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6324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B.分离空气C.面粉爆炸D.干冰升华

2.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A.元素B.原子C.分子D.单质

3.下列符号中,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

A.2OB.O2C.2O2D.O2-

4.甲醛(CH2O)是室内装潢可能产生的污染物之一。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醛属于氧化物B.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构成的

C.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D.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5.下列关于如图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中使用的是低压直流电源B.甲、乙两个实验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甲实验中a、b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

1D.自来水经过乙处理后得到纯净的饮用水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细木条比木棍容易被点燃是因二者的着火点不同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在空气中不能然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可能燃烧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B.

加热液体

C.

点燃酒精灯D.

取用固体粉末

8.如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B.

C.

D.

9.鉴别下列物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调剂或方法

A

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

加肥皂水

B

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C

氢气和一氧化碳

点燃后观察火焰颜色

D

铁锈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B.BC.CD.D

10.下列做法中对改善环境不利的是

A.植树造林B.垃圾分类C.燃放爆竹D.公交出行

11.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不易被腐蚀B.二者含碳量有所不同

C.都是铁的单质D.都是铁和碳的化合物

12.在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①②③分别表示水在不同时刻存在状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②>①

C.①+②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D.③状态的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13.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容器中各物质分离并测得其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g

a

b

c

d

反应前

6.4

3.2

4.0

2.8

反应后

5.2

X

7.2

2.8

A.X=1.2B.d是催化剂C.a一定是单质D.b.c是生成物

二、实验题

14.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来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现提供部分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仪器标号①的名称_______。

(2)可用A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从操作简易的角度来讲,B装置也可用于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取。

①制取氧气的药品为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_________。

③如图为等质量的铁、镁、锌三种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关系示意图。

图中a、b、c代表的三种金属化学式依次为________。

根据图像选择其中可用于制取氢气的金属并说明原因:

________。

15.实验证明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下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在对装置密闭性改进后,借助数字技术、依据红磷在燃烧过程中氧气含量变化绘制的曲线。

(1)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_______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1%。

(2)当氧气浓度为_______时红磷熄灭,集气瓶中氧气的最后浓度为_____。

从微粒性质的角度解释红磷熄灭后氧气浓度变化的原因是_____。

(3)观察图像分析,你认“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所得数据小于五分之一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

(4)通过该实验,你对燃烧的一点新认识是______。

三、填空题

16.如图为碳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网,写出代号反应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

①_____其缺点是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17.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也是由微粒构成的。

要学会从宏观、微观角度看问题。

(1)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至此元素周期表已经迎来了151个生日。

科学探测到月球表面有多种金属,其中铝、钛、铁元素在周期表中信息如图。

①铝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②钛原子核内含质子数为__________。

③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兴趣小组在“探究微粒性质”时设计实验如图。

在烧杯A中盛有10mL的浓氨水。

在B、C中分别盛有20mL的蒸馏水,并向其中分别滴加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得到无色溶液。

再用大烧杯将A、B两个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

(资料)遇到酸、碱呈现不同颜色的物质其实有很多,其中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是我们常用的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红,遇到碱性溶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液溶液则变红色。

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请用微粒的观点阐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②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氨水具有的性质是_____。

③有同学认为实验中C烧杯形同虚设,你的看法是_______。

(3)学会在“宏观-----微观”之间建立起联系,是化学科硏究问题的特有思维方式。

①填写A________B_______。

②写出一个由B微粒构成的物质化学式________。

③写出C处符合题意的一种物质的名称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8.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在日常玍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1)写出你所知道的任意物质发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描述其主要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物质燃烧需要一定条件,某小组为探究物质然烧的条件所做三组对比实验如下。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木条很容易被点燃,而玻璃棒没有被点燃。

_________

______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小木条很快被点燃,小煤块段时间后才被烧到红热状态。

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

物质燃烧需要__________上述三个实验结论。

(3)熄灭蜡烛有很多种方法,下面所示三种方法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19.铁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并且是世界上年产量最高、应用最为广泛的金属。

(1)在工业上高炉炼铁时,炉内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

②取少量高炉炼出的生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

反应停止后,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的不溶物是________。

③焦炭和CO都能在高温条件下与铁矿石中氯化铁反应生成金属铁,请你规范书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具体找出两个反应的不同点是_____。

(2)在实验室里,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探究。

④装置A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⑤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

⑥用CO做还原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

⑦实验前、后测得A处质量如表所示:

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为________。

玻璃管+內盛固体

反应前质量58g

反应后质量55.6g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石墨导电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分离空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不同分离氮气和氧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面粉爆炸有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D、干冰升华只是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碘、氟、钙、铁、锌”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故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元素。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中的元素,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3.C

【详解】

A、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2O表示2个氧原子,故A不正确;

B、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O2表示1个氧分子,故B不正确;

C、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C正确;

D、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O2-表示1个氧离子,故D不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A、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甲醛是由甲醛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错误;

C、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2+16×1=30,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而不是由元素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电解水实验中使用的是低压直流电源,正确;

