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856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一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

单元教材简析

教科书的第2~8页,是这一单元的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教材设计了这个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习题。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幼儿园时学生初步学过10以内的数数。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

1、数一数。

2、比多少。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1、第三单元学习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目标导向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安排建议

课时

内容

知识点

(1)

课时

第一课时

第(2—5)页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按数量的多少,由少到多数一数。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主题图中各物体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3、会读和数集合圈出现的人和事物的数量。

第二课时

第(6~8)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引出“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在引出概念后,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进行生动的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

2、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1)

课时

本单元学习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简析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

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

1、上、下、前、后。

2、左、右。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东南西北等方向位置的确定

单元目标导向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建议

课时

内容

知识点

(2)

课时

第一课时

第(9)页,练习二第1、2、3题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第二课时

第(10)页,练习二第4、5题

1、建立左、右标准

2、左、右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学习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左、右的的认识上存在困难。

2、学生在数动物或人的左右时容易以观察者的角度观察。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数一数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

1、1~5各数的认识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11~20各数的认识

3、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目标导向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建议

课时

内容

知识点

共(10)

课时

第一课时

第14~16页,练习三中的第1、2、4、5题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第二课时

第17页,练习三

中的第3、6~8题

1、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三课时

第20~22页,练习四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

1、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时

第24页,练习五

中的第1题第一小题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2、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学会在等号后面填写得数。

第五课时

第25页,练习五

中的第1题的第二小题和第三世界题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能正确的书写。

2、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第六课时

第26页,练习五

中的第6题

1、使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用数的组成正确的口算5以内减法,并会在减法的算式后面填写得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七课时

第27页,练习五

中的第3~5、7~9题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熟练5以内的口算减法,并能正确的书写。

第八课时

第30页,练习六

中的第1题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

2、掌握得数是0的加、减法计算。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第九课时

练习六中的第2~5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得数是0的,以及0的加减法计算。

本单元学习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1、数数的时候左右搞不清:

“第几”这部分内容是凭借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左右的知识来进行教学的,真正的左右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所以学生答题时往往分不清左右

2、与0的加法混淆,也有的认为3—3=0,所以0—3=3。

填未知数的教学教材安排在10的加减法之后,而且目前学生还未理清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所以口算练习中出现这样的练习,学生比较容易出错。

3、个别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难以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立体图形的拼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

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

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在教授图形的拼组时让学生通过搭一搭,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生活中立体图形的认识。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

1、立体图形的认识。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1、平面图形的认识。

2、平面图形的拼组。

单元目标导向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建议

课时

内容

知识点

(2)

课时

第一课时

第(34~3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知道它们的名称;

3、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第二课时

第35~36页,练习八第4~8题。

1、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从而体会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学习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1、在图形的拼组中,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图形,学生可能会数不清被遮住的正方体。

2、容易把有4个正方形的长方体看做正方体。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6和7”、“8和9”、“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和复习”等七个小节组成。

本单元是在学生系统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6~10各数,教材都是按照“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序数、写数字、数的组成”的顺序去安排;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的安排上充分利用了主题直观图的作用,通过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逐一认识,并根据学习任务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观察和学具拼摆的操作,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6~10的数的概念和相应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月连减

●加减混合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目标导向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