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466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x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

《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

简述题

一、社会心理学的界定。

如何理解社会心理学的三种基本倾向。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生物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条件下和生物因素作用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具有三种基本倾向:

1.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该取向主要研究与社会环境相联系的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社会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重要的学派,它们是新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社会生物学派等。

2.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该取向是一种以社会学为取向的、重视群体变量的社会心理学。

它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互动、社会阶层、社会舆论、社会沟通、社会支持、团体生活、生活质量、文化习俗、传统力量等。

此外,它还关注特殊群体和社会性自我。

3.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

该取向是通过比较不同的文化来研究文化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它将文化人类学研究与社会心理学研究相结合,以揭示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并且提供对这些差异的解释。

二、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界定。

阐释社会化的四个基本含义。

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于该社会和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认可的行为方式。

个性化是指个体在遵循共同的社会化目标和社会化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殊性。

社会化具有四个基本含义:

(1)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2)社会化是一个学习社会角色与道德规范的过程;(3)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社会人;(4)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控制的过程。

三、威廉斯(F.Williams)创造力倾向测量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是通过测验个人的一些性格特点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和挑战性,来测量个人的创造性倾向。

它可以用来发现那些有创造性的个体。

高创造力的个体在进行创造性工作时更容易成功,低创造力的个体则循规蹈矩,更适合进行常规型的工作。

趋于冒险,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勇于挑战未知的人就是创造性倾向强的人。

创造性的个体被认为具有以下认知和情感特质:

想象流畅灵活,不循规蹈矩,有社会性敏感,较少有心理防御,愿意承认错误,与父母关系密切等。

四、斯特里劳(J.Streleu)气质调查

斯特里劳是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从整体活动来探讨气质问题。

他认为,气质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但不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气质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在人与环境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

他还认为,反应性和活动性是两个与行为能量水平有关的气质基本维度,它们对有机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高反应性的人感受性高,耐受性低;低反应性的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

他所编制的《斯特里劳气质调查表(STI)》是用来评定神经系统的四个特性,即兴奋强度、抑郁强度、神经过程平衡性、神经过程灵活性,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气质量表之一。

五、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

有关人格结构研究的早期工作主要是试图确定和标明一些持久而稳定的特点,以用来描述个体行为。

常见的特点包括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畏缩等。

当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这些特点时,我们称其为人格特质。

这些特质越是稳定,在不同情况下出现的频率越高,那么在描述个体行为时就显得越重要。

六、能力倾向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是对人的不同能力因素水平和观测将来从事某种专业或工种活动能力的测验。

能力倾向测验通过对受试人才的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进行评分,对其能力划分等级,判断其能力水平。

  能力倾向测验又称特殊能力测验。

它不同于成就测验(或教育测验),其目的在于测量未来的成就。

它也不同于智力测验,后者主要是提出个人认知发展总水平的综合衡量。

事实上一种传统的智力测验总是包括一些分得清的特殊能力,但其中分测验的分数又不能成为各种特殊能力个别差异的可靠指标。

所以从测验学的角度看,一般叫做能力倾向测验。

七、自我的界定。

心理学关于自我的三种释义。

自我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体验,也即个体在自己的行为和意识的经验中能够感知到的主体自身。

其结构由“主我”和“客我”所组成,其成分包括三个方面:

(1)自我认识;

(2)自我体验;(3)自我控制。

心理学关于自我的解释先后出现过三种释义:

1.面具释义。

该释义源自拉丁语中面具(person)一词,指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角色时所戴的特殊脸具,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

将面具的含义演化为自我,说明两层意思:

一是个体在生活舞台上表演的各种行为;二是个体真实的自我。

2.现象释义。

该释义是指个体的人格指向内在体验到的自我,这种自我通过个体进行自我反省时的内心特征而反映出来。

由于个体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假象或面具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从而使别人无法真正了解其自我体验。

所以,现象的自我往往不同于展现给外界的行为。

3.意识—无意识释义。

该释义是指自我包括心理的有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

例如,精神分析观点认为,有意识成分涉及人格的“超我”和部分的“自我”,无意识成分涉及“本我”和部分的“自我”。

八、认知归因的界定和类别。

认知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予以解释和推理。

认知归因可以分成三种类别:

1.情境归因。

认为个体的任何行为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是内外两种情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在—外在和稳定—不稳定归因。

