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7778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docx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事迹材料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

摘要:

该同志带领团队开展”爱心助学”、”爱心筑巢”、”助残扶老”、”义务支教”、”圆梦行动”、”环境保护”“大病救助”等七个志愿服务项目,他始终保持了端正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纪律,树立了不骄不躁、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面对工地现场检测工作,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做到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开学至今,在班级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曾获得2009年“一二九”运动合唱节合唱比赛总决赛“三等奖”,2009年底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最佳组织奖”2009年高一年级舞蹈、校园剧比赛“三等奖”和歌舞比赛“二等奖”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

创富好青年事迹材料

”生于斯,长于斯,归于斯,起于斯”.阮海淞,弥勒市弥阳镇章保村委会东红村人,一个朴实而勤奋的农村小子,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现代大学生的弄潮气魄,回乡创办了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现代化”龙海生态养殖场”,2年后,从一个小小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成县域知名的养殖企业,把大学殿堂的创业理想变成了灿烂的现实。

走出迷茫,点燃创业之火

2008年6月,24岁的阮海淞从红河学院生物专业毕业,成为了百万失业大学生中的一员。

面对眼前一片空白的人生道路,该何去何从?

是投身公务员考试大军?

还是另辟蹊径自寻发展?

阮海淞一度陷入了迷茫……

目前,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极为重视,除了每年的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企业招聘外,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千方百计扶持大学生创业。

而阮海淞所在的弥勒县更是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2009年云南省政府新开展的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扶持创业行动。

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创业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浓厚氛围后,阮海淞决定打破传统就业的陈旧观念,要将自身所学的生物专业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回乡自主创业,做一名敢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现代大学生。

一波三折,创业之路困难重重

2009年1月,阮海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结合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选定了创业项目——生猪养殖。

然而,还未迈出创业的第一步,阮海淞就遭遇了家人的反对。

阮海淞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尽管家里贫困,但还是省吃俭用、咬紧牙关供他上完大学。

就是希望他能脱离土地,在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大学毕业后的阮海淞竟然选择回家养猪,这不是又做回农民了吗?

阮海淞是个孝顺的孩子,他很理解父母的心情,他也相信父母能理解自己。

阮海淞把当前国内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局势以及自己的创业想法、创业环境,耐心的反复向父母一一道明。

朴实的父母看出了儿子的远见和毅然决然,最终用无私的爱包容和理解了儿子,并竭尽所能给予了儿子最大的支持。

带着父亲仅有的3000元积蓄,阮海淞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开始了市场调查,两个月的时间,阮海淞跑遍了省内的各个交易市场。

当时正遇养猪高峰期回落,2008年上半年疯狂的猪价,到下半年却跌到让养猪人集体吐血的境地。

但阮海淞却看到了暗藏的巨大商机。

()如果把握住这个机会,用养殖场的建设期和母猪的饲养期刚好可以度过市场低谷并降低养殖成本,当生猪出栏的时候,又可以尽占市场回升之利,实在是一举两得。

经过精心选择,阮海淞向所在的东红村村民小组承包了茶叶塘旁边原杨梅山土地作为养殖场地,租期22年,并注册了营业执照。

一系列准备工作完备后,阮海淞信心百倍,开始了养殖场的基础建设。

”阮海淞回家养猪了”,这个消息瞬时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

各种讽刺、打击、嘲笑从村子的各个角落一起袭向阮海淞,在他刚刚燃起的创业之火上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父母不理解,可以慢慢做思想工作,乡亲们不理解,难道也要一个个去解释吗?

不。

阮海淞暗下决心:

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证明,作为现代大学生,”国考”就业不是唯一的出路,走出神圣的大学殿堂,在养猪场里,一样可以活得精彩,一样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为了尽早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阮海淞全身心投入了养殖场建设。

每天吃住都在猪场里,白天到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劳动,晚上工人们都睡了,他还在各个环节巡查。

既要督促施工,又要购买材料,还要联系设备、选择猪种,这可忙坏了阮海淞。

两三个月下来,阮海淞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7月初,一个占地12800平米,有杀菌池1个、猪舍5排,带猪粪处理池、沼气发电转换池的现代化生态养殖场已现雏型。

随着养殖场竣工期限的一天天临近,阮海淞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创业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忧的是基础建设已投入了自己能筹集到的全部资金,关键的购买首批母猪的资金却成为了创业的瓶颈问题。

建设前期已欠了70多万银行贷款,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了,父母更是把家底都掏空了,还到哪里去找这笔钱呢?

