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8519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

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

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

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

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

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

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

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B.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D.声音的音调太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

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超声波,发声体的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即音调太高了,所以人不能觉察到,不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大;故选B。

6.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B.“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正确;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D错误。

故选A。

7.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关紧门窗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快流通

C.戴上耳罩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关紧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打开门窗,让空气加速流通,是增强了噪声的传播;不正确、符合题意.

C.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告知有关部门督促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是在声源处消除噪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地震时,利用仪器接收超声波来确定地震的位置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一定不是噪声

D.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水能传声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从高音喇叭里传出来的歌曲如果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样可以成为噪声,C不符合题意;

D.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表演时,能听到岸上优美的音乐声,说明液体(水)也能传播声音,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空气中声速跟音调有关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Hz;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详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与声音音调高低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影响因素及声音的特性,正确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

10.阅读《“神秘而恐怖”的声音----次声波》回答问题

“神秘而恐怖”的声音---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是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次声的声波频率很低,在20Hz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它比一般的声波、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例如,频率低于1Hz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还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连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都不在话下.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40m/s,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所以它传播的距离较远,能传到几千米至十几万千米以外.1883年8月,南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的克拉卡托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绕地球三圈.1961年,前苏联在北极圈内新地岛进行核试验激起的次声波绕地球转了5圈.7000Hz的声波用一张纸即可阻挡,而7Hz的次声波可以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4Hz-8Hz的次声能在人的胸腔和腹腔里产生共振,可使心脏出现强烈共振及肺壁受损.军事的次声波武器,就是产生的次声波与人体发生共振,使共振的器官或部位发生位移和变形,而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的一种武器.只伤害人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恐怖程度可见一斑.

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名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突然倒地,停止了呼吸.50年前,美国一个物理学家罗伯特·伍德专门为英国伦敦一家新剧院做音响效果检查,当剧场开演后,罗伯特·伍德悄悄打开了次声仪器,仪器无声无息地在工作着.不一会儿,剧场内一部分观众便出现了惶惶不安的神情,并逐渐蔓延至整个剧场,当他关闭仪器后,观众的神情才恢复正常.这就是著名的次声波反应试验.

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也有一些动物能发出次声波.能听见次声波的常见动物有狗(15Hz-50000Hz)、大象(1Hz-20000Hz)、鲸(15Hz-10000Hz)、水母(8Hz-13Hz).能发出次声波的常见动物有大象(用脚踩踏地面发出次声波)、鳄鱼(靠震动背部发出次声波)、老虎(虎啸拥有次声波的威力,可以震错位人的耳朵关节,声音由低到高,能传播很远).既能发出次声波又能听到次声波的常见动物有大象和鲸鱼.可见,在自然灾害面前,动物往往能提前预警,不是没有道理的.

(1)苏门答腊火山爆发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约为120000km,则这次次声波传播的时间约为____________h.(保留整数)

(2)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损失很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因此,次声波可以传播的很远.

(3)次声波武器主要利用了次声波可以很好的传递_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

(4)大象可以通过叫声或脚踏大地向同类传递信息,要想给较远地方的同类传递信息,大象应该______________(选填“吼叫”或“用脚踩踏大地”).

【答案】98小能量用脚踩踏大地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次声波绕地球三圈走过的路程

,次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这次次声波传播的时间约为

(2)[2]由材料“次声波频率很低,大气对其吸收甚小,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其吸收还不到万分之几”可知,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能量损失很小;

(3)[3]由材料可以知道,次声波武器可造成人体损伤以至死亡,这主要利用了次声波可以很好的传递能量;

(4)[4]由材料可以知道大象用脚踩踏大地可发出次声波,这次声波能传播的距离较远,可以给较远地方的同类传递信息,而吼叫的声音相对来说传不了多远.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声呐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有限。

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

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

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

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系统是超声波应用的一种,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

(4)假设开始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此时信号频率不变,此时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m(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且传播速度不变)。

接下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在向潜艇A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请问声波频率变低1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20Hz-20000Hz能量真空不能传声7500远离8700

【解析】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2]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

(3)[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4)[4]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s=vt=1500m/s×10s=15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1=

=7500m;

[5]由材料可知,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A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远离潜艇A;

[6]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sB=vBt=20m/s×60s=1200m,

潜艇B与潜艇A之间的距离

s2=s1+sB=7500m+1200m=8700m。

12.某中学物理活动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到在20℃时声音在某些物质中的传播速度(见下表)。

一根足够长且裸露在地面的铁管,管中充满水。

当气温为20℃时,小组中的小王同学在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小李同学在管子另一端听。

温度(℃)

物质

速度(m/s)

20

空气

340

1450

3750

4800

(1)小李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如果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和听到第二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67s,则这根直铁管长约为多少米?