B、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乙是过滤,除去了不溶性杂质,但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C、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a、b两种气体体积比为2:

1,错误;

D、自来水经过过滤处理后得到的不是纯净的饮用水,还有细菌和可溶性杂质,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发生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车胎爆炸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细木条比木棍容易被点燃是因二者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同,错误;

C、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正确;

D、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剧烈燃烧,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选项A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选项B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选C项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选项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

A、蒸馏水和氯化钠溶液都不含钙镁化合物,属于软水,加肥皂水泡沫多,无法鉴别,错误;

B、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错误;

C、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都产生淡蓝色火焰,无法鉴别,错误;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植树造林有利于改善环境,正确;

B、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环境,正确;

C、燃放爆竹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对改善环境不利,错误;

D、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有利于改善环境,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A、生铁抗腐蚀性能差,错误;

B、生铁和钢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正确;

C、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碳合金,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

A.③是冰的状态,①是水的气态,故水分子间的间隔:

①>③,故说法正确;

B.在状态①是气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液态水分子运动速率;状态③是固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小于液态水分子运动速率,即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①>②>③,故说法错误;

C.①→②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

D.状态③是固态,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故说法错误;

故选:

A。

13.A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6.4+3.2+4.0-5.2-7.2=1.2,正确;

B、d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可能不参与反应,错误;

C、a和b的质量反应后减小,属于反应物,c的质量反应后增大,属于生成物,故a不一定是单质,错误;

D、b的质量反应后减小,属于反应物,c的质量反应后增大,属于生成物,错误;

故选A。

14.酒精灯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盐酸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镁、铁、锌制取氢气应选用锌,因为金属镁活动性强,与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氢气,而铁金属活动性不强,与酸反应速率慢

【详解】

(1)仪器标号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可以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适合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有二氧化锰催化、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①装置B是固液常温型装置,适合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证明二氧化碳充满集气瓶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③金属和酸反应速率越快,金属性越强,由图可知,a的斜率最大,金属性最强,b的斜率最小,金属性最弱,而金属活动性:

镁>锌>铁,故图中a、b、c代表的三种金属化学式依次为镁、铁、锌。

因此制取氢气应选用锌,因为金属镁活动性强,与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氢气,而铁金属活动性不强,与酸反应速率慢。

15.体积分数2%5%止水夹右侧导管中的空气进入了集气瓶中红磷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红磷无法继续燃烧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物质无法继续燃烧,只有氧气浓度高于一定值,燃烧才能发生。

【详解】

(1)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1%。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所以氧气浓度急剧下降,下降到最低点的时候红磷熄灭,此时氧气浓度约为2%,集气瓶中氧气的最后浓度为5%。

红磷熄灭后氧气浓度氧气浓度略微上升,变化的原因是止水夹右侧导管中的空气进入了集气瓶中。

(3)观察图像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所得数据小于五分之一的根本原因在于红磷不能完全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红磷无法继续燃烧。

(4)通过该实验,对燃烧的一点新认识是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物质无法继续燃烧,只有氧气浓度高于一定值,燃烧才能发生。

16.

浪费燃料,污染空气CO2+Ca(OH)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合理即可)

【详解】

①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碳不充分燃烧浪费燃料,还会污染空气;

⑤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⑥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17.26.9822

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烧杯C的作用是为了对照,不是形同虚设原子离子NaCl空气

【详解】

(1)①元素周期表一格中最下面的为相对原子质量,故铝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②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故钛原子核内含质子数为22。

③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2)①实验中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②由该实验可知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的性质;

③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为了对照,不是形同虚设;

(3)①分子、离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故A是原子,B是离子。

②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化学式为NaCl。

③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按照组成元素的种类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故C表示混合物,D表示单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如空气。

18.

(合理即可)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合理即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燃烧需要可燃物被罩住的蜡烛熄灭,没有被罩住的蜡烛正常燃烧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隔绝了氧气

【详解】

(1)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①小木条很容易被点燃,而玻璃棒没有被点燃,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②被罩住的蜡烛熄灭,没有被罩住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③小木条很快被点燃,小煤块段时间后才被烧到红热状态。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

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3)灭火只需要破坏燃烧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图中三种蜡烛熄灭都是隔绝了氧气。

19.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固体部分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完全反应后存在黑色固体碳

碳和氧化铁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从0变成+4价,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4价红色固体变为黑色点燃尾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和固体接触面积大,使反应充分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为x,

x=8g

故参加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为8g。

【详解】

(1)①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②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完全反应后存在黑色固体。

反应停止后,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的不溶物是碳。

③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碳和氧化铁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从0变成二氧化碳中的+4价,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从一氧化碳的+2价变成二氧化碳的+4价。

(2)④装置A中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⑤装置C的作用是点燃尾气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⑥用CO做还原剂的优点是和固体接触面积大,使反应充分。

⑦由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方程式中可知,玻璃管内减少的质量为氧元素的质量,详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