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4992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docx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

“齐桓公出猎”阅读答案

篇一:

《齐桓公出猎》阅读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

曰:

“是为何谷?

”对曰:

“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

“何故?

”对曰:

“以臣名之。

”桓公曰: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

“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

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

‘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

谷。

”桓公曰:

“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

管仲正衿再拜

曰:

“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如是叟

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

之耳。

请退而修政。

”孔子曰:

“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

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注释]①牸牛:

母牛。

夷吾:

即管仲。

③咎繇:

人名,法官。

9.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臣名之(命名)B、公诚愚矣(诚恳)C、臣故畜牸牛(养)

D、管仲正衿再拜曰(使?

?

正,或:

整理好)10.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

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11.管仲

“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A、夷吾之过B、卖之而买驹C、

为愚公之谷D、狱讼之不正11.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

现代汉语。

(10分)①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3分)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

(3分)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犹有以智为愚者也,

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4分)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9、B公诚愚矣。

确实,或:

的确10、C

11、D、狱讼之不正12、见译文【译文】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

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

“这叫做什么山谷?

”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说:

“为什么叫

这个名字呢?

”回答说:

“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

“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

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

”回答说:

“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

我原来

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

一个少年说:

‘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

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说:

“老人家确实够傻的!

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

”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

“这是我夷吾的愚笨。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

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

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

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孔子说:

“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

他们尚且还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简评】一位聪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

然而齐桓公信以为真,把寓言当成了真实的事情,没有参透老人的真正目的。

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讽谏,改进治理,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

显然,作者的用意在劝诫治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治理好国家。

篇二:

初中毕业学业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25分)

1.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

(3分)

思乡,是人类一个gèn()古不变的主题。

乡思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乡情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乡音就像一首深情的歌,wǎn()转悠

扬,轻吟浅唱;乡容就是一阵和xù()的风,退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2.古诗文名句填空。

(9分)

1)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2),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其五)》)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5)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6)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7)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都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精神。

8)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

这正如孔子所说:

“,。

3.学校要开家长会。

下列是同学们写在教室黑板上的欢迎标语,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欢迎爸爸妈妈联袂来学校采风!

B.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辛苦了!

C.亲,我们以优异成绩向您汇报!

D.热烈欢迎爸爸妈妈莅临指导!

4.将下列句子合理排序,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

最恰当的是()(3分)

稻田与荷花,只隔着一条田埂,。

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

他们也暗自喜欢对方,:

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

送过来。

秋收之后,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米的香。

①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

②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

③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

5.名著阅读。

(7分)

(1)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面名著内容描述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当简·爱和罗切斯特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突然有人出证:

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

婚。

原来他的妻子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朱赫来到修

铁路的工地视察视察时说的。

C.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蒋门神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八个字: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D.《名人传》叙述了法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填空。

(4分)

①在《.朝花夕拾》中,我们认识了鲁迅的两位老师:

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先生,鲁

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一位是他的日本的先生,“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②《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书中最吸引你的两个情节、。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0分)关于“人口与发展”的主题阅读

【材料背景】

2021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意味着实施了三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画上了句号。

【材料一】

我国新生儿性别比“六连降”

[据新华社电]记者3日从国家卫生计生委了解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

即每100名出生女婴对应115.88名出生男婴,实现了自2021年以来的连续第六次下降。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标,正常范围是103至107。

我国1982年为108.47,1990年为111.14,2000年为116.86,2004年达到121.18。

而从2021年至2021年,依次分别为120.56、119.45、117.94、117.78、117.70、117.60、115.88。

(选自《信息时报》2021年2月4日)

【材料二】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21年13.3%提高到2021年

的15.5%。

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

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

【材料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

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

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

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材料四】

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

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

失独家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经济压力、医疗养老问题超过一般家庭丧子后承受的痛苦,而这份痛苦谁能解?

(摘自互联网)

6.根据材料一的图表,概括说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的状况。

(3分)

7.从材料二、三、四看,下列不属于我国全面开放二孩必要性的一项是()(3分)

A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危机。

B有助于减轻“失独”的痛苦。

C可以大大增加国家税收。

D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8.假如你的同学小明在家里添了妹妹后,觉得很失落,觉得家人将一部分的爱转移到了妹妹身上,以至于心里有些不满。

读了上文,你觉得应该怎样向小明讲道理来引导小明,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4分)

