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8372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docx

地质学基础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基础》考查题目及评分标准

一、论文题目

题目自定,但内容必须与水文地质相关。

二、具体要求

1、字数不少于2000字。

25篇。

3、提交时间:

2013年4月26日11:

00前,过期不候!

4、提交方式:

纸质版统一交到班长处并签名,签名单一并上交,不接受个别同学单独上交;电子版统一拷到班长处,班长把所有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下。

文件夹名称为“班级名称”,学生的文件名为“学号+姓名”,如“200911002100张三”。

5、资料来源:

可去图书馆查阅书籍、纸质期刊;可登陆查阅电子期刊;或用“google”、“XX”等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搜索。

6、论文应独立完成,不能大段摘抄,引用他人观点应注明出处。

7、论文用语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不能出现抒情、诗歌、日记等格式的语言。

8、论文应尽量做到语句通畅,格式正确,图文并茂!

三、评分细则

1、以下情况视为:

a、直接下载整篇文章的。

b、直接粘贴大幅大段的他人文章的内容。

c、两份内容雷同或完全一样的,均为零分。

d、未按时提交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2、以下情况视为不及格

a、参考文献不够5篇或不对。

b、格式混乱、语句不畅。

c、与《水文地质》课程无关的论文。

d、大多是粘贴拼凑,没有自己观点。

e、大幅抄袭教材。

3、论文具体分数视论文质量给定。

四、附件1

格式比照下文书写,注意文中的字体大小。

岩石化学风化及其对滑坡孕育的贡献

姓名

(专业学号)

摘要:

岩石化学风化是岩石在地下水溶液和生物化学作用下引起岩石损伤的过程,本文论述了岩石化学风化的作用过程及其对岩石的损伤并初步探讨了其在滑坡孕育过程中的作用,指出岩石化学风化是滑坡孕育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化学风化;滑坡;滑坡孕育

引言

以水-岩化学作用为主要历程的岩石化学风化与全球c系统循环、岩石圈演变、地质灾害的孕育过程、工程建设活动等密切相关[1~3]。

1.岩石化学风化作用过程

文[4]指出,天然斜坡的地下水一般是为ph=7或低于7、矿化度为数十毫克/升的大气降水。

岩石处于地下水环境中会与地下水发生溶解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氧化-还原作用、离子交换、化学沉淀等一系列的化学作用过程。

大多数矿物都能直接溶于水,岩石溶解速度虽然缓慢,但在很长的地质时期下,其溶解效果仍然是客观的。

2.化学风化与岩石损伤

风化仅造成岩石破坏,它还是峰林、溶洞等地貌景观形成的重要历程,并且对全球气候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3]。

3.化学风化与滑坡孕育

文[5]报道,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分布区是水岩化学作用、渗透作用的活跃带,岩石渗透、水化学综合作用加剧了裂隙相互作用及裂隙的聚集效应,使得岩体破坏的条件更易满足。

4.结论

(1)岩石化学风化是地下水溶液与岩石之间发生的溶解、水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各种化学反应而造成岩石破坏的过程。

岩石化学风化会造成岩石矿物成分的改变或流失,从而产生岩石结构疏松、强度降低等岩石损伤。

参考文献:

[1]wilsonmj.chemicalweatheringofsomeprimaryrock—formingminerals[j].soilscience,1975,1199(5):

349—355.

[2]dreverji.theeffectoflandplantsoilweatheringratesofsilicateminerals[j].geochimicaetcosmochimica

[3]杨永兵.边坡岩石强度和岩体强度的工程变换[j].金属矿山,2004,9,10~12

[4]薛禹群,朱学愚,吴吉春等.地下水动力学(2版)[m].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1篇二:

河南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

《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序号:

《水文地质学》读书报告

前言:

我这学期选修了王老师的《水文地质学》公选课。

王老师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授了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不仅让我对水文地质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也让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文。

所以,在图书馆借阅了几本关于水文地质的书籍。

阅读完后,遂成稿此篇读书报告。

一、阅读书籍

[1]asitk.biswas《水文学史》科学出版社

[2]刘四运《水科学与水文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3]章至洁,韩宝平《水文地质学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二、阅读收获

通过阅读,使自己对水文地质学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水文学是一门有着很长历史的学科。

现代水文学深深地根植于古代。

最初,人们认识到水师生命所必需的,因而最早的文明迹象都见于河流沿岸。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印度河,中国的黄河。

逐渐地,人们发展了供水系统,建筑了堤坝,改善了河道,挖掘了灌溉渠道。

这些建筑物的出现,表明人们对于水及其功能和限度已有了某些认识,虽然这些知识还不是很科学的。

最初的水文学原理是极为原始的,古代人们基本上只对利

用自然感兴趣,只是到后来,在古希腊文明时期,才试图认识自然。

那么,水是怎么来的?

