宜。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训练常用最高乳酸训练法和乳酸耐受力训练

生物化学理论依据:

提高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运动机体内有明显量的乳酸积累。

特点:

提高有氧代谢供能系统能力有间歇训练、乳酸阈训练、持续耐力训练及高原训练

生化理论依据:

改善机体内氧运输和利用能力,提高有氧耐力素质。

特点:

2.结合自己专项的特点,设计一种发展专项供能系统的训练方法。

这个应该是必考的,你看看自己设计差不多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