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5315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docx

特大桥施工测量方案修该新版精品资料

拉萨南环线(318国道拉萨市绕城路)施工测量方案

一设计内容

1工程概况

拉萨南环线(318国道拉萨市绕城路)位于拉萨市的南面,拉萨河中游,属于拉萨市近期规划中绕城道路的组成部分,是一条拉萨城南东西向的城市主干路。

本项目作为拉萨市城市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其建成通车将对缓解拉萨市出入交通压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对加快柳梧新区的城市建设,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项目路线呈东向西走向,起自纳金大桥南桥头引道与G318交叉口(林拉公路终点),起点桩号为K4618+848.621,向西沿拉萨河南岸布设,经蔡孔堂乡香嘎村、次角林村、顿珠金融产业园区,下穿柳梧大桥与青藏铁路,止于柳东大桥东桥头引道,终点桩号为K4639+284。

242,路线全长约20.521981km(包含长链86。

36m,断链桩号K4623+486.360=K4623+400.000)。

2工程技术要求

⑴设计依据

1)《关于研究拉萨南环线纳金大桥至柳东大桥公路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专题会议纪要》(中共拉萨市委员会专题会议纪要第120号)

2)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藏交规划委字〔2015〕08号《委托书》

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4)本项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5)搜集的被交路道路和管线设计资料

⑵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卫星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4、工程测量学—张正禄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武

5、桥梁工程实用测量(第二版)朱海涛编著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6、《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9、《GPS测量规范》

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1、中文版Excel2007高级VBA编程宝典作者:

JohnWalkenbach译者:

冯飞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⑶设计采用的规范

1)《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

16)《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

17)其他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及设计指导意见。

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

1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2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

2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2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2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

2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25)《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

26)《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01—2006)

2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8)《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

2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30)《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

3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3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

3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34)《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

3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36)《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

⑷评定规范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⑸结构物的放样限差

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项目

类别

测量内容

测量允许偏差(mm)

灌注桩

单桩

孔的中心位置

50

群桩

孔的中心位置

100

注:

1、d为桩径(mm)

2、h为沉井高度(mm)

桥梁下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

项目

测量内容

测量允许偏差(mm)

承台

轴线位置

15

顶面高程

±20

尺寸

±30

墩台深

轴线位置

10

顶面高程

±10

墩、台帽或盖梁

轴线位置

10

支座位置

支座处顶面高程

简支梁

±4

连续梁

±2

 

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

项目

测量内容

测量允许偏差(mm)

 

梁、板安装

支座中心位置

梁板顶面纵向高程

±5

倾斜度

H/7500,且≤12

系梁高程

±4

注:

1、L为跨径(mm)

⑹其他规范

 

桥梁设计荷载:

城—A级;并采用公路—1级进行验算;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道;

桥梁宽度:

19。

5m+1m+19。

5m=40m;13.25m(单幅);19.5(单幅)

设计基准期:

100年;

桥梁结构设计安全等级:

三级;

设计风速:

30。

7m/s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1/300(三百年一遇);大、中桥1/100(百年一遇);

设计环境类别:

Ⅰ类;

抗震烈度:

设计水平方向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体系类型为Ⅰ,抗震措施按9度区设防;

预应力现浇混凝土箱梁桥面铺装:

车行道为4厘米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6厘米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防水层+8厘米厚C50放水混凝土(W8)

预应力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桥面铺装:

10cm沥青混凝土+柔性防水层+8cm混凝土找平层

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坐标系统:

独立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91°08’

3图纸审核及交接桩基桩点的符合测量

对控制性桩点应进行现场交桩,并进行控制点复测,保护好其成果。

根据具体施工的需要应对控制点进行加密。

大桥的控制性桩点应编号绘于标志总图上,并注明各有关标志坐标,相互间的距离、角度、高程等,以便于寻找。

桥址中轴线控制桩对于大桥每岸不少于2个,并测定各墩台控制桩。

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当发现控制点稳定性有问题时,应立即进行局部或全面复测.