有了”锅灶”却”无米成炊”,让阮海淞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父母反对、乡邻嘲讽都没有阻止住阮海淞创业的脚步,可现在,他却不得不在”资金”的难题面前无奈地停下脚步……

雪中送炭,”贷免扶补”助燃创业梦想

正在阮海淞一筹莫展之际,弥勒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核实情况后,将他推荐为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扶持对象,重点进行扶持。

考虑到阮海淞初次创业经验不足,组织他参加了创业培训,从理论上帮助他充足了”电”,对自己的创业项目、管理方法、经营方向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向阮海淞提供了5万元创业小额贷款扶持。

正是这5万元的创业小额贷款,如同一场”及时雨”帮助他化解了资金”干涸”的窘况。

8月,阮海淞购入母猪50多头,”龙海生态养殖场”正式投入了养殖,阮海淞的创业梦想也终于变成了现实。

随即,弥勒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为阮海淞配备了一名创业导师,每个季度为他提供一次创业帮扶,用自己的先进创业经验帮助指导阮海淞。

在创业扶持政策的帮扶下,阮海淞养殖场的经营很顺利,配种、产仔、育肥、销售,阮海淞在一步步向成功迈进。

看着一头头健康成长的猪宝宝,阮海淞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感到无比的充实和甜蜜。

发展壮大,创业之火越燃越旺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经营,阮海淞的龙海生态养殖场已养殖母猪130头、培育仔猪200余头,利润达8万余元,在弥勒县养殖业中崭露头脚,成为了养殖界的一颗新星。

阮海淞既实现了自身发展,又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解决自身就业难题的同时,还吸纳了7人实现就业。

2010年9月,阮海淞提前还清了5万元创业小额贷款。

年轻人的身上总有着超于常人的朝气和勇气,阮海淞也不例外。

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萌生了扩大经营的念头。

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从本质上做出改变。

阮海淞决定向公司转变,从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彻底创新。

2010年9月,弥勒县龙海生态养殖场退出历史舞台,一个全新的的企业——弥勒县龙海养殖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为了帮助阮海淞走好、走稳创业之路,弥勒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又给他提供了3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如今,阮海淞的龙海养殖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年出栏肥猪5000多头,远销到开远、昆明、广西、四川等地,年利润达60余万元。

阮海淞终于用自己的创业成绩,向人们宣示了当代大学生不惧艰难、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无畏精神,成功挑战了保守传统的就业观念并证实了自己的能力。

谈及未来,阮海淞满怀憧憬:

”养殖场并不是我唯一的目标,我会继续前进,通过创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别样天空,将创业之路走下去。

”乡村道德好青年事迹材料道德好青年事迹材料乡村好青年事迹材料十佳青年事迹材料

十佳优秀社工候选人事迹介绍

91、黄洁,女,漳平市社会福利中心。

该同志自从2013年到漳平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以来,始终秉持中心”孝心敬老、爱心护幼、贴心服务、精心创优”的工作理念,全心全意为入住老人服务。

每天坚持到老人房间巡察,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状况。

碰到一些行动不便和能力退化的老人,经常帮忙投递信件、上网资料查询、讲解遥控器使用、搀扶上下楼梯。

有些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反而像个小孩,经常发脾气闹情绪,但她始终不厌其烦,坚持微笑服务,耐心细致为老人答疑解惑、解决困难,努力让自己成为老人的贴心人、知心人,让老人安心,子女放心。

同时,还利用”重阳节”、”国庆节”等节日,开展各式各样的敬老爱老活动,增加同他们的互动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和支持。

92、李卫,男,漳平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漳平市核对中心副主任。

该同志在职期间,对《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及城乡低保政策汇编》、《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流程》等相关的政策条例进行了认真学习,进一步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完成2015年低保、五保、敬老院管理、避灾点建设、灾后重建工作任务;2015年12月份,负责主持救助管理站全面工作。

对救助管理条例政策法规进行了认真钻研,探索完善救助站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值班人员工作制度》、《公车管理使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带头落实各项工作,得到全局同事的一致肯定。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保持勤学上进的精神,个人于2015年参加了漳平市委党校第八期青年干部培训,并获考核优秀。