认为个体的行为既可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因素(诸如能力等)和外在的稳定因素(诸如任务的难度等),也可以归因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诸如努力等)和外在的不稳定因素(诸如运气等)。

3.三度理论。

认为认知归因涉及三个不同的因素,它们是客观刺激物(存在)、行为者(人)和所处的情境或条件(时间和空间)。

人们的认知归因是在综合了上述三个因素的基础上作出的。

九、社会认知的界定和特征。

举例说明“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第一印象”是指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彼此从对方那里获得的印象。

其积极作用表现为“首因效应”,也即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个体必须注意自己的外表、谈吐举止,并且增长才能、加强个人修养等。

其消极作用表现为社会成见。

因为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印象只是一些表面特征,不是内在的本质特征,单凭“第一印象”作出是否继续保持人际交往的决定是不可靠的。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家哈罗德·凯利(HaroldKelley)在20世纪40年代测验过“成见”的作用。

他告诉一班大学生有一位教师要来给他们讲课,要求他们听课结束后对讲课的教师作出评价。

接着他满不在乎地讲述了有关这位教师的个人经历,以便帮助学生后来的评价。

他把班级分成两组,对一组学生的讲述是“这位教师是相当温和的人”,对另一组学生讲述是“这位教师是相当冷淡的人”。

他这样做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发觉。

在全班学生听了讲述以后,那位教师来到课堂讲授,并组织学生进行20分钟的讨论。

凯利注视着学生,记录了每个学生的提问和讨论。

过后,要求学生在一组“态度量表”上评价这个教师,并写出简短的体会。

虽然全班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看到这位教师的活动,但是学生之间的反应却明显地受到原先暗示的影响。

听到过该教师是“温和”的学生比停到过该教师是“冷淡”的学生更倾向于把他评价成是不拘礼节的、和蔼的、受人欢迎的、性情善良的和幽默的。

听到过该教师是“温和”的学生当中有56%的人在课堂讨论期间积极地同这位教师接触,相反,听到过该教师是“冷淡”的学生当中只有32%的人投入班级的讨论。

十、社会态度的界定。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社会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意向等三个因素构成的,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个体内在结构,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

行为倾向是态度结构的直接表现。

人们习惯上把态度看作是行为倾向,认为态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社会行为。

例如,种族偏见将导致对不同民族或种族团体的区别对待行为,传宗接代的思想态度使得很多农村家庭宁愿挨穷,也要接二连三生孩子,直到最后生出男孩为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许多态度和行为极少联系,一个人可能表现出强烈的宗教态度,而他取得教会成员资格只是进行过宣誓而已。

在这种情形下,宗教态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为成分。

种族歧视态度并不影响在饭店或宾馆接待这个种族团体的成员,或遵从这个种族团体的观点或行为。

对欺骗行为的态度并不能预期实际的欺骗行为,对他人的态度并不最终决定是否与那个人合作或竞争。

事实表明,某种态度与任何单一的行为没有必然的关系,但与总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关系。

譬如,我们可以在不同背景和不同场合发现对某一种族的态度与对待这个民族团体的总的行为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对团体中不同成员采取不同的行为。

  行为成分可能独立于其他成分,这一事实对制定教育计划很重要。

许多在态度教育名义下进行的活动,实际上是态度的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的教育,这些成分不一定会转化为行为系统。

例如,有关民主和公民投票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民主体制抱积极的情感和认知,但对相应的投票行为却持无所谓态度。

在态度的认知成分和行为系统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目前还不清楚。

这实际上是一个训练迁移的问题。

已有证据表明,从认知系统到行为系统可能有赖于迁移,但造成这种可能的条件尚不清楚。

由此可见,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态度的认知方面的教育,还应研究从认知到行为的路径。

论述题

一、论述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考察的是人的能力结构,即判断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水平高低。

在人才招聘和选拔工作中,能力倾向测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为某个特殊岗位选用具有特定能力的人;根据人的能力为他配置合适的工作岗位;对在职人员进行团体能力结构水平诊断,以协调人员的配置。

其中,最著名的能力倾向测验是美国劳工部经过10年的研究,在1947年颁布的一般性向测验(GATB),它从个人在完成各种职业所必要的能力中,提炼出各种职业对个人所要求的的2-3种特征,并对应聘者进行测查,再将结果与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相对照,被试者就可以从测验结果中知道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特性的职业活动领域。