现在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认为水来自地球内部,即自生说;另外一种认为水来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即外生说。

自生说为水提供了五种不同的来源:

一是地球形成后,氢、氧等元素通过多种物理化学作用而生成;二是在玄武岩先溶化后冷却形成原始地壳的时候产生的;三是地球深处岩浆所释放的;四是火山喷发释放大量的水;五是地球内部矿物脱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释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在高温下与氢气作用而生成水。

外生说则认为水可能是太阳系中的球粒陨石带到地球的;另一种可能性是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与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

自从水出现后,才有了地球其他生命的出现。

可以说,水对地球生命的出现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摇篮。

在亿万年前的海里,孕育了最初的蛋白质,从而开始了地球上漫长的生命旅程。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两栖乃至陆生,生命在得到完备的进化后,才得以摆脱对水作为生存环境的依赖。

然而水仍然是生命存在不可缺少的物质。

地球上的生命从孕育的第一天就与水息息相关。

生命的任何现象都与水紧密相连,生命演化的任何一个步骤都离不开水。

换句话,水就是生命,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现象。

水既是构成生物体的物质基础,又是生命协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新陈代谢,光合作用都离不开水。

生物可以通过水从外界

吸收营养,获得生存与运动所需的热量,有可以通过谁排泄掉体内代谢的废物和散发出多余的热量,达到养分,水分与体温的平衡,生物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旦被打破,它的生存状态必将受到损害。

一个健康的人认缺水1%-2%,便觉口渴;缺水5%时就会皮肤皱折,神志不清;当缺水14%-15%时,人的生命就将很难维持。

水的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

水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营养传输、酶催化的各种反应和生物能量转换的介质;二是影响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水分在人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可以说,人体的细胞浸浴在血液和组织液中,细胞通过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才开始认识到水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到水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认识到水是人体真正的营养物质。

人体内水不断地排出,又不断地补充,处于动态平衡。

体内水的排泄途径有肾脏、肺、皮肤和肠等,其中以肾脏的排出最为重要。

肾脏的在排出水的同时,对水有重吸收作用,故肾脏排出水量随体内水量的对少而变化,对调节水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不仅孕育了生命,也孕育了文明。

水贯穿于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

从大禹治水到三峡大坝的建成,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水。

四千年前的夏初,社会发展已经进入私有制,古人在发展引水灌溉的基础上,已能引水设沟池以固城邑。

三千年前的周代,沟洫制度已使田野中分布着不同等级渠道形成的灌溉系统。

东周秦汉以来,芍陂灌溉工程、引漳十二渠、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大型的农业灌溉和水运

工程相继建成,有的灌地数百万亩,贯通两大水系,泽被中华两千余。

之后,中国的水利事业也长盛不衰,水利工程的功能不断扩展,以农业灌溉、航运、发电、城市供水为直接功用的水资源开发推动着农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的形成、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因为过度利用,严重污染等因素,水形势日益严峻。

面对此,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努力:

一是节水优先。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选择适当的发展项目,建立“有多少水,办多少事”的理念,杜绝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需要良好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节水的工业、农业技术。

二是治污为本。

这要求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战略应尽快实行调整,从末端治理专项源头控制和全过程监控。

我国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如果大力推行情节生产,实行污染物排放的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会有较大幅度的削减,工业生产也可以做到增产不增污。

三是多方开源。

这主要指开发非传统水资源。

过去主要着眼于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即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当发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地表水逐渐枯竭后又想到远距离调水。

但远距离调水除了需要十分昂贵的基础投资和运行费用外,还有施工、管理方面的苦难,同时生态影响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又一重要问题。

非传统水资源包括:

雨水、再生的污染水、海水、空中水资源等。

只要我们能遵从以上三点,就能保证水资源的良性平衡,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人类就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篇三: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课程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读书报告