93、谢晓玲,女,漳平市桂林街道上桂林社区。

在劳动保障工作中,始终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一心为下岗人员服务,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来办事人员。

作为妇女工作的带头人,带领了广大妇女群众开展”双学双比”,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十佳慈母,十佳贤妻”等评选活动。

她积极配合街道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她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他人,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妇女儿童的心坎上。

作为社区计生管理员,她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满足育龄妇女的需求,使计划生育更加人性化。

在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永远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一直热衷于志愿者工作,秉承”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把为别人、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一种享受,每次志愿归途中都会有一种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荣誉感。

她经常到敬老院、老人活动中心慰问那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弱势群体捐款献爱心,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94、罗晨旭,男,漳平市双洋镇城厢居委会支部书记、主任。

该同志在社区工作十多年来,立足社区,勤奋工作,大胆实践,廉洁自律。

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热情,为居民群众办实事。

想方设法改善社区办公条件,通过多年努力,为社区建立了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健身场所、阅览室等。

改变了原来的居委会”三无”社区的面貌。

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社区一百多名老人提供优质服务,让广大老人共享和谐社区的温暖,通过入户调查,为社区老弱病残人员争取城镇低保,为这类困难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镇自来水厂负责人,深入一线整治水源环境,管道维护等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群众”.通过不断努力,多次获得漳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村(居)主干等表彰。

95、张忠,男,漳平市菁城街道菁东社区。

该同志2011年当选市人大代表;2012年为市图书馆捐赠图书贰万伍仟元,受到文化局表彰;热心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2016年春节辖区内好人好事,除夕为居民解决停水问题;组织社会义工40余名;分管精神文明、保障性住房,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96、何凌琳,女,武平义工协会、龙岩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该同志于2006年加入义工组织。

毕业后与朋友组建武平义工协会。

她经常到县福利院,看望那些孩子,为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民民筹集善款买轮椅,让几乎不出门的民民欣赏到久违的户外美景。

她独自走访多户贫困生家庭,为其解决部分生活上及学习上的困难,深受学生爱戴。

她组织策划十方敬老院”浪漫婚礼”,大型国庆义卖、为出车祸中堡镇永定籍教师邱小军募捐医药费、关爱留守儿童、给从未照过相的老人一个微笑、”帮助癌症患者、拯救大家庭”等,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2013年被省妇联评为”福建省巾帼志愿服务优秀巾帼志愿者”;2015年被武平文明办评为优秀志愿者;2015年被武平宣传部评为最美基层人物”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97、赖晶凤,女,武平义工协会。

该同志多次组织带领本单位员工参加义工活动,如:

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福利院看望儿童,义卖、环保行动、消防演习等等;曾担任义工协会理事会人事部部长一职,2012年被评为年度义工。

98、刘铭敏,男,武平义工协会理事会成员。

该同志2012年加入武平义工协会以来,积极宣传义工活动,并组织策划并参与了多项义工活动。

2014年组织策划了”关爱老人,温暖相随--走进各乡镇敬老院系列活动”,在十方敬老院里了解到两位孤寡老人感人的故事,与协会其他成员共同组织策划了一场”携手晚年,相伴一生”活动,圆了这对老人的百年好合之愿。

99、林晓英,女,武平县福利院。

自从1996年到福利院工作以来,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念,爱岗敬业,用一颗真诚的心关爱在福利院入住的孤、弱、病、残这些特殊群体,尽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默默地付出、给予。

多年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孤残儿童,为了孤残儿童一切”的服务宗旨,时刻把残疾儿童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

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使这里的每一位孩子,每一位智障或手脚残疾的孩子虽没有自己的亲生父母,却也像社会上那一个个有家有父母亲多人关爱的孩子们一样,也享受着家庭的关心温暖,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天伦之乐。

100、王斌,男,武平县桃溪镇敬老院管理员。

该同志自觉学习”农村五保”供养条例,自觉查询尊老、敬老、养老各方面社会知识,严格依规做好院务管理,真正使院民共享社会发展之成果,始终把老人当作亲人,不厌其烦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及生活工作,让他(她)们安度晚年。

101、蓝雪连,女,武平县平川镇民政办。

1998年底,组织上安排她到民政办公室工作,乡镇的民政工作繁重而复杂。

平川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占全县的三分之二,婚姻登记比任何乡镇都多而复杂,而且其它民政工作也不会比其它乡镇少。

