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6674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电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静电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静电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静电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静电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电防护.docx

《静电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防护.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电防护.docx

静电防护

ESD防护对策

一、ESD防护对策(如何将静电产生量降至最低)?

静电防护的首要工作就是针对静电产生源作控制。

如果你能够预防由自身及工作场所产生的静电,那么就不会有ESD的问题。

1、首先,界定静电敏感区域范围;在此区域内必须遵循并执行公司的静电控制程序。

这包含不可携带非必要的静电产生物质至此区域如一般塑料制品、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将静电产生量降低的最佳方法就是尽可能减少在工作区域中非必要的绝缘材质对象。

(绝缘材料无法导电。

其本身为高静电产生源及带静电者并易产生静电场。

2、为防止静电与静电场的产生,工作区域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导电地板、导电腊等;人员须穿上具静电消散材质鞋底的静电鞋,穿防静电服装。

特别是金属工具上的塑料材质部份在静电防护区内亦是不被允许。

烙铁、吸锡器、测试器具等须经由特殊安全的防静电设计;且不可携带未经核可之设备进入防护区内。

3、其次避免宽松、垂悬的衣物饰品碰触到敏感组件–保持静电敏感组件与衣物距离6英吋(15公分)以上。

4、一般常见的误解认为高湿度能够解决静电问题,故不用考虑其它降低静电产生的方法,事实上是不正确的。

高湿度虽能够将产生之静电降低到人体无法接触感应到,但是仍足以将敏感组件毁损。

正确的观念是高湿度能抑制静电产生量,而低湿度则反之。

5、随时注意所处工作环境内的静电安全防护区域标示。

如果你进入这些区域,应遵循公司所制定的静电防护程序,包括将所有可能产生静电的人或物隔绝于防护区外。

并且检查、确认所有经过静电防护区域的敏感组件均附有适当且显而易见的静电防护标示;然而未贴有标示之组件请勿认定其便为静电安全对象。

6、虽能够判断哪些器件是否为静电敏感,但是将所有的电子组件及组装动作视为静电敏感是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

将你所经手的所有组件维持严谨的静电防护作业并视其为日常的习惯性工作,会较依个别组件性质的不同而作不同之处理来的容易些。

二、ESD防护对策(中和产生之静电荷)?

静电防制的最佳方式就是针对静电产生源作控制。

然而部份靠近或使用于防护区域内的设备却会产生静电场。

因静电场会导致严重的ESD问题,故在其影响到静电敏感组件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中和其所产生的静电荷。

离子风扇吹出离子化空气至工作区,并且藉以中和累积在非导体物质上的正电荷或负电荷。

离子风扇并不是静电防制的万灵丹,而仅是整个防护计划的一部份。

离子风扇虽能够抑制已产生之静电,但不能够防制静电的产生。

(注:

根据工厂的性质,目前易方没有考虑对离子风扇的引入。

三、ESD防护对策(搬运ESD敏感组件时应予以适当的防护措施)?

第五种也是最后一项防制策略就是在防护区处理敏感组件及工作站与工作站间运输时,作严密的静电防护措施。

1、在防护区处理敏感组件时,首要步骤就是使用所有上述的措施来防范组件免于遭受静电场及静电泄放危害。

接地之工作站、静电手环(脚环)、地垫及工作桌垫等应一同使用以提供完整的防护。

2、除此之外,试着遵循下列操作原则:

a.减少与静电敏感组件间非必要的接触,且愈少愈好。

人体并不会对组件造成危害除非你靠近或接触它。

b.敏感组件置于静电消散桌垫上时应将组件pin脚朝下,组件的线脚可藉此得到保护。

c.请勿在任何工作表面滑动静电敏感组件。

滑动造成摩擦并进而产生静电荷。

d.处理IC组件时应接触组件本体,避免碰触线脚,线脚是最容易造成组件毁损的传导路径。

e.总而言之,尽可能缩短处理静电敏感组件所需时间。

3、由静电安全区域运送敏感组件至另一区域,应遵守下列规定:

a.使用清洁、明确标示静电防护标志且大小适于放置敏感组件之容器。

b.确定组件可完全置放于容器内且容器确实密封。

c.不可将组件置于防护容器外。

d.经静电防护认可之胶带方可使用于静电防护容器;不可将塑料资料夹或书面资料置于容器内,且如有任何说明标示应贴于容器外层。

e.使用为放置静电敏感组件所设计之台车。

f.检查台车是否接地,车架各层是否导通。

四、ESD防护对策(将静电源所产生的影响降低)?

第四种静电防制的策略就是将敏感组件上的静电泄放对组件所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当一敏感组件带有静电荷时,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其快速放电对自身造成危害。

1、具有排除静电泄放所带来危害的材料特性,称之为静电消散(Static-dissipative)。

此材料特性应用于静电防护区之工作桌面、地板及各式容器。

2、静电消散工作表面--桌垫,是常见的静电控制方式。

当敏感组件带有静电并置于其表面时,能够缓慢的吸引组件上的电荷至工作表面使组件免于遭受损害。

3、另一个应用的实例便是用以置放敏感组件的导电容器--遮蔽袋、导电盒。

当静电靠近此容器时,容器便于组件四周形成保护作用。

五、ESD防护对策(在静电接触敏感组件前将之接地排除)?

既然我们无法完全预防静电荷的产生,第三种控制ESD的方法就是在这些静电荷接触敏感组件前将之接地排放掉。

此策略适用于能够传导电流的导体物质(如金属工作台、推车)以及局部导体物质(如人体)。

非导体物质(如保丽龙杯)因无法泄放电荷故不适用此方式。

1、为泄放静电荷,所有导体物质,包括人体,应连结至一共同接地点。

金属与静电消散表面、储存架,甚至椅子及设备均需予以“接地”。

接地点可为建筑物的电力系统、建筑物本身的钢骨结构、埋设的金属地桩、建筑物的地基等。

当静电荷接触到任何已接地的金属表面,接地系统便将静电导向接地端中和之,使敏感组件不受静电影响。

在静电安全区域中,有数种方式可排放人体因动作或工作所产生的静电。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静电环与静电鞋。

2、为使其发挥正常效能,静电环应紧贴于皮肤表面,并附有限流电阻及稳固地与接地线连结且应有易于分离的装置设计。

限流电阻十分重要,它能够保护人体免于遭受电击。

如果上述任一环节连结不确实,将导致静电环失效,这就是为什么静电环须定期检测的原因。

作业人员应依公司规定之时间、地点、方式作测试。

测试时应摇动连结静电环之接线以检查其断续之情形。

3、静电鞋是将静电荷由人体传导至地面的另一个有效方式。

静电鞋提供导电路径,由人体经袜子、鞋子至已接地之地面,达到防护功能。

4、特殊具传导性的工作服(静电衣)被用以遮蔽易生静电的一般衣物,静电衣必须确实穿著以确保无内层衣物外露。

静电衣的袖子严禁卷起以免内层衣物外露;静电衣部份应与人体皮肤接触,或将静电衣与静电环以金属线连结导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