地质统计学包含经典统计学与空间统计学,按其基本原理可定义为:

地质统计学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其为数学地质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且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兴学科。

国内外的生产实践表明,地质统计学除了在

异常评价、找矿勘探、矿体圈定、储量计算、采矿设计、矿山生产及地学科研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外,它在石油地质、第四纪地质、地层学、生物学、生态学、岩石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地震地质、海洋地质、农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古气候、古地理、环境、林业、医学等许多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

地质统计学在不到5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

一、理论研究及进展

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2-3]。

包括:

①从初期二维平面分析到三维立体空间的静态估计,发展到今天在时空域内对研究对象进行四维乃至更高维空间的动态估计和模拟。

journel[4]将克立格法的估值问题,从一般矢量空间扩展到个原始数据的全部可测度函数所形成的矢量空间(希尔伯特空间)进行考察;②在单变量区域化变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多变量的协同区域化理论[4];③发展了许多计算变异函数(或协方差函数)的方法;④线性地质统计学与非线性地质统计学共同发展;⑤参数地质统计学与非参数地质统计学相互补充。

matheron[5]为首的参数地质统计学派以正态假设为前提,在协同区域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基本思想。

journel发展了无须对数据分布作任何假设的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提出了一些非参数地质统计学克立格方法;⑥由于时空多元地质统计学的研究得到重视,早期空间域静态建模技术的研究逐渐过渡到研究时空域多元动态条件模拟,各种模拟方法得到了发展;⑦早期的等因子模型的因子是埃尔米特多项式,它要求原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为了拓宽等因子模型的应用,matheron提出了离散的等因子模型和连续的等因子模型,rivoirard利用析取克立格技术建立了正交指标剩余模型,lajauine和lantuejoul等也提出了建立等因子模型的一些方法;⑧已有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相互融合。

如指示克立格法与协同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指示协同克立格法;指示克立格法与因子克立格法相结合形成主分量指示克立格法;协同克立格法与其它不同的线性地质统计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协同克立格技术等[6]。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多点地质统计学[7]。

多点地质统计学是相对于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地质统计学而言的。

在两点统计里,储集层相关性通过空间两点协方差(变差函数)进行描述。

在多点统计里,则是利用空间多个点组合模式进行描述。

空间多点组合样式称为数据样板,如果在空间点赋予了值,则为一个特定的空间多点组合模式,称为数据事件。

在建模时,对每一个未知点,估计在其处满足给定条件的数据事件出现的概率,随后抽样获得未知点处值或者数据事件,即完成单次模拟。

一旦所有节点得到访问,即完成一次模拟实现。

二、地质统计方法应用及进展

克立格估计方法概述[8-9]:

克立格法是法国mathron以南非矿山工程师

d.g.krige的名字命名的一类方法。

简单地说是一种特殊的加权移动平均法。

一种对空间分布数据求最优线性无偏内插估计量的方法。

根据估计式形式、区域化变量平稳性、分布及涉及的区域化变量个数等克立格方法有如下分类[10]:

1.线性克立格法—非线性克立格法

2.参数克立格法—非参数克立格法(指示、概率)

3.平稳克立格法(普通)—非平稳克立格法(泛克立格)

4.单变量克立格法—多变量克立格法(多元克立格)

指示克立格法

1.基本思路

在地质、物探化探数据处理及相关储量计算中往往存在以下情况:

(1)特异值的出现。

所谓特异值是指那些比全部数值的均值或中位数高得多的数值。

它既非分析误差所致;也非采样方法等人为误差引起,而是实际存在于所研究的母体之中,这些特异值只占全部数据的极少部分,但却控制了总金属资源量的很大比例,同时局限于一定的空间位置[11]。

(2)在一个研究区或一个矿床中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矿化作用,这也影响了品位和储量的精确估计。

(3)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经常要知道诸如:

在区a及其附近,大于边界品位值z的可选采矿单元占多大比例全部可选采矿单元的平均品位是多少等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地质学家及统计学家进行了许多有成就的研究,而指示克立格法是一种更好的非参数地质统计学方法,它可以在不必去掉重要而实际存在的高值(特异值)数据的条件下处理各种不同的现象,而且给出在一定风险条件下未知量z(x)的估计量及空间分布。

2.指示函数及其二阶矩

指示函数定义:

设在矿床d上得到了某金属的品位值,约定其边界品位为z,则在d上的每一样品点x?

d上定义一个z的阶梯函数:

?