交接桩工作

⑴工程中标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业主与监理技术主管部门测量工程师和项目部相关人员参加,主动联系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时进行交接桩.⑵交接时,应按交接书面资料所列桩橛现场逐点交接并查看实际状态,并在现场作出明显标识,以利查找。

⑶交接签认时,交桩书面资料必须真实、齐全;交接桩记录应写清存在问题和处理意见,并报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⑷按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对工程范围(含临时工程)放样确定界线,参与办理征地拆迁工作。

4根据桥轴线的长度计算出桥轴线的相对精度,来选择控制网的精度

桥轴线长度精度估算公式:

1、钢筋混凝土简支梁:

2、钢板梁及短跨(l≤64m)简支钢珩梁

单跨:

多跨等跨:

多跨不等跨:

3、连续梁及长跨(l>64m)简支钢珩梁

单跨:

多跨等跨:

多跨不等跨:

式中:

ml1—单跨长度中误差;

mL—桥轴线长度中误差;

l—梁长;

N-跨数;

n-每跨节间数;

ΔD—墩中心的点位放样限差;

±10mm

Δl-节间拼装限差;±2mm

δ—固定支座安装限差;

±7mm

1/5000-梁长制造限差。

根据桥轴线长度中误差和桥轴线相对精度可确定控制网选择四等三角网

5控制网的布设方案

⑴控制网的布设特点

桥梁平面控制网通常分两级布设

首级控制网主要控制桥的轴线

为了满足施工中放样每个桥墩的需要,在首级网下需

要加设一定数量的插点或插网,构第二级控制

由于放样桥墩的精度要求较高,故第二级控制网的精

度应不低于首级网

⑵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和布设方案

 A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适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B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下列选择:

1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C平控制网形式:

根据桥梁跨越宽度、地形条件,可布设如下形式:

选择控制点要求:

✓尽可能使桥轴线作为三角网的一个边,提高桥轴线精度。

✓或将桥轴线的两个端点纳入网内,间接求算桥轴线长度。

✓交会角不致太大或太小(图形刚强),地质条件稳定,视野开阔,便于交会墩位。

✓控制点要埋设标石,刻有“十"字的金属中心标志.

✓当兼作高程控制点使用时,中心顶部应为半球状.

控制网基线精度:

高于桥轴线精度2~3倍

根据已知条件以及经济因素,采用导线布置控制网,等级为四级。

精密导线的布置形状

•平面控制测量中精度导线的布置形状一般为:

直伸形,曲折形,闭合环形和主副导线环形等.

精密导线网

⑶控制网布设应考虑的因素

布设控制网时,可利用桥址地形图,拟定布网方案,并仔细研究桥梁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设计图及施工组织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踏勘选点.点位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图形应简单

②、控制网的边长一般在0.5~1.5倍河宽的范围内变动。

③、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

④、所有控制点不应位于淹没地区和土壤松软地区,尽量避开施工区、堆料区及受交通干扰区。

便于观测和保存

精密导线的布置注意事项

•导线尽量布置成直伸形状,避免有较大的弯曲折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布置成直伸的导线闭合环或主副导线闭合环。

•导线点彼此之间应通视良好,并使实现离开地面,山坡或峭壁有一定的距离,不小于1。

5m,以减弱受折光的影响.

•在导线总长大致一定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短边。

尽量布置长边(在测距仪测程之内),以提高测距的相对精度。

•导线点所在的位置,便于放样和联测。

•导线点所在的位置应尽量避开滑坡、塌方等地质不稳定的地方。

•导线点所在的位置,应尽量避免施工干扰.

•导线点即要适应施工放样需要,又要考虑将来组成长边的可能性。

⑷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与精度计算

•当桥轴线所需精度确定后的后续工作:

(1)确定以多高精度建立控制网

(2)确定施工放样的精度

•(3)施工前,估算网形、观测方法及设备能否达到要求。

1、施工控制网精度确定的一般原则

设计控制网时,应使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放样点位的误差,相对施工放样的误差来说,不发生显著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即:

总点位误差中,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点位误差仅是放样误差的1/10。

设M:

放样后的点位总误差

m1:

控制点误差所引起的点位误差

m2:

放样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设由于控制点误差的影响,仅使总误差M增加m2的1/10,则:

 

说明:

(1)由上述知,当控制点所引起的放样点误差m1为总误差的0。

4倍时,则m1使放样总误差仅增加m2的1/10。

(2)由

(1)式易知,这时m2=M/1。

1=0。

9M.

(3)举例:

若要求墩中心在桥轴线方向的位置中误差≤±20mm作为三角网必要精度的要求,则:

 

2、控制网精度估算的具体方法

指控制网设计布设完毕后,根据控制网网形、观测要素、和观测方法及仪器设备条件,在施测之前对该控制可以达到的精度作一估算,而不是指施测和平差完之后的实际检算(涉及误差理论相关知识)。

控制网的选点(通视,稳定,尽量不要在以后要施工的区域,要有保护控制网的措施:

造标埋石)

选点、造标和埋石

1、选点较易,多由原桥址测图控制点改造而成,只需增设一些插入点和节点。

2、造标,是指必要时为方便观测而对控制点作的特殊木质或钢质标志。

有寻常标和双锥标。

确保标心与地面点属同一铅垂线。

3、桥控点通常是平面、高程控制兼用,故要求标石中心凸出桩顶3~5mm。

⑹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方法;论述跨河高程控制网的方法.

