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822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docx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二零一二年七月

1工程简述

1.1工程位置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涉及重庆市规划主城区的巴南区和南岸区,其中观景口水库位于巴南区西部的长江南岸一级支流五布河上,坝址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6°52'、北纬29°27',坝址距下游的东泉镇约4km、距重庆市市中心约55km,输水终点位于南岸区南部的茶园新区,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6°40'、北纬29°31'。

1.2工程任务、规模

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由观景口水库和引水隧洞两部分组成。

本工程仅提供供水能力和分水口门,不包括后续的城镇配水及灌区渠系配套工程。

根据重庆市南岸区和巴南区城乡发展规划,以及水资源配置要求,观景口水库的任务是:

以城市供水为主,同时兼顾沿线小城镇、农业灌溉及农村人畜用水。

(1)城市供水

观景口水库城市供水的范围为目前正在开发建设的南岸区茶园组团,包括城市工业、生活供水;

茶园组团为重庆市东部拓展地区的组团之一,有新开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茶园城市副中心(也是南岸区的行政中心)。

2020年茶园组团规划建设面积达到82km2,人口70万人。

区内供水水源工程只有迎龙湖中型水库,不足部分需要修建观景口水库解决。

(2)小城镇供水

水库下游及输水线路沿线小城镇:

东泉镇、二圣镇和惠民镇,包括城镇的工业、生活供水。

(3)农村人畜用水和灌区供水

包括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供水,供水范围包括坝址下游和输水沿线的东泉、姜家、二圣、木洞、惠民、忠兴6个镇内的农村人畜用水和灌区5.01万亩灌溉用水。

通过后续的渠系工程输水灌溉和农村饮用。

工程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

茶园组团城市用水、小城镇用水及农村人畜用水设计保证率95%,农业灌溉设计保证率75%。

观景口水库是一座大

(二)型水库,兴利库容1.19亿m3,总库容1.52亿m3。

根据工程任务确定的水库特征水位为:

正常蓄水位281m,死水位254m,设计洪水位281.32m,校核洪水位283.03m。

从水源观景口水库取水至终点茶园组团(长生桥镇),主要采用隧洞输水。

根据输水线路布置及供水目标的位置,东泉镇城镇居民用水、东泉灌区农村人畜饮水及灌溉用水从库内取水,茶园组团、二圣和惠民两镇及其余灌区用水均需利用输水隧洞引水。

1.3工程总体布置

1)枢纽区

本工程枢纽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泄洪放空洞和生态放水管等建筑物组成。

主坝坝址位于五步河与卢沟河交汇处,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62.4m,坝顶高程283.9m,防浪墙顶高程285.1m,坝顶宽度为6.0m,坝顶长305.1m。

副坝共两座,均位于主坝左岸,副坝均为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285.1m,坝顶宽6.0m。

1#副坝距主坝约350m,最大坝高4.1m,坝顶长20.0m;2#副坝位于1#副坝左岸的桐子垭口,距主坝约500m,最大坝高8.1m,坝顶长26.0m。

开敞式溢洪道位于主坝右岸,紧邻主坝布置,轴线与坝轴线呈77°21’24”交角。

溢洪道顺水流向基本呈直线布置,控制段采用驼峰堰堰型,堰顶高程273.5m,闸顶高程与坝顶同高,为283.90m。

溢洪道共2孔,单孔净宽10m,总净宽20m。

设计洪水泄量790m3/s。

溢洪道总长494m,引渠段为80.0m,闸室控制段顺水流向长26.0m。

泄槽段长224.5m,底坡0.222%,下游消能采用底流式综合消能池方式,消力池长68.0m,池深5m,坎高3m,消力池后护坦和海漫总长度97m。

泄洪洞为左岸导流洞改建而成,并兼做放空洞用。

泄洪洞放空洞进口布置在大坝上游左岸约150m,位于大坝和进水口之间。

泄洪洞总长460m,城门洞型,洞高7.25m,洞宽5.6m。

设计洪水泄量505m3/s。

为满足坝下生态流量、东泉镇农业灌溉及城镇人畜供水要求,生态放水管布置在坝下左岸岩层中。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放水管中心线高程布置在245.00m,直径为1.0m,其后设置1套可调式套筒阀及检修用的蝶阀。