【答案】

(1)见解析;

(2)1392m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李同学能听到3次敲击声;理由: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第一次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设这根直铁管长约是L,由题意可知,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是由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敲击声是由水传来的,水传播需要的时间等于铁管传播需要的时间加上0.67s,可得到

解得

答:

(1)小李同学能听到3次敲击声;理由: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第一次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铁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水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敲击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如果听到的第一次敲击声和听到第二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67s,则这根直铁管长约1392m。

13.下图中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做过的一些探究性实验:

)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

________(填序号)

)图①实验中在抽气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实验结论是:

________;

)图④实验中将鼓面上放一些纸屑,其研究方法是:

________;

)图⑤实验探究的是:

________的关系.

)图⑧实验说明:

________.

【答案】②⑥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转化放大法音调的高低与频率声音具有能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钟罩实验探究的内容为声音传播的条件;②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③水中敲击石块能听到声音,探究的是水能否传声;④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⑦探究的是管乐器的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⑧探究的是声音与能量的关系;故其中可用来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有②⑥;在图①中向外抽气,闹钟铃声的响度逐渐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图④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发现纸屑跳动幅度不同,因鼓面的振动幅度较小不易观察,放上纸屑将其振动放大,故称为转化放大法;在图⑤中用不同的速度划过木梳,由于运动快慢不变,即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的高低和物体的振动快慢关系;在图⑧实验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4.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____(填“1”“2”“3”“4”“5”“6”“7”)音。

【答案】相同“1”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2]最右边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的质量最大,最难振动,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发出的是“1”音。

15.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

【答案】音色传播的过程中

【解析】

【详解】

我们区别声音靠的就是音色,与音调和响度无关.关上门窗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6.在两个相同的杯子内盛有质量相等的热水和冷水,将一半热水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温度升高21℃,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冷水杯内的水温会升高()

A.9℃B.8℃C.6℃D.5℃

【答案】C

【解析】

【详解】

设一杯水的质量为m,热水的初温为t热,冷水的初温t冷,将一半的热水倒入容器中后共同的温度为t,因不计热损失,所以,由Q=cm△t可得:

Q放=Q吸,即:

c

m△t热=cm△t冷,

解得:

△t热=2△t冷=2×21℃=42℃,

据此可设t冷=0℃,则t=21℃,

t热=21℃+42℃=63℃,

若再将热水杯内剩余热水的一半再次倒入冷水杯内时,相当于同时向冷水中倒

杯热水,则:

c

m(t热-t′)=cm(t′-t冷)

(63℃-t′)=t′-0

解得:

t′=27℃,

所以,冷水温度将再升高:

△t=t′-t=27℃-21℃=6℃。

故C符合题意。

17.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

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

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点为2℃

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20min

C.乙图中,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少

D.乙图中,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甲图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故A错误;

B.由甲图可知,盐水的凝固过程用时

20min-10min=10min

故B错误;

C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而盐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熔化,烧杯中盐冰水混合物中水会变多,故C错误,D正确。

18.假设我们手里现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27℃,则所测液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  )

A.24℃B.25℃C.26℃D.27℃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不准的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故ACD错误,B正确。

19.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体温,先测得甲的体温正常。

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就直接依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体温是37.6℃,丙的体温为38.4℃,那么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分别为()

A.37℃、38.4℃B.37℃、37.6℃

C.37.6℃、38.4℃D.38.4℃、38.4℃

【答案】C

【解析】

【详解】

因为甲的体温正常,所以用体温计测完甲后,体温计的示数应该是37℃左右,不会是37.6℃,用酒精消毒后,忘了拿着体温计用力向下甩,那么液泡会收缩,液柱不会下降,还是37℃左右,依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时,乙的体温是37.6℃,这说明液柱上升了,乙的真实体温是37.6℃,丙的体温为38.4℃,这也说明液柱也上升了,丙的真实体温是38.4℃,所以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分别为37.6℃、38.4℃,故选C。

20.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1.5kg的甲物体和水加热,他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体10min吸收的热量为()

A.0.63×105JB.0.9×105J

C.1.89×105JD.3.78×105J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甲物质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与水加热10min吸收的热量的热量相同,且水10min所吸收热量为20min吸收热量的一半,即

故选C。

21.质量相等的两金属块A和B长时间放在沸水中,将它们从沸水中取出后,立刻分别投入甲、乙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发现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两杯水吸收的热量Q甲____Q乙,两金属块比热容cA____cB(均选填“>”“<”或“=”)

【答案】<<

【解析】

【详解】

[1]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达到热平衡,金属块的末温等于水的末温,因为此时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所以金属块A的末温比金属块B的末温低;两金属块使水温升高,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则甲杯水升高的温度小,而两杯水的质量相同,由Q吸=cmΔt可知甲杯里的水比乙杯里的水吸收的热量少,即

Q甲<Q乙;

[2]两金属块都从沸水中取出、初温t相同,对于金属块A来说有:

cAmA(t-tA)=c水m水(tA-t水初)…①

对于金属块B来说有:

cBmB(t-tB)=c水m水(tB-t水初)…②

因水的质量相同,由①②得到

tA<tB,

tA-t水初<tB-t水初,

cA(t-tA)<cB(t-tB),

由于

t-tA>t-tB,

所以

c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