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528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六单元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案1.docx

《第六单元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教案1.docx

第六单元教案1

17石头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课前准备:

各种石头、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件礼物,这第一件礼物就是:

出示语文书,问这是什么啊?

那你们能告诉老师:

语文书有什么用呢?

(生答)说得真好,老师带来的的第二件礼物就是:

出示石头(生答)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同样教给我们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2.板书课题:

17、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一课题,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2)石头书有多重啊?

(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

 过渡: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石头书,你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学问?

(课件)

 过渡: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二、初读指导

1.出示自学要求。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

(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认读词语。

(投影)

4.检查读书自学情况。

(1)师生分句对读。

(2)男女生分节对读。

  过渡: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那他们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

6.小结。

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石头书到底是一本()的书。

(课件)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里有很多知识,里面既有字,还有画。

那这些字啊、画啊是怎么形成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将下节课来学习。

四、钢笔字指导。

1.指导写法。

2.学生描红。

字:

雨痕、波痕、矿物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

“石头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师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问题.

2.快速朗读课文,找找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

3.(显示:

6个问题)(只要读引号里的对话内容)

  师:

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目的就是要把一个问题弄明白,探个究竟,什么问题---“为什么叫石头书?

”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

刨根问底)指名读读

过渡:

做学问都应该这样,下面请大家也进入“石头书”的世界去“刨”个明白,把你认为能找到“为什么叫石头书”的自然段好好读读,或者做个记号。

三、学习课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节

  交流(板书:

一层一层)

 (从外形上看,书是一页一页、一册一册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很像)

2.“你们看,……厚厚的书吗?

”这是一句反问句。

  叔叔这样说是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导朗读

3.齐读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

书上有字,石头上也有字(板书:

字)

2.指名读第7段,评价读书(来啊,是比较兴奋的语气)

3.通过朗读,你知道这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

雨痕、波痕、矿物

  这里的省略号里让你明白了什么?

(矿石还有其他的颜色,说明石头书上的字也是很多的)

4.师生分角色读6、7两节

第九自然段

1.找到这一自然段的同学起立读读。

2.说说理由:

书上有画,石头书上也有画(板书:

画)

3.“树叶、贝壳、小鱼”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时间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你在前一周的恐龙化石展里看到了哪些化石?

  欣赏其他化石

4.分角色读8、9两节

5.师引导质疑:

看到了这些化石,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

 师:

我们有一个问题能解决:

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当勘探员叔叔读11节(读好“很久很久”慢些)

(1)显示:

   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石头书上的雨痕和树叶判断出这里曾经是“一片密林”;根据石头书上的波痕和贝壳、小鱼判断出后来这里变成“大海”,现在又变成高山。

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

(2)联系7、9和11两节先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练说。

(3)交流:

这里怎么能说明石头是书?

(它也能让我们获得知识。

石头能告诉我们地壳变化这一知识。

)板书:

获得知识

(4)齐读11节。

十三自然段

1.石头书上还有什么学问?

(1)“……”省略号说明什么?

(石头书上的知识十分丰富啊,比如我们都没有见过恐龙,但恐龙骨骼和牙齿的化石是我们了解恐龙生活的主要线索。

2.从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们是多么高兴呀!

生齐读14节

四、总结:

1.石头就是书,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

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书。

同学们更要学会读这本身边的无字的书。

2.自己浏览各网站,把你刨到的关于石头书的知识发在网上。

附板书:

            17、石头书

             一层一层

               字

               画

             获得知识

18小稻秧脱险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故事。

2.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乡下的田野里去走一走,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大家“稻秧”是什么意思?

“脱险”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呢?

(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又是怎样脱险的?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学生自读要求:

先读生字,再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

2.检查效果

(1)出示词语:

拼命 蛮不讲理 喷雾器 纷纷

一拥而上 气势汹汹

大夫 收拾

争吵 除草剂

(2)自己读,找找这几组词中加点字有什么规律?

(3)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

把课文读流利,不复读,不读破句。

2.学生自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

(1)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

“快把营养交出来!

(2)杂草有气无力地说: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4.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

5.分自然段朗读

6.点评

7.出示词语

蛮不讲理 气势汹汹 倒霉 不由分说 喘气

8.相机点拨:

蛮不讲理:

粗野,凶恶,不讲道理。

气势汹汹:

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

倒霉:

遭遇不好。

喘气:

呼吸急促。

9.分角色朗读

四、指导写字

1.同学们,这课的生字中有哪些是左右结构的字?