GATB通过书面测验和操作测验所考察的九种能力是智能、言语能力、数理能力、书写知觉、空间判断能力、形状知觉、运动协调、手指灵巧度和手腕灵巧度。

但是由于操作性测验很难在大规模的招聘中使用,现行的能力倾向测验以书面测验为主。

大量的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实践发现,一般能力倾向测验能有效预测人的某种潜能,较好地预测个体以后成功的可能性,是比较理想的人才测评工作。

因此,在各类员工招聘选拔方案中,能力倾向测验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部分。

西方的研究证明,人们在一般能力水平测验中的得分高低和他们作为新员工在培训期间的工作表现及领导对他们工作表现的打分高低相关程度很高,也就是说人们的能力得分可以预测他们的工作表现。

例如,在选择酒店管理的从业人员时,研究发现,对于有经验的酒店业人员,通过性格测验来筛选是个很好的办法,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然而对于完全没有经验的员工,考察他们的能力倾向比性格测验更能准确地预测他们未来的工作表现。

又如,能力倾向不同于受教育背景影响的学业成就。

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优异的成绩还不足以证明他们能胜任一项工作。

事实上,学业成就考察的是特定的学习经验,是以过去或当前为标准;能力倾向考察得是广泛的学习经验,是在一定遗传素质基础上各种经验累积的结果,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特征。

一般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多通过知识性的考试来选拔人才,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形成“高分低能”现象。

实际上,对一个人能否胜任一项工作的最好的考察方法,是看这个人在从事这项工作时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般所认为的实践经验。

但是对于广大毕业生来讲,他们并没有,或者没有足够的从事某项工作的经验,无法从实践经验的角度考察。

因此,对毕业生能力倾向的考察实际上是考察毕业生是不是有胜任这项工作的潜力。

而能力倾向测验承担的就是一个科学的预测者的角色。

再如,我国对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的广泛使用出现在选拔公务员时使用的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我国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主要由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五个部分组成,是专门用来测量与行政职业活动有关的一系列能力倾向的考试,进而预测应试者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从而将最合适的人员选拔到政府机关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绩效。

二、论述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是鉴别个体在某一方面是否具有特殊潜能的一种工具。

这类测验最初是为了弥补智力测验的不足而编制和使用的,最早出现的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是机械能力倾向测验。

由于职业选拔与咨询的需要,各种文书、艺术、专业能力倾向等测验纷纷出现。

1.机械能力测验。

机械能力测验是最早和最经常用于工业或军事测验中的特殊能力倾向测验。

大多数机械能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很广泛,例如视—动协调因素、知觉及空间关系能力、机械推理和机械知识等。

组成分测验的各种机械能力彼此的相关都较低,但不同的机械能力分测验和总分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

一种主要的机械能力测验是以空间关系测验位主,包括明尼苏达机械拼合测验(MinnesotaMechanicalAssemblyTest)、明尼苏达空间关系测验(MinnesotaSpatialRelationsTest)和明尼苏达书面形状测验(MinnesotaPaperFormboardTest)等。

另一种主要的机械能力测验是以机械知识、机械理解或机械推理为主,包括本纳特机械理解测验(BennetMechanicalComprehensionTest,简称BMCT)、SRA机械概念测验(SRATestofMechanicalConcept)等。

2.文书能力测验。

文书能力测验的特点是强调知觉速度和动作的敏捷性。

但在实际的文书工作中,除了需要这两种能力以外,言语和数字能力也很重要。

因此许多文书能力测验包括与智力测验类似的题目以及测量知觉速度和准确性的题目。

文书能力测验又分为一般文书能力测验和测量速记能力、计算机程序编制与操作能力的测验。

一般文书能力测验。

以美国心理公司发行的一般文书能力测验为例,测验包括九个部分,按三种不同的能力分三组记分。

这三种能力是:

(1)文书速度和准确性:

由校对和字母排列两个分测验组成,目的在于测量一般的文书才能;

(2)数字能力:

由简单计算、指出错误、算术推理三个分测验组成,旨在测量被试的算术潜能;(3)言语流畅性:

由拼字、阅读理解、字词和文法三个分测验组成,目的在于测量语文的流利能力。

测验时间约为50分钟,测验结果除总分外,还有三个组的分数。

计算机程序编制和操作能力测验。

例如,帕洛摩(J.M.Palormo)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员能力倾向成套测验(ComputerOperatorAptitudeBattery),包括5个分测验:

言语意义、推理、字母系列、数字能力和制图能力,主要用于评估和选择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申请者。

又如,赫罗威(A.J.Holloway)编制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倾向测验(ComputerOperatorAptitudeBattery),包括三个分测验,用来评估在学习计算机操作时重要的能力倾向。

这三个分测验是:

序列再认、格式检查(检查字母和数字遵从的特定格式)和逻辑思维。

3.艺术能力测验。

例如,美术能力测验首先必须分析美术创作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然后再设计测量这些能力的测验,并经过有效性的考验。

常见的美术能力测验有梅尔(N.C.Meier)美术能力六要素测验。

包括手艺技巧、坚定的意志、美术的智力、敏锐的知觉、创作性的想象和美的判断。

又如,艺术鉴赏和知觉测验。

常见的艺术鉴赏和知觉测验有格雷夫斯图案判断测验(GravesDesignJudgementTest)。

它是由被试对美学基本原则的认识和反应来判断其美术能力,包括美术欣赏力和美术创作能力。

美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调和、主题、变化、平衡、连贯、对称、比例、韵律,共8项。

测验由90套二维和三维空间的抽象图案组成,每题包括2~3个同一图案的变式,让被试选出他认为最好的那个。

图有线条的、平面的或立体的,每题只有一个图形符合格氏上述的8项美学基本原则,其他图形则违反一个或数个原则。

图形的编选尽量避免个人主观的看法或感情因素,只注重相当纯粹的审美上的选择。

根据被试的选择可得知其对美学知觉和判断的能力。

分半信度的估计值为0.80~0.90,但没有足够的效度研究。

4、专业能力倾向测验。

专业能力倾向测验可用于选拔那些适合的人员接受专业训练,如普通医学、牙医、护理、法律、商业工程、神学、建筑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就需要接受这种测验。

这种测验的编制,一般是针对各种专业,分析其所必须的各种能力特质并编成测验,内容包括一般学业能力倾向测验(大多以测普通能力和学业成就为主),入学前使用的成就测验,有时也用兴趣测验或其他人格特质测验,自传资料、推荐信、过去的学业记录与面谈等也可作为补充资料。

这些内容接近所要测的专业领域,这样做可以提高表面效度,同时,某些证据表明,这些测验的预测效度比一般的智力或学业能力倾向测验高。

三、论述DISC个性测验

DISC个性测验意指:

D:

Dominance(支配性);I:

Influence(影响性);S:

Steadiness(稳定性);C:

Conscientious(服从性)。

1.DISC个性测验的性质。

DISC个性测验是国外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人格测验,用于测查、评估和帮助人们改善其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绩效、团队合作、领导风格等。

DISC个性测验由24组描述个性特质的形容词构成,每组包含四个形容词,这些形容词是根据支配性(D)、影响性(I)、稳定性(S)和服从性(C)四个测量维度以及一些干扰维度来选择的,要求被试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和最不适合自己的形容词。

测验大约需要十分钟左右。

2.DISC个性测验的目的。

人格与管理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及可能取得的绩效,可以通过诊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来确定其管理的成功与否。

研究证明:

人格会影响到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压力感、领导行为和工作绩效的某些方面。

DISC个性测验就是一种人格测验,为企业的人事甄选、录用、岗位安置提供了良好的测评手段。

DISC个性测验包括24组描述个性特质的形容词,应试者要根据自己的第一感觉,从每组四个形容词中选出最适合自己和最不适合自己的形容词。

研究表明,这个测验所考察的维度与管理绩效相联系,为企业的人事甄选、录用、岗位安置提供了良好的测评手段。

3.DISC个性测验的功能。

管理行为作为一种工作情境下的特殊行为,它会受到人格特征的影响。

具有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在同样的工作情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管理行为,个体往往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DISC个性测验就是把个体安排在这样一种管理情境中,描述个体的优势、在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一些个体倾向等,例如,如何影响他人、对团队的贡献是什么、什么时候处于应激状态,能使个体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企业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考察应聘个体是否具有对企业、对职位来说十分关键的人格特征,以此作为筛选人员的标准之一。