放水管最大下泄流量2.56m3/s,其中生态流量2.225m3/s,东泉镇灌溉及农村人畜饮水0.335m3/s。

输水工程设计输水流量5.09m3/s,加大输水流量5.76m3/s,输水建筑物采用岸塔式进水口,布置在枢纽的左岸岸坡,距坝头距离约为400m。

上坝公路位于主坝下游右岸,与原公路相连,上坝公路沿溢洪道右侧布置,至坝顶高程与溢洪道交通桥连接,路宽8.0m,坡度1:

15,长度750.0m。

溢洪道顶设交通桥,与主坝坝顶公路相连,主坝与副坝之间设公路连接,宽度为6.0m。

主副坝间公路高程与坝顶防浪墙同高为285.1m,从左坝肩开始向左侧延伸,总长度约为600m,其中依次经过泄洪洞进口、1#副坝、引水隧洞进水口,最终连接2#副坝。

2)输水线路

输水工程线路总长25.034km,由进水口、泵站枢纽、无压洞、有压洞、埋管及附属建筑物、交叉建筑物和控制建筑物等组成。

输水线路采用首端有压隧洞输水0.23km接泵站集中扬水,然后无压输水至终点的输水方式。

该方案除泵站枢纽外隧洞长约18.688km;交叉建筑物共13座,总长2.778km,其中进水口1座、管桥4座、埋涵6座、渡槽2座;埋管7段,总长3.164km;泵站枢纽1座,长0.40km;沿线控制建筑物7座(分设4个检修口和6个分水口)。

1.4主要工程量

大坝工程:

土方开挖强度6.48万m3/月,石方开挖强度2.31万m3/月,混凝土浇筑强度万0.68m3/月。

线路工程:

土方开挖强度8.84万m3/月,石方开挖强度2.39万m3/月,混凝土浇筑强度万0.68m3/月。

施工总劳动力185万工日,高峰期施工人数为1500人,总工期45个月。

2环境现状简述

2.1水质

根据重庆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和巴南区环境监测站水质资料,五布河箭桥、砖厂断面2011年4月监测水质为Ⅲ类;五布河观景口断面2011年5月份2次监测水质为Ⅲ类;五布河东泉水厂断面2011年4月监测水质为Ⅱ类;五布河木洞水厂断面:

2011年4月监测水质为Ⅱ类;五布河白鹤断面2011年5月2次监测水质类别为Ⅱ类;五布河支流二圣河二圣水厂断面2011年4月监测水质为Ⅲ类;鱼溪河惠民水厂断面2011年4月监测水质为Ⅲ类。

2.2生态

工程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川、滇、黔山丘栲类林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理位置上,不仅位于东西植物分布的交汇地带,也处于南北植物分界的边缘地区。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原生常绿阔叶林已不复存在,现状植被基本为20~30年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及人工林。

区域海拔200m~500m水平地带分布上,没有天然的原始森林,主要都是以退耕还林为主的人工次生林、灌丛、草甸等。

经调查观景口水库库区和输水线路工程区未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但有人工种植的杜仲和银杏。

此外,淹没区有4株黄槲树,其中双胜场3株、白鹤场镇1株,皆为二级保护古树。

根据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工程区有两栖动物7种、爬行动物23种、鸟类145种、兽类25种。

工程区较常见国家Ⅱ级保护物种有3种:

黑耳鸢、红隼、斑头鸺鹠,主要为高空飞行鸟类,在评价区广泛分布,但数量普遍较少。

工程区较常见重庆市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6种:

小鸊鷉、灰胸竹鸡、四声杜鹃、泽蛙、沼蛙、黑斑蛙。

五布河为河岸带植被茂盛,水生维管植物主要以湿生、挺水植物的眼子菜科、禾本科、莎草科、蓼科植物居多,漂浮植物主要分布在评价区的山间溪流、水田、水塘以及河流蜿蜒区。

水生植物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种类。

区域有鱼类46种,隶属于4目11科,其中鲤形目3科33种。

鱼类区系以中国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为主,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的种类次之。

根据调查,五布河有重庆市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1种,即四川华吸鳅,未发现国家级重点保护鱼类。

从渔获物数量比例来看,主要以华鳊、方氏鲴、鲫鱼为主。

2.3景观文物

东温泉风景名胜区于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1年风景区调整总体规划,总面积29.1km2。

东温泉风景名胜区是以温泉景观和溪河景观为核心主体,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协调统一,具有休闲、游憩、参与体验、风情游览、健身娱乐的温泉与溪河景观并重的近郊型直辖市(省)级风景名胜区。

本工程库区、坝区均在风景区之外,大坝下游距离风景区边界约3km,输水线路中约1.1km以隧洞方式穿过风景区。

根据重庆市考古研究所对工程淹没占地影响范围内的文物点调查,工程淹没区有地下文物22处、地面文物10处,地下文物中古遗址4处、古墓葬18处,地面文物中石刻造像类1处、古建筑1处、古桥梁8处。

从文物的时代编年方面来看,东汉至六朝时期1处、宋元时期2处、明清时期共计25处、民国时期的4处。

其中位于巴南区东泉镇双星村余家湾社的双星桥为已公布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皆无保护级别。

3环境影响预测概述

3.1施工期环境

3.1.1水环境

1、砂石冲洗废水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在距槐园石料场东南约0.6km处布置砂石料加工厂。

砂石加工厂共生产砂、碎石合计69.6万m3,类比其他工程,砂石加工过程排水总量约为83.5万m3,平均排放量约为620m3/d,排水中悬浮物含量可高达50000mg/L,砂石料加工场废水直接排入附近荒沟,废水可从荒沟进入低洼处农田,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农田的灌溉用水悬浮物(SS)含量应不高于80mg/L,因此,砂石料冲洗废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回用或排放。

2、生产废水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量21.76万m3,其中大坝混凝土浇筑量6.95万m3,输水线路混凝土浇筑量12.79万m3,临时工程混凝土浇筑量2.01m3。

大坝施工区废水产生点位于混凝土拌合站,废水排放去向为周边农田;输水工程施工区沿线布置混凝土拌和点6处,废水排放去向为农田、鸭溪河、二圣河、鱼溪河等。

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水作农田的灌溉用水物(SS)含量应不高于80mg/L,pH应介于5.5~8.5之间,同时二圣河和鱼溪河下游均有生活饮用水取水口。

因此,为减免排水对农田和河流水质的影响,在每个混凝土拌和点废水均应处理后回用于道路洒水和砂石料冲洗。

3、含油废水

机械车辆维修冲洗排放的废水中悬浮物和石油类含量较高,石油类浓度约50mg/L。

本工程日常需要维修冲洗的机械车辆约223台(辆),所排放的含油废水量为133.8m3/d,施工机械分布于7个临时生产区进行日常维护,平均每个施工区含油废水排放量约为19.11m3/d。

由于机械车辆冲洗维修、排放的废水中悬浮物和石油类含量较高,若含油废水随意排放,会影响水质、改变土壤结构,因此含油废水要进行处理达标后回用。

4、生活污水

本工程总工期45个月,大坝工程高峰期劳动力约为900人,位于大坝施工生活区;输水工程高峰期劳动力约为600人,分布在6个施工生活区。

根据地区条件,人均日用水按120L计算,施工高峰期生活用水量大坝工程施工生活区为108m3/d,输水工程6个施工生活区为72m3/d。

按污水排放系数0.8,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2.5计,高峰期污水排放量大坝工程施工生活区为9.0m3/h,输水工程每个施工生活区平均为1.0m3/h。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BOD5和COD,其中BOD5、COD的浓度分别为100~200mg/L、200~300mg/L,此外还含有致病病菌等。