建立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

1几何水准测量

2三角高程测量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及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主要形式是水准网,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水准路线或节点网.不允许布设水准支线。

水准测量分一、二、三、四等。

①与线路水准点连测的精度要求

当桥长(包括引桥)<500m时,四等

当桥长(包括引桥)>500m时,三等

②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当桥长<300m时,三等

桥长300~1000m时,二等

桥长>1000m时,一等。

3施工水准点在基本水准点间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等级低于三等时,也可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前面已学过了。

一等,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精密过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

当跨河距离大于200m时,宜采用过河水准法连测两岸的

水准点。

跨河点间的距离小于800m时,可采用三等水准,大于800m时则采用二等水准进行测量。

跨河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跨越距离(m)

半测回远尺读测次数

测回数

测回差

三等

四等

<200

2

1

—-

—-

200~400

3

2

8

12

•过河场地的选择

水面较窄,地质稳定,高差起伏不大的地段,以便使用最短的过河视线.

视线不得通过草丛,干丘,沙滩的上方,以减少旁折光的影响,河道两岸的水平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并大于2m.过河水准的场地布设,应使两岸安置仪器标尺的位置构构.如下所示图形,I1,I2为测站点.b1,b2为立尺点。

岸上的视线b1I1,b2I2的长度不得短于10m,边应彼此相等。

•观测方法

当跨河视距较短时(小于500m),渡河比较方便,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观测工作时,可采用图aZ字型布设。

为更好的消除i角误差的影响和折光影响,最好用两架同型号的仪器在两岸同时观测(没有此条件可先后观测),两岸立尺点和测站点布成图b,c的形式.布置时,尽量时b1I1=b2I2I1b2=I2b1

观测时,仪器在I1和I2站同时观测b1,b2上的立尺,得两个高差h1和h2,取两站所得高差的平均值.此为一测回,再将仪器对换,同时将标尺对换,同法再测一测回,取两测回的平均值得亮点b1、b2的高差。

为解决长视线照准水准标尺上的分划线和在水准标尺上读数的问题,采用特制觇牌。

视线小于500m时采用光学测微仪器法,视线大于500m时采用微倾螺旋法,具体操作方法与要求按国家水准测量的规范进行。

 

⑺外业实施采用的仪器

⏹水平角测量

Ø仪器

•用J2或J1级仪器,

Ø角度测回数的选择。

•按测量在设计中的测角精度,结合所用的仪器等级参照下表选择(导线)。

•也可以根据测量设计中所确立的测角中误差mβ和测角工作中所使用仪器的测回测角中误差m,按下式计算所需测回数。

n=m2/mβ2.

•第i测回起始方向读数的变动值Ri按下式计算。

•Ri=180°/n*(i—1)+10′*(i—1)+600″/n*(i-1)

•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测回法测水平角

Ø导线的水平角测量要求

•《铁路测量技术规则》要求,导线环的水平角观测,应以总测总数的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换置度盘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后,按下式计算测站周围角度闭合差的限差β△=β左+β右—360,计算所得的β△不应大于下列规定:

二等网β△≤±2.0″,三等网β△≤±3。

5″,四等网β△≤±5.0″。

如果B△不超限,将观测所得结果统一归算为左角或右角。

如果统一归算左角则B左’=(B左+(360°-B右))/2。

•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观测前,计算好测回数n及各测回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

•观测精度和重测规定.

•水平角观测值精度评定。

如不超限,将角度闭合差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然后根据改正后的角值,计算导线各边方位角及其坐标。

在计算过程中,角值取至0。

01″,边长和坐标值取至0.1mm,最后的平差结果,角值保留0.1″,边长和坐标保留至1mm。

测角中误差计算

计算所得的测角中误差mβ″应小于设计的测角中误差mβ。

•水平角观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①、观测应选择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的时候进行.晴天时,上午宜在日出后半小时到十点,下午宜在15时到日落前半小时进行,阴天全天进行,雨天、雾天和大风天气避免。

②、应避免视线靠近山坡、岩石、构造物、烟囱、电杆、减弱旁折光的影响。

如果靠近时,选择无风的阴天观测或把各个测回分配到不同时间进行(如晚上)。

③、要用较大的测伞在测站上遮蔽阳光.使仪器和脚架不受阳光直接照射。

④、精确对中,精密整平仪器.

