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825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5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docx

地理必修1复习资料精华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以选择题为主】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成员】①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太阳),星云(蟹状星云),行星(地球),卫星(月球),彗星(哈雷彗星),流星。

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太空运行的宇宙空间站等。

②特点:

地球大气层以上,有独立的运行轨道。

地球大气层之内,地球为天体。

云朵等皆为其一部分,不能叫天体。

(2)【成员关系】天体系统: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比如:

地月系,太阳系等。

】强调成员关系。

级别(由低到高):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提醒:

光年是距离单位,1光年=9.46×1012千米】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简记为: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水浸地球,火烧木成土,天王海王叫苦。

(2)小行星带位置恰好处于中间,即:

火星与木星之间。

(3)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外部条件:

①太阳稳定的光照。

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2)内部条件:

①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②液态水的存在。

③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选择题为主】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辐射的影响)

(1)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辐射的影响(意义):

①为生物生长提供光热资源。

②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和大气循环。

③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古生物积累的太阳能。

④太阳能发电等。

(3)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日冕

太阳风

色球

耀斑

光球

黑子

太阳内部

(1)太阳大气层与太阳活动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其中耀斑最强烈),

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

(2)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④地球上很多自然灾害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选择题加一道以上综合题】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自转

①旋转中心:

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

逆时针。

南极上空:

顺时针)

③周期:

1个恒星日(自转360°的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

1个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24时)

④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皆为15°/h。

线速度:

赤道最大1670km/h,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南北极点为零)。

(2)公转

①旋转中心:

太阳

②方向:

自西向东

③周期:

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公转360°的真正周期)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④速度:

近日点:

1月初,快,(北半球冬季)

远日点:

7月初,慢,(北半球夏季)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目前为23°26′)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此图常用,记住)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到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位置,即23°26′N。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

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南位置,即23°26′S。

此后逐渐向北返回。

三、昼夜交替和时差

(1)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即赤道上6时日出,18时日落。

见第3页】

(2)晨昏线垂直于太阳光线(且平分赤道)。

【常用于在地球侧视图中找太阳直射点】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此时为日出或日落,太阳光线与地面平行,夹角为0°)

(3)晨昏线晨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

昏线:

按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

(4)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时间与经度密不可分。

【有时需要找到(纬线上的)昼弧部分,再计算经度差,和时间差。

)】

五、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2.22至6.22】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南半球?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6.22至12.22】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北半球?

③太阳直射点、昼长于夜、极昼地区,位于同一个【南(或北)】半球。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即,昼长于夜)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四周出现极昼。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

【南半球?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即,昼长于夜)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极四周出现极昼。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北半球?

③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

(昼、夜各12小时)。

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

赤道上:

任何时候,昼夜平分(等长)。

昼、夜各12小时。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的关系:

12时和0时分别平分白天和黑夜。

案例分析

1.某地昼长为14小时。

求日出、日落时间2.某地昼长为16小时。

求日出、日落时间。

3.归纳:

思考:

若求日出、日落时刻,可将昼长代入公式即可。

(求昼长也可用此公式。

求赤道上的日出和日落时刻。

【记住结论】赤道上的昼长为12小时,所以赤道上6时日出,18时日落。

(5)地方时计算,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是相差4分钟。

只要计算出具体经度相差多少度就行了。

【画出0°经线,和已知的两条经线,东经画在东侧,西经画在西侧。

按经线分布规律画出来,找出经线相差的度数,换成时间差】

(6)时区计算:

(已知经度,求其所在的时区)【不多见】

某地经度÷15°→余数﹤7.5°,商为时区数;

→余数﹥7.5°,商+1为时区数。

例1:

100°W

所以,100°W位于西七区。

例2:

120°E

所以,120°E位于东八区。

(7)区时计算: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常见】

三步走:

①画图

②时差

③东边时间=西边时间+时差

例1:

东二区2时,求东八区的区时。

例2:

东八区为21时,求西五区的区时。

①画图①画图

②时差:

6②时差:

13

③东边时间(东八区)=2+6③东边时间(东八区)21时=西五区时间+13

即东八区为8时。

所以,西五区时间=8时。

例3:

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11月9日7时,求西五区的区时。

【不多见】

①45°E为东三区

②画图

③时差:

8

④东边时间(东三区)11月9日7时=西五区时间+8

不够减,拿1日换成24时

即:

11月8日31时=西五区时间+8

所以,西五区时间=11月8日23时。

(8)⒈日界线:

①国际日界线(180°)

②0时经线

⒉按地球自转方向,180°经线西侧(后面)的是新日期。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选择题】

(1)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2)方法一:

站在箭头后面,面向物体运动方向,分辨左右。

方法二:

北半球,伸右手,(南半球,伸左手)。

手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原来运动方向。

大拇指所指方向即为物体偏转后的方向。

六、正午太阳高度【综合题和选择题中】

⑴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那么正午太阳高度就从北回归线(23°26′N)向南北两侧递减。

同理,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⑶太阳直射点向某地移动时,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原因:

90°向该地靠近)。

同理,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⑷计算:

1)H=90°-纬度差距

纬度差距:

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角度距离。

【同一半球相减(大减小),不同半球(指南、北半球)相加。

画图可知加或减】

例1:

太阳直射20°N时,求4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画图)

①纬度差距:

45°-20°=25°

②H=90°-25°=65°

例2:

太阳直射20°S时,求4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①纬度差距:

40°+20°=60°

②H=90°-60°=30°

例3:

太阳直射20°S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0°。

求该地纬度。

解:

40°=90°—纬度差

纬度差=50°

又,太阳直射20°S

如图,该地纬度为30°N或70°S。

 

练习:

《名师金典》P24例题4。

P25第7、8、9题。

(12,13)

七、四季更替和五带【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1)四季:

北温带很多国家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

其他季节依次类推。

(2)五带:

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地表可分为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减少的规律】(见图)。

(3)若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寒带范围变大。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4)直射次数问题:

如果发现一年中,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两次达到90°,则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次达90°,则在南北回归线上。

达不到90°的,即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⑴地震波:

①纵波(P),快,固、液、气三态中都可以传播;

②横波(S),慢,只通过固态传播。

⑵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⑶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⑷提示:

地壳的厚度不均,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⑴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记住特点,如下图】

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太阳照大地,大地热大气,大气暖大地。

②大气逆辐射具有保温作用。

并影响温差。

③陆地增温快,降温快,温差大;海洋增温慢,降温慢,温差小。

④晴天:

白天,天空晴朗少云,反射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里,天空少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气温降得快,气温低。

因此,晴天昼夜温差大。

阴天:

白天,天空云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气温不高;夜里,天空多云,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果好,气温降得慢,不会很低。

所以,阴天昼夜温差小。

⑤所以,陆地上晴天温差最大。

(思考:

温差最小的是海洋上阴天多云天气)

⑴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⑵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二、热力环流【常考:

气压大小比较,环流方向】

⑴同一地点,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逐渐降低。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一般先比较水平方向的气压大小,再比较垂直方向的。

如果等压线上未标明气压,可自己标明(原则,靠近地面的气压值相对较大)。

有利于分析气压的大小关系【方法二:

画一条水平(等高)线,等压线凹下去的,中间气压比两侧低。

等压线凸上去的,中间气压比两侧高。

“凸高凹低”】

⑵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原理:

①冷热不均,空气热胀冷缩,引起大气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②大气垂直运动(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

③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上:

高压指向低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可参见地图册18页)【偏向于选择题】

(一)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直接原因。

(1)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相同,即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高空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斜交)。

【能判断各种力与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偏转约30°至45°。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及摩擦力方向)垂直。

(4)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气压梯度的大小。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形成的风力也越大。

(5)风向指的是风的来向,即,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方向的风。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方法:

从理想状况逐渐过渡到现实。

(1)超超理想状态下,假设:

地球不自转,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抛砖引玉,比较简单】[此为理解后面内容的基础,很少直接考]

①赤道地区得到的热量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的空气分子变少,气压变低,)形成低压。

高空(的空气分子变多,气压升高,)形成高压。

②同理,两极地区,得到的热量少,空气冷却下沉。

高空(的空气分子变少,气压变小,)形成低压。

近地面(的空气分子变多,气压升高,)形成高压。

③同一水平面上,高压指向低压:

近地面,两极指向赤道;高空,赤道上空指向两极上空。

 

(2)超理想状况下,假设:

地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

【此时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易考到,选择题综合题均可考】

①赤道受热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

两极地区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极地高气压带),高空形成低压。

②高空,空气在从赤道上空(高压)流向极地上空(低压)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在南、北纬30°上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堆积下沉。

下沉时,高空气压减小,形成低压。

近地面气压增大,形成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

此处近地面的高压一端指向赤道的低压,另一端分流指向极地,但遇到了从极地高压指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它们在60°附近会合,从极地来的气流冷而重,把从副热带高压带分流来的暖而轻的气流顶托起来(极锋)。

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空形成高压。

高空的高压一端指向30°上空的低压,另一端指向极地上空的低压。

③简述:

由于考虑了地转偏向力,高空:

气流在赤道上空的高压流向极地上空的低压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纬度30°附近运行受挫,被迫堆积下沉。

近地面:

气流从极地近地面的高压流向赤道近地面的低压过程中,因为遇到了从副热带高压带分流来的气流而再次运行受阻。

分布规律:

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分布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分别在0°、南北纬30°、60°、90°处。

重点提示:

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位置。

风向的绘制。

(过程可帮助我们记住气压带的位置。

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即得近地面的风带及风向)。

变型图如下供参考:

可转化成该页上图。

(3)理想状况下,假设:

地表均匀。

【要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了】

①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12月22日——次年6月22日),气压带和风带也向北移。

同理,太阳直射点向南移(6月22日——12月22日),气压带和风带也向南移。

例如,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从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右图中左边黑色粗箭头),对应的气压带(阴影部分)和风带(空白区域加上细箭头表示的风向)也向北移动。

提示: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季节。

(如,上图最右侧部分,中间的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位置偏北,可知太阳直射点位置也偏北,因此为北半球夏至日。