遇到灾情时,她奋斗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灾后,她的工作更繁重,核灾计灾、发放救灾款物、汇总各种数据、迎接各种检查、写汇报材料、灾后重建等等,各种工作千头万绪。

除了民政工作,组织上又安排她兼任综治办专干,平川镇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挂钩一个村的工作,

102、刘国鸿,男,武平县平川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

该同志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主动虚心地向老社工学习,向身边的优秀的社工学习,不断在实践中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面对新时期社工形势,他总是如饥似渴地潜心学习知识和新的服务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拓宽新视野,抓住新机遇,主动追求”助人自助”的价值追求,利用共青团这个工作平台不断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主动结合平川特点,联合其它单位、部门成立了环境保洁、网络文明、反对传销、反对邪教、安全宣传、参军动员、帮残助孤等12支社工志愿服务队伍,为建设”美丽平川,和谐平川”贡献社会工作者的力量。

截止目前,共累计组织开展青年创业培训服务9次,走访慰问留守孩童65人次,走访空巢孤寡老人及孤儿、贫困人员100余人次。

联合辖区其他社工团体、单位、部门开展了”迎新春文艺联欢展演”、”和谐平川普法宣传”、”清洁环境,共爱平川”等志愿服务活动,借助各界协同的力量,凝聚社工的力量,扩大了社工服务事业的影响力。

103、刘小春,女,武平县平川镇河西居委会委员,初级社工。

该同志2011年进入社区工作,主要负责综治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

在领导和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思想积极上,工作中不断进取,虚心向社区里的同事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高工作质量。

担任办公室主任及分管的各项工作中,以严肃认真地态度踏实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在获得上级领导的肯定及表扬同时也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

在闲暇至于也经常参加义工活动,如在特殊的节日里到街上义卖鲜花,到碧水公园捡垃圾宣传环保意识,去帮助福利院的孩子如何爱护牙齿等等。

104、邱雪萍,女,武平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武平县正能量公益联合会负责人。

该同志带领团队开展”爱心助学”、”爱心筑巢”、”助残扶老”、”义务支教”、”圆梦行动”、”环境保护”“大病救助”等七个志愿服务项目。

截止2016年2月29日筹集人道救助帮扶善款共计:

40万多元,涉及服务对象近千人。

近四年来,在雅安地震、武平岩前水灾等自然灾害中,第一时间发起救援和物资捐赠行动,为减轻灾区损失做出贡献;近四年来,大力开展爱心筑巢、爱心助学、助残扶老、义务支教、圆梦行动、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赤贫无住房家庭、为家境贫寒学子、为大病患者、为残疾孤寡群体等开展形式各样的帮扶行动,大大给这些深处困境中的人们减轻负担、带去希望,彰显人道主义光芒。

105、蓝华,男,武平县司法局中堡司法所。

该同志积极参与人民调解,服务基层群众。

有序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协调各村主干,以村为单位,对辖区内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查缺补漏、建档立卡,与每个帮教对象签订承诺书,密切关注刑释解教人员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力做好衔接和管控工作,每月定期对帮教对象实施分类帮教、爱心帮教。

稳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积极协调社工、派出所所民警,对全镇范围内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按照”见人见档、一人一档、人档相符”的原则对已衔接的社区服刑人员逐一建档立卡,完善矫正档案,规范工作流程,坚持每月一次考核,加强日常监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06、蓝莹鑫,男,武平县司法局湘店司法所。

该同志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司法所从事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社会工作。

在工作中,他秉持真诚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为基层群众解答各种法律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参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回归正途、融入社会积极努力。

仅2015年,他共参与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为群众争取利益或挽回损失76万余元,办理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8起,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中心工作发展,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名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107、李建平,男,武平县司法局中赤司法所。

该同志的社工服务主要涵盖犯罪预防、矫治帮教、纠纷调解等方面,他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法律六进等活动,为安置帮教对象、社区服刑人员及其未成年子女给予关怀与帮助,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书、援助,化解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

该同志帮助有困难群众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诉求,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108、邱美兰,女,武平县司法局。

作为一名司法行政系统的生力军,该同志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武平县司法局法律志愿服务队,现团队成员45人,带领志愿者深入村居(社区)、学校、活动现场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方面的志愿服务,为全县志愿服务事业增添一抹光彩;作为全县法治宣讲团的一名成员,她不断丰富宣讲题材、创新宣讲形式、力求提升自身宣讲技巧,深入城厢中学、实验幼儿园、附属小学等中小学开展法治宣讲活动,收效良好。

