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9037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生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2020年11月27日,在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提醒:

随着冬季来临,流感进入暴发期,未来会出现同时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

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病毒的核酸组成元素相同B.两种病毒的增殖过程都不需要消耗ATP

C.两种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D.两种病毒都可以在空气中增殖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详解】A、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组成元素相同,A正确;

B、两种病毒的增殖过程都需要消耗ATP,B错误;

C、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

D、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D错误。

故选A。

【点睛】

2.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果糖、麦芽糖都是细胞中的单糖

B.人体可将植物中的淀粉和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

C.单糖与二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五碳糖

核糖

C5H10O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

脱氧核糖

C5H10O4

六碳糖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蔗糖

C12H22O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C12H22O11

动物细胞

淀粉

(C6H10O5)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详解】A、据分析可知:

核糖和果糖是细胞中的单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A错误;B、淀粉是葡萄糖的脱水缩合物,人体可将植物细胞中的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但人体不能将植物中的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B错误;

C、二糖中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错误;

D、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D。

3.如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上的核孔对物质运输不具有选择性

B.图中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蛋白质

C.图中④的内膜形成嵴,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D.图中③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①是叶绿体,是由光合作用的场所,②是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孔,其中核孔,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核膜上面的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③是液泡,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④是线粒体,双层膜,内膜折叠形成嵴,为酶提供更多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详解】A、核孔允许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但不允许DNA进出,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A错误;

B、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图中植物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B错误;

C、图中④是线粒体,其内膜形成嵴,为酶提供更多附着位点,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C正确;

D、图中③是液泡,内含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不含核酸,D错误。

故选C。

【点睛】

4.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的遗传物质中含有脱氧核糖和N、P元素

B.某些离子可参与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合成

C.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来自土壤,也可来自空气和水

D.糖类和脂质都含有C、H、O元素,都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的比较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A、SARS病毒是RNA病毒,含有核糖,不含脱氧核糖,A错误;

B、某些无机盐离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正确;

C、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来自土壤,也可以来自空气,不能来自水,水中的元素O、H为大量元素,C错误;

D、糖类里面有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可以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B。

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在细胞内运输物质可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蛔虫细胞内均无b

C.c的内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可参与光合作用

D.d为单层膜,可参与生物膜的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为双层膜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为双层膜结构,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有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

内质网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为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在植物细胞中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题图分析:

图中a为高尔基体,b为线粒体,c为叶绿体,d为内质网。

【详解】A、a为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因此,a高尔基体在细胞内运输物质可形成囊泡与细胞膜融合,A正确;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和蛔虫细胞均进行无氧呼吸,因此细胞内均无b(线粒体),B正确;

C、c为叶绿体,其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而不是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C错误;

D、d为内质网,其可参与脂质的合成,又参与生物膜的组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

6.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细胞中核孔数量不同,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有关

B.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寿命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

C.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原核细胞的核膜也具有两层膜,有利于控制物质的进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结构保持完整性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寿命较短与其不含细胞核有关。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详解】A、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的通道,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细胞代谢越旺盛,核孔数量就越多,A正确;

B、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寿命短,因为其中不含细胞核,B正确;

C、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因为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DNA是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C正确;

D、原核细胞没有核膜,D错误。

故选D。

【点睛】

7.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浸润在30%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M的颜色变深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B.图中L是细胞壁,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C.图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减小

D.可推测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小于30%的蔗糖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L是细胞壁,M是细胞液,N是外界溶液。

质壁分离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A、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的浓度增大,M中的色素等物质不能透过原生质层,故其颜色变深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A正确;

B、图中L是细胞壁,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这也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B正确;

C、图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不断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图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可发生此现象,故可推测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浓度小于30%的蔗糖溶液,D正确。

故选C。

8.如图①②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a、b、c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三种不同方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白细胞吞噬细菌与图中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B.性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图中的b方式

C.离子都是通过图中c的方式进出细胞

D.物质以方式c进入细胞时,③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磷脂双分子层,③是载体蛋白;a为协助扩散,b为自由扩散,c为主动运输。

【详解】A、白细胞利用细胞膜流动性完成对细菌的包裹、吞噬,A正确;

B、性激素属于脂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图中b自由扩散,B正确;

C、离子的运输如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则属于主动运输,如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则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

D、物质以方式c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时,③蛋白质与其结合,因而其结构可能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B.不同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相同细胞的速率可能不同

C.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和胞吐及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同一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而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

B、不同物质进入同一生物体相同细胞的方式可能相同,如水和二氧化碳进入细胞都是自由扩散,B正确;

C、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10.下列关于ATP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仍有催化活性

B.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时需消耗ATP

C.底物浓度和酶浓度通过直接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反应速率

D.ATP的合成和分解所需的酶不同,且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也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在体内和体外均能发挥作用。

【详解】A、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仍有催化活性,如唾液淀粉酶,A正确;

B、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发生在消化道,不消耗ATP,B错误;

C、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不影响酶的活性,C错误;

D、ATP的合成和分解所需的酶不同,分别为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但两种酶的本质均为蛋白质,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氨基酸,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能量的产生

B.水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

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水和乳酸

D.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直接由葡萄糖转化而来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

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

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和O2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4、无氧呼吸有两种类型,产物分别是酒精和CO2(如酵母菌、植物根部)或乳酸(如乳酸菌、人和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乳)。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释放大量能量,都有能量的产生,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水参与反应,B正确;

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CO2,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正确;

