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340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docx

最全中外建筑史名词解释

外国建筑史

12.柱式  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  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这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6.空中花园  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

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

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8.孟莎式屋顶  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

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形式。

9.穆达迦  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

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

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  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  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

数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4.飞扶壁  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

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  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

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16.洛可可洛可可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常用各种曲线和涡卷、爱用娇艳的颜色。

17.透视门基督教时期的教堂墙垣很厚,以致门窗洞很深,为了减轻建筑的沉重感,将门旁的墙壁作成一排排锯齿形装饰,得名透视门。

18.叠涩  叠涩是一种结构方式,层层出挑,只有垂直支承而无横推力。

19.光塔  光塔是伊斯兰建筑特有的标志,是阿訇传呼信徒祈祷的地方,常放在寺院的四角,有二、四甚至五、六个。

1. 昭塞尔金字塔  现存最早的金字塔,多层阶梯金字塔的代表。

2. 玛斯塔吧  埃及古王国时期长方形平台式陵墓形式,仿照住宅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3. 古埃及常见的柱子形式   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放式。

4. 吉萨金字塔群  三大金字塔:

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

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

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司。

5. 阿蒙神庙(太阳神庙)  古埃及王新国时期以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门楼、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

6.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庙宇的两个艺术特点:

1)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2)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神庙的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7. 山岳台  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8. 撒艮王宫  波斯时期的亚述帝国。

房间围成院落,四座碉堡夹着三个拱门,门洞处人头翼牛雕刻。

9. 伊什达城门  波斯时期的后巴比伦王国的新巴比伦城。

用彩色琉璃饰面。

10. 帕塞玻里斯王宫  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11. 公元前3世纪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12. 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迈西尼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13. 克诺索斯宫(米诺斯王宫) 爱琴文化克里特时期的世俗性建筑。

14. 有看台的露天剧场,最早出现在古克里特岛

15. 迈西尼的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城门因雕刻而称狮子门)属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16.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17. 希腊二柱式  

1) 多立克(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城帮)来源:

2) 爱奥尼(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帮)

3) 晚期出现科林斯柱式,除柱头由忍冬草(毛茛草)叶片组成外,其他部分同爱奥尼,一般不列入古希腊主要柱式。

18. 雅典卫城  山门、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中心是雅典娜-帕提农铜像。

19. 帕提农神庙  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祭祀雅典城守护神雅典娜的庙。

多立克柱式的典范。

卫城上唯一的列柱围廊式。

型制最隆重,卫城上最华丽的建筑,涂有强烈色彩,白大理石砌筑,铜门镀金,山墙尖饰金。

围廊内圣堂墙桓外侧的檐壁是爱奥尼式的,浮雕是爱奥尼式的,内有四根爱奥尼式柱子。

山墙风格被认为是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

20. 伊瑞克先神庙  东面门廊——爱奥尼柱式。

南面——女像柱廊。

希腊盛期的爱奥尼柱式的代表。

21. 奖杯亭 早期克林新柱式的代表。

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

集中式向上发展的多层构图。

22. 克纳苏的莫索列姆陵墓  希腊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的代表之一。

集中式纪念性建筑在希腊晚期出现。

23. 拱券结构   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种类有:

筒拱、交叉拱、十字拱、穹隆(半球)。

罗马建筑的布局方式、空间组合、艺术形式都与拱券结构技术、复杂的拱顶体系密不可分。

31. 图拉真广场  帝国时期罗马城最宏大的广场,歌颂皇帝、崇拜皇帝、纪念其功绩的纪念性广场。

32.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征  大型公建风格雄浑、凝重、宏伟,形式多样,构图和谐统一。

33. 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现存欧洲最完备的建筑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34. 拜占廷建筑  教堂平面格局大致有三:

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装饰:

马赛克、粉画、石雕。

拜占廷建筑的结构特点:

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

拜占庭建筑特点:

平面中央是圆穹窿顶的集中式平面与十字平面,空间以穹窿顶为主要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面装饰朴实。

35. 帆拱  拜占庭建筑为解决圆形穹顶与方形平面之间的过渡而创造的结构方式.

