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初级会计职称人员从事会计核算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会计上岗证所必须的考试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对于系统初始设置、日常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能力,重点让学生具有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任意一个通用软件环境里独立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能力。
两个基础:
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上岗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
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会计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
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按照初学者的认知规律,以会计电算化的各个模块设计学习单元,依据初级会计上岗证的具体要求和各种财务软件需求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3、本课程强调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用一半以上的学时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点,课时安排为一堂理论课一堂练习。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会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能熟练操作该课程所供财会软件的运用方法,达到江苏省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上岗考核要求(初级)。
教学中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观念。
(二)具体目标
1.素质培养目标
(1)初步具有会计信息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2)遵守财会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3)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2.知识教学目标
(1)认知会计电算化岗位产生的背景、特点和具体要求,产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
(2)能掌握会计电算化中各个模块的具体要求,巩固之前所学习的各门会计学科相关知识;
(3)能通过会计上岗证中会计电算化的考试,并能熟练运用一种电算化的财务软件。
3.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将各项经济业务录入财务软件处理;
(2)能根据录入凭证登记账簿,并能正确编制财务报表;
(3)能跟上时代发展要求,具备电子作账的各项能力,并能胜任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岗位。
三、内容标准
模块一:
系统初始化
(一) 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会计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功能建立电算化应用
环境。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利用系统管理功能设置账套、建立操作员并为操作员授权。
(2)能在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3)能在账务处理或总账模块中建立会计科目表,录入初始数据。
(二)学习目标:
了解系统初始化的内容与程序,理解新建账套、操作员管理与授权的原理与方法,掌握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系统运行要素设置的方法,会录入期初数据与理解试算平衡的原理、程序与技巧。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6
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账套的设置、参数的设置,对操作员授权。
重点是账套启用的原理与操作方法,对会计软件的初始环境参数和运行参数在整个系统工作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账套的设置与数据备份。
(2)用户(操作员)管理。
(3)系统环境参数设置与确认。
(4)系统运行要素设置。
(5)会计科目表的建立。
(6)系统模块启用。
(7)账务处理(总账)账套期初数据录入
扩展知识:
管理门户或系统维护界面录入、设置系统环境参数与运行要素
能力训练
运用多媒体课件对初始设置的整个过程作系统描述和全程演示,也可在教师控制下进行师生交互式的操作实践。
根据学生操作情况随时作针对性的讲解和分析。
考核建议
对账套设置和启用的测试、对期初数据录入的检查
模块二:
账务处理系统
(一)项目任务
能利用软件相应模块功能完成对基本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在账务处理模块完成对记账凭证的录入与修改操作。
(2)能对已录入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修改、出纳签字、审核、过账等操作。
(3)能根据会计规范查询凭证错误,并利用错账更正方法更正凭证错误。
(4)能正确设置与输出各类会计账簿。
(二)学习目标:
了解通用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的程序与方法,熟悉会计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在思路、程序、方法上的区别,了解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一般原理,掌握凭证处理与账簿输出中各项参数的意义与设置方法。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20
学习目标
一是会计软件中凭证账簿处理的一般规范,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二是在记账凭证录入、查询、审核、过账以及账簿查询等环节的软件处理方法与手工处理方法的区别。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基本会计业务记账凭证录入。
(2)记账凭证的查询、出纳签字、审核与过账。
(3)记账凭证修改与冲销。
(4)各类会计账簿查询输出
扩展知识:
会计实务中对于记账凭证和账簿的处理
能力训练
在师生互动中探讨手工处理与计算机处理的区别,着重讨论两者对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方面的异同;讲述中注意引导学生回忆会计学原理中有关账户结构、账务处理程序等原理性内容。
考核建议
对会计业务记账凭证录入和会计账簿的测试
模块三:
辅助核算功能与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软件辅助核算功能正确处理设置辅助属性参数,完成对辅助项目管理业务的操作。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在录入记账凭证时正确设置或输入辅助核算参数。
(2)能够以出纳员的身份进行银行对账并输出对账结果。
(3)能够对部门核算、个人核算进行设置并能输出相应的辅助账簿。
(4)能够正确设置自动转账凭证,并在期末生成和输出记账凭证。
(二)学习目标:
了解辅助核算的原理,了解辅助核算业务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的差异,掌握对部门、个人、往来业务、银行业务等进行辅助核算的方法与技巧,掌握辅助业务账簿查询与分析的方法。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6
学习目标
辅助核算的软件处理与手工处理差异的分析比较;业务操作中对辅助核算参数的设置与检验,银行对账与往来销账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流程。
难点是:
对辅助核算原理的理解,以及软件处理与手工核算方式的比对。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往来科目设置、往来对账与销账。
(2)银行对账。
(3)部门核算与个人核算。
(4)自动转账凭证的设置与生成。
(5)辅助账簿输出。
扩展知识:
会计实务中往来科目设置、往来对账与销账以及银行对账
能力训练
辅助核算内容与前后各模块知识以及软件操作技术的联系比较紧密,一部分设置项以及最终结果输出可能分布在其他模块。
所以,要注意交待其知识与内容与前后各模块的联系,尤其要说明与基本账务处理模块的联系。
也可将此模块与账务处理系统模块合并讲授,或在操作训练环节将本模块内容与账务处理模块内容进行合并。
考核建议
对转账凭证生成、辅助账簿的测试
模块四:
工资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工资系统及工资数据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正确设置工资项目,并正确设置工资项目计算公式。
(2)能够对本月工资进行录入、编辑、汇总等操作。
(3)能够进行工资的扣零、扣税设置,并处理扣零、扣税业务。
(4)能正确设置、生成与传递工资结转凭证。
(二)学习目标:
了解软件对工资数据及工资费用管理的原理与程序,掌握工资项目设置与运算公式设置的规则与方法,掌握工资费用结转的原理,学会设置与生成工资费用结转的记账凭证。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6
学习目标
工资项目编辑和工资运算公式的设置,是工资管理系统设置中的基本内容,也是重点内容。
对工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尤其是诸如代扣个人所得税项目公式的编辑等内容。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工资项目设置与运算公式设置。
(2)工资数据录入与计算汇总。
(3)工资分摊设置与凭证生成。
(4)工资报表查询与输出。
(5)工资模块结账与数据备份。
扩展知识:
成本会计中对于工资的计算
能力训练
对于工资运算公式的设置这一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要结合程序设计语言中标准语句的运用规则来进行讲述,可以以代扣个人所得税为例进行重点讲解,要注重对公式编辑中的一些基本技巧的介绍。
考核建议
对个人工资计算和个人所得税计算的测试
模块五:
固定资产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利用相应软件模块对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进行设置、编辑与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正确设置固定资产类别与卡片项目。
(2)能按核算要求设置与录入固定资产初始卡片。
(3)能够依照折旧规范设置并处理固定资产折旧,生成与传递折旧凭证。
(4)能够对固定资产变动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处理。
(二)学习目标:
明确固定资产卡片及其管理的主要原理,了解在电算化环境里管理和使用固定资产卡片的优势,掌握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变动资料录入、折旧方法的设置和折旧计提以及固定资产自动凭证的生成等过程的处理规则。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6
学习目标
将对固定资产卡片及其意义的认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的选择与折旧计提,自动凭证的生成等内容作为重点;对固定资产变动资料的理解与操作有一定难度。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与特点。
(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置与初始卡片录入。
(3)固定资产变动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4)固定资产折旧的设置与折旧费用分摊。
(5)固定资产报表输出。
(6)固定资产核算模块结账与数据备份。
扩展知识:
财务会计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
能力训练
由于在会计原理中未曾实际接触卡片,学生对固定资产卡片内容可能较生疏。
为此要在教学演示时全面展示卡片内容,说明卡片管理方法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在独立操作具体业务前对此有一个大概的概念。
考核建议
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各项内容的测试
模块六:
期末处理
(一)项目任务
能利用软件功能对模拟账套涉及的相应模块作期末业务处理。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利用已设置的自动转账凭证生成并传递记账凭证。
(2)能对核算资料进行期末对账处理
(3)能按顺序完成多个软件模块的期末结账操作。
(二)学习目标:
了解期末业务的特点与处理顺序,了解期末对账与结账的原理,掌握利用自动转账凭证生成传递记账凭证的方法,掌握期末结账的操作技术。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2
学习目标
重点是掌握期末业务处理的操作技术;难点是对期末业务处理顺序的理解与把握,防止因顺序颠倒而导致账务处理结果的错误。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期末结转凭证的编制。
(2)自动转凭证的生成与传递。
(3)对账与错账更正。
(4)各模块结账。
扩展知识:
基础会计中对于错账的更正
能力训练
期末处理既涉及账务处理模块,又涉及工资、固定资产等专项核算模块,在处理顺序与处理规则上各软件的规范各不相同。
要引导学生理解期末处理在软件应用程序中所处的环节,学会正确把握处理时机。
考核建议
对各模块结账的测试
模块七:
会计报表的设置和管理
(一)项目任务
能够在会计报表管理模块完成对常用会计报表的设置、编制与输出。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利用报表管理功能建立资产负债表,设置取数公式与审核公式,输出当月报表数据。
(2)能够利用相应功能建立利润表,设置利润指标取数公式,生成输出利润表。
(二)学习目标:
了解会计报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用自定义报表功能定义报表结构的方法,掌握取数规则和指标取数公式的编写方法,掌握会计报表编制输出的步骤与方法。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8
学习目标
一是会计报表空表的建立,二是报表取数函数(取数公式)的编写;在通用会计软件的运用中,报表的初始处理是最富技术性和革命性的操作,也是电算化实践中难度最大的操作环节。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会计报表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工作程序。
(2)资产负债表的设置与编制。
(3)利润表的设置与编制。
扩展知识:
财务会计中对于各种报表的编制
能力训练
本章是会计软件运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章,其操作内容集中体现了现代化手段处理经济业务的优势。
教学中除了讲述一些基本原理外,要重点讲解所选软件的报表指标取数公式编写的规则,并结合常用报表的编制对报表指标数据公式的编辑作适当的练习。
考核建议
对2张会计报表编制的测试
模块八:
电算化与会计软件
(一)项目任务
能够对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软件模块、模块间关系作一般性分析。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讲述电算化会计的大致的发展历程。
(2)能识别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
(3)能辨别软件模块,表述软件模块间的数据传递关系。
(4)能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分析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趋势。
(二)学习目标:
了解电算化会计以及会计软件的含义、特点及发展历程,熟悉从会计信息系统以及会计信息化角度对电算化会计的描述方式,明确电算化会计的内容、运作方式与发展趋势。