4.DISC个性测验的历史与发展。

在古希腊,人们通常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是他们身体“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同时认为,人体包含四种基本液体(称为体液),与其相对应的要素就是所谓的火,气,水和土,这在我看来与中国的五行理论有点类似,只是少了一个“金”,以气代替了木。

当某种体液成为占主导地位时,古希腊人就认为,这种液体就会影响人的情绪和普遍做法。

  这四种要素所代表的体液分别是红色的血液、黄色的胆汁、黏液、以及黑色的胆汁,每种体液分别对应了四种不同的行为方式。

过多的血液将使人过度乐观-多血质,过多的黄胆汁将使人过于暴躁-胆汁质,过多的黏液将使人过于冷淡-黏液质,而过多的黑胆汁将使人抑郁-抑郁质。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第一次系统化地提出了体液的理论,一直到中世纪,体液理论仍然被普遍使用。

.直到现在,我们才知道,这种体液的学说并没有事实的依据,但是古希腊人体液学说却很偶然地提供了我们认识人群的方法,因此,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以及抑郁质的说法,仍然被沿用至今,而且依然十分有效。

值得庆幸的是,现代的测评技术不会通过衡量体液的多少来进行人群的划分,但必须承认的是,大多数性格或行为类型的测评方法,都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Jung,)的性格学说可能是第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了,荣格将人的性格特征定义为四种类型的某一种,这四种类型分别是,实感、直觉、情感、思考。

虽然荣格的性格划分在当今看来显得比较粗一点,但这却是现代心理学第一次系统性的理论尝试,在此之后,基于荣格的学说,MBTI的性格理论诞生了,MBTI已经成为现代进行性格研究最为普遍的工具。

这里所探讨的,将是另外一个尝试去认识人群、区分人群的尝试。

  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WilliamMoultonMarston)创建了一个理论来解释人的情绪反应,在此之前,这种工作主要局限在对于精神病患者或精神失常人群的研究,而马斯顿则希望扩大这个研究范围,以运用于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因此,马斯顿将他的理论构建为一个体系,即“正常人的情绪”(TheEmotionsofNormalPeople),专门用于描述心理健康的普通人群常见的基本的情绪反映。

为了检验他的理论,马斯顿需要采用某种心理测评的方式来衡量人群的情绪反映(人格特征),因此,他采用了四个他认为是非常典型的人格特质因子,即支配(Dominance)、影响(Influence)稳健(Steady)和服从(Compliance)。

而DISC,正是代表了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在1928年,马斯顿正是在他的《正常人的情绪》一书中,提出了DISC测评,以及理论说明。

DISC测试类似于其他心理测试(比如IQ类测试),它首先被运用于美国军方进行军人的删选工作。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DISC被广泛用于新兵招募工作,随着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军方的重视,在二次世界大战后,DISC也被推广作为普遍的商业性招聘用途中。

在DISC测评使用的早期,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形成的时期,DISC测评的构图与诠释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尤其在基于常模构图方面,更是复杂。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时,DISC测评也迎来它第二次的生命,尤其是在测评自动化以及版权保护方面。

现在,基于“专家系统”(expertsystem)的DISC自动化测评系统已经被普遍利用在员工招聘、经理人发展、团队构建等人力资源开拓方面。

四、试论人才测评理论中“去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假说

以科克(S.Koch)为代表的理论心理学家和以盖根(K.JGergen)、苛费尔(S.Kvale)等人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家曾对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特征进行过系统而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观点。

他们认为,传统的人才测评理论基础的渊源,过分受到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这种基于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测评理论,很容易使人在实际操作中关注人才测评的外在形式,将测评置于抽象的人和具体的职位基础上,把人与事假想成是静止的、和谐的、理想化的、可以人为配置的。

他们认为,科学心理学追求四大主题:

外在合法性;普适性;抽象合理性和可通约性。

这些主题也潜隐于人才测评的理论预设中,支配着人才测评的实践。

审视这四大主题,对于正确认识各种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的地位,促使人才测评的理论与方法走出科学主义心理学测评观的误区,颇具启发性。

第一,关于外在合法性。

他们指出,正规的自然科学的理论热衷于追求外在合法性,心理学的历史证明其效仿自然科学的历史,自然也对之趋之若骛。

在当代社会,科学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话语权,借用科学语言或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