(吵、拥、拼、喘纷)

你们觉得在写时应提醒其他同学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从字词入手,感知课文。

1.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人呢?

(教师板书:

小稻秧杂草喷雾器)

2.检查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卡)指名读词语。

小稻秧 杂草 喷雾器 脸色 蜡黄 气势汹汹 收拾 有气无力

3.说话感知课文内容。

你能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采访小稻秧,了解小稻秧遇到了危险。

1.采访对话:

(把学生当作为小稻秧,教师提问)

通过你们的回答,老师知道小稻秧的脸色变得蜡黄蜡黄的了。

小稻秧,能告诉大家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

2.哦!

这些小稻秧用说的方式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有哪个小朋友用读的方式来告诉老师呢?

书上是怎么说的?

请你打开课本,把课文第1、2自然段仔仔细细地读一读。

(引导学生去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

3.小稻秧,你觉得杂草怎么样?

从课文中哪句话纳个词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随机出示句子:

①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

“快把营养交出来!

(“气势汹汹”是什么样子?

杂草的声音怎样?

它的表情怎样?

现在师就是小稻秧,你们是杂草,大家一起气势汹汹地嚷嚷看——

②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

(“不由分说”是什么意思?

杂草不让小稻秧说话,小稻秧说了什么?

出示小稻秧的话:

“我刚搬到大田来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指导朗读。

回到前面,小稻秧多可怜呀,杂草可真凶。

4.学生尝试读这一部分课文。

5.指名表演。

(一生扮演小稻秧,五到六名学生扮演杂草,一生读旁白)

6.边演边评议。

7.再次表演。

8.教师小结:

小稻秧今天可真不幸啊!

遇到了一群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杂草,它气得脸色蜡黄。

当场就病倒了。

咦!

(教师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杂草怎么变得有气无力了?

让我来采访一下。

三、采访杂草,学习小稻秧脱险的部分。

1.采访对话:

杂草,你们刚才气势汹汹,现在怎么有气无力了?

(指名学生回答)

2.哦!

原来是喷雾器大夫来了,杂草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4、5三个自然段。

(学生自读课文)

3.喷雾器和杂草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

4.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5.喷雾器大夫来了,杂草都有哪些表现呢?

随即出示句子:

①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

“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指导读,配上动作)

②杂草有气无力地说: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

(理解“有气无力”同前面的“气势汹汹”对应起来理解,指导朗读。

6.小组练习角色朗读,要求配上动作。

7.指名分角色朗读。

8.教师小结:

哎呀!

小稻秧刚才遇到了危险,被气势汹汹的杂草气得脸色蜡黄。

关键时刻,喷雾器大夫赶到收拾了杂草,小稻秧脱险了。

这时的小稻秧怎样了?

(相机板书:

茁壮成长)

四、采访喷雾器大夫,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兴趣。

1.采访对话:

喷雾器大夫,你收拾了杂草,帮助小稻秧脱离了危险。

看着小稻秧茁壮成长,心情怎样?

(指名学生回答)

2.小稻秧,你现在脱险了,想对喷雾器大夫说什么吗?

(指名说)

3.教师小结:

感谢喷雾器大夫,感谢除草剂,感谢制造了喷雾器和除草剂的叔叔阿姨们,是你们使得小稻秧不再受杂草的欺侮,幸福茁壮地成长。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稻秧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试着说一说。

板书设计:

18、小稻秧脱险记

脸色蜡黄    小稻秧     茁壮成长

帮助

喷雾器     收拾

气势汹汹    杂草     有气无力

 

19航天飞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知识和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说写话训练,为航天飞机作自我介绍。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航天飞机的一般特点,为航天飞机写自我介绍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欣赏视频,引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小段录像,请大家看看。

(观看航天飞机升空录像)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对,这就是航天飞机。

有一架普通飞机也和我们一起看到了航天飞机升空的过程。

他呀,有好多好多的疑问解不开,要去请教智慧老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19.航天飞机》,也跟着他一起了解一下航天飞机。

二、反复初读,正音指导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自读要求:

先借助拼音把生字字音读准,再自由朗读课文,读两遍。

2.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适时正音)

一架飞机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

自由自在俯冲爬升翻筋斗得意

东海之滨帕米尔高原

释放回收伸出捞回维修

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默读一下,思考老师这样排列的原因,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再次齐读。

3.把这些词语放到文中,再去读一读全文。

学生练习,老师抽读。

三、梳理文脉,初知大意

读完全文,你对航天飞机有什么新的了解吗?