36. 圣索菲亚大教堂(君士坦丁堡)  拜占廷建筑最辉煌的代表,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37. 圣马可教堂(威尼斯)  希腊十字式教堂。

希腊十字式教堂的特点:

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臂用穹顶代替筒拱,外观为以中央为主的五个穹顶,

38. 圣保罗教堂(罗马)  早期基督教建筑,拉丁十字平面。

39. 罗马风(罗曼建筑、似罗马、罗马式)  造型特征。

承袭早期的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二座钟楼。

建筑艺术承袭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

其特点是创造了飞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把高塔组织到建筑构图中。

多见于修道院、教堂。

主要代表:

比萨主教堂群、德国乌尔姆斯主教堂、法国昂古来姆主教堂。

45. 威尼斯总督宫  下面两层白色云石尖券敞廊,顶层采用的是白色云石+玫瑰色云石,立面极富创造性。

受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最美的建筑物之一,中世纪世俗性建筑的代表。

黄金府邸模仿他的立面,第三层也做了券廊。

48. 佛罗伦萨主教堂大穹顶  意大利文艺复兴开端的标志。

早期文艺复兴的奠基人——伯鲁乃列斯基。

49. 圣彼得大教堂(罗马)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建筑,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

初始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为希腊十字式。

后经多人修改,最终由米开朗基罗主持,历时120年建成。

教堂的修建过程反应了进步力量与发动宗教力量的斗争。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纪念碑。

50. 美狄奇—吕卡尔第府邸  早期文艺复兴府邸的典型作品。

建筑师是米开罗佐。

51. 巴齐礼拜堂  早期文艺复兴教堂的典型作品。

伯鲁乃列斯基。

内部与外部都由柱式控制,力求轻快典雅。

52. 坦比哀多 纪念性风格地典型代表,伯拉孟特设计。

构图完整,体积感强,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型制,是当时有重大创新的建筑形式,对后世建筑影响很大。

柱廊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53. 法尔尼斯府邸   小桑迦罗设计。

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有较强的纵轴线,门厅为巴西利卡形式。

54.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  室内采用外立面处理手法,是较早将楼梯作为建筑艺术部件处理的实例。

米开朗基罗设计。

55. 文特拉米尼府邸  威尼斯文艺复兴府邸的代表,立面轻快开朗,比例和谐,细部精致。

龙巴都设计。

56. 圣马可图书馆  券柱式控制立面,体型简洁明快。

珊索维诺设计。

57. 维晋寨的巴西利卡   晚期文艺复兴重要建筑师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

其立面构图处理是柱式构图的重要创造,名为“帕拉第奥母题” (文艺复兴时期,帕拉第奥创造的是一种券柱式构图方式)。

58. 圆厅别墅   晚期文艺复兴庄园府邸的代表。

外形由明确而单纯的几何体组成,依纵横两轴线对称布置,比例和谐,构图严谨,形体统一完整。

平面为正方形,四面有门廊,廊中有六棵爱粤尼柱。

文艺复兴晚期代表帕拉第奥的重要作品之一。

对后世创作产生影响。

 

59. 奥林匹克剧场  帕拉第奥设计,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为剧场型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0. 尤利亚三世别墅   维尼奥拉设计,抛弃了传统的四合院制,在纵轴线上组织空间并力求开敞,富有变化,是建筑布局上的进步。

61. 麦西米府邸   帕鲁齐的杰作,把建筑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一起做了完整、细致的处理,在功能上有所突破。

62. 佛罗伦萨的安农齐阿广场。

早期文艺复兴最完整的广场。

63. 罗马的市政广场。

文艺复兴时期较早按轴线对称布局的梯形广场,米开朗基罗设计。

64.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文艺复兴时期最终完成的,由大小两个梯形组合而成,被誉为“欧洲最漂亮的客厅”。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

主广场由圣马可教堂、旧新市政大厦围合,次广场东西两侧是总督宫和圣马可图书馆。

65.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出现手法主义的两种表现:

①教条式地模仿过去大师的创作手法,为柱式制定繁琐而死板的规则;②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装饰构件,致力于追求光影变化,不安定的体形和意外的起伏转折。