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排放的污水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会使水质变差。

各施工生活区位于河流沿岸附近,为保护河流水质,应采取污水处理措施。

3.1.2大气环境

1、燃油机械废气

燃油机械和车辆施工较为分散,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次施工机械分布于约1km2的施工活动涉及区域内,施工机械产生的SO2、CO、NO2、CHx等污染物在每处分布的很有限,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很小。

2、爆破污染物

爆破污染物主要分散在石料开采场和隧洞开凿过程中,石料场距离村庄较远,输水沿线施工点分散,因此爆破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粉尘等污染物对环境影响较小。

3、混凝土拌和粉尘

混凝土拌和进料、搅拌时会产生粉尘,浓度平均值为1000mg/m3,粉尘属于间歇性、暂时性的非点源无组织排放,混凝土拌和系统一般配备有除尘设备,只要能正常运行,就可大大降低粉尘浓度,减小影响范围。

由于,大气扩散条件好,对环境影响很小;对于混凝土拌和系统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可能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需采取相应的健康保护措施。

3、土石方施工粉尘

土石方施工主要集中在料场开采、围堰填筑、拆除、坝体施工和隧洞的石方开挖,本工程土料场位于库区,坝址及上下游围堰周围无大型集中居民点,坝址距离东泉镇约4km,石方开挖位于坝址区和输水线路沿线。

料场开采、围堰和坝体施工粉尘对东泉镇基本无影响。

石方开挖粉尘影响主要在于施工初期,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输水隧洞石方明挖时间最长为3个月,由于隧洞施工点周边100m范围内居民很少,因此石方开挖粉尘对环境影响较小。

4、砂石料加工

砂石料加工厂位于工程施工道路的一侧,通过现场查勘,加工厂周边有少量居民,距离厂址约60~200m,砂石料加工过程中扬尘飘散可能会对这部分居民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砂石料加工过程中要注意扬尘的防治。

5、道路运输扬尘

根据类比,运输道路两侧约50m范围可收到扬尘影响。

物料运输道路两侧有少量居民,有些房屋紧挨道路,另外大坝施工区对外交通要通过东泉镇上游,进场初期物料运输将影响道路两侧东泉镇部分居民。

在坝体施工区和输水工程沿线施工需要新修筑场外和场内交通道路,新修交通道路大多距村庄较远,影响不大,但施工道路修筑及汽车运输时会对距离道路较近的居民有所影响,施工期间应加强道路洒水降尘等粉尘防治工作。

3.1.3声环境

1、大坝主体工程

根据调查,砂石料加工系统周边有零星分布的居民,此部分居民受噪声影响,噪声超标值为1~10dB(A),影响时间为30个月,时间较长,应采取措施降低影响。

综合加工厂位于道路一侧,其周边为山丘地区,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因此,噪声影响小。

爆破噪声主要分布在坝体施工区,爆破为短时间、间歇的偶发噪声,但由于噪声源强大,其影响范围也大,坝址处爆破时对附近分散居民点有影响,影响时间约5个月。

2、输水沿线工程

本工程输水沿线开挖隧洞长度18.688km,施工支洞开挖7处,平均每处长度约125m。

一般施工初期爆破噪声由于缺少声屏障阻隔,其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随着施工隧洞的深入,受到山体天然声屏阻隔后,其噪声能量衰减迅速,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爆破施工阶段为输水隧洞石方明挖和施工支洞开挖。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有压隧洞施工支洞施工时间4个月,石方明挖施工时间为1个月;无压隧洞施工支洞施工时间2个月,石方明挖施工时间3个月。

有压隧洞和无压隧洞开挖爆破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时间均为5个月,在不考虑声屏阻隔情况下,800m外噪声值能满足2类标准。