四、学习开头,感受飞机

1.普通飞机在没有见到航天飞机之前,一直自由自在地飞着,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心中很是得意。

咱们自己去默读一下第一小节,看一看,谁能用这五个词来说一说。

2.同学们还可以加上动作去试一试。

3.齐读,用声音表现出来。

五、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就这样一架非常得意的普通飞机,在看到航天飞机后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航天飞机到底有哪些很值得飞机注目的特点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这些问题。

六、学写生字

1.现在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做做写字操

2.再来看一下生字,有没有跟他们交上朋友?

3.这些生字中,你要提醒大家写的时候注意什么?

4.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开始描红。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师述:

在蔚蓝的天空,有一架银白色的飞机正在自由自在地飞行……你们看。

(播放飞机飞行的录像。

2.飞机在空中是怎么飞的呀?

(提醒:

他一会儿……一会儿……)

3.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出示第一小节。

一架飞机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着。

他一会儿俯冲,一会儿爬升,一会儿翻筋斗,觉得很得意。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4.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来,飞飞看,老师请一个同学来配音。

5.如果你就是那架飞机,此时此刻,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6.对呀,小飞机非常得意,让我们把飞机的这股得意劲儿读出来,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段

1.正当飞机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一声呼啸,(播放录音)飞机看到了一个……(生:

庞然大物)

2.这个庞然大物可不简单啊!

它是什么样子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小节,看看谁先找出。

3.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说。

随机出示第二小节。

突然一声呼啸,一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

只见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了。

(1)谁来读读看?

这个庞然大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很大,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庞然大物”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庞然大物,它与飞机相比,到底有多大呢?

(出示图片)

(3)谁来读一读,把大的感觉读出来。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老师觉得最后一句你读得很好,为什么这样读呢?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这个庞然大物还飞得很快,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A你读得还不够快,还能快一些吗?

B你读得真快呀,老师仿佛看到了庞然大物在我眼前一掠而过。

5.庞然大物真大呀,飞得真快呀!

齐:

……

6.飞机看到了这个庞然大物,心里十分——(指名说)(奇怪、纳闷、惊讶)是呀,他觉得十分奇怪,他想(引读):

这是什么呀,怎么飞得这样快呢?

三、学习第三段。

飞机找到了智慧老人,想问个究竟,那么,智慧老人向飞机说了些什么呢?

他是怎样介绍航天飞机的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智慧老人是怎样介绍航天飞机的?

生述,随机出示第三自然段前一段话。

智慧老人说:

“刚才你见到的是航天飞机。

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

你能飞两万米高,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飞行七分钟。

1.谁来把这段话读一读。

从这段话,我们了解到了什么?

航天飞机比飞机飞得更高更快。

(板书:

飞得更高、速度更快)

哪儿是说航天飞机比飞机飞得更高呢?

(板书:

几十万米两万米)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谁来试试。

是呀,航天飞机飞得真高呀!

更高一点儿了。

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了航天飞机正在几十万米的高空飞行。

2.航天飞机不但飞得高,而且飞得——

谁来读读航天飞机飞得快的句子?

(随机板书:

七分钟四个多小时)

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有多远呢?

我们来看一下祖国的地图。

(出示地图)

谁再来试试,真快呀。

3.小飞机只能飞两万米,航天飞机却能在几十万米高的太空中遨游。

而且航天飞机只要飞行7分钟就能横跨我们中国,他的速度是小飞机的30多倍呢。

来,我们一起来,让航天飞机飞得更高,飞得更快——

4.航天飞机只是飞得高飞得远吗?

它还有哪些特殊的本领呢?

生述句子。

随机出示:

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

他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中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出了毛病,他就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航天飞机的本领比飞机——(随机板书:

本领更大)

5.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航天飞机工作的情景呀?

播放录像。

6.刚才我们看了航天飞机工作的情景,你想对航天飞机说些什么呢?

生述:

航天飞机,你真伟大呀!

航天飞机,我真崇拜你!

——

7.你能把你对航天飞机的敬佩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来,让我们带着对航天飞机的敬佩,对航天飞机的崇拜,读——

四、学习第四段。

航天飞机真了不起啊,这么神通广大,听了智慧老人的介绍,看看航天飞机,想想自己,飞机越来越不自在,他会怎么想呢?

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航天飞机这么棒,我比起他来差远了,小飞机心里难过极了。

飞机这么自卑,这么难过,谁来安慰安慰他?

