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686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

(约15本左右,并分成三至四类摆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

读书要有选择)

今天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同走入书的海洋,共同去学

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

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

(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

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

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

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

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指名说)

小结: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作业设计: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

要做到“四到”:

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板书课题:

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指名说)

小结: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

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

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

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

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

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自己准备得课外书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五、作业布置:

课后阅读图书,边读边做记号。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

聪聪的爸爸对他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

(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板书)

1.要按一定顺序

2.要有重点

3.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4.观察以后要动笔

5.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6.过渡:

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指名说)

3.过渡:

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作业设计:

写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1、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走访教师。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

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

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

生自由交流。

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

相机引导出诗朗诵。

三、提供诗稿、自由练读

1.师配乐范读。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组表演,生生互评。

四、教师指导,提高朗读

1.分句训练。

(1)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

(2)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

(3)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

  (4)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

2.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

3.重点部分,拓展训练。

 

(1)生质疑:

哪些句子不太理解?

(2)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再读句子,抒发感情。

(4)重点句子:

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

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

(5)相机出示句子: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①指名读;

②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③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④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⑤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

4.齐读。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朗诵,补充拓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指导朗读。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

2.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

(附后)

四、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

2.各自起笔。

3.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

4.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

作业设计:

1.抄写优美词句

2.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教师事业崇高而美好

无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单介绍苏轼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关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

明亮的月亮。

埋怨:

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州”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

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时的情景。

“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四到六自然段。

【教学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轼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这说明了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象

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

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掉歌

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诵第4-6段。

4.指导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

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4、5、6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第二课。

 

板书设计:

3.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 通情达理

埋怨 重亲情宽慰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

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理解两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

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简介作者。

1.教师范读《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

2.第一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谁知道李白?

我们读

过李白的什么诗?

3.第二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他也是唐代一位很

有名、很有成就的诗人,我们以后还会学到他写的其他诗。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①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读两首诗,读通读顺,注意停顿。

2.学生自学生字,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四、指导朗读,背诵。

1.古诗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的变化和声音的高低的变

化,这样读能给人一种音乐般美妙的感受。

2.出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练读。

4.指导学生试着给《峨眉山月歌》标出停顿记号。

5.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6.指名试背。

五、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望洞庭》

1.细看插图,在诗中划出图中画出了的景物。

2.图文对照,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说说看。

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教师相机解疑释难。

4.“和”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

5.诗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

6.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小结学法:

看图─→划词─→自悟─→发言─→修正

六、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2。

2.朗读、背诵《望洞庭》。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望洞庭》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诵,背诵《望洞庭》。

二、图文对照,理解《峨眉山月歌》。

1.回忆《望洞庭》的学习方法。

2.学生看图─→划词─→自悟

3.指名发言,其他人补充或指正。

4.教师提问:

①诗人坐在小船上看到了什么?

(仰望)(俯视)

②“发”“下”在这里应是什么意思?

③诗人夜行江上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

④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6.听老师朗读《峨眉山月歌》,学生闭眼想象诗中描绘的

景色。

7.小组间交流自己脑中出现的画面。

8.指名说。

9.各人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三、再读课文,比较异同。

1.再读课文,找看,这两首诗有哪些相之处,和不同之处?

2.讨论相同处:

唐代、写景诗、都写了秋天月夜的美景。

3.讨论不同处:

①第一首诗全写景,后一首先写景、后抒

情。

②第一首诗中打了好几个比方,形象好懂。

四、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及练习册第三课。

2.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4、秋天

【教学目标】

1.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

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

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一年四季,各个季节都是那么美好。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掌握生字新词情况。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大意。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赏读第一部分

1.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

2.说。

哪些词语用得好?

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所以让人觉得太阳“更红更娇”,鲜艳

娇美。

秋天,金风送爽,没有夏天燥热,没有冬天的阴冷,所

3.读背。

4.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秋天》,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秋天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2.过渡:

四个“更”字突出了作者对秋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今天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我们最熟悉的秋天的田野去看一看,感受一下秋天的气息。

二、赏读第二至第六小节。

(一)赏读第二小节

1.全体女生读第二小节,思考:

秋风给你的感觉如何?

2.讨论交流:

(1)抓住“打滚、奔跑、抓一把、轻轻涂掉”等词展开想象,

体会秋风的顽皮、可爱等特点。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二)赏读第三至第五小节

过渡:

秋天到,秋风吹,你从哪些景、哪些物可发现秋风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绘出了迷人的金秋呢?

请同学们认真读3至5小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展开想象,谈谈你的发现。

1.夏天已经悄悄离开

(1)自由读,体会。

(2)交流。

“蝉声儿消”,夏天蝉鸣不断,而现在蝉的鸣叫声消失

了,说明夏天已过了。

“苹果嚷着冷了,……葡萄嚷着冷了,……”中的“冷”字透露出了夏去秋来的消息。

从“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了一个夏天的烦恼”也可感觉到夏季已过去了。

展开想象,把自己当作玉米,体会夏天给自己带来的烦恼,从而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2.秋天已经来到

(1)自由读,体会。

(2)交流。

田野上

“稻穗儿熟”,“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说明已是秋天了,秋天还是个丰收的季节。

你还发现哪些农作物也成熟了?

(玉米、高粱)

有感情地朗读第5小节。

果园里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感受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五彩缤纷的季节。

你还发现哪些果实成熟了,试着象第4小节一样来说一说。

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

小路边

“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感受秋天是花香的世界。

3.看图,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思考看着美丽的秋景你想

到了什么?

(农民)

(三)赏读第六小节

1.“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秋天是个忙碌的季节,在秋光的映照下,人们既忙收割,又忙种植,汗珠伴着挥动的臂膀飞舞,汗珠映着醉人的秋光闪耀,这是何等蓬蓬勃勃的兴旺景象啊!

是人们劳动的汗水才使得秋天如此秋光绚烂,蓬蓬勃勃。

2.还离不开谁的功劳?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看图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4.小结:

今天我们随作者来到田野上、果园里、小路边,

看到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让我们感到秋天是芬芳的、多彩的、快乐的、丰收的季节。

三、赏读第七小节

1.看着这迷人的金秋,此时你想说些么呢?

2.作者是怎么做的?

3.齐读最后一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到田野里、果园里、小路边感受了秋

天的宜人景色,但还有更多的秋景等着我们去观赏,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亲眼看一看绚丽多彩的秋天。

五、作业设计: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秋天

更红更娇更甜更好

景色迷人丰收景象

喜爱、留恋

 

 

习作1美丽的日子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节日以及这些节日所寄托的美好情感和愿

望。

2.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准确地、有层次地用语言表

达出来。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真实地说出自己的设想,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2.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充满感情地描述过

节的情景。

【教学准备】放大图片或相关相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说说节日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你能说出这些节日的名

称吗?

2.(出示春节、植树节等节日的相关图片)让我们来猜猜,

这些图片拍摄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呢?

从哪里看出来的?

3.老师小结:

是啊,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感与

愿望。

你们的

心里一定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感情与愿望。

如果现在给你

一个机会,让你按照自已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最想设立一个什么节日呢?

二、相互交流,倾吐愿望

1.现在,我们可以自由分组,把你最美好的心愿说给你的

朋友听,告诉他(她)们你的心愿是什么?

又是什么事情让你想要设立这个节日的?

2.大组交流。

如果愿意,你可以把你的设想说出来,让全

班同学和老师与你共同分享。

3.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节日呢?

闭上眼睛,美美地想一想,

你将怎样度过这个节日?

4.学生说说自己的遐想。

(1)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指名大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练写习作,集体评议

1.学生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