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法律部分专项训练.docx
《七年级法律部分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法律部分专项训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法律部分专项训练
七年级期末测试题
1、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规定》指出:
“不得将未满十周岁的或者基于生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交由未满十六周岁、或有可能影响未成年人安全的人代为照顾。
”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实施
A.社会保护B.司法保护C.家庭保护D.学校保护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对白。
据此回答2-3题
甲:
“哥们抽根烟”-----乙:
“真有味”甲:
“哥们嗑粒药”---------乙:
“真过瘾”
甲:
“哥们一起干”-----乙:
“真刺激”甲:
“哥们一起坐牢了“-----乙:
“真后悔”
2、两位同学的故事警示我们
A.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B.吸毒或教唆他人吸毒都是犯罪行为
C.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发展成犯罪D.受人唆使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3、面对“好友”的“盛情”和毒品的诱惑,正确的做法是
A.接受好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B.婉言谢绝,只要自己不参与就行了
C.当众斥责,并对他们实施处罚D.珍爱生命,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4、在“适用范围或对象”上,法律区别于道德、纪律等规则的特征是
A.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B.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5、《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要求检察机关应设立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专门机构。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6、2014年3月1日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
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
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
“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
这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B、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C、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D、犯罪是一种违法行为
7、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一伙暴徒持械冲进车站广场、售票厅,见人就砍,造成29人遇难、一百多人受伤。
在任何国家,针对无辜者的暴力袭击行为,都属于犯罪并对其进行严厉打击。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A.刑罚当罚性B.刑事违法性C.严重危害性D.无罪推定性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
该规定有利于促进对未成年人的
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
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
9、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了某些“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酒后驾车肇事后口出狂言的闹剧丑闻,一时“恨爹不成刚,怨爸不是李双江”的讽刺对联在网络微博上疯传,网上惊呼:
“拼爹时代”伤不起!
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都应该是平等的B.网络监督成为打击特权的唯一阵地
C.法外无特权,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刑罚处罚D.特权意识土壤已消失,社会文明在进步
10、我国是互联网大国,网民人数已超过5亿,网络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
但与此同时,利用网络传播谣言、窃取个人信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某市民利用自己的博客发布了一条某地十多人患禽流感死亡的虚假信息。
发帖者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被当地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该市民的行为是
A.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B.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
C.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D.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
11、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12、2013年年底,广东警方出动3000全副武装警力,“清剿”涉毒严重的“第一大村”陆丰市博社村,一举摧毁以陆丰籍大毒枭为首的18个特大制贩毒犯罪团伙。
警方这样做是因为制贩毒行为
A.对国家的税收贡献不大
B.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之一
C.是村民们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D.会从一般不良行为发展成犯罪行为
13、为创建平安校园,在广州市教育局和萝岗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萝岗区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习、疏散演练、安全教育讲座等活动,这些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①家庭保护②学校保护③社会保护④司法保护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14、对右边这幅漫画的正确理解是
A.这个厂的老板非常关心未成年人,教小孩这么说也是为了保护他
B.这个厂的老板的做法是不对的,招用童工不仅是对未成年人的侵害,而且也违反了法律
C.未成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所以面对侵害自己的不法行为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D.孩子及早打工是承担家庭责任的表现
15、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A.如果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B.凡是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C.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任何违法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16、《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记12分、不按规定避让校车记6分”。
这说明了
①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保护
③我国政府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④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需要司法保护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7、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③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④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18、2013年12月2日,省高院发布的广东首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白皮书透露,随着非监禁刑使用标准体系的构建,近五成未成年人犯罪接受了社会矫治,使未成年罪犯重新犯罪呈下降趋势。
构建非监禁刑使用标准体系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司法保护D.社会保护
19、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A.都违反了刑法B.都受到刑罚处罚
C.都要承担一样的法律责任D.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谁都不能存一丝‘刑不上大夫’的侥幸。
”这句话直接体现了下列哪些现代治国理念
①有法可依②违法必究
③刑罚不针对犯罪的大夫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
21、初中生小王的父母有买“地下六合彩”的非法博彩行为,小王看到好玩,自己也偷偷地跟着买;赚了几十元后,无法自拔,将自己的零用钱前后一千多元全都赔了进去,并且还屡次瞒着家长用省下早餐午饭钱来购买,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最后还因营养不够晕倒在课室。
小王的这种行为属于
A.一般不良行为 B.严重不良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违反道德的行为
22、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了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法赋予消费者网购“后悔权”,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等方式购买产品可“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等。
这是《消费者保护法》实施20年来的第一次修订,这表明( )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依靠社会舆论保障实施的 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3、2014年3月31日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各地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这说明了
①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②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保护
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需要司法保护④我国政府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4、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陈某的行为
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B.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
C.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D.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的是治安处罚
25、青少年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等不良行为。
具体作出以上规定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6、2014年1月22日,民政部、最高法院、公安部等部门表示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和干预政策,今后,拒不履行监护责任、严重伤害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将被剥夺监护权。
之所以要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干预制度是因为
①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②我国法律只对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实施特殊保护③一些家庭对未成年子女监护不力④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问答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问答2: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说明我国法律具有的特征。
问答3: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伤害会威胁我们的健康成长?
问答4:
面对不法侵害时,我们应如何尽己所能、正确应对?
问答5:
材料:
2014年3月1日晚,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对无辜群众乱砍乱杀,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经公安部组织云南、新疆、铁路等公安机关和其他政法力量40余小时的连续奋战,案件已于3月3日下午成功告破。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犯罪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