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190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docx

广州市龙岗区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高二语文试题

广州市龙岗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评价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16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考生务必用规定的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

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

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诗文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1~6题。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

“先之,劳之。

”请益。

曰:

“无倦。

子路问:

“君子尚(“崇尚”之意)勇乎?

”孔子曰:

“义之为上。

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

“仲由仁乎?

”孔子曰: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

“子路可谓大臣与?

”孔子曰:

“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

孔子曰:

“蒲多壮士,又难治。

然吾语汝:

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

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得过:

“得罪”意)南子,惧诛,出奔。

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

郢不肯,曰:

“亡人太子之子辄在。

”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

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

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

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

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

“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子路曰:

“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子羔卒去。

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

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子路曰:

“君焉用孔悝?

请得而杀之。

”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下:

“下令”意)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

“嗟乎,由死矣!

”已而果死。

故孔子曰:

“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亡:

死亡

B.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狱:

诉讼案件

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造:

来到

D.宽以正,可以比众比:

使……亲近

2.下列各组两个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B.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觉今是而昨非

C.恭以敬,可以执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君子死而冠不免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子路“好勇力,志伉直”的一组是(3分)

①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②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③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④食其食者不避春难。

⑤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⑥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⑥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率,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

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

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下:

“下令”意)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以及教材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3分)

(2)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3分)

(3)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

(3分)

(4)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3分)

(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分)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12分)

咏菊

寒菊

唐·白居易

宋·郑思肖②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 ①金粟:

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

②郑思肖:

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

(1)填空:

两首诗从诗歌体裁上都属于。

两诗有一个共同的意象是。

(2分)

(2)请仿照对《寒菊》一诗艺术手法的分析,赏析《咏菊》一诗的艺术手法。

(5分)

示例:

《寒菊》一诗运用拟人手法,写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白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答:

(3)请仿照《寒菊》三四句的赏析文字,赏析《咏菊》三四句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5分)

示例: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

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宁可”二字很有力量。

答: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

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8.默写,将横线上的空缺填充完整。

(12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4)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褒禅山记》)

(5)报养刘之日短也。

,。

臣之辛苦,(李密《陈情表》)

(6)良有以也。

,。

会桃花之芳园,(李白《桃李园序》)

(7)下临无地。

,。

桂殿兰宫,(王勃《滕王阁序》)

二、选考部分(15分)

选考部分为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不能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中交叉选做。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0、11题。

(15分)

天地间的风

杨绛

风染绿她经过的每一寸土地,让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

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

不管怎样猛烈的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以外去。

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

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

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味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

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在纵身远跳。

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

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

门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

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

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

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

谁说天地无情?

它只微微地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的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束缚大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

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

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身子伸臂膀来阻挡。

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

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住。

但是风顾得这些么?

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

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

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

谁还能管它么?

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

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

吹吧,只能像流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

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不得自由。

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

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

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来,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

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的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

风究竟还不肯驯伏。

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9.文章开头和结尾段都写到“天地”对待“风”的态度。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10.文章第三段中描写“流水”和“风”,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处。

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简要分析。

(5分)

答:

11.作者一开篇就说,“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

从全文看,“天地”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

请概括说明。

(6分)

答: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传记,完成12、13、14题。

(15分)

桥梁史话

茅以升

①我国资源丰富,人民勤劳,自古以来,就建成了大量的宏伟的各种形式的桥梁,成为我国文化悠久的一种标志。

它们散布在全国各地,往往在穷乡僻壤,竟会偃卧着一座结构奇特的名桥。

因为,大地上的一个障碍就是山与河。

这当然是只对交通而言。

至于对一个国家来说,山与河不但不是障碍,而且是富源所在。

山河当然是可爱的。

但是在要翻山过河时,它们就有些可怕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这样怕过的。

他在《蜀道难》的诗里说: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他又在《横江词》里说:

“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成昆铁路和长江大桥,他就要赞叹“多歧路,今安在”,“人生得意须尽欢……与尔同销万古愁”了。

