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817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 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docx

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

2019-2020学年度岳麓版历史必修3文化发展历程第22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习题精选第七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1920年,陈独秀曾著文写道:

“我向来有两种信念:

一是相信进化无穷期,古往今来只有在一时代是补偏救弊的贤哲,时间上没有‘万世师表’的圣人,也没有‘推诸万世而皆准’的制度;一是相信在复杂的人类社会,只有一方面的真理,对于社会各有一种救济的学说,空间上没有包医百病的良方。

”这突出反映出了作者的()

A、民主精神

B、自由精神

C、批判精神

D、平等精神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孙中山认为:

“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

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相比,主要区别是

A、对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

B、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

C、国家的政体不同

D、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

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

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

“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

即如我们住的租借,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

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继续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了新的认识

C、在反帝问题上仍模糊不清

D、对帝国主义尚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

主要是因为当时()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

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

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指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图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活动场景。

“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

这说明()

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l9世纪最后60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

A、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统治

B、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D、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

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改良都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国家生存发展出路,实现民族复兴的主要手段。

有人据此图示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问的关系(如图)。

──改编自张福运《对中国近代史上革命与改良的再认识──民族复兴的视角》

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对革命、改良与民族复兴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针对革命、改良、民族复兴三者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

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

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

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劝学篇》

材料二:

“……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

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敢有为石敬塘,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共击之!

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他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回答:

材料一与材料二在对待西学与皇帝的态度上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比材料一进步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器物、制度相比,思想进化到哪一层次?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材料一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

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