⑤、观测前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

⏹距离测量

⑴、全站仪或测距仪标称精度表达式为:

mD=±(a+bD)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测距长度

测距前根据距离测量的精度要求,按上式选择仪器。

(2)、测距作业技术要

(3)、测距作业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在气温较低的条件下作业时,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

②、视线应高出地面或离开障碍物1.3米以上,离开高压线2—5米,避免通过发热体和较宽水面的上空,测距过程中避免外界电、磁场和反射光的干扰.

③、测距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雨、雪、雾及大风天气不应作业

④、测距时应使用相配套的反射棱镜。

未经验证不得与其他型号的相应设备互换使用,反射棱镜背面应避免有散射光的干扰,镜面不得有水珠或灰尘沾污

⑤、晴天作业时测站应用测伞遮阳,不宜逆光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部的物镜对准太阳,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

迁站时仪器应装箱

⑥、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现象时应分析原因,待仪器或环境稳定后重新进行观测

⑦、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选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在测站或镜站附近离开地面和人体1。

5米以外的阴凉处,读数前必须通风15分钟,至少气压表要置平,指针不应滞阻。

⑧、距离测量人工记录时,每测回开始要读、记完整的数字,以后可读记小数点后的数,厘米以下数字不得划改,米和厘米部分的读、记错误在同一距离的往返测量中只能划改一次

⑨、测距边的归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Ⅰ、经过气象加常数、乘常数(必要时顾及周期误差)改正后的斜距才能化为水平距离

Ⅱ、测距边的气象改正按仪器说明书给出的公式计算

Ⅲ、测距边的加乘常数改正应根据仪器检定的结果计算

Ⅳ、光电测距边长和高程的各项改正值计算方法

(4)边长改算

检查外业记录,摘抄计算数据。

①、气象改正

不同厂家的仪器因波长不同而气象改正公式略有不同,计算时应注意查阅仪器说明书。

如DI2002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为:

K=281.8-0.29065P/(1+T/273。

16)(ppm)

②加常数、乘常数改正

经过气象、加、乘常数改正后斜距为:

S斜=S测(1+K气+R乘)+C加

③、改正后的斜距换成平距

  D=S斜×cosα

   D-平距

   S斜—经过改正后的斜距

   α—竖直角

④、投影改正

    D0=D(1-Hm/R)   Hm=H-HF

  D0——投影后的边长值 m

  D-—经各项改正后的平距 m

  Hm——投影面高程与测距边两端的平均高程之差 m

  R——测区地球半径 6371KM

  H--测距边两端点高程的平均值 m

  HF——测区选定的投影面的高程m

  注:

角度不必该化计算,观测值可以看作是投影在桥墩顶平面上的角值

•(5)精度评定

⏹资料准备

①、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点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方向和固定边。

②、把已知数据、观测等级、测距仪精度等抄记在示意图上.

③、从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写在示意图上。

④、从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后的平均边长,写在示意图上每边的中间.

⑤、按已知点在前、未知点在后用1、2…N的顺序给网点编号。

⏹平差计算

①、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以文本格式编写数据文件。

不同软件要求的内容、格式不一样,计算人员一定要按照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编写.

②、启动平差软件,按程序要求输入数据文件名和结果文件名,自动计算.

③、根据提示的出错信息,修改数据文件,再启平差程序计算。

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多次,直到完成计算。

④、打开结果文件,检查验算结果和平差结果。

⏹平面控制测量结束后,应对下列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①、平面控制网即技术设计书

②、平差计算成果资料,程序平差

③、外业观测记录手薄

④、仪器检验资料

⑤、技术总结

6内业数据的处理

⑴各导线点的坐标推算

1、精确计算曲线转向角、切线长的

已知:

圆曲线半径R及缓和曲线长ls

方位角:

ZD5-3-ZD5-4,ZD6-1-ZD6-2

 

2、精确计算曲线桥上各桩桩号

首先由已知条件先计算D的精确值:

若已知曲线外的ZD5—3的精确桩号(里程),就可以计算出曲线上各主桩的里程及坐标。

当然可以根据各墩台的设计桩号计算出相应墩台心(有偏距!

)坐标。

 

3、根据各墩台设计桩号精确计算相应墩台心的坐标

如图:

已知某墩桩号J(桩号的坐标≠该墩的墩心坐标!

为确定横轴线方向,可在横轴线上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