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541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docx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

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复习提纲

近年来,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题型相对稳定,严格按照考纲的要求,控制难度,强调基础。

根据2010年到2015年十余套水平考试真题,我编写了本提纲。

将试题的必考部分分为十个专题,每个专题分为考纲要求、基础知识、真题练习等内容。

再加上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选修模块,最后附详细答案。

学习理科的同学可以根据本提纲熟悉考试题型,学习文科的同学更可以借助本提纲取得满意的成绩。

预祝大家水平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

不懂的地方可以私信给我哦。

专题一、认识化学P1专题二、物质的量P3专题三、物质的分类P5专题四、元素化合物P9专题五、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P16专题六、化学实验P22专题七、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P32专题八、化学能与热能P37专题九、速率限度原电池P40专题十、有机化学(必修)P43专题十一、化学反应原理P47专题十二、化学与生活P55专题十三、有机化学(选修)P61参考答案P69

专题一认识化学

【考试纲要】1.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A12.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A23.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化学变化的本质A24.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A25.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以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综合利用为例)A26.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A27.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以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的使用为例)A28.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Al9.化学合成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Al

【注】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A1)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A2)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A3)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A4)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B1)初步学习、模仿(B2)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B3)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基础知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它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组成”即分子式,“结构”主要包括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原子间化学键的形成等内容。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即原子的重新组合,分子断开化学键,变为原子,吸热,原子重新结合为新分子,形成新化学键,放热。

海水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还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以及镁、钾、溴及其化工产品。

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从前往后的顺序,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电解法(如钠、镁、铝)、热还原法(如镁、铁、铜,常用的还原剂有焦炭、CO、H2和活泼金属等)、热分解法(如银、汞等)。

正常雨水的pH为5.6,酸雨pH小于5.6,酸雨主要由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

氯原子和氮的氧化物会引起臭氧层空洞。

二氧化碳和甲烷等烃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一般认为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水中氮、磷元素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引起淡水中的水华、海洋中的赤潮。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等,使用含铅汽油则尾气中还含有含铅化合物,其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光的作用下会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光化学烟雾。

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这时原子利用率(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为100%。

【正误判断】1、蒸馏和蒸发分别可以从海水中得到淡水和粗盐()

2、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分别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5、从海水中可以获得镁、溴等重要的化工产品()

6、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7、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NaCl()

8、地球上99%以上的溴元素以溴单质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9、世界上生产的镁有60%来自海水()10、AgI和干冰都可用于人工降雨()

11、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12、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13、空气质量日报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

14、土地沙漠化、酸雨、水资源危机、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变大、沙尘暴都是因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15、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时能形成酸雨()

16、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核一定发生变化()

17、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一定发生变化()

18、煤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SO2,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

19、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会造成光化学烟雾()20、SO2和NO2气体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

21、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水华、赤潮()

22、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温室效应()

23、濒临大海的地区,碘资源丰富,不必食用加碘盐()

24、加碘食盐对人体有益,吃得越多越好()25、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

26、化学家可以制造物质,也可以创造新分子()

27、目前化学研究的方向是研究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守恒关系()

28、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

29、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

30、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31、可吸入颗粒、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均属于温室气体()

32、工业制备硫酸的尾气中,常含有SO2等有害气体,如果直接排入大气,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练习】1.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雾霾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2B.SO2C.NO2D.PM2.5

2.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除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主要含有()

A.氮气B.氮氧化物C.水蒸气D.氧气

3.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B.氢气C.液化石油气D.天然气

4.高粱、玉米等植物经发酵、蒸馏就可以得到一种“绿色能源”物质。

这种物质是()

A.一氧化碳B.木炭C.氢气D.酒精

5.在下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蒸馏法淡化海水B.用海水提取溴单质

C.用石油裂解生产乙烯D.用煤干馏生产焦炭

6.我国政府实施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

其中为改善营养性贫血,常在酱油中加入含某种元素的营养强化剂,这种元素是()

A.铜B.铁C.碘D.锌

7.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B.使用蒸馏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C.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D.从海水中得到的NaCl除食用外,还用作工业原料

8.酸雨严重威胁着地球生命生存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减少或者防止酸雨形成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①对燃煤进行脱硫;②对含SO2、NO2等工业废气进行无害处理后,再排放到大气中;③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清洁燃料,如天然气、甲醇等。

()

A.只有①B.只有②C.只有③D.①②③

9.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2012至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下列物质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可吸入颗粒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

10.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

A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光化学烟雾

B

SO2和NO2气体大量排放

酸雨

C

含氮、磷等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放

水华、赤潮

D

大量植树造林

温室效应

专题二物质的量

【考试纲要】1.物质的量A22.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及定量研究的方法A4

【基础知识】n=N/NA=m/M=V(气体)/Vm=cV(溶液),公式中,n表示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应用不同公式时,可能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N表示微粒数,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m表示质量(单位为克g),M表示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数值上等于该微粒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V(气体)表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单位为升L),Vm表示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溶液)表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升L)。

运用这些公式时要注意:

(1)每一个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指同一个对象,如氧气的质量除以氧分子的摩尔质量等于氧分子的物质的量,除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则等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

(2)一个微粒中含有几个更小的微粒,则一摩尔该微粒就含有几摩尔更小的微粒。

如1个水分子(H2O)中含有2个氢原子(H)、1个氧原子(O),10个电子,则1molH2O中含2molH、1molO、10mol电子。

(3)应用22.4L/mol时,注意两个前提:

一是气体(包括纯净气体和混合气体),二是标准状况。

标准状况下SO3、水、乙醇、甲醇、苯、CCl4、HF等物质均不是气态。

(4)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分析溶质是否完全电离,1摩尔溶质能够电离出几摩尔离子。

公式中的体积为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水的体积。

(5)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为: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可以用气体状态方程pV=nRT来判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该公式中,p为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R为常数,T为温度。

由该定律得到的一个重要推论是: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正误判断】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g·mol-1()2.“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重量的物理量()

3.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4.“物质的量浓度”的常用单位是mol·L-1()

5.物质的量就是1mol物质的质量()6.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目()

7.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衡量物质所含微粒集体的多少()

8.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9.NO的摩尔质量是30g()

10.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11.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12.Mg的摩尔质量为24g()13.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是22.4L()

14.1molH2O的质量等于NA个H2O分子的质量总和()

15.1molO2的体积是22.4L()16.22.4LN2所含分子数为NA()

17.标准状况下,22.4LH2O所含分子数为NA()

18.1mol任何物质所占有的体积都是22.4L()19.1molO2在任何条件下的体积都为22.4L()

20.22.4LO2的物质的量约为1mol()21.11.2LCl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22.标准状况下,1mol苯的体积是22.4L()

23.常温常压下,11.2LCH4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