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5311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docx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由于资源的稀缺,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对矛盾使得人类在利用资源的时候不能随心所欲,要进行选择--把稀缺资源用在何种用途上才能满足人类的最大需求?

经济系统中的个人、组织和政府时刻面临着选择,选择怎样的用途,进行怎样的配置使得稀缺资源满足个人、组织和社会最大的需求?

经济学正是研究有关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这是应人类选择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为什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正是因为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原则的学科,而经济系统必须做出的基本选择是: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人们需要的产品种类繁多和无限性,使得关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合理选择的难度大大提高。

怎样生产?

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是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的选择。

为谁生产?

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在参与生产的各部分人之间分配.这是一个重要选择。

综上,假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定,则所需多少资源投入等技术问题就决定下来,资源配置就被决定。

如果怎样生产一定,如何投入资源的选择就被决定。

为谁生产一定,资源的配置与流向就被决定.所以说前两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产出方面的选择,后一种选择是资源配置在投入方面的选择。

所以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内容有哪些?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围绕这一基本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均衡价格理论。

也称价格理论,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整个经济的运行。

均衡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

象一条红线贯穿于微观经济学的始终.

(2)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上,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因素之一——需求——的进一步解释。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解决了微观经济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就是生产消费者需求的满足效用水平的产品。

(3)生产理论,即生产者行为理论。

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上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一部分包括研究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生产理论,研究成本与收益的成本与收益理论,以及研究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行为的厂商理论。

这一部分是对决定价格的另一个因素——供给-—的进一步解释,以及对如何生产的论述。

这部分解决了微观经济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

怎样生产?

就是以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

(4)分配理论.研究产品按什么原则分配给社会各集团与个人,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如何决定。

这一部分是运用价格理论来说明为谁生产问题。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福利的实现等问题。

这一部分说明了怎样分配是社会最佳化的,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市场机制能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实际上,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完全竞争,但实际上不同程度垄断的存在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这样,市场机制往往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第二,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是自发的,其结果不一定符合社会的要求.第三,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经济问题中的某些问题。

例如,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无法解决个体经济活动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正因为如此,就需要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4、微观经济学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第一,市场出清.这就是坚信在价格可以自由而迅速地升降的情况下,市场上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的供求均衡状态。

具体来说,物品价格的调节使商品市场均衡,利率(资本价格)的调节使金融市场均衡,工资(劳动价格)的调节使劳动市场均衡.在这种均衡的状态下,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或浪费问题.因此,经济学就是在假设资源充分利用为常态的情况下,集中研究资源配置问颗。

第二,完全理性.在经济学中,最优化行为起了关键作用。

正因为每个消费者和厂商的行为都是最优的,所以,价格的调节才能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化。

这一最优化的基础建基完全理性的假设。

这一假设是指,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这就是说,他们具有完全的理性。

只有在这一假设之下,价格调节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才是可能的。

第三,完全信息。

消费者和厂商只有具备完备而迅速的市场信息才能及时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以实现其行为的最优化.完全信息假设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地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第2章习题答案

1。

名词解释

需求:

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间内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

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变动:

把商品本身价格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

把其他因素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

供给量变动:

把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变动:

把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需求定理: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供给定理: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交易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思考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

商品本身的价格

消费者的偏好

相关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其他因素。

如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人们取得信贷的成本和难度的变化、政府各种政策的变动及各种管理措施的出台等也对需求产生影响。

(2)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答:

商品的价格

生产成本

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其他因素。

如商品市场中生产者的数量变化、生产者生产经营目标的变化、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如环境保护、工作安全保护、最低工资等方面的立法,政府管制、税收征管等)的变化等等

(3)均衡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经济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用上图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形成。

当市场价格P1高于均衡价格P0时,市场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面对这种供大于求的状况,一方面未能实现购买的需求者将尽量压低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供给者将被迫降低价格以便出售过剩的商品。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会下降,一直下降到均衡价格P0的水平上。

相反地,当市场价格P2低于均衡价格P0时,市场的供给量小于需求量,面对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一方面,未能实现购买的需求者将会提高价格以便获得他所要购买的商品量;另一方面,供给者将会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这样,该商品的价格必然上升,一直上升到均衡价格水平P0。

(4)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有什么区别?