(二)(20分)三棵树

叶辛

窗外有三棵树。

三棵水杉。

那是在我插队落户的年代就熟悉的树种。

贵州黔东南的苗寨侗乡,放眼远眺,连绵无尽的山山岭岭上全是郁郁葱葱的杉树林。

尤其是锦屏县的十八年杉,树干通圆挺直,树枝朝着四侧延伸。

成材以后,伐倒在地,滚落山坡,到河滩地上扎成简易的筏,顺着一泻千里的清水江,运送到省外去,运送到沿海大中城市去。

从幼苗到成材,看够了杉木生长期的种种形态和面貌,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了。

只是,窗外的三棵树,天天陪伴着我,用它悦目的绿,以它摇曳的树枝,显示着它的存在。

每日的清晨或是没睡的夜晚,来到阳台上开窗关窗,我总要情不自禁地端详它们几眼。

久而久之,不但看出了感情,还看出了一些过去在偏远山乡没读到的意味。

盛夏的烈日里,无风,它们是纹丝儿也不动的,仿佛它们也像我一样懂得动了容易出汗。

狂风暴雨中,它们忍受着风雨的抽打,颤抖着东摇西晃地躲避着。

惹得我多次想象着该怎样使它们少受伤害。

记得,我当初搬进新村的时候,三棵树都只有二层楼那么高。

站在阳台上或是里屋的窗户边,我能清晰地看到三棵树的树冠,尖尖的细嫩的时常还是不那么挺直的树冠。

几年时间里,它们直直地往上蹿,蹿得和三楼的窗台一般高了,蹿得接近四楼的阳台了,蹿到四楼窗户边了。

随着它们的个头往上长,它们的主干也在粗壮起来,挺直起来,而朝着四周延伸的枝叶,更是尽可能地向外张开,就如同一把把使劲撑开的绿伞。

但是,我很快发现了,三棵树虽然挨得那么近,沐浴的是同样的阳光雨露,可生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仿佛都是15岁的少年,在一个班上,有的长得人高马大,足有1.80米,而有的个子矮小,乍眼看去活脱还是小孩。

我开始寻找它们生长不一的原因。

这是不难发现的。

长得最高最壮的那棵树,占尽了天时地利,它离我家的窗户最远,却离新村拐弯的十字路口最近。

风拂过来,最先享受凉爽的,是它;太阳升起来,最先照耀到的,也是它。

因为挨近十字路口,周围再没其他的树遮挡,它的枝干树叶也伸展得最为潇洒自在。

挨下来是中间那棵树,它不如前头那棵长得高,枝叶的舒展也不如前头那棵自由自在,它的旁边还栽着一棵玉兰树,和它争夺着土壤的养料、水分和光照。

前头那棵树蹿得越快,长得越高,枝干树叶伸开得越舒展,它就生长得越慢。

当然,生长得最慢最矮小的,是第三棵树,也是离我家窗户最近的那棵树。

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候,都照不到它。

斜斜的阳光辐射,都让它前面的两棵水杉和一棵玉兰树遮挡住了,吸收去了。

只在太阳当顶的时候,它才能公平地得到阳光的亲吻。

由于它离楼房太近了,一楼院子的围墙妨碍了它往里面的发展。

而沿新村道路那一侧,又让第二棵树和玉兰树挡住了去路。

故此,我搬来时长得一般高的三棵树,三棵同宗同族的水杉,在我居住了几年以后,成了自高而低、自大而小的三棵树。

在窗户边远眺,在阳台上读书,抬头看见这三棵树,我总像看着一道风景,甚至还为三棵

树列成一排,树冠由高向低倾斜的线条而发出赞叹。

起风了,三棵树一齐婆娑起舞。

变天了,三棵树同时摇头晃脑,发出飒飒的响声。

总是生长得最高最北的树最先有动静,表现出的形态也最为洋洋自得。

我时常忖度,这一道有序的三棵树的风景,会很长久地陪伴着我,陪伴着我的家。

可这仅仅是我的愿望和想象。

那是一个风雨之夜,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雷响,我听到窗外响起一声霹雳。

很惊心的,把我从梦中惊醒。

听明了是在下暴雨,我又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醒来,雨过天晴,是清新明朗的早晨。

我们习惯地打开窗户,窗外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

那棵长得最远最高的水杉,被拦腰折断,劈倒在地,尖嫩的树冠埋在树丛中。

那样子活像一个壮汉佝偻着腰跪倒在地呻吟。

我想起了昨晚那声惊雷,随之听到的其实不是霹雳而是水杉主干被拦腰折断时的惨叫。

完了。

这棵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平时最先得阳光雨露滋润生长得也最为令人欣慰的水杉,看来是成活不了了。

但它活着,一枝细嫩的树冠,从被劈断的粗壮的树中央长出来。

弱不禁风地往上试探地长着、长着,竟然从最初的半尺长,长到一米多高。

在这一缓慢得犹如嫁接上去的重新生长过程中,旁边的第二棵树蓬蓬勃勃地往上蹿了起来。

没有了遮拦,没有了阻挡,现在是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之先了,现在是它最先享受阳光雨露的滋润了。

看得出它迫不及待地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在跳跃般地往上蹿了。

蹿得树干挺直,蹿得枝叶舒展。

不用说,现在是它的形态最为潇洒最为诱人了。

而挨着它的第三棵树,也在不动声色地生长着,虽然不如它蹿得高,伸展得自在如意,但它那形态,同样地惹人注目。

六年过去了,三棵树还在生长。

中间那棵长得最高最壮,一左一右各有一棵树陪伴扶持着,它还长得最为挺直。

原先最瘦弱矮小的第三棵树,如今名列第二。

它的树干挺直却不粗壮,它的枝叶伸展却不能无拘无束。

而原来长得最为结实粗壮、高挑挺拔的头一棵树,现在看上去总有些别扭,它的下半截是粗圆挺直的,而在被折断的横面上长起来的上半截,显得过于纤细,过于柔弱,一眼看去,我常常觉得它活像个鹤脖子。

窗外的这一道风景,又能维持多久呢?