D、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葡萄糖先生成丙酮酸和少量[H],再转化成乳酸,不是直接转化成乳酸,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

B.可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呼吸的方式

C.提取绿叶中色素时,滤液绿色过浅可能是研磨不充分所致

D.分离绿叶中色素时,在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b

【答案】C

【解析】

【分析】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详解】A、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CO2,A错误;

B、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故不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呼吸的方式,B错误;

C、提取绿叶中色素时,滤液绿色过浅可能是研磨不充分、色素提取过少所致,C正确;

D、分离绿叶中色素时,在滤纸条上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D错误。

故选C。

13.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

部分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为糖类,物质B为

B.过程①和②只能发生于叶绿体内膜上

C.过程②消耗ATP,过程③产生ATP

D.在无光条件下,生理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散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过程为CO2的固定,②过程为C3化合物的还原,③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

物质A为糖类(或葡萄糖),物质B为C5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物质A为糖类,物质B为C5,A正确;

B、过程①和②均为暗反应过程,若真核细胞中,则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过程②为C3还原过程,消耗ATP,过程③为有氧呼吸过程,产生ATP,C正确;

D、③过程为有氧呼吸,无论是否有光都可以进行,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散失,D正确。

故选B。

14.如图为pH对两种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来表示

B.将酶甲由缓冲液pH=6转移到pH=3时酶活性不变

C.由图可知,酶乙较酶甲适用的pH范围更广

D.不同温度下,酶乙的最适pH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2)每种酶只能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表现出活性,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永久失活。

酶在最适pH的条件下活性最高。

酶的最适pH不会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分析题图:

酶甲与酶乙的最适pH分别为3与6,而且酶乙较酶甲适用的pH范围更广。

【详解】A、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A正确;

B、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变性失活,由图可知,pH=6时,酶甲的空间结构因被破坏而失去了活性,因此将酶甲由缓冲液pH=6转移到pH=3时,酶的活性不变,B正确;

C、由图可知,酶乙较酶甲适用的pH范围更广,C正确;

D、酶的最适pH不会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不同温度下,酶乙的最适pH相同,D错误。

故选D。

15.如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以结构A的形式来增大膜面积

B.在结构A上产生O2时,需要ATP供能

C.若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

D.若停止CO2供应,则一段时间内C3减少,C5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2、题图分析:

图中A为叶绿体基粒,B为叶绿体基质,甲为有机物。

【详解】A、图中的结构A为叶绿体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以结构A的形式来增大膜面积,从而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A正确;

B、在结构A叶绿体基粒上产生O2的同时,会同时产生ATP和NADPH,B错误;

C、根据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可知,若供给14CO2,经过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首先出现在C3中,此后经过C3的还原过程放射性出现在有机物甲中,即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C正确;

D、若停止CO2供应,则一段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少,从而C3生成减少,由于二氧化碳固定减少,消耗的C5减少,因此,停止CO2供应,则一段时间内C3减少,C5增加,D正确。

故选B。

16.夏季某晴朗的一天对一密闭蔬菜大棚中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所监测的气体是

B.b点时蔬菜细胞中ATP仅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cd段

出现可能是光照过强使气孔关闭所致

D.该大棚蔬菜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刻是f点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

5-7时气体含量减少,7到17时含量增加,可推测有光照时气体增加,无光时减少,则曲线中气体相对量为氧气的含量。

图中7点和17点时氧气浓度达到平衡,此两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详解】A、由图1中5-7时气体含量减少,7到17时含量增加,可推测有光照时气体增加,无光时减少,则所测气体为氧气,A错误;

B、b点时,植物总体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蔬菜细胞中ATP可来自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

C、cd段的出现可能是光照过强,使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所致,C正确;

D、分析题图,e点以后氧气减少,说明e点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开始消耗,一天当中,e点有机物积累最多,D错误。

故选C。

【点睛】

17.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核膜、核仁的消失出现在bc段

B.中心粒倍增并移向两极出现在bc段

C.cd段染色体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

D.de段内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解,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核膜和核仁消失于分裂期的前期,对应的是图中的bc段,A正确;

B、中心粒复制发生在ab段,但移向细胞两极发生在前期,即cd段,B错误;

C、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体细胞的两倍,C正确;

D、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在植物细胞中,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D正确。

故选B。

18.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装片时应找出分裂前期的细胞,最后观察分裂中期

B.显微镜下观察时在细胞呈长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C.高倍镜下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赤道板和染色体清晰可见

D.观察并统计各时期细胞的数量,可估算各时期的时长比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离(目的是使细胞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染色(用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制片→观察(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

【详解】A、因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所以显微观察时首先应找出分裂中期的细胞,A错误;

B、分生区细胞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呈长方形一般是伸长区细胞,伸长区细胞没有分裂能力,找不到分裂期的细胞,B错误;

C、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

D、由于分生区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观察并统计处于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的细胞数可估算各时期的时长比例,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普遍性,且一般不可逆

B.造血干细胞形成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时核DNA不变

C.马铃薯块茎长出大量的不定根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肌细胞

分化程度高于受精卵,而全能性低于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

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细胞全能性:

(1)概念: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

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普遍性,且一般不可逆,这是细胞分化的特点,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不改变遗传物质,则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种淋巴细胞时核DNA不变,B正确;

C、全能性的起点是细胞,终点为个体,则马铃薯块茎长出大量的不定根(器官)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受精卵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最大,即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故肌细胞全能性低于受精卵,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高低呈反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