1,当x点上品位值z(x)?

zi(x;z)?

?

?

0,当x点上品位值z(x)?

z

在d上的任一区域a?

d内,低于边界品位z的品位值z(x)占区域a的比例表示如下:

1i(x;z)dx?

[0,1]a?

a?

(a;z)?

?

(a;z)称为废石函数,而高于边界品位z的品位值z(x)所占区域a的比例为:

?

(a;z)?

1?

?

(a;z)?

p{z(x)?

z,x?

a}

称为矿石回收率。

指示函数的二阶矩。

在边界品位z确定的条件下,随机函数i(x;z)服从二项分布,其期望值是平稳的,与x无关。

e{i(x;z)}=prob{z(x)?

z}?

f(z)

?

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

kn?

kprob{x?

k}?

ck

np(1?

p)zk?

?

z?

prob{z(x)?

z}?

?

pkzk?

?

zk

非中心协方差是

ki(h;z)?

e[i(x?

h;z),i(x;z)]?

prob{z(x?

h)?

z同时z(x)?

z}方差是

var{i(x;z)}=ci(0;z)?

f(z)-f2(z)

中心协方差是

c1(h;z)?

k1(h;z)?

f2(z)

变异函数是

?

i(h;z)?

e{[i(x?

h;z)?

i(x;z)]2}

?

f(z)?

ki(h;z)

i(x;z)满足平稳假设

指示克立格方法

废石函数的估计:

估计量设计:

设在矿床d上有n个有效数据,在d上的一个域a?

d内有n个有效数据{z(x?

),x?

?

a,?

?

1,2,...,n},给定边界品位值为z,则指示函数空间为:

12?

ci(0;z)?

ci(h;z)

{i(x?

;z),?

?

1,2,3,......n}

有?

(a;z)的估计值可以表示如下:

?

(a;z)?

?

?

?

(z)i(x?

;z)*n

?

?

1

若给一系列边界品位值zl时:

?

zl,l?

1,2,...,l?

,这时,估计量可写为:

?

(a;zl)?

?

?

?

(zl)i(x?

;zl)*n

?

?

1

克立格方程组建立:

在无偏和估计方差极小的条件下为求?

*(a;z)或?

*(a;zl)可得权系数?

?

(z)(?

?

1,2,...,n),满足的方程组,即指示克立格方程组:

?

n

?

?

?

?

(z)i(x?

x?

;z)?

?

?

i(x?

a;z)?

?

?

1?

?

1,2,...,n?

n?

?

(z)?

1?

?

?

?

?

1?

估计方差的表示:

其指示克立格方差

?

2

ki?

?

?

?

(z)i(x?

a;z)?

i(a,a;z)?

?

?

?

1n

?

i(x?

x?

;z)

息域表示在给定的边界品位z条件下,矢量h的两个端点分别在信x?

x?

内的所有对点的平均指示变异函数值;

?

i(a,a;z)表示在给定边界品位z条件下,矢量h的两个端点在待估域a内所有对点的平均指示便宜函数值;

?

i(x?

a;z)表示在给定边界品位z条件下,矢量h的一个端点在信息域x?

内,另一端点在待估域a内所有对点的平均指示半变异函数值;

?

为拉格朗日乘子。

协方差函数表示的方程及方差:

用协方差函数分别表示如下:

?

n

?

?

?

?

(z)ci(x?

x?

;z)?

?

?

ci(x?

a;z)?

?

?

1?

?

1,2,...,n?

n?

?

(z)?

1?

?

?

?

?

?

1

?

2

ki?

c(a,a;z)?

?

?

?

(z)c(x?

a;z)?

?

?

?

1n

若有l个边界品位zl(l?