需求量变动是把商品本身价格引起的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沿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是把其他因素引起的消费者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所有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供给量变动是把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沿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供给变动是把商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电脑的需求增长很快,但电脑的价格却一路下降,请解释。

答:

产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而不是只由需求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所以供给增加导致的价格下降,超过了需求引起的价格的上升,所以才出现电脑的价格一路下降。

第3章习题答案

二、问答题

如果政府:

(1)对某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者给予单位现金补贴,这对该商品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

(2)对该商品的所有生产者征收单位销售税,这又对该商品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

(3)对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者来说,实行最低限价或最高限价与给予单位补贴或征收单位销售税有何不同?

答:

(1)会使得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平移的上下垂直(图中EF)距离为现金补贴额

(2)会使得该商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平移,平移的上下垂直距离(图中EG)为销售税

(3)答案可参考第三题的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

纽约市的房租管制—-最高限价例证

政府未限价前:

供求曲线为D1和S1,均衡点为E,均衡价格为P1

当政府限价P2后短期内:

产生租赁房的供不应求,缺口为AB,从短期来看,这种政策有利于收入较低者获得住房

当政府限价P2后长期内:

供给曲线更富有弹性,因为出租者完全可以将租赁房改造为其他用途,所以供给曲线变为S2,从而限价在长期内导致供不应求的缺口为CB,从而导致了住房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并且由于租赁房的过度需求,可能出现租房者为获得租赁房,不得不私下多交租金,最终导致收入地下者住房仍然困难。

假如:

政府以租房者所支付房租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政府未补贴前的供求曲线为D1和S1,均衡点为E1

政府给补贴后短期内:

需求曲线由D1平移到D2,均衡点变为E2,均衡产量增加,住房问题有所改善,均衡价格上升,表明政府补贴有部分转移至出租者手中

政府给补贴后长期内:

由于人口增加,预期租房需求的增加及间接获得政府补贴的刺激,出租供给会增加至S2,新均衡点为E3,均衡产量进一步增加,住房问题进一步得到缓解。

第4章习题答案

分析题

1。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收入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收入密切相关,这种关系有三种情形:

第一,当需求价格弹性Ep>1时,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收入呈反方向变动;

第二,当需求价格弹性Ep<1时,商品的的价格与厂商的收入呈同方向变动;

第三,当需求价格弹性Ep=1时,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什么影响。

2。

怎样根据收入弹性的大小对产品进行分类?

10的商品为生活日用品,EI〉1的产品为高档耐用品,因为,EI〉o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化。

EI<0的商品为劣等品,意味着该商品的需求量与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3。

为什么说交叉弹性大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商品的交叉弹性绝对值越大,说明该商品的需求受其它厂商生产的产品价格的大小干扰的剧烈,人家产品的价格稍有变化,该商品的需求就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说明该商品商场竞争的激烈,产品的市场地位非常脆弱.

4。

需求价格弹性值为正是什么意思?

Ep>0说明该商品的需求量虽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该商品的价格升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这是既芬品,不符合需求定理.

5。

需求交叉弹性是负值说明什么?

Exy<0说明该商品的需求量与相关商品的价格呈反方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提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这是互补品。

第5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习题答案

1.钻石用途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为什么?

人们愿意付出的价格取决于商品最后一个单位带来的边际效用.钻石数量少,其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仍然很高,所以价格昂贵;而水的数量很多,人们消费的最后一单位水的边际效用很低,人们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很低.

2。

如何推导需求曲线?