输水工程施工将影响附近部分居民。

混凝土拌和机噪声在20m范围外即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昼间2类标准,在此距离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点,因此混凝土拌和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3、流动噪声

流动噪声白天约20m处即可基本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声功能区标准,晚上流动噪声达标距离需140m。

经调查,各施工区附近居民影响时间约39个月。

3.1.4固体废物

本项目弃渣量为233.45万m3,共设置弃渣场11处,其中坝址施工区4处,输水线路工程区7处。

弃土弃渣量大,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景观产生影响。

因此,施工中应注意加强弃土弃渣区的水保工作。

施工期共产生生活垃圾1850t。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会占压土地,生活垃圾中的病菌、寄生虫会对人群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生活垃圾中的固体废物、粉尘也会随着飘尘飞扬污染大气。

生活垃圾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恶臭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另外,随意堆放的生活垃圾还会对场地周边景观产生影响。

3.2水文情势

建库前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682万m3,建库后坝址断面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618万m3,较建库前减少12064万m3,减少幅度为61.3%。

根据环保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规定,可研报告中,坝址下游最小河道生态流量按照Tennant法计算,汛期按坝址多年平均流量的30%下泄,非汛期按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枯水年份适当减少下泄量,但不低于多年平均月径流量的10%。

3.3水温

观景口水库总库容1.52亿m3;水库坝址处多年均径流量为1.97亿m3;根据可研中实测洪水过程统计来看,流域洪水历时较短,洪水过程多为3d左右。

观景口水库100年一遇3d洪量为7650万m3。

根据判别指标,水库水温呈稳定分层型;在遭遇洪水时,对水库水温结构基本没有影响。

坝前垂向水温预测采用《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中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经验公式,预测可知,库区水温垂直结构大致分为3层,大体如下:

从水面到水深12m内为活动层,水温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库表水温在10~29.6℃之间变动,在升温期,表面水温迅速上升,8月份达最高值29.6℃,此后,表面水温逐渐下降,水温梯度变小;温跃层出现在12~30m之间,以8月最为显著,水温随水深剧烈变化,水温从23.83℃降到11.95℃,水温梯度达0.6℃/m以上;滞温层位于水深30m以下,对外界气温和库表水温变化不敏感,水温变幅很小,基本与库底水温保持一致。

建库后4~11月水库下泄河道水温低于天然水温2℃以上,五布河流域农业灌溉主要集中在5~8月进行农业灌溉,此时直接使用水库下泄低温水进行灌溉,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

双胜坝址下游约5.7km处有支流鸭溪河汇入,多年平均流量2.13m3/s;坝址下游约13km处有支流二圣河汇入,多年平均流量1.84m3/s。

利用经验公式可计算得到4~11月份水库放流影响河道水温长度为7.89~8.56km。

3.4水质

观景口水库上游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生活污水污染源根据巴南区2010年生活需水定额和根据《重庆市巴南区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污染物治理指标估算;面源污染参照相关研究成果根据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及入河比例进行估算,采用零维模型预测COD、狄龙模式预测TN、TP和NH3-N,在《重庆市巴南区环境保护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里环境保护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下,预测得到,观景口水库建成后,COD、TN和NH3-N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但TP浓度超标。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在规划水平年,观景口水库各月及年平均总营养状态指数范围在40.3~46.8之间,影响状态属中营养型;TN各月营养状态指数在27.0~39.3之间,营养状态为贫营养型或中营养型;TP各月营养状态指数在52.9~55.1之间,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型,需要加强对入库TP的控制,实施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减少TP的入库量。

3.5生态环境

3.5.1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态影响主要限定主要限定在大坝和输水沿线施工工地附近。

由于大坝的修建,需要占用大量耕地以及部分林草地,因此会造成自然系统生产能力的下降;爆破、开挖等措施会导致河流内悬浮物增加,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各种施工噪声还会对周围野生动物产生惊扰。

3.5.2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对区域自然系统生产力的影响主要是水库淹没引起的。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12057.5亩,降低区域的生物量。

