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9007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和过境时的天气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

锋面及过境时的天气

一、典题示例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的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是(  )

A.甲图中锋面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

B.甲图中暖空气被迫抬升,可能形成降雨天气

C.乙图中冷空气被迫下沉,多形成晴朗天气

D.乙图中锋面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

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是(  )

A.长江下游伏旱       B.华北平原春旱

C.东北寒潮D.江淮梅雨

解析:

1.B 2.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锋面系统知识判断,甲图中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乙图中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所以甲图中锋面过境后出现降温,气压升高,晴朗天气,乙图中锋面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晴朗,B正确。

第2题,冬、春季节我国北方的寒潮、沙尘暴,以及夏季北方的暴雨,都是冷锋造成的。

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B.b→c→d→a

C.c→b→d→aD.d→a→c→b

4.根据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解析:

3.C 4.B 第3题,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其路径有三条(偏西路径、偏北路径、偏东路径),但总体趋势都是由北向南运动,故选C。

第4题,a图中的武汉位于冷锋后,此时应为寒冷阴雨天气;c图中的北京和d图中的杭州相同,冷锋还没有到达,被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b图中的天津受冷锋影响为大风降温天气。

故选B。

二、方法讲解

1.冷锋过境与天气变化

(4)典型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③冬季的寒潮;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2.暖锋过境与天气变化

(4)典型天气:

一场春雨一场暖。

[特别提醒]

冷锋、暖锋过境时对天气的影响有一定的共同特征:

①由于过境前后控制当地的气团性质发生改变,气温、气压都会发生变化;②过境时都会出现阴天、大风等天气状况;③降雨区域都在冷气团一侧。

  

3.准静止锋与天气变化

(1)一般规律:

过境时,降水强度小,多连续性降水或雾天。

(2)典型案例:

类型

形成

天气特征

江淮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

昆明准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

高原东北地区阴雨寒冷,高原西南地区晴朗温暖

三、跟踪训练

读“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该天气系统是

A.B.C.D.

2. 下列与该天气系统有关的是

A. 梅雨天气    B. 一场春雨一场暖    C. 伏旱天气    D. 一场秋雨一场冷

2017年2月20-2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下图是我国四个城市此次寒潮过程中降温、降水的统计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 此次寒潮

A. 发源于西北太平洋    B. 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西北

C.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D. 可缓解北方地区土壤旱情

4. 寒潮过境后

A. 新疆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加    B. 呼和浩特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C. 重庆受山地阻挡,农业受灾面积小    D. 广州市路面冰封,清理积雪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压线形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5.控制甲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高压脊   D.准静止锋

6.图中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乙地为高气压中心

C.丙地风力最大   D.丁地降水在锋后

下图是“某日极地附近风向示意图”。

据此回答7~8题。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附近是冷锋且正好经历阴雨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沿纬线方向,从甲到乙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

高—低—高

B.风向:

南风—西南风—东南风

C.气压:

高—低—高

D.降水:

晴—雨—晴

9.下图为“全国高温预报图”。

造成图中甲、乙两区域高温天气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暖锋,乙——深居内陆,植被稀疏

B.甲——暖锋,乙——副高控制,沙漠地表

C.甲——反气旋,乙——盆地地形,副高控制

D.甲——反气旋,乙——深居内陆,盆地地形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10~11题。

10.该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为暖锋

B.M处雨后气温上升

C.N处为冷锋

D.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图1和图2分别是某年4月12日8时和4月13日8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示区域,4月12日到13日风向和风速变化均较大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13.图中甲地区在该时间段内(  )

A.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阴转晴

B.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晴转阴

C.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阴转晴

D.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晴转阴

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hPa)”,回答14~16题。

14.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如果戊区域为阴雨天气,则等压线a的值最可能是(  )

A.1002.5hPa    B.1005hPa

C.1007.5hPa   D.1010hPa

16.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并向北移动,那么下列现象最可能的是(  )

A.南亚进入旱季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我国东部普遍受寒潮影响

 D.我国东部秋高气爽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线段MN为脊线或槽线(谷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7~18题。

17.若MN为海平面气压场中槽线且M气压比N高,则(  )

A.a区域温差大于b

B.a区域温度高于b

C.a区域为偏南风,阴雨天气

D.a区域为偏北风,阴雨天气

18.若MN为6月初西太平洋副高的两侧脊线,则我国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长江流域黄梅时节家家雨

B.华北平原麦收时节雨纷纷

C.东北平原夏初时节处处旱

D.珠江流域台风时节处处涝

二、综合题

19.读“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地形有关,则该地形可能是(  )

A.低矮的山地   B.凹陷的洼地

C.低缓的平原   D.宽敞的高原

(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说明甲、乙两地风的不同特点。

 

 

(3)图中B、C两处锋面中,实际存在的是________锋面,说明判断的理由。

 

 

2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两日天气图,图中H为高气压、L为低气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9月20日和21日赣州的天气状况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在图中画出21日赣州的风向,说明其两日风力大小的变化及判断理由。

 

 

 

(3)简述L1发展强烈时给所经地区带来的天气现象及产生的影响。

 

 

 

  

 

【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

1.根据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是冷锋过境。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前进的锋面,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与图B相符,B对。