生述:

(飞机的长处)

智慧老人也看出了飞机的心思,亲切地说:

(引读)边出示:

航天飞机有他的长处,你也有你的长处。

你的作用也是航天飞机替代不了的呀!

(师述:

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作用,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已的长处,我们既不能太骄傲,也不应该妄自菲薄。

来让我们一齐读:

航天飞机——

在同学们和智慧老人的开导下,飞机又找回了自信,内心又恢复了平静。

飞机听了智慧老人的介绍,他非常崇拜航天飞机,想认识他,这一天,他终天遇到了心目中的偶像——航天飞机。

如果你就是航天飞机,你该如何介绍自己?

(学生准备自我介绍)

五、启发引导

目前,已经研制出航天飞机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两个国家。

随着“神舟”5号、6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中华民族的飞天之梦终于变成了现实,中国成为我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国家。

航天飞机的研制成功为期不远。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去查阅、收集有关科普读物,也可以向家长了解了解。

你回去后,还想收集哪些关于航天飞机的信息?

信息能收集完吗?

因为我们的航天工作者们每时每刻都在创造新的航天信息。

也许,未来的制造航天飞机的工程师此刻就坐在大家中间呢!

他会是谁呢?

有人说自已,有人说是别的同学,从你们自信而又充满热情的眼神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让我们共同相信,航天事业在中国,未来航天飞机的创造者是——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用有关多音字的字词句练习。

2.写好左高右低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4.介绍我的小制作。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折”。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指明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同座位交流:

你是怎么读的?

(3)小组合作查字典,看读的对不对,并大体了解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第二部分。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句子,特别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2)所说“称”和“兴”另外的读音并组词。

称(称心)兴(高兴)

(3)反馈:

师生共同修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第三部分。

(1)默读句子。

A星期天,爸爸骑着自行车去银行取钱。

B睡莲在盛满水的水缸里盛开了。

C听说《水浒传》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

D我们好读书。

读书就要读好书。

该读书的时候就要好好读书。

(2)指明读:

师生共同纠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3)自由朗读。

二、教学第二题:

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说一说这三个字都是什么结构。

2.小组讨论:

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读一读“我的发现”。

4.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写。

5.请学生描红、仿写,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读读背背

1.审题:

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出示八条成语。

(2)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3)指名读,领读。

说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师给予适时讲解。

和风细雨:

温和的风,细细的雨,比喻批评的方式温和不粗暴。

春风化雨:

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呼风唤雨:

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和社会的力量。

栉风沐雨:

以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在外奔波,不避风雨,历尽艰辛。

未风先雨:

还没刮风,已先下雨。

比喻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对结果乱加猜测议论。

见风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信以为真。

凄风苦雨:

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暴风骤雨:

来势急剧而猛烈的风雨。

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速的群众运动。

(4)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竹石》,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

(2)请学生自己试着理解词语,提出不懂的词。

分组合作学习。

释疑,讨论诗意。

竹子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中,毫未松口。

任凭各方面来的风猛烈地刮,不管受到多大的折磨的打击,它仍是那么坚定顽强。

这是一首配画诗,后人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人们从这首诗中感受到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

(3)练习读,同学相互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揭示话题:

介绍我的小制作。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介绍自己的作品制作材料、制作过程、特点及制作设想等等。

要说具体,有条理。

2.练习。

(1)小制作展示:

分组练说,组员间互相评议、指正,师巡回指导。

(2)产品推销会:

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说,本组可以纠正、补充。

3.反馈:

师总结全班练说情况,共同评选“最佳制作奖”和“最佳介绍奖”

二、总结。

 

习作六我心爱的学习用品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铅笔刨刀》,通过讨论指导这篇例文好在哪里。

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指导学生能分几步描写自己心爱的学习用品。

3.引导学生能自然、贴切地表达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惜学习用品的情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

准备好教学所需物品——一只铅笔盒,描写铅笔盒的例文等。

2.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一次“夸夸我的好帮手(学习用品)”的活动,仔细观察学习用品的外形,体验它在自己学习的过程所给予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小小的“夸夸你”的活动,夸夸谁呢?

那就是天天陪伴我们身边的学习小伙伴。

它们默默地、毫无怨言地为我们的学习服务着,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帮手。

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在你们的身边有哪些默默地帮助了你们的学习伙伴,你最心爱的学习伙伴是什么?

(书包、文具盒、字典、钢笔、橡皮……)

(学生回答的同时将他们的学习伙伴一一陈列在讲台上)

师:

下面我想请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