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7171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八单元 第26讲.docx

届《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6讲

第26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特异性免疫过程

[最新考纲]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5年4考)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助学巧记

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如图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③和①分别是B细胞和T细胞。

它们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相同,之所以种类不同,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图中的④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3)吞噬细胞能参与第几道防线?

提示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吞噬杀灭病原体,是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同时吞噬细胞又参与第三道防线,能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

(4)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吗?

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 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2015·全国卷Ⅱ,5B)(×)

(2)新生儿接种疫苗后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2016·全国卷Ⅰ,31

(2)](√)

(3)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全国卷Ⅱ,4B)(√)

(4)浆细胞分泌抗体的过程不属于胞吐(2015·全国卷Ⅱ,3A)(×)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版必修三P35~37,考查角度侧重免疫系统的组成、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与过程等。

2.(教材P35问题探讨1,改编)神经系统能否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

人体能否靠反射对病原体作出反应?

提示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分析

(2013·全国卷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 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D正确。

答案 A

1.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而不是淋巴细胞。

2.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处理和传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即学即练】

(2018·华中师大附中一调)如图表示的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只有a、b两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 据图可知,a、b、c、d分别是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A错误;在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B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和T细胞都需要经过抗原刺激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c、d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不同的蛋白质,D错误。

答案 C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2013·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记忆细胞由B细胞或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异物都起识别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答案 A

【方法体验】

(2017·重庆二诊)如图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在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B.再次受到α-银环蛇毒刺激,细胞④可增殖分化为细胞⑤

C.物质B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D.图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②③④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细胞①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细胞④是记忆细胞,细胞⑤为浆细胞,再次受到α-银环蛇毒刺激,记忆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B正确;物质B为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C错误;图中细胞①是吞噬细胞,细胞②是T细胞,细胞③是B细胞,细胞④是记忆细胞,细胞⑤是浆细胞,其中既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又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T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

答案 C

考点二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年11考)

1.体液免疫

(1)

(2)二次免疫反应特点:

更快、更高、更强,如下图:

(1)发生二次免疫时,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是否由“记忆细胞”所产生?

提示 记忆细胞不产生抗体。

在二次免疫中,记忆细胞非常重要,然而抗体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相关细胞或物质,请依次说出下列a~e的名称。

提示 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抗体 d—靶细胞 e—效应T细胞

2.细胞免疫

3.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1.(2013·全国卷Ⅰ,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解析 图甲显示由RNA到RNA—DNA混合双链再到DNA双链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可推测HIV感染过程存在逆转录现象,乙图中纵轴显示“抗HIV抗体水平”表明免疫过程存在体液免疫。

丙、丁的区别在于纵轴代表的细胞或物质不同,丙是发挥特异性免疫的T细胞数量,而丁却是HIV的数量。

C、D的说法相似,应选其一。

C项中,加入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HIV被杀死,进而HIV破坏T细胞的过程减弱,T细胞数量上升。

D项中,加入药物b后,HIV上升,说明HIV对该药物不敏感,故D错误。

答案 D

本题源自人教版必修三P35~P37,主要考查艾滋病相关的知识。

2.(教材P36及P41资料分析“讨论”改编)

(1)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提示 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2)HIV浓度升高与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提示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分析与判断

1.(2015·重庆卷,7)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控埃博拉疫情。

(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______________,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____________,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________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免疫调节过程中,吞噬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暴露其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再将其呈递给T细胞,从而激活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吞噬细胞不能发挥上述功能,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结果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2)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够产生相应抗体,同时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答案 

(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 T细胞 特异性

(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2.(2018·豫北豫南精英联赛,18)下列关于人体中几种信息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可随血液运至全身,但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B.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

D.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解析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可被相应的酶水解,C正确;淋巴因子可促进受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

答案 D

“三看”法判定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与抗体

1.(2015·全国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 抗体只能在体液中与抗原结合,无法进入细胞内消灭病原体,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错误;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人的基因组,诱发人细胞癌变,属于致癌因子,C错误;人感染HIV后发病程度与病毒浓度呈正相关,与T细胞数量呈负相关,D正确。

答案 D

2.(2018·唐山市一诊)如图1和图2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进行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

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序号表示)。

(3)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________过程有关(填图1或图2)。

(4)刺激细胞C增殖分化的信号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

(5)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

解析 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有抗体的产生,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效应T细胞攻击藏有病毒的宿主细胞。

由图示信息可推出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宿主细胞和效应T细胞。

图l中细胞C、E,即B细胞和记忆B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细胞B、C、E,即T细胞、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识别抗原,产生更快、更强的二次免疫反应。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系统会对外来器官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答案 