1,2,...,l)就应该解l个指示克立格方程组。

废石函数的意义:

相应位置品位值低于z的概率

废石函数的作用:

用于概率估计及品位值估计篇四:

普通地质学读书笔记

绪论

第一节地质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特点

一现在是进入过去的钥匙

二现实类比与历史分析

用现在的眼光看,莱伊尔提出的三点理由只强调了地质作用的同一性和渐

变性,忽略了地质作用的趋异性和突变性。

前一个方面使我们有可能运用将今

论古原理,去发现地质事件和地质过程的某些特征和规律;后一个方面则提醒

我们在进行具体研究时,还需要注重现实类比和历史分析。

换句话说,今天发

生的地质过程和过去有相似之处,但绝非雷同,甚至可以完全不同。

不能断然

把今天的地质产物和过去的地质记录划上等号。

第二节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运动和演化,地质

作用及其产物。

在地质学中,对地球物质组成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别是地球上的

矿物、地球上的岩石和地球的化学组成。

就三者的关系来看,矿物的集合体就

是岩石;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分布和相互转换,决定了地球的整体化学组

成。

只要从这三个层次出发,对地球上的物质组成就能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

把握。

野外地质观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很多情况下

“眼见”都不一定“为实”。

因为许多年代久远的地质

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早已面目全非。

即使部分保存

完好的景观,也有可能产生视觉和感觉上的多解性

(图0-3),使人作出错误的解释。

因此野外获得的印

象、资料和标本,还需要转到室内,作进一步的实验

测试和理论研究,再通过逻辑分析,在确信“物理上

合理,地质上可能”的前提下,才能作出正确的

判断。

第三节地球系统和地质作用

地球系统的概念主要包含如下内涵,即地球是一个由两台发动机构成和驱

动的系统。

一台发动机是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和原生热,它驱动和维持着全球的

岩石圈板块运动。

另一台发动机是太阳,驱动和维持着地表的风化、剥蚀和沉

积过程(图0-4)

第一章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第二节地球形成与生命演化

20世纪70年代英国地球物理学家洛维洛克重新强调了生物对地球环境的

影响和控制作用,并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雅的名字,提出了盖雅假说

(gaia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

根据天体物理学研究证明,自地球形成以来的

46亿年中,太阳辐射强度增加了约30%。

从理论上讲,太阳辐射强度±10%就足以引起全球海洋蒸发干涸或全部冻结成冰。

但地质历史记录却证明,地球

上尽管发生过冰期和暖期的交替变化,地表的平均温度变化却仅在10℃上下。

这反映地球上存在某种内部自动平衡(homeostasis)的机制,显然生物界在其

中起了关键的调节作用。

地质年代表(表1-4)就是根据生物演化的巨型阶段,将46亿年来的地

球演化史划分为4个最高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并由老到新分别称作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

在显生宙中,还根据生物界的总体面貌差异,划分出3个二级地质年代单位:

古生代(含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地质年代表中,最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纪,每个纪的生物界面貌各有特色,例如震旦纪时伊迪卡拉动物群的爆发演化和集群绝灭,泥盆纪的生物登陆,侏罗纪的恐龙、裸子植物高度繁荣和第四纪的人类演化等。

早期的地质年代表虽然在19世纪末叶就已经建立,但主要是依据生物演化的先后顺序来确定相对的年龄早晚,整个地球历史演化持续的绝对年龄长短无法知晓。

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同位素年代学和天文地质学的巨大进展,人们才建立起地球已经存在46亿年历史的概念。

表1-4中注出了各个宙、代和纪的绝对年龄值,其中有的数值今后还可能发生一定调整。

海洋和固体潮汐的存在不仅使地球的整体形态发生变化,而且不断影响着

地球的自转过程和运动规律。

一方面,月球的吸积作用使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发生偏移,另一方面,日月潮汐引起的摩擦力使地球的自转速率越来越慢。

从对

珊瑚的研究发现,石炭纪时地球每年为397天,现在已减少到约365天。

在遥

远的将来,地球(和月球)的转速还会进一步减慢,直到逼近以48天为周期的极限自转状态。

并且因为太阳潮汐的作用,月-地系统的旋转角动量变化将缓慢地传递给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其长期作用的结果会使月球和地球发生相撞的趋势而最终结合为一体。

固体地球的弹性和塑性特点都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

在施力速度快、作用时间短的条件下,地球往往表现为弹性体乃至类似于刚性体,岩层会因此产生弹性变形或破裂;反之,在施力速度缓慢,作用时间漫长的条件下,地球则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

比如在强烈构造运动期间,岩石经弯曲形成各种褶皱的现象,就是地球塑性变形的一种典型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