因此,造桥修路的人,确是立了功德。

②造桥就是斗争,就是解决矛盾。

斗争的“敌人”是水、土、风。

造桥时要使桥墩在水下深入土中,桥梁在空中架到墩上。

深水、软土、暴风就都是难克服的障碍。

再加上它们的相互影响,那就更成为巨大的困难了。

这种相互影响,在我国诗文中,描写得很多。

比如,关于水和土,就是“岸裂新冲势,滩余旧落痕”(唐太宗《黄河》诗),关于水和风,就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关于水和风土,就是“盘涡荡激,回湍冲射,悬崖飞沙,断岸决石”(元贡师泰《黄河行》)。

如果翻一次山,过一次河,都觉得可怕,那么,在这样山中河上来造桥,需要和那里的水、土、风所作的激烈斗争,不更要把人吓倒吗?

然而人是吓不倒的,他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战而胜之。

对于深水,就利用“压缩空气”(风)来筑“沉箱”基础;对于软土,就利用“水射法”来下沉“管柱”;对于暴风,就把桥墩深埋土中,再加上面水压力,以求稳固。

还可利用软粘土在管柱下面填洞,以防水漏;利用水面涨落,把船运桥梁,安装在墩上,利用“风锤”、“风钻”在钢梁上打“铆钉”,等等。

总之,自然界的各种力,不管怎样厉害,它们彼此之间必有矛盾,只要善于运用,就可把桥造起来。

大桥小桥同一理,不过繁简不同。

大桥当然不就是小桥的放大,如果梁的长度加一倍,并不要墩的高度也加一倍,而是要把这放大尽量地缩小,使得大桥小桥各尽其美,“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这就要看造桥大师的心领神会和眼光手法了。

桥工的值得惊叹,就在于此。

③造成的桥,就老呆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

不管日里夜里,风里雨里,它总是始终如一地完成任务。

它不怕担负重,甚至“超重”,只要“典型犹在”,“元气未伤”,就乐于接受。

它虽是人工产物,但屹立大地上,竟与山水无殊,俨然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自然界是利于人类生存的,为繁荣滋长提供条件。

桥也是这样。

人类一有交通,就要桥,越是靠河的地方,人口越集中,桥也就越多。

有了桥,人的活动就频繁起来了。

它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富强,成为“地利”的一个因素。

自然界是最可信赖的,只要了解到它的规律,就可在宇宙间自由行动。

桥也是这样。

知道了它的规格,一上桥就准可同登彼岸。

自然界是到处随时都美的,因为一切配合得当,缓急相就,有青山就有绿水,有杨柳就有春风。

桥也是这样。

如果强度最高而用料用钱都是最省的,它就必然是最美的,那里没有多余的赘瘤,而处处平衡。

这样的桥就与自然界谐和了。

就像宋秦少游词所说,“……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自然界是新陈代谢、万古长青的,尽管沧海桑田,但也有巍然独存的。

桥也是这样。

由于朝夕负荷,风吹浪打,必须材料坚实,结构安全,它才能站得起来,愈站愈稳,它就能长期站下去。

因此桥是长寿的,比起其他人工产物来,它常是老当益壮的。

千年古桥能载现代重车,还有什么其他古物能和桥相比呢?

有时桥还在,但下面的河却改道了,或两头的山崩陷了,连山河都未必能和它相比!

由此可见,桥在自然界中是既可利赖,而又是既美且寿的。

它当然成为人类生活中所必需,甚至是和幸福不可分的了。

1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分)

(1)造成的桥,就老呆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

(2)千年古桥能载现代重车,还有什么其他古物能和桥相比呢?

13.文章的第③段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述桥与自然社会的和谐融合的关系的?

