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865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教育文献法1.docx

第五章教育文献法1

第五章教育文献法

本章要点:

教育文献法的含义,教育文献的类型和分布;教育文献收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教育文献的著录方法;教育文献整理与分析的基本环节,教育文献分析方法,整理摘要及其撰写方法;教育文献综述及其撰写。

第一节教育文献法概述

一、教育文献法

文献是指记录有关知识的一切载体,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

口耳相传、实物传递则是非载体形式。

文献是记载人类知识的最重要手段,是传递、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和形式。

文献作为一种主要情报源和信息源,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教育文献是指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对于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只有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才能得以发展。

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是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充分地占有资料,了解前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其他研究者取得的进展,才能进行有价值的研究。

文献法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因其不直接参与和接触具体活动,故称非接触性研究活动。

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群中选取适用于课题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做出恰当分析和使用的问题。

教育文献法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探索教育问题和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

文献从其物质形式出发,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印刷型文献。

以纸张为存贮介质,以手写与印刷为记录手段的传统文献形式。

2、缩微型文献:

以感光材料为存贮介质,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的文献形式。

3、机读型文献:

以磁性材料为存贮介质,以打字、穿孔或光学字符识别装置为记录手段,并通过计算机处理的文献形式。

4、声像型文献:

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存贮介质,借助计算机或特殊的机械装置直接记录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的文献形式。

文献按加工程度划分,可以分为三个结构等级:

1、一次文献:

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又称原始文献或第一手资料,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档案材料等。

一次文献具有创造性,有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

2、二次文献:

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加工、提炼、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又称第二手文献,包括目录、题录、文摘、索引、手册、名录等。

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3、三次文献:

研究者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一次文献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概括的产物,包括各种述评、综述或进展性出版物以及文献指南等。

三次文献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可以使研究者直接了解某课题领域的概况。

对文献进行分类,有助于指导研究者更好地利用文献资料。

由一次文献到三次文献,经过加工与压缩,文献资料由分散到集中,由无组织到系统化。

三、教育文献法的优点与缺点

1、文献法的优点

有助于研究人员选定课题,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研究范围不受时空限制;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强;研究简便易行、费用较低;便于对调查对象作纵向分析。

2、文献法的缺点

文献代表性较差,某一历史阶段保留下来的文献可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反映某一社会阶级的情况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文献的真实性较差,个人文献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在夸大、捏造之嫌;文献收集的难度较大,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献难以收集;文献分析的信度和精确度不高。

四、教育文献法的作用

1、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和背景,帮助研究者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2、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五、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

由于创造、记载与传播的方式不同,教育文献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

研究者熟悉教育文献的诸多来源,有助于检索工作的进行。

概括地说,主要分布在以下文献中:

(一)书籍

这是教育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而且跨越年代久远的一种信息源,包括专著、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及科普读物。

专著是就教育领域内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论述,通常反映学术研究的较高成果,往往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晶。

随着教育学科的发展,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学者们奉献了数以百万计的专门著述,成为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论文集汇集了某位专家或众多学者的学术论文,往往是厚积而薄发,论题集中,观点各异,信息容量较大。

教科书主要指提供给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教学使用的专业书籍,阐述教育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学科领域内的科研成果和有待讨论的问题。

教科书追求学术上的稳定性,名词术语规范,结构系统严谨,叙述概括,可读性强。

资料性工具书就某一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方法与结论以及各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的阐述,不涉及作者本人的见解,类例分明,叙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

科普读物是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教育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文字浅显,实效性强,但理论含量较低,研究者可以从中获取实用类的信息。

(二)报刊

报刊作为连续性出版物,传递信息迅速,并拥有庞大的写作队伍,反映有关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较高水平,是教育研究者查阅文献简便有效的重要来源。

它分为报纸和期刊两大类。

报纸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出版物,出版周期短,信息时效快,但材料分散不系统,且不易保存。

教育专业类报纸有上百种,较有影响的如《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教师报》、《德育报》等,此外《光明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等综合性大报都专辟教育科学版或教育版。

这些报纸荟萃了国内外各类教育信息,反映了教改动态和教育科研动态,对教育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教育期刊可以分为四种:

学术理论性期刊、情报性期刊、事业性期刊和普及性期刊。

学术性期刊如《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等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可以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

文摘及复印资料属情报性期刊,在教育研究中影响较大的《复印报刊资料》(月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每天有200多人从全国出版的三千多种报刊中分专题查找资料,再由70多位专家教授终选,选中的高水平论文复印成册,并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论文的篇目索引,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掌握某一特定课题的文献概况。