我时常想。

窗外有三棵树。

三棵水杉。

9.阅读全文,了解三棵树的命运变化,完成下表。

(3分)

但它活着,一枝细嫩的树冠,从被劈断的粗壮的树中央长出来。

弱不禁风地往上试探地长.....

着、长着,竟然从最初的半尺长,长到一米多高。

...

11.“三棵树”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觉得作者用“三棵树”为题有哪些妙处?

(6分)12作者看三棵水杉,久而久之,不但看出了感情,还看出了一些过去在偏远山乡没读到的意味,你读《三棵树》,读到了哪些人生意味呢?

(7分)

三、文言文积累与阅读(22分)

(一)古诗赏析

新柳

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3.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

(2分)

14.“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

(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

是为何谷?

?

对曰:

?

为愚公之谷。

?

桓公曰:

?

何故?

?

对曰:

?

以臣名之。

?

桓公曰:

?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

对曰:

?

臣请陈之:

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

‘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

桓公曰:

?

公诚愚矣!

夫何为而与之?

?

桓公遂归。

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

?

此夷吾②之过也。

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

请退而修政。

?

孔子曰:

?

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

——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①牸牛:

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

人名,法官。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

①是为何谷()②以臣名之()..

③臣故畜牸牛()④管仲正衿再拜曰正()再().....

16.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

公知狱讼之不正.

A.无丝竹之乱耳B.此夷吾之过也..

C.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D.策之不以其道..

篇三:

沈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8(含答案)

沈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8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

(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

给我一缕阳光,我会用生命挥洒灿烂的色彩;给我一丝清风,我会用全力吹走世间的尘埃;,。

给我温暖,给我关爱,给我信心,给我力量,给我心灵的慰藉,给我一对美丽的翅膀……对自己而言,?

给我?

是需求,是愿.

望,是信念,是力量之源;对他人而言,?

给我?

是赐yǔ,是大度,是友善,是大爱,是无私之举……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2分)

赐yǔ()慰藉().

⑵按照音序检字法,“友善”的“善”字应该查。

(1分)

⑶仿照文中划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使其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2分)

2.以下有关作者、作品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人,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

B.王维和孟浩然都是唐代伟大诗人,因写山水田园诗而出名,故而被称作“王孟”。

C.《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是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文章体现了作者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D.《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作者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世界上的未知世界。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1分)...

A.全球华人踊跃加入为地震灾区捐款和献血的行列中,展现出众志成城的惊人凝聚力。

....

B.我们要使博物馆的静态保护和以民间产业开发为特色的动态保护相得益彰。

....

C.那耸立在黄海之畔的天然巨石,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惟妙惟肖,姿态各异。

....

D.奥运火炬传递至南通,场面相当热烈,没有亲临现场的人从媒体中也感同身受,表现了南通人....的热情。

4.下面语段画线句子有四处有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4分)

①嫦娥一号航天飞行的完成,②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③这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④增加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⑤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应改为。

(2)应改为。

(3)应改为。

(4)应改为。

5.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2分)

[提示]:

“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指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

猛睁眼看见光明,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呼啦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逃走。

6.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手机短信,请从语文的角度加以赏析,说一说它广为流传的原因。

(2分)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天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灿烂的笑容。

我的赏析:

7.诗文默写。

(6分)

⑴,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⑶,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⑷风一更,雪一更。

,。

(纳兰性德《长相思》)⑸描写岳阳楼,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境界开阔,气象宏大,而唐代诗人孟浩,”气势磅礴,同样精彩。

⑹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直接抒写征人忧国思乡情感的句子是,。

8.诗歌欣赏。

(3分)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李清照是继柳永、周邦彦、秦观之后又一著名派词人。

(2)“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9.综合性实践。

(6分)

某学校广播站电台开辟了《青春热线》栏目,假如你是该栏目的负责人。

(1)请你为该栏目三个子栏目,并分别概括这三个子栏目的主题。

(3分)

(2)请你用比喻手法为“如何与老师沟通”这个话题设计一个简短、轻松、形象、幽默的开场白,不超过50字。

(3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0—17题。

(18分)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①满目萧然()②沙鸥翔集()...

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体会”衔远山,吞长江”中“衔”和“吞”的妙处。

(2分)

13.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郦道元《三峡》中哪两句渔歌?

(2分)

14.概括选文划线句子的内容大意。

(2分)

【乙】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

是为何谷?

?

对曰:

?

为愚公之谷。

?

桓公曰:

?

何故?

?

对曰:

?

以臣名之。

?

桓公曰:

?

今视公之仪状,非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