图A 是暖气团推动锋面前进,是暖锋,A错。

图C是气旋,图D是反气旋,C、D错。

2.该天气系统是冷锋,与该天气系统有关的是一场秋雨一场冷,是冷锋过境产生的天气状况,D对。

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A错。

一场春雨一场暖是暖锋影响形成,B错。

伏旱天气是反气旋控制形成,C错。

【答案】3.D   4.B

【解析】

3.2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影响我国的寒潮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此次寒潮发源于亚欧大陆内部,A错。

根据图中每日最大降水量,南方地区降水量小于西北,B错。

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造成,不可能向西北移动,C错。

带来降水天气,可缓解北方地区土壤旱情,D对。

4.寒潮过境后,新疆地区仍是冬季,季节性积雪不能融化,A错。

呼和浩特受冷空气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B错。

重庆降温幅度大,农业受灾面积较大,C错。

广州市纬度低,没有结冰、清理积雪现象,D错。

【答案】5.A  6.C

【解析】

5.据图可知,甲地区位于低气压中心,则控制甲地的天气系统为(低压)气旋,故A项正确。

6.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丁地盛行偏南风,易形成暖锋,暖锋降水位于锋前,故C项正确。

7.B 8.B 9.B 第7题,甲为高压脊,乙为低压槽,低压槽部位易形成锋面而出现降水;依据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规律,可知丙处为高压中心,中心气流下沉而天气晴朗;丁处为高压脊,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第8题,若戊区域为阴雨天气,说明该处为低压中心,则a值与两侧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即1 005 hPa。

第9题,依据位置和甲为高压脊,可判断若甲所在天气系统越来越强大且向北移动,说明副高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10.D 11.B 第10题,依题意,MN为一冷锋天气系统,且N更接近低压中心,同时图中显示的纬度表明该地位于北半球,a区域受冷气团控制而多阴雨天气,北半球冷气团由北向南运动,故a地为偏北风,D项正确。

a区域因阴雨而温差小于b,故A错误。

第11题,若此时为6月初,则正是我国华北平原麦收季节;另外在我国夏季副高的北侧为雨带分布区,而图示副高位于江淮地区,则雨带分布于华北平原,故B项正确。

12.A 13.C 第12题,依据冷锋符号,可判断图中甲、丁两地位于冷锋附近,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甲、丁两处唯有甲符合。

第13题,从甲到乙沿纬线方向依次是冷气团、暖气团和冷气团,则气温变化为低—高—低,风向为偏北风—偏南风—偏北风,气压状况变化为高—低—高,降水状况为雨—晴—雨。

14.选D 甲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出现在夏季,主要是受副高(反气旋)控制形成的;乙地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而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快而出现高温。

15.B 16.D 第15题,图中气流逆时针辐合运动,说明是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即北半球气旋。

第16题,依据气流运动方向,或依据锋面气旋图中“左冷右暖”规则,可判断M处为冷锋,N处为暖锋。

暖锋过境多出现连续性降水,故D项正确。

冷锋过境后受冷空气控制而出现气温下降现象。

17.A 18.D 第17题,图中a地的等压线方向变化较大,导致风向变化很大,且a地等压线的疏密变化也较大,风力变化较大。

第18题,图1所示甲地在冷锋锋前,属暖气团一侧,而图2所示甲地在冷锋锋后,属冷气团一侧,所以甲地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因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所以天气由晴转阴。

19.解析:

(1)题,只受地形影响,A地形成一个局部气压较低的区域,应该是一个低矮的山地,所以A项正确。

(2)题,根据等压线的数值高低和疏密程度来分析,北半球的大气由高纬向低纬运动的气温低,从低纬向高纬运动的气温高。

第(3)题,B处为低压槽,气流辐合,冷暖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C处为高压脊,气流辐散,不会形成锋面。

答案:

(1)A

(2)从风向上看,甲地吹偏南风,乙地吹偏北风;从风速上看,甲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风速慢;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风速快;从性质上看,甲地风温暖湿润,乙地风寒冷干燥。

(3)B B锋面位于低压槽,在低压槽附近,气压低,气流向中心辐合,南北两侧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易形成锋面;而C锋面位于高压脊上,在高压脊附近,气压高于两侧,气流向外围辐散,没有气流相遇,不能形成锋面。

20.解析:

(1)题,从两图中赣州在等压线图中的位置确定其天气状况,并根据冷锋的位置判断天气变化。

(2)题,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根据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第(3)题,L1为低压中心,强烈发展会形成台风,台风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

答案:

(1)20日气压较低(或1 006~1 008hPa),气温较高,天气晴好。

21日气压升高(或1 008~1 010hPa),风力增大,气温降低,出现阴雨天气。

20日冷锋过境前,赣州受暖气团控制。

21日赣州正值冷锋过境(或受冷锋影响)。

(2)21日赣州的风向为偏北风或西北风

21日的风力大于20日。

理由:

21日的等压线比20日的密集。

(3)天气现象:

有可能带来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或狂风暴雨)。

产生的影响:

有利:

丰沛的降水使陆地上的淡水得到补充(或使地下水、地表水得到补充),缓解高温和旱情等。

不利:

毁坏农田、树木,毁坏道路、房屋建筑等设施,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