根据《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林业征地可研》,征占用林地范围海拔较低,受到人为活动的长期影响,项目区内几乎没有原生植被遗存,而类型较为丰富、生态价值较大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所占比重为很少,相当一部分属于类型单一的人工栽植植被,因此,尽管工程建设占用的森林植被面积较大,且其占用影响不可逆转,因项目区内没有典型的代表性植被分布,生态系统单一,林分以中幼林为主,生物量小,生长力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保护价值相对不高,征占用林地会造成自然生物量的降低,但不会明显造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损失。

上述淹没的植物中有4株二级古树黄槲树,没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种类,被淹植物在库区周边分布广泛,不会造成物种灭绝,古树可以移栽,因此,对植物的影响是轻微的。

由于淹没区有6000多人迁出,水库建成后人口密度将下降,将有利于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森林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只要封育、管护等措施得当,林草植被逐步恢复,新形成的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将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和栖息。

水库蓄水后,原有的部分河流生态系统变为湖泊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常年在3.0~9.8km2的水面。

由于水域面积显著增加,水生昆虫增多,水量变化趋缓,浅水滩地增多,将形成湿地鸟类稳定的栖息地,涉禽、游禽的种类、数量将会增多。

由于库区近岸浅水水域范围显著扩大,且水库水位变化较为缓和,库汊、河湾等近岸浅水区适宜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同原河流相比,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和生物量均会有所增加。

对鱼类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库区和回水区水生生境被迫改变,适应静水环境的物种可能会缓慢增加,而原有的适应急流环境的物种会减少。

由于大坝的阻隔作用,使得向下游输送的泥沙量减少,向下游输送的陆源营养物质也随之减少,因此导致坝下一定河段中缺乏库区水表层的浮游生物的补充,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下降,从而使得摄食浮游藻类的鱼类因取食困难而减少。

五布河及其支流上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设多座小水电站,拦河石堰和挡水坝的建设早已阻隔五布河上下游和五布河与长江之间的水生动物的自由迁移活动。

水库大坝使河流被拦截,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分割开来,导致河流生境的片断化,这是所有水库大坝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般来说,被分割出来的水库生态系统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在大坝阻隔的情况下被分割的鱼类在坝内与坝外的群体基因得不到交流,受遗传漂变的影响,可能降低物种的活力。

坝下约有5.7km减水河段,水量减少将对河段水生生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3.6工程占地和移民安置

3.6.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水库淹没区涉及东泉、姜家和接龙3个镇9个村,淹没土地总面积12057.5亩。

其中耕园地7401.1亩,占三镇总耕园地面积19.57万亩的3.8%。

东泉、姜家两镇受淹耕园地7142.9亩,占总淹没指标的97%。

水库蓄水后,库区淹没所涉及的三个镇人均耕园地由1.27亩/人下降至1.22亩/人。

从涉及的镇来说,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但从涉及的村来说,影响相对较大。

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涉及东泉、姜家、二圣、惠民和长生桥五个镇9个村,总面积1184.7亩(包括坝址区、工程管理区、施工永久道路、输水线路、复垦困难的坝区渣场、石料场等),其中耕园地566.69亩,占征地涉及各村总耕园地的0.11~6.15%,影响相对较小。

3.6.2对移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移民安置规划,移民搬迁采用本社就近分散建房安置、跨村近迁分散建房和集中建房安置、非农业人员集中建房相结合的安置形式。

规划水平年搬迁人口6376人。

设置3个集中安置点。

居民点占地按人均70m2规划。

规划水平年农业安置人口为4672人、农转非人员为1728人,农业安置以有偿土地调剂、调整为主要措施,保证移民人均1.0亩耕地,靠近集镇的安置区,在移民自愿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安置标准;农转非人员建立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生活困难救助制度。

移民建房安置中,新建居民点根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统一规划,规划居民点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绿化等,移民居住环境较搬迁前有明显提高。

安置点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