66. 《论建筑》  阿尔伯蒂    1845年出版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

67. 《建筑四书》帕拉第奥     《建筑五柱式规范》 维尼奥拉  1652

72. 古典主义建筑    广义的指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的建筑风格。

狭义的指运用纯正的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建筑。

74. 卢浮宫东立面(勒伏、勒勃亨、彼洛)  古典主义建筑最重要代表作,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则。

75. 凡尔赛宫(孟莎)  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总体布局对欧洲的城市规划很有影响。

 法国17~18世纪艺术和技术的集中体现者。

凡尔塞宫花园称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设计采用几何式。

76. 恩瓦立德新教堂(孟莎)   第一个完全古典主义教堂建筑, 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

77. 旺道姆广场(孟莎) 平面为抹去四角的长方形,对线对称、四周一色的封闭性广场,轴线交点上有纪念柱。

古典主义广场代表作。

78. 洛可可风格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

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具有繁琐、妖媚、柔糜的贵族气味和浓厚的脂粉气,多用卷草与贝壳装饰,色彩淡雅。

这种建筑潮流主要可描述为新奇的、动态的。

著名的巴洛克建筑早期作品是罗马耶稣会教堂(维尼奥拉),巴黎苏俾士府邸客厅(洛可可装饰名家勃夫航)。

7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设计修建了一批伦敦的教区小教堂,钟塔构图很成功。

80. 圣保罗大教堂   体现唯理主义理论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纪念碑。

81. 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英国庄园府邸追求豪华、雄伟、盛气凌人风格与追随意大利文艺复兴柱式规范和构图原则的大型公建,忽视使用功能,缺乏创造性和现实感。

7.帕拉弟奥母题  是一种券柱式。

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2.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启蒙主义建筑理论的核心——批判的理性,认为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的社会,宣传唯物主义和科学。

83. 波尔多剧院  标志着马蹄形多层包厢式观众厅的成熟。

十八世纪下半叶法国最有成绩的建筑是剧院建筑,最突出的就是波尔多剧院。

84. 巴黎万神庙  又叫圣什内维埃夫教堂,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大的建筑物,启蒙主义的重要代表,法国古典复兴的代表。

85. 帝国风格  拿破仑帝国的纪念性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如马德兰教堂(军功庙)、雄师凯旋门(法国古典复兴建筑的代表,古罗马风格)。

他们体量大,外形简单,喜用巨柱,尺度超常,外墙少线脚及细部装饰,生出肃杀之气。

 

87. 浪漫主义始源于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其表现分为两个阶段。

先浪漫主义:

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来顿的皇家别墅。

后浪漫主义:

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又叫哥特复兴,亨利第五代时期的哥特垂直式,如英国国会大厦。

88.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

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是折中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全面复活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对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一次沉重打击。

89. 彼得堡市中心广场群  俄国19世纪建成,以海军部大厦为中心,东面是冬宫广场,西面是元老院广场。

周围建筑有冬宫、海军部大厦、元老院、伊萨基甫斯基教堂等。

93. 埃菲尔铁塔、机械馆(1889年巴黎世博会) 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最大跨度(115m)的新纪录。

94. 巴黎改建(欧思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戛涅),带形城市(马泰)

95.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红屋。

由魏布设计,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将材料、功能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96.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布鲁塞尔,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

其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

这种改革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只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

创始人凡·德·费尔德。

魏玛艺术学校(凡·德·费尔德),巴塞罗那米拉公寓。

97. 维也纳学派  首领人物:

瓦格那——《现代建筑》。

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适用为主,路斯“装饰就是罪恶”,代表作:

斯坦那住宅。

98. 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

反对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主张表现建筑造型的简洁明快及材料质感。

荷兰的贝尔拉格代表作品为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芬兰的沙贝宁代表作品为赫尔辛基的火车站。

99. 芝加哥学派  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并创造独特风格。

    创始人詹尼:

    第一拉爱特大厦、芝加哥保险公司(最早的钢框架建筑实例1883-1885)

沙里文:

        芝加哥百货公司——芝加哥窗。

伯那姆与鲁特:

  蒙那诺克大厦、芝加哥卡匹托大厦、芝加哥瑞莱斯大厦。

荷拉伯特与罗许:

马葵特大厦、

100. 沙里文  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提出“形式随从功能”。

“自然界中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的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这是些什么,以及如何与别的东西相互区别开来。

101. 德意志制造联盟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

贝伦斯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代表作“透平机车间”——建筑史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 ——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

104. 表现派  首先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常采用奇特而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达某种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门德尔松——爱因斯坦天文台——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则窗洞,造型奇特,神秘气氛。

105. 未来主义  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意大利,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

创始人作家马里内蒂,主张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代表人物——桑·伊利亚——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

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106. 风格派  1917年产生于荷兰。

代表性建筑:

里特维德设计的在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

107. 构成派  俄国,他们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的内容。

代表作品:

塔特林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碑,维斯宁兄弟的列宁格勒真理报馆方案。

108. 格罗皮乌斯  很早就提出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反对复古主义。

建筑设计哲学思想——建筑工业化+抽象构思。

1) 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2) 强调三大美术一体。

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来源:

3)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教学特点 一: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二:

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

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四: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法古斯工厂,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109. 包豪斯校舍  1)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没有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总体效果。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

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效果。

是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110. 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与眉耶尔合作设计,平面与体型打破对称格式。

一战前最先进的工业建筑。

1) 非对称的构图2) 简洁整齐的墙面3) 没有挑沿的平屋顶

4) 大面积的玻璃墙5) 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

111. 柯布西耶 1928年与格罗皮乌斯、密斯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1923年出版《走向新建筑》,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3.)自由平面;4)横向长窗;5)自由的立面。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建筑哲学思想是:

理想主义+浪漫主义。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

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抹不去的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

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

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来源:

112. 萨伏依别墅  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

113. 朗香教堂  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

主要空间的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上部都是向上拔起的 “塔”。

伸出于屋顶之外。

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

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

它的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

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115. 赖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草原式住宅、罗伯茨住宅、威利茨住宅。

20世纪30年代——有机建筑论,将美国自己的理论与沙里文的有机思想结合。

20世纪40~50年代——几何手法抽象,如古根汉姆美术馆。

有关赖特与现代派国际式的联系:

赖特的背景是美国,而现代派的背景是整个欧洲。

欧洲以法国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为背景,而美国以美国内战为背景。

所以他们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

而且在服务对象上,欧洲面对的是整个广大民众,而赖特为代表的美国是面对中产阶级的。

有关密斯的流通空间和赖特的流通空间:

密斯是在空间的隔断上做文章,强调“平面”上的流通,而赖特强调空间上的流通。

其他代表作:

拉金办公楼,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

116. 草原式住宅  是指住宅设计与美国西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的意思。

平面常做成十字型,以壁炉为中心,把起居室、书房、餐室都围绕壁炉布置,卧室常放在楼上。

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

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

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三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

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

他在美国西部建筑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而创造了富有田园情趣的“草原式住宅”,在后来发展为“有机建筑论”。

117. 罗伯茨住宅  建筑平面是惯用的十字型,大火炉在它的中央。

室内采用两种不同的层高,天花根据屋顶的自然坡度灵活处理。

室内空间丰富。

外形上互相穿插的 水平屋檐,衬托出一副生动活泼的图景。

和自然环境结合紧密。

118. 流水别墅  宾夕法尼亚州郊区,钢筋混凝土结构。

每层楼板连同边上的栏杆好像一个托盘,支撑在墙和柱墩上。

各层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向各个方向远远的悬伸出来。

用墙和玻璃围合不同空间,或开敞,或封闭。

建筑外形上最突出的是一道道横墙和几条竖向的石墙,组成横竖交错的构图。

整个建筑在颜色和质感上均有对比。

另外,它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紧密结合。

体现了建筑的本质。

119. 古根汉姆美术馆  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

一层流入一层,代替了通常的那种楼层的重叠,处处能看到构思和目的性的统一。

但这些与美术馆的功能性质相违背。

所以,它是赖特的纪念碑,而不是成功的美术馆建筑。

120. 理性主义  协和建筑师事务所(TAC)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按功能结合地形布置,空间参差,尺度得当。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