事业性期刊按领域和地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前者如《中国成人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电化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等,后者如《人民教育》,《北京教育》、《上海教育》(分中、小学两版)、《特区教育》等,介绍各级各类或各地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改革业绩。

普及性期刊则面向普通读者介绍教育理论与方法,如《父母必读》等,实践性强。

(三)教育档案类

教育档案是人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资料,包括教育年鉴、学术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信息密集型工具书,分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种,内容完备,项目齐全,记载翔实,查找方便。

年鉴按年编辑出版累积起来就是一部编年史。

在《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能查到各年的教育资料;《中国教育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条目形式分门别类地概括了各个年度各类教育的发展成就、教育法规、统计资料及重大事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此外国家教委编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教育综合统计年鉴》(高等教育出版社)专门收载每年的教育统计资料;上海市教委编的《上海教育年鉴》(上海教育出版社)收载上海地区历年的各种教育资料。

学术会议文献学术会议是当代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学术会议过程中和会前、会后散发的有关论文、会议报告、纪要等,就是会议文献。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专题研究后为取得某种学位而撰写并提交的科学论文,带有一定的独创性,一般选题论证充分,文献综述全面,探讨问题比较专深。

学位论文多数不公开发表,由研究生招收单位保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北京图书馆、中国科技情报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分别负责收藏各个级别的学位论文,研究者可去查询。

此外教育文献中还包括校舍、遗迹、绘画、出土文物、歌谣等以声音和形象方式记录信息的非文字资料,通过视听手段传递信息,直接、精练、形象,研究者应注意利用。

第二节教育文献的收集

教育文献的收集即从众多来源和类型的教育文献中查找和积累研究所需的教育文献资料的过程。

教育文献的收集是做好教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的前提。

一、教育文献收集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一)分析研究课题,确定资料搜集范围(确定“找什么”)

在查阅之前研究者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资料,首先要确定检索的主题和范围。

1、界定研究概念

课题中的研究概念有助于确定检索主题,研究者需明确其含义,必要时确定外文译法。

但是当研究者对研究概念个别地加以考虑时,所找出的文献将数以千计,如果同时考虑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则可以缩小和集中文献查阅的重点,甚至更为精确的文献也可以确定下来,包括主要概念和次要概念。

2、列出可能有关的概念

如果只按课题中所确定的关键概念查找,还不能获得全部有关资料,还要从其含义出发考虑同义语,把所能想到的同义概念及其关系都列出来。

如领导:

管理者、决策者、行政管员、权力者、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等。

3、考虑有关文献的潜在标题

根据概念关系所确定的检索主题,研究者对于要查找的文献资料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并考虑可能的标题。

如差生包括不善学者、低分组、弱势学习群体等。

4、确定检索范围

通过对研究课题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研究问题的实质,从而确定检索的范围,即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文献类型范围、语种分布、地理分布等。

内容范围:

设计哪些问题领域?

相关的主题有哪些?

时间范围:

需要哪些时间段的文献?

这一点要与检索方法结合起来考虑。

留意出版日期,以保证材料不至于过时。

文献类型分布:

是书籍、期刊,还是论文?

这与课题需要和检索工具有关。

语种分布:

是否汉语?

两三个月完成的小型研究课题可只找国内材料,必要时才找国外的。

地理分布:

仅限于大陆出版物?

还是包括港台出版物?

这要视课题需要和经费条件而定。

例:

当前“研究性学习”若干理论问题概述

文献检索的内容范围可以确定为: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有关“研究性学习”实践总结报告等书籍、论文。

时间范围:

近5年。

文献类型范围:

教育论著、教育刊物、研究成果集。

(二)根据检索范围,确定检索手段和检索方法(确定“怎么找”)

1、选择检索手段

目前可供利用的检索手段有手工检索系统和计算机检索系统,后者又可分为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

研究者根据课题的时间要求和经费条件,选择合适的检索手段。

2、选择检索方法

文献检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其中几种基本的方法是:

(1)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查找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要使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

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2)逆查法

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

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因为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

(3)引文查找法

又称跟踪法,是以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

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

这种回溯过程往往会找出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缺点在于查得的文献资料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影响,资料往往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因此,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4)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三)根据研究需要,确定检索工具和检索途径(确定“到哪找)

1、确定检索工具

常用的检索工具有:

书目——即图书目录,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所要搜集文献的基本内容框架。

文摘——文摘是简明、确切地记述原文献重要内容的语义连贯的短文。

可以帮助研究在短时间内了解有关课题或有关文章、书籍的基本内容。

如《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报刊文摘》、《文摘报》等都辟有教育专栏,还有《教育文摘》、《高教文摘》等。