(1)细胞C、E 细胞B、C、E 

(2)抗原→细胞E→细胞D→沉淀或凝集反应(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效应T细胞 与细胞F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图2 (4)抗原与细胞C的抗原识别受体直接结合 受刺激后的细胞B产生的淋巴因子作用于细胞C (5)抗原和编码抗体的基因

1.抗原和抗体的比较和判断

概念

物质

特性

制品

应用

实例

抗原

能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蛋白质、多糖等

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疫苗

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细菌、病毒、花粉、癌细胞等

抗体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如乳汁)

专一性(即特异性)

各种血清

给人注射含有抗体的血清快速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抗毒素、凝集素等

2.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与功能

来源

功能

溶菌酶

唾液与泪液中(腺体细胞)

第一道防线,杀菌

体液中(组织细胞)

第二道防线,杀菌

抗体

浆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

淋巴因子

T细胞、效应T细胞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二次免疫反应及其特点

1.(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 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二次注射时,注射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会引起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死亡的鸡免疫能力弱,没有清除鸡霍乱病原菌,D错误。

答案 C

2.(2018·合肥二检)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

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解析 由于图甲中细胞⑦释放抗体,所以可以判断该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细胞②④⑦分别是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

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免疫反应既快速又强烈,这主要取决于图甲中的细胞④在初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

图甲中只有细胞②和细胞④可以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答案 B

(1)只有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才会迅速增殖分化,从而产生大量效应细胞(同时也产生许多记忆细胞),所以,某些预防接种应进行两次或多次。

(2)二次免疫不仅适用于体液免疫,也适用于“细胞免疫”。

(3)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

其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

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具有免疫力。

(4)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对该抗原记忆终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疹、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

   

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5年9考)

1.免疫失调疾病(连线)

知识延伸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1)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2)区别:

①发生时间不同:

过敏反应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才会发生,而体液免疫则在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就发生。

②抗体分布不同:

体液免疫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而过敏反应中抗体则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2.艾滋病

(1)发病机理

HIV

T细胞

DNA

人染色体DNA上

病毒颗粒―→T细胞裂解→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2)致死原因:

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由于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而死亡。

(3)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4)艾滋病病毒遗传信息的流动表达式为:

,其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

3.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过程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如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请思考判断:

(1)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采用(图中的)哪种方法进行免疫比较好?

提示 人被疯狗咬伤后,需要抗体尽快与抗原结合。

方法②进行免疫产生抗体需要一段时间,故用方法①较好。

(2)方法①与方法②哪种方法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

提示 方法②是通过注射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会获得比方法①更持久的免疫力。

(3)方法②往往要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为什么?

提示 通过多次注射抗原类物质(疫苗)可以增加体内记忆细胞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免疫功能异常及应用

(2017·全国卷Ⅰ,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 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正常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而不是呼吸困难,A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的神经递质,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乙酰胆碱,神经就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给正常小鼠初次注射一定量呼吸抑制剂,会抑制小鼠呼吸,但题干中显示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D错误。

答案 C

【方法体验】

(2017·四川广元模拟)临床上发现,原本生育能力正常的青年男子因外伤导致输精管和附睾管断裂,少量精子进入血液,外伤治愈后,发现精液中精子数量正常,但均不能存活的现象,其原因最可能与下列哪种免疫现象的机理相同(  )

A.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具有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

B.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

C.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

D.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

解析 接受移植器官治疗的患者需服用免疫抑制剂是因为免疫排斥反应,B错误;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产生强烈免疫反应属于过敏反应,C错误;注射牛痘疫苗引起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正常体液免疫反应,D错误。

答案 A

 免疫学的应用及实验探究

(2016·全国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是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细胞。

感染病毒甲后,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受损,故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疫苗是指用特定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可以作为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经过免疫细胞处理后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可以在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发挥二次免疫反应。

(3)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需要细胞消耗能量,被运输分子需依细胞膜流动性,实现大分子出入细胞。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1.界定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2.探究胸腺的免疫功能的方法归纳

易错·防范清零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对识别抗原和特异性识别抗原及不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分辨不清

点拨 ①识别抗原的细胞:

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②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

吞噬细胞只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因而没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

③不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

易错点2 混淆外毒素、抗毒素、类毒素、凝集原、凝集素

点拨 类毒素、外毒素、凝集原均属“抗原”,抗毒素、凝集素均属“抗体”。

易错点3 对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两个生理过程界定不清

点拨 ①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②区别:

比较内容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形成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易错点4 不明确疫苗与“抗原”的关系及疫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