(4)现实状况下,无假设。

即:

下面“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的内容。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

(1)影响因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

②海陆分布(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③地形起伏

2.气压分布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冬季,陆地降温快;亚欧大陆上,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高压指向阿留申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成西北季风(东亚地区,如,中国东部,日本,朝鲜,韩国等)。

另一侧指向赤道低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成东北季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成指向澳大利亚的西北季风。

 

(4)夏季,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成东南季风。

由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加上印度低压的吸引,南半球的东南季风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

此外,夏威夷高压指向印度低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东南季风(东亚地区,如,中国东部,日本,朝鲜,韩国等)。

(5)因此,中国东部: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东南亚等地: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提示:

画出冬季(夏季)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冬季,大陆降温快,空气下沉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印度低压)再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可画出东亚、南亚季风及风向。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常考】

(1)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2)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3)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4)其他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5)重点熟识课本图2.16和图2.17。

此图为北半球大陆西、中、东岸不同纬度的气候类型。

南半球与之基本关于赤道对称(南半球无大陆性气候)。

成因可参考《名师金典》P42页表格。

常考气候类型、分布位置、气候特点、成因。

如:

热带雨林气候

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

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东岸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低压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雨季集中在夏季,旱、雨季明显(比热带草原气候雨季更集中,雨量更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旱。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干燥少雨。

(气温年较差大,昼夜温差大,内陆水汽少,干燥少雨)【大陆内部,深受大陆的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降水均匀,降水年变化小。

【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极地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少。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面与天气

(1)左图为冷锋,右图为暖锋。

区分:

主要看冷气团。

①冷气团一直向前冲,则冷气团力量强,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冷锋。

②冷气团向后撤退(回头),则冷气团力量弱,说明暖气团占优势,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入侵,即为暖锋。

(2)锋前、锋后:

以锋线为界,锋面的推进方向(即主攻气团的推进方向)为锋前。

【或者:

锋面符号所指方向为锋前。

(3)注意降水区域:

暖锋锋前,冷锋锋后。

【过境天气】①冷锋过境前:

温暖晴朗(被暖气团控制)

过境时:

阴雨、大风等天气。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冷锋案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②暖锋过境前:

低温晴朗(被冷气团控制)

过境时:

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暖锋案例:

一场春雨一场暖。

(4)准静止锋:

连续性降水

江淮准静止锋:

长江中下游“梅雨”天气(6—7月)。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昆明准静止锋:

贵阳至昆明一带,冬季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与暖空气对峙,“天无三日晴”

2、气旋与反气旋

(1)中心气压低,为低压(气旋):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被迫抬升,温度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多阴雨天气)。

(2)中心气压高,为高压(反气旋):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气体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体减少,高空气体下沉补充。

下沉增温,晴朗天气为主。

提示:

若问气旋或反气旋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画出简图即可判断。

《名师金典》P48要点阐释,要点1,2,3,4内容重要(要点4中的雨带的移动为自学内容)

三、锋面气旋

我国东北附近的一处锋面气旋(北半球)

锋面气旋【气旋中心为低压,如果不同性质的气团(冷气团、暖气团)向中心流动,相遇后又能形成锋面,因此叫锋面气旋。

】关于锋前和锋后的天气情况,参照前文锋面与天气。

南、北半球的判断:

【已知风向: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偏右的为北半球,风向偏左的为南半球。

已知气团性质:

暖气团靠近赤道一侧。

据此画出赤道的大致位置,也可以分出南、北半球。

风向问题: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在箭头处画出坐标,可得风向。

【有时,因为风向贴近坐标轴,可用“偏”某风代替。

如图,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向右偏,角度画小一点就是西南风,画大一点就成了西北风。

因此可用偏西风(包括了西南风和西北风)代表即可。

注意:

仅在风向贴近坐标轴时适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一、掌握水循环过程(特别是海陆间循环),了解水循环的意义。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记住箭头代表的含义】

二、掌握河流水的补给类型。

《名师金典》P62表格。

三、了解水循环的意义(要能判断正误)

世界洋流分布图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世界四大著名渔场:

A秘鲁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北海渔场。

【思考渔场的形成与哪些洋流有关?

看图】

洋流模式图,中低纬度的洋流,沿什么方向流动(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大洋西侧(即大陆东岸)是暖流。

(大洋东侧是?

例题如《名师金典》P68例题1,P69例题6,P70页5-8,P71页15题

【中高纬度又如何?

结合图记忆】

印度洋的洋流方向(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因此可根据印度洋的洋流方向判断季节)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风,洋流顺风流动,遇到陆地,绕开,向南运动,通过南赤道暖流向西补充流走的海水,形成环流。

(冬季?

例题:

《名师金典》P70页3-4小题。

洋流的影响:

《名师金典》P68要点3。

举例作为了解。

提示:

掌握洋流模式图。

能根据洋流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以及洋流性质(暖流或寒流)

洋流名称尽力去记。

特别是,提到某个洋流,要知道它的大致位置。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外力作用有那些表现?

《名师金典》P78、79。

能认识不同的地貌及成因。

特别要注意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