109、危力武,男,武平县司法局永平司法所。

该同志从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武平县基层司法所工作,他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宣讲法律知识,人民调解知识,培养基层人民调解员,参与群体性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矛盾的调处工作,为武平县的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武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化解可能”民转刑”案件5起,在调解工作做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基层的稳定。

110、刘发香,男,武平县地方税务局。

该同志从事地税纳税服务工作以来,能够很好的完成上级下派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总结经验,增进工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在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密切联系纳税人,经常深入企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困难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同时负责县局纳税人维权中心工作,及时响应纳税人诉求,化解征纳矛盾,2015年,化解征纳争议53例,为做好社会工作贡献了应有力量。

111、刘政卿,男,武平县地方税务局,初级社工。

在志愿服务期间,他能够与县委文明办领导、同事和睦共处;虚心学习各项业务知识;积极参与”梁野山绿色环保行动”等各项文明创建活动,为武平县创建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3月,被评为”2006—2008年度武平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在桃溪镇工作期间,作为武平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经办人员,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共为3000多名桃溪镇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了养老金,办理参保手续11500多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

该同志也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在地税工作期间,积极参与”党员进社区,携手创文明”、”共青团员义务星期六”以及孝老爱亲、文明劝导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凭着踏实的脚步、执著的精神、奉献的情怀,赢得单位同事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112、张德生,男,武平县地税局,初级社工。

该同志组建县地税局第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制订《武平县地方税务局志愿者活动管理实施意见》,加强志愿者注册登记管理,充实志愿者和志愿岗的服务力量。

同时把志愿服务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青年干部培养、巾帼建功活动等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积极参加武平县义工协会活动,热心公益,凝聚力量,把学雷锋、做好事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展现地税干部良好精神风貌和崇高价值追求。

2013年被武平县评为”首届武平县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2014年被龙岩市地税局评为”优秀志愿者”.

113、钟莉媛,女,武平义工协会,北大附中学生。

2011年开始参加义工活动,2012年正式加入义工协会并被评为优秀义工,2015年6月被评为龙岩市美德少年。

2015年九月就读龙岩市北大附中,并获得福建省美德少年称号。

114、朱凤香,女,武平县城关敬老院院长。

该同志自2006年担任城关敬老院院长以来,一直把敬老院的工作放在首位,按照敬老院的要求,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把敬老院的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

也曾多次受到表彰,2013年7月闽西日报社会新闻报道;2013年12月被市民政局评为”优秀养老护理员”;2014年参加省组织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的培训等。

115、陈诚为,女,连城文川医院护士。

该同志从事护理工作五年来,把”每天、每人、每事;尽心、尽力、尽责”作为人生的追求,遇到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给与搀扶,为住院老年病人穿衣服、剪指(趾)甲、端水送饭等生活上的照顾,主动护送病人院内进行各种检查。

以及接送护理行动不便老年患者入出院等。

在周而复始的工作岗位上,”把人病当己病,视病人如亲人”,平时在工作之余也惦记着他们,腾出下班、节假日的时间到病房探视、与病人聊天,为他(她)们解闷,同时把自己所学的健康知识结合病人病情需要传教给病人。

工作中发现病人有解不开的”疙瘩”能及时主动和患者交流知科室是一个整体,在平时工作中我积极配合领导做好科室管理,协助开展工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遇到加班和抢救病人随叫随到,在同事之间互帮互学,团结沟通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116、林功文,男,连城县莲峰镇南街社区居委会主任,初级社工。

该同志于1990年到社区居委会工作,2006年9月当选社区居委会主任后连任至今。

在工作中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为行为准则。

一是关心关爱社区内弱势人群。

做好困难居民低保和廉租房申报初审工作,及下岗人员再就业工作,建设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012年获得市居家养老示范社区。

二是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组织文体队伍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

三是抓好精神文明环境整治,全面落实综治网格化管理,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2013年被市,县评为平安和谐社区。

获得县级文明社区称号。

四是完善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对社区所有路面重新水泥硬化,改造480㎡室外活动场并增加体育健身设施。

2015年7月22日的特大洪灾,有条不紊开展救灾工作,使居民走出困境,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五是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建设,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制度,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13年获得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