由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分析图4—8中价格—消费曲线上的三个均衡点E1、E2和E3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均衡点上,都存在着商品X的价格与商品X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就是:

在均衡点E1上,商品X的价格为Px1,则商品X的需求量为X1。

在均衡点E2,商品X的价格由Px1下降为Px2,则商品X的需求量由X1增加为X2。

在均衡点E3,商品X的价格进一步由Px2下降为Px3,则商品X的需求量由X2再增加为X3。

根据商品X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对用关系,把每一个PX数值和相应的均衡点上的X的数值绘制在商品的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比个人需求曲线平缓?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

因而,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还依赖于该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数目。

在图中,djdj代表第j位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它给出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之下,消费者j对产品X的需求量。

市场需求曲线应该给出相对于任一市场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产品X需求量的总和。

设市场价格为PX时,消费者j的需求量为xj.那么在同样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总量即产品X的市场总需求量应为

这意味着应该把个人需求相对于每一市场价格在水平方向上相加,以形成市场需求曲线DD。

应该注意到,DD曲线要比平缓的多。

这说明当市场价格降低时,市场总需求量的增加要比单个消费者需求量的增加大的多。

第6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习题答案

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是怎样解释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

需曲线向下倾斜意思是产品的其他条件不变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以牛肉产品降价为例,牛肉产品降价,对它的需求量增加,是由两个效应构成,替代效应是因为牛肉降价,消费者用多消费牛肉替代对羊肉的消费,这部分增量消费并没有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因为他减少了对羊肉的消费;收入效应是因为牛肉本身的降价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原来用15元买一斤牛肉,现在是14元买一斤,消费一斤牛肉使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1元钱,假设每月消费14斤牛肉,消费者实际收入就增加了14元,增加的14元并没有存起来或消费其他产品,他继续多消费1斤牛肉,这就是收入效应使得牛肉降价后多消费的部分。

这就解释了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2补偿变动与等价变动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启发?

人力资源部在对员工调动工作时,尤其是跨省市、跨国界的调动工作必须考虑补偿变动和等价变动对员工福利的影响,否则不是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就是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开销。

3试分析完全互补品与替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由于完全互补品与替代品无差异曲线的特点,使得他们的替代效用和收入效应相等。

完全互补品最佳消费点在无差异曲线的拐角处;完全替代品的最佳消费点在无差异曲线与纵横轴的交点处。

4。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方向是否一致?

一种正常商品的价格效应表现为其价格下降会引起消费者需求数量增加,价格上升会引起消费者需求数量减少,这种效应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之和。

如图所示,商品X的价格为P1时,预算线AB1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E1点,在E1点处于消费者均衡状态,X商品的均衡需求量为OX1;当X的价格由P1下降为P2时,预算线AB2与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E2点,在E2点达到新的消费者均衡,此时X商品的均衡需求量为OX2。

总的价格效应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为ΔX=OX2—OX1=X1X2,它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7章生产理论习题答案

1。

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和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数量组合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该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终会出现递减.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表示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某要素投入量越少,越不容易被另外的要素所替代。

等产量曲线: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出相同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等成本线:

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

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改变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报酬递增;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呈现规模报酬不变;如果因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而引起的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要素增加的比例,那么生产则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4.简答题

(1)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将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

我们知道,厂商的理性决策在劳动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区域中,劳动的平均产量及边际产量都是递减的,但其中却可能存在着使利润极大化的点,劳动的第二阶段的右界点是使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因此,只要增雇的这名工人的边际产量大于零,即能够增加总产量,企业主就可能雇佣他。

(2)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

通常,由于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是不完全替代的,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该要素对另外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之所以出现递减趋势是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首先,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要素的增加,另一种要素会减少。

其次,增加的那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减,而减少的那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递增。

第三,一种要素对另一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与其本身的边际产量成正比,而与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成反比。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会得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结论。

(3)厂商不会在劳动的第一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平均产量处于递增状态,边际产量总是大于平均产量,这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的增加,也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有所提高;厂商也不会在劳动的第三阶段经营,因为在这个阶段可变要素的增加反而使得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为负。