理解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及其基本功能,掌握会计软件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软件功能模块的运用顺序。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2
学习目标
对电算化会计课程与会计和计算机两学科中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的把握,以及对会计软件功能模块的认识与运用。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电算化会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内容与特点。
(2)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化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3)会计软件的概念、结构。
(4)会计软件的模块及其数据传递关系。
(5)电算化会计与会计软件的发展趋势。
扩展知识:
计算机软件方面知识点
能力训练
说明本课程知识与技能对会计核算、计算机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的依赖性,要求将多学科知识与技术应用到本课程学习以及对本课程的技术训练中。
可重点介绍已经使用的或当前流行的软件及其软件公司,并说明软件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考核建议
对电算化会计的概念、发展历程、内容与特点的提问
模块九:
电算化的组织与实施
(一)项目任务
能够根据企业背景资料设计、策划电算化会计应用模式。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对指定企业的会计软件选择、模块选择等提出初步方案。
(2)能够设计指定企业的会计岗位,提出操作员及其权限分配方案。
(3)能够大致策划指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内容与步骤。
(二)学习目标:
了解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电算化会计的日常管理的方法与安全管理的措施,学习规划与设计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2
学习目标
重点向学生介绍电算化会计系统的配置,尤其要介绍当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系统的发展方向,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的意识。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电算化会计工作的规划与组织。
(2)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
(3)电算化会计的日常管理。
(4)系统维护与病毒防范。
扩展知识:
计算机软件方面知识点
能力训练
教学中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对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进行对照,使学生在对会计手段和会计思路的再认识中学习掌握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并在潜意识上形成区别于传统会计思想的电算化会计思维。
考核建议
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和电算化会计的日常管理的测试。
模块十:
分组分岗综合应用
(一)项目任务
掌握主要会计业务的岗位配置以及对软件各模块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具体能力要求为:
(1)能够根据模拟单位实际情况设置岗位并配置操作员。
(2)能够根据所拥有的权限完成记账凭证、账簿、期末处理、报表等环节或业务的处理。
(3)能够查询或检验其他岗位成员所处理的业务。
(二)学习目标: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模拟单位进行电算化会计工作的策划,在策划基础上确定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各自业务处理的过程。
掌握对企业单位的会计业务进行电算化处理的技术,重点训练团队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
(三)学习任务:
参考学时
10
学习目标
本模块属于对前期所学技能的综合运用,重点是组织各小组成员以一个企业的会计团队的方式去工作;由于各组对电算化的组织设计模式可能不同,所以其中难点是对操作过程与操作结果的评价与控制。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1)电算化会计的组织与设计。
(2)岗位设置与操作员分工。
(3)基本业务账务处理。
(4)凭证后续处理与出纳对账。
(5)会计报表输出。
扩展知识:
基础会计中的相关知识点
能力训练
训练过程本身是对之前所学内容与技术的复习与运用,建议采取比较开放的策略,给各组以比较大的发挥自由度,允许各组得出自己特有的结论,哪怕结论中包含部分错误。
考核建议
对基本业务账务处理、凭证后续处理与出纳对账以及会计报表输出的测试。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参考学时和学分
参考学时:
68学时(其中实践课30学时)
学分:
4学分
2.教学方法
(1)以上机操作、项目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讲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知识时, 要结合具体财务会计软件和典型会计业务;讲解操作过程方法时,教师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采用高清晰度大屏幕投影或在计算机网络教室采用广播方式进行教学。
(2)强化上机实验环节是真正学好本课程的关键。
要求学生在上机之前, 首先准备好实验资料。
上机实验时, 要按规定步骤进行操作,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
(二)考核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
(三)教材编写建议
《会计电算化》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基本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所以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教材要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
要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要有层次性。
3、从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创新、有特色的编写目的。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设备或软件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奔腾第四代以上
计算机
台
50
建网
服务器
台
1
教学版财务软件
套
1~2
常用软件
(如用友、金蝶等)
数码投影仪
台
1
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演示图
块
1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教学案例库、学习案例库、考核案例库)
1、开发用友、金蝶或其他财务会计软件的各个基本模块中的案例;
2、开发综合实训材料;
3、与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初级会计电算化》融和的复习资料。
(六)其他
1、该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
2、本课程所列的总学时、模块课时为建议课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
建议课时包括课堂教学课时和实训课时,不包括考核课时。
3、如果将本课程的考核与会计从业资格考核相结合,可根据从业资格考核纲要调整补充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