索引——将书目或题目摘录下来,分类编成便于检索的简括的条目,标明出处、时间、期数、页码等。

如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教育论文索引、全国报刊索引等。

2、选择检索途径

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检索途径有:

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一般途径包括号码途径、作者途径、内容途径、专刊途径。

内容途径是以研究课题的内容要求为线索进行检索;作者途径是通过已知作者为线索进行检索;号码途径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文献编号(书号、期刊号、文件号)进行检索;专刊途径是根据发表教育研究专门领域研究成果的途径进行检索。

(四)确定检索程序

对整个检索过程进行合理安捧,可以节省时间,并有条不紊地完成检索任务。

以下程序可供研究者参考:

首先,关注最近的几种研究资料,考查检索主题的当首动态,这些资料后附的文献目录能使研究者了解最近从事相同或类似课题的其他人所研兜的课题。

其次,查找有无相关的专题书目,专题书目能提供基本的参考文献,省去研究者的许多检索工作。

再次,查阅研兜综述与文献评论,这样可以利用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

按下去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注意能否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确定文献的饱和度,以决定查阅何时中止。

文献检索程序:

①关注最近的几种研究资料;②查找有无相关的专题书目;③检索研究综述与文献评论;④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

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准确,文献检索应注意以下方面:

(1)全面。

广泛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

不仅要搜索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的构思相矛盾的资料。

不仅要广泛查阅中文资料,同时也应查阅外文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态。

(2)准确。

应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保证研究的客观性。

(3)积累。

要养成善于学习、勤于积累的习惯,掌握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逐步积累自己的资料目录。

查阅文献要认真仔细,要通过细读,基本掌握所研究课题,特别要注意近年来的新研究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主要倾向,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以保证客观准确地掌握已有研究的全部成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计算机化的文献检索是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和查找信息的电子化信息检索系统,简称“机检”,通常由计算机、数据库、检索软件、检索终端及其他外部设备构成。

在文献检索中,手检是基础,机检是发展方向,目前已由单纯的文献线索检索发展到全文检索、文字声音和图像一体化检索。

1、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

首先,选择有关的数据库。

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都基于数据库。

文献型数据库包括存贮文摘、题录或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的书目数据库和存贮全文或原始记录等一次文献信息的全文数据库。

主要文献数据库有:

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同方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万方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

其次,选择并输入检索词。

再次,显示并审查部分命中文献。

最后,输出检索结果。

研究者在审查之后,从计算机中输出题录形式、文摘形式或全文形式的检索结果,并获得复印文件。

整个检索过程一般只需几分钟,研究者可以随时调整检索策略,检索速度快,效率高,易获得原文。

如果检索出的文献国内无收藏,还可以要求系统提供原文的复印件。

2、利用国际互联网(Internet)查找资料

在网上查找教育研究信息资料,主要有四种方式:

①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收集教育信息

常见的有:

XX等

②利用教育网站获得教育信息

如:

WWW.jyb.com.cn中国教育报网站

WWW.pep·com,cn(www.ctmri.org·cn)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WWW.moe.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WWW.chinajournal.net.cn中国教育学术期刊数据库

WWW.chedu.cOm中国教育信息网www.edu.cn中国教育网等

③利用网上教育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网上最大的教育文献数据库是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TheEducationResourceInformationCenter),简称ERIC和中国知网等。

④利用网上图书馆查阅教育文献

美国国会图书馆:

http.//lcweb.loc.gov,全国图书馆共建共享网站等。

三、教育文献的阅读与记录

搜集研究文献的目的是掌握和摘取与研究课题有关的资料以便利用。

因此,掌握研究文献的阅读与记录方法,就是整个教育研究文献查阅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教育文献阅读的原则

要充分利用搜集到的研究文献,从中获取对研究课题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就必须善于阅读。

一般来讲,有效地阅读文献的原则包括以下几项:

计划性原则、顺序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同时性原则。

(二)教育文献阅读的方法

1、浏览。

浏览的要领是:

一要目的明确,即大致了解研究文献的内容,初步判明其价值。

二要善于抓要点,了解情况。

三要速度快。

2、泛读。

泛读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文献的主旨与脉络,获取文献的基本观点与主要事实,从而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多方面的文献资料。

泛读时研究者应注意搜寻表达文献基本观点的重点句子和主要事实、数据,力求在总体上抓住文献的基本思想和结论,把握文献中观点与观点、观点与事实、事实与事实之间的主要联系,并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其价值科学性等做出初步的判断。

3、精读。

精读是在初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求深、求通、求精、求透、求创新的阅读方式,其目的在于理解、鉴别、评价、质疑和创新。