(5分)

14.本文所介绍的是专业的桥梁知识,但在读完全文后,一般读者也能对这些复杂的施工方法等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作文部分(80分)

15.读下面删去了结尾的微型小说,从小说的内容、情节出发,展开想象,猜测后文,写出结尾,200字左右。

(10分)

拼车

那一天,李达开着小车驰出老远,才想起路边那个头顶着包,冒着小雨,焦急地等着公交的女士是他一个小区的邻居。

他停下车,将车窗打开,用力地挥手。

女士显然也认出了他,一路欢呼着小跑了过来。

坐上车,李达才知道这个在小区经常照面的邻居叫王娟,并且还知道她最近跳槽了,新公司就在路边不远的地方。

王娟说:

“原来你也在这边上班啊,太好了,以后我就蹭你的车了。

李达很爽快地答应了,还幽默地说:

“男女搭配,开车不累。

”确实,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路上有个人说话也真是挺好的。

这以后,王娟每次都准时在小区的门口等李达。

而李达到了路边那个公交站,见不到王娟也会停下车等上几分钟。

临时有变化时,两人就会通个电话。

每次,下车前,王娟在关上车门的一刹那,都会抬起头,给李达一个灿烂的微笑,然后招招手,说:

“谢谢啦!

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

这天,王娟一上车就说:

“李达,总是蹭你的车,我也很不好意思。

这样吧,我们拼车吧,每个月我给你三百元。

其实李达也有同样的想法,现在油价不断上涨,多载一个人,还是会多出不少费用的。

但想是这样想,他说出来的却是:

“不用啦,只是顺路而已。

王娟说:

“别客气啦,拼车很流行的。

我坐公交也是要花钱的,现在坐你的车已经方便很多了。

”李达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天正巧是一号,王娟上车就说:

“拼车就从今天算起吧。

”李达笑,“那好,恭敬不如从命哟。

两个人说说笑笑,很快到了地方。

下车后,王娟将车门关上的一刹那,在窗外招了招手,要说什么,却欲言又止。

李达开着车继续前行。

他想:

王娟刚才要说什么呢?

想了一会,他明白了,王娟当时的表情和动作,本来是想说声“谢谢”的,可为什么她又没说出来呢?

突然间,李达恍然大悟:

今天不是开始拼车了吗,人家既然要给钱,为什么还要对你说“谢谢”呢?

虽然是这个道理,但李达却觉得有点别扭。

自那以后,王娟还是准点坐他的车,两人还是谈笑风生。

唯一不同的是,王娟再也没有说过一声“谢谢”。

这天,下雨了。

李达到了路边没看到王娟,就打她电话。

王娟说:

“雨太大,我没带伞,你到公司来接一下我吧。

李达看了一下天,雨并不是很大,犹豫了一下,他还是按王娟说的路线,将车开了过去。

王娟正在楼下等,在很多同事的目送下,王娟提着包,轻巧而熟练地钻进车。

李达以为王娟这回会说声“谢谢”,哪知,王娟上车的第一句话竟是:

“哈,专车接送,这感觉挺好”。

转眼到了月底。

这天,王娟一上车,便递过来三张老人头:

“李达,这个月的拼车费给你。

李达笑笑,其实他早就想好了,把钱推了回来,说:

“还当真了,一个小区的邻居,顺路帮个忙,这么客气做什么?

王娟有点惊讶,又把钱推了过来。

李达执意不收,王娟只好作罢了。

到了地方,王娟下了车,关车门的一刹那,王娟抬起头,招招手说:

“谢谢啦!

这句久违的话,让李达觉得心里一下子舒服了好多。

王娟还是每天坐李达的车。

在车上,两人还是谈笑风生,但李达和王娟都觉得车内流淌的空气里开始多了点什么,或者说是少了点什么。

终于,有一天……

续写:

16.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作文。

(70分)

在一个雨天的下午,15岁的约翰·戈达德坐在洛杉矶家中的饭桌上,满怀雄心壮志地在黄色便条的顶端写下了三个字“MyLifeList”(“我的人生目标”,有人译为“我的生命清单”)。

在这个标题下他写下了人生的127个目标。

它们包括了攀越世界上的主要山峰,探险巨大的水路,在5分钟内跑完一英里(1600米),阅读完莎士比亚全集以及《不列颠百科全书》等。

从此以后他完成了其中的109个。

有人问他是凭什么将许多“不可能”踩在脚下的,他笑着说:

“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达到,接下来,我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就好了。

要求:

根据上面文字的意思,自定体裁,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感想,或者写出自己类似的经历、故事、见闻;所写不能脱离材料的意旨;结构完整;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议论文必须具有明确的论点,充实的材料,记叙文则力求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在答题卡上标明作文的体裁。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

A(逃亡、逃跑)

2.答案:

C(A.因:

通过、经由/因:

介词,依照、根据B.是:

指示代词,这/是:

正确C.连词,表并列D.而:

连词,表转折,但是/而:

连词,表修饰)

3.答案:

C

4.答案:

B(“认为他有仁德”的表述不正确,原文有“不知其仁”)

5.蒉聩弗听。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

子路曰:

“君子死而冠不免。

”遂结缨而死。

(每断错2处扣1分)

6.

(1)君子崇尚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作乱;小人崇高勇武而不崇尚义,就会偷盗。

(“乱”1分;“盗”1分;大意1分,共3分)

(2)穿着破旧的袍袄同穿着狐貉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羞愧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衣”,穿着,1分;“耻”,以……为耻,1分;“其”,大概,恐怕,1分,共3分)

(3)卫出公已经逃走了,城门也已经关闭了,你回去吧,不要白白地卷入这场灾难。

(“空”,白白地,1分;“难”,灾难,1分;句意1分,共3分)

(4)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以时”,按照季节,1分;“胜”,尽,1分;句意1分,共3分)

(5)境遇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决不会坠掉直凌青云的志向。

(“穷”1分,“益”1分,句意1分,共3分)

7.

(1)七言绝句菊花(每空1分,共2分)

(2)《咏菊》一诗运用反衬手法,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

以“蕉折”“荷倾”衬托菊花“金粟初开”,赞美了菊花之美。

(5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

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

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突出了菊花在寒冷的秋晨凌霜怒放的清新美丽,借咏菊之耐寒霜,自况言志。

“唯有”二字很有力量。

(5分,言之成理即可)

8.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9.结构上,首尾照应,使全篇浑然一体;(2分)内容上,点明文章主旨,对待风,要有一定的放松,也要给予一定的约束。

(2分)

10.相同之处:

都受束缚,渴求自由。

(1分)不同之处:

面对束缚,“流水”采取的是顺乎自然的抗争的方式,争取解放,终得自由;(2分)“风”采取的是坚决抗争的方式,但终难自在。

(2分)

11.①风一辈子都不平静。

②只要一放松,天地对风便主持不住;③尽管被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风却究竟还不肯驯伏。

(每点2分)

12.①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

②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

③来源于对鬼神故事的恐惧。

(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答对即可。

13.①敢说实话,敢讲真话。

②敢于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③有原则,有特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4分,答对3点满分。

14.略。

(本题是探究性试题,结合原文2分,观点2分,联系自身经历或阅读体验阐述2分。

15.续写

(少于100字,得分不超过5分,鼓励多向思维)

附原小说结尾:

李达想好了一个理由,就说自己出长差吧。

就在李达准备打电话给王娟时,王娟的电话却先打了过来。

“李达,我明天要出个长差,可能要一个多月时间,你就不要等我了。

李达笑笑,说:

“好的,那一路顺风啊!

李达把上下班的时间调整了一下,以免撞上王娟。

但几天后的一个雨天,他的车经过路边时,他却看见王娟顶着包,冒着小雨,在路边焦急地等着公交。

而王娟一定也看见李达了,但她没有说话,也没有招手,而是转过身,去追逐一辆开来的公交车。

李达听着音乐,开着车继续前行……

参考译文:

孔子说他的学生中“接受教育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七人”,他们都是一些不同寻常的能人。

仲由,字子路,卞邑人。

比孔子小九岁。

子路生性质朴,喜好勇猛武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他曾经凭借勇力冒犯欺凌过孔子。

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做了孔子的学生。

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

“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

”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

孔子说:

“要不知疲倦,持之以恒。

子路问道:

“君子崇尚勇武吗?

”孔子说:

“君子最崇尚的,首先是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