既然厂商不会在生产的第一、三阶段经营,所以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第二阶段,这时劳动及资本的边际产量都是正的(尽管是递减的),只有在此阶段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极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

6。

论述题

(1)短期生产函数的TPL曲线、APL曲线和MPL曲线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L曲线呈现出先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

由于MPL=dTPL/dL,所以当MPL〉0时,TPL是上升的;当MPL〈0时,TPL曲线是下降的;MPL=0时,TPL曲线达最高点。

在L=L3时,MPL曲线达到零值的B点与TPL曲线达到最大值的B'是相互对应的.此外在L〈L3即MPL〉0的范围内,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增;当MPL'<0时,TPL曲线的斜率递减;而当MPL'=0时,TPL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或者说,在L=L1时MPL曲线斜率为零的A点与TPL曲线的拐点A'是相互对应的。

由于APL=TPL/L,所以在L=L2时,TPL曲线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切点为C。

该切线是由原点出发与TPL曲线上所有的点的连线中斜率最大的一条连线,该切点对应的是APL的最大值点.在考虑到APL曲线和MPL曲线一定会相交在APL曲线的最高点,因此在图中,在L=L2时,APL曲线与MPL曲线相交于APL的最高点C',而且与C'点相对应的是TPL曲线上的切点C。

(2)

①研究给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分析工具是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来表示,等成本线的斜率为-PL/PK,即两要素的相对价格。

在几何图形分析中,生产者追求既定约束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均衡点都发生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上,生产者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条件为:

MRTSLK=PL/PK,其经济含义为:

在厂商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的均衡点上,厂商在生产中的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即MRTSLK),即用一单位的劳动所替代的资本的数量,应该恰好等于该厂商能够在市场用一单位的劳动去交换资本的数量(即PL/PK).

   

②在MRTSLK>PL/PK时,厂商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调整可以用图来说明。

(a)图表示给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在a点上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等成本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TSLK〉PL/PK,且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为(L1,K1),相应的产量由等产量曲线Q1表示。

但在成本给定的条件下,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生产的产量并不是最大的。

若从a点出发,沿着给定的等成本线AB向均衡点E1靠拢,比如从a点运动到a'点,则厂商就可以在不改变成本的条件下,将要素投入组合调整到(L2,K2),从而达到更大的产量水平。

只要厂商从a点出发,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AB,按箭头所示方向往下向均衡点E1靠拢,最后就可以在等产量曲线Q3和等成本线AB的切点E处实现最大的产量。

此时,在均衡点E1上有MRTSLK=PL/PK

相似地,(b)图表示给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在(b)图的a点上也有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大于等成本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TSLK〉PL/PK,且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为(L1,K1),相应的成本由等成本线AB表示。

但在产量给定的条件下,a点的要素投入组合的成本并不是最小的。

若从a点出发,沿着给定的等产量曲线Q向均衡点E靠拢,比如从a点运动到a'点,则厂商就可以在不改变产量的条件下,将要素投入组合调整到(L2,K2),从而达到更小的成本。

只要厂商从a点出发,沿着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按箭头所示方向往下向均衡点E靠拢,最后就可以在等产量曲线Q和等成本线A"B"的切点E处实现最小的成本。

此时,在均衡点E上有MRTSLK=PL/PK.

③至于MRTSLK

第8章成本理论习题答案

1。

名词解释:

(1)沉没成本:

是指那种已经花费出去而又无法通过收益来补偿的成本。

(2)固定成本:

是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它是固定不变的.其中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3)可变成本:

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这种成本是可变的,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4)规模经济:

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3。

问答题

(1)MCAVCAC三条曲线都呈U型,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在MC下降阶段,AVC也下降,且AVC〉MC,在产量变化的这一阶段,AVC曲线在MC曲线之上。

MC上升,但只要MC〈AVC,AVC就继续下降,直到AVC=MC为止。

之后MC〉AVC,因此MC曲线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当MC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包络线,当规模数量无穷大时,该线变得平滑。

在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