精读是一种理解性、创造性的阅读,其过程包括准确认读文献、全面把握文献的内容和逻辑结构、对文献的观点和材料等提出质疑,提出超越所读文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等四个阶段。

要做好这一工作,首先,要选好精读的研究文献;其次,在阅读时要遵循慢读的原则,做到眼到、脑到和手到。

要求研究者认真阅读和钻研文献,注意对研究文献中的主要概念、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无关变量的控制、推理与解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善于将文献引用的事实、发展的结果、阐述的观点与客观事实、相关研究结果等联系起来,进行反复的对比、研究和鉴别,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所引用的事实、取得的结论、阐述的思想以及它们与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做出客观的判断和全面的评价,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教育文献记录的方法

1、划标记。

标记就是研究者在阅读文献时,用一些符号(如直线、曲线、圆圈、箭头、着重号、疑问号等),将文献的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以及精彩之处等标记出来,使之突出显著,以便加深印象或再次重点阅读。

2、写批语。

批语是在所读文献的空白处简单写上自己对文献有关内容的见解、评语、解释、疑问等。

3、做摘录。

做摘录是指将所阅读文献中的重要处、精彩处等抄录下来。

摘录时应注意不能改动原文的字句与标点符号,要准确保持原文的原貌,决不能断章取义。

摘录时应注明书名或文献的题目、作者姓名、版本、出版时间、期刊年号和期号等文献的出处资料,以便日后查找、核对或引用。

4、写提要。

写提要就是根据研究的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基本观点、主要事实和方法、结论要点等加以概括、缩写。

概括时应力求用简明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原文献的思想,不要有意或无意地曲解原意,更不要随意发挥。

5、做札记。

做札记就是阅读文献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各种思想、批评、疑点、意见、得到的启发和收获等记下来,为以后整理成文打基础。

科研经验表明,这是及时记录思想火花、积累知识、提高研究水平的有效方式。

6、书目登记和列参考文献

对每一种阅读过的文献都应做好完全并准确的书目登记,所有书目可按出版年份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这种登记有助于研究者在课题完成后编辑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目录。

当一份材料的信息被引用时就应当在参考文献中注明出处。

做好书目登记,会节省时间和减少混乱,避免因缺乏记载而导致再次检索等不必要的劳动。

(四)文献著录方法及格式

文献著录方法有英式注释法和哈佛注释法。

英式注释法,例如:

[序号]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2

哈佛注释法即在正文中题及作者和出版日期,将著述详情在文末注明,例如:

“教育公平”是与教育资源分配与享用联系在一起的[赵君,2001(5)]

各类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著作

[序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字).书名[M].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

2、期刊

[序号]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字).文章名称[J].期刊名称,年号,卷号(期号):

起页~止页

3、会议论文集

[序号]作者.文章名称:

论文集名.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

起页~止页

5、网载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

http:

//网页,网载时间

6、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

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第三节教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

文献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往往带有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因此要对搜集到的文献做综合分析,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

通过整理、分析文献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不但要会收集文献,而且要会加工和使用文献。

一、教育文献整理与分析的基本环节

1、文献转化。

对非文字性资料和访谈记录,要通过整理转化成文摘。

2、文献阅读。

浏览文献,熟悉和了解文献的内容和观点。

3、文献鉴别。

文献鉴别的目的是去伪存真。

一是要鉴别文献真实性,鉴别文献、文献发起者、文献目的的真实性;二是要鉴别资料可靠性,鉴别文献中反映的事实、数据、结论的真实性。

4、文献选择。

文献选择的目的是去粗取精。

对收集到的文献,要去掉内容重复、陈旧、过时的资料,选用对研究课题重要的、确实有用的资料。

5、文献摘录。

对文献中的事实、观点、数据、结论等重要内容要做摘录。

摘录方式通常有:

文献笔记、资料卡片、剪辑、复印、下载等。

文献摘录是应注意:

实事求是、终于原文,不搀杂任何个人观点,确保记录内容准确。

同是要注明文献出处(作者、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出处、时间)。

6、文献分类。

按照不同观点、内容、相互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

7、整理摘要。

将文献的基本观点、中心思想等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8、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研究的状况综合叙述情报研究成果。

教育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掌握事实、把握动态、明确依据、借鉴经验、寻求突破。

二、教育文献的分析

文献分析即对收集到的文献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抽象与具体、演绎与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

通过文献分析,

(1)可以获得本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全面了解和把握研究课题的实质,形成自己课题研究的观点;

(2)正确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经验,发现研究中的不足;(3)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求新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正确把握自己研究的方向,确定研究的切入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