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4566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古记事法 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 组图.docx

上古记事法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组图

上古记忆法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组图

结绳记事席慕容

有些心情,一如那远古的初民

绳结一个又一个的好好系起

这样 就可以

独自在暗夜的洞穴里

反复触摸 回溯

那些对我曾经非常重要的线索

落日之前 才忽然发现

我与初民之间的相同

清晨时为你打上的那一个结

到了此刻 仍然

温柔地横梗在

因为生活而逐渐粗糙了的心中

最早的记忆方法:

上古结绳记事

 结绳记事是原始记事的一种方法。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

《易.系辞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孔颖达疏:

"结绳者,郑康成注云,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义或然也。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

"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

"后以指上古时代。

《庄子·箧篇》: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留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结绳记事是文字发明前,人们所使用的一种记事方法。

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

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地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传播信息。

人类在没有发明文字或文字使用尚不普遍时,常用在绳索或类似物件上打结的方法记录数字,表达某种意思,用以传达信息,处理事件。

中国自古就有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

《易·系辞》载: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说文解字·序》载:

“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

结绳记事(计数):

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

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

文献记载: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

“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

大事,结个大结,小事,结个小结,结多少个结,跟随要记的事物的多少来结 有点像现在的会计做账,根据以济业务的不同,分别记各种各样的账目(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等),根据金额的大小,也做种种不同的账本,便于结算。

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古人为了要记往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

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

如果要记往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

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

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

华夏民族有一件精美绝伦的精神衣裳---汉字。

俄罗斯有句俗话:

“没有文字的民族,就像没穿衣裳的人。

”汉文字就是华夏民族最美丽的衣裳。

华夏民族的衣裳也是华夏民族的一种文字。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起初,先民们用“堆石记事”,以石块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

但这种方法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

接着,先民们用“结绳记事”。

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

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

织女又利用植物的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当然取代了“堆石记事”。

后来,有人嫌结绳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表示,小结用“△”表示,重结用“米”表示。

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

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

但这种符号只是少数人之间的秘密,难以普及。

于是民间便发明了图画文字,用简单的画面来表现具体事物,如画山形代表山,画水波代表水,画圆形代表太阳,画半个圆代表月亮等等,这种文字稍有文化常识的人一看就明了,易于流传。

再后来,黄帝手下的史官仓颉(xie第二声),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象形)加以整理,并结合符号刻记的有关原理(指事、会意),创造了系统的象形文字。

史书上说,仓帝(仓颉原也是帝王,后归黄帝为史官,也有书中记载是仓颉的后人成为黄帝的史官),史皇氏,名颉,姓侯冈。

一出生就会书写文字(当然是少量的象形字),长大后受到河洛图形的启示,穷尽天地的变化,仰观天上奎星的圆曲的形势,俯察龟背的纹、飞鸟的羽、高高的山,汤汤的河,然后创立了较完整的文字系统。

据说,当这一套文字系统形成的时候,天空下了谷粟雨,鬼神在夜里哭泣呻吟,龙蛇都潜藏了形迹。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

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

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由于汉字除了象形以外,还有其他构成文字的方式;而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文字。

然而,甲骨文和金文亦算是象形文字。

此外,玛雅文字的“头字体”和“几何体”亦是。

现存象形文字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象形文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文字,属于象形表意文字类型,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

文字总数约1600个左右。

东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一个字或几个字代表一句话,字句从左至右,自上而下。

这种文字大约产生于公元11世纪以前,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

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丽江的一些东巴,创造了格巴文。

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

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它不仅是解开人类文字产生之谜的宝贵史料,而且也是丰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想字体之一。

东巴文被誉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象形文字系统的确立,华夏民族有了精神的衣裳,华夏文化有了绝佳的载体,炎黄子孙有了能体面自信地步入世界的资本。

 从结绳记事到结绳寄情

结绳记事就是绳与结在人类发展史上曾有过另一种重要作用,“神农氏,结绳为治”(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易-系辞》记载:

“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那时候,结绳在表示战争、管理、贡赋、仪式都有巨大的作用。

在每一条绳上都有很多结和彩色的线,而不同的彩线则表示不同的信息,比如,红色表示战争,白色表示和平,黄色表示金子,绿色表示收成,黑色则表示死亡和灾祸……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以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

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

“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

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

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

并且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

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

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

如此像“同心结”自古以来便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

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

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大流士结绳记事

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

“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仓颉:

从结绳记事到中国文字发明

中国古代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是基本可信的甲骨文被发现之前的几千年间,中国历代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有“结绳”说、“书契”说、“仓颉造字”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等说法。

这些说法,大都是对古代传说的记载,有些也加上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

文献中的记载大体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

前者主要集中在结绳说和刻契说,后者主要集中在仓颉造字说。

《春秋*元命苞》中说:

“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冈……于是穷天下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

”《论衡》中说:

“苍颉四目,为黄帝史。

”古籍中有写作“仓颉”的,有写作“苍颉”的,都指的是一个人。

仓颉是上古时期人,是黄帝的史官。

初以结绳记事,后发明以图形画像记事,是汉字的首创者。

聪明的仓颉一直以来就感觉到结绳记事的办法已经不适用了。

天下的事情越来越多,结绳记事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那些记事的绳子多得堆积如山,经常造成失误和混乱。

根据这次重定日月图形受到的启发,仓颉马上建议黄帝实行一次重大的记事改革,即把不同的食物绘成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表示特定的意义,用来记述事情。

开明的黄帝励精图治,当即同意了。

于是仓颉按照动物、植物、山川等各自不同的形状随形画影,造出了第一批数十个图形和符号。

《风俗演义》一书记载:

“三皇结绳,五帝画像,三王肉刑,罢世黜巧,此言步骤稍有优劣也。

”说的正是人类从黄帝时期开始尝试用图形画像法记事的历史。

这种方法一经流传开来,人们便纷纷依葫芦画瓢似的效仿,即东汉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这样一来,各地区、各部落渐渐造出了许多图形和符号,即使是同一事物,图形和符号也不一而足,很不统一。

仓颉又一次向黄帝提出建议:

统一文字,以便通行使用,不至于引发混乱。

这以后,仓颉就广泛收集不同的图形符号,梳分整理,定音正义,进行统一规范。

这便是象形文字的雏形。

仓颉因此成了汉文字的发明者。

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

神话传说仓颉造字,奉命于天,可见其神圣;《淮南子*本经训》载:

“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

”足见人类造字是感天地泣鬼神的大变革。

虽然在今天看来,象形文字是汉字中最简单的造字,很难用于表示意义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在原始初期实在是了不起的创造发明。

正是象形文字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创造了基础。

它实现了用文字记录语言,并通过语言发挥巨大作用的第一次飞跃。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汉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它将有声语言转变为无声语言,将口头语言转变为书面语言,将听觉音符转变为视觉符号,突破了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时空局限,延伸了语言的功能。

人们利用文字进行交往,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自由,文字成了人类相互之间交际的最重要的工具。

汉字自从黄帝时期产生雏形以后,就成了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古老的语言文字,它以特有的理据优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古埃及的圣书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等虽然也有悠久的历史,但它们早已不再使用,成为了世界历史陈迹。

汉字不但记录汉语,而且先后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借用去记录他们的民族语言,日本、韩国文字中至今还夹杂有汉字。

在我国历史上,契丹、西夏、党项、女真等古少数民族也曾模仿汉字创造了独特的文字系统。

可见,汉字为记录汉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如一位学者所言:

一锅豆浆经过卤的点化做成了豆腐,豆腐做成了,谁能把其中的卤从豆腐中分离出来呢?

相较汉字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以及上述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而言,汉字是卤,正是因为方块汉字的点化,才产生了他们的文字,给他们带去了文明。

据考古资料,汉字起源不会晚于六千年至五千年前。

如河南舞阳县出土的甲骨契刻符号,据考证已有八千年的历史,殷墟甲骨文与它则一脉相承。

湖北宜昌出土的象形文字,也有多年的历史。

可见,汉字在六千年至五千年前确实已经出现了。

从社会发展来看,五、六千年前已是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已经发达到了相当程度,交际日益频繁,稍纵即逝的有声语言已满足不了广泛交际和诸多记事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创造文字已成了必需而完全可能的了。

而这个时期正是炎、黄、蚩三祖活跃的时期。

曾有专家学者说:

“中国的汉字发展,自商代到今天。

”又有人说:

“到了殷商,才开始有了文字——青铜器铭和甲骨文。

”对仓颉造字不予承认。

其实不是这样。

一种文字从产生到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系统,被人们普遍掌握并且应用,应当有渐进过程的,并不是一朝一代就能打造出来,否则,就诞生了又一个像女娲用黄泥捏、用绳子蘸稀泥甩出人来的神话。

引用曲辰先生的说法:

“这些论者的认识,大约是认为商代以后的汉字是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着的,而商代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及占卜刻在龟甲牛骨上的文字,是大约在某一个夜晚,突然之间就产生了,并被商代人普遍接受并应用了似的。

” 曲辰先生一语中的,明确地启示汉字的产生应当从殷商上溯。

曲辰先生在他的《“黄帝生阴阳”是怎么回事?

》一文中说:

“孔颖达在《商书序》中说:

‘伏牺、神农、黄帝之术,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春秋左转*昭公十二年》载:

楚左使倚像‘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现在,《三坟》失传,《五典》只存《尧典》和《舜典》,按春秋之际尚有人能读《三坟》之载及现在还存有《五典》之中的《尧典》、《舜典》的情况而论,黄帝之时有言大道之书当为不虚。

”据东汉经学家杜子春考究,《易经》共有三部,其中第二部名《归藏易》,是黄帝时所作。

可见,黄帝时人已经开始用这些象形文字记事著书了,仓颉造字是可信的。

那么,原始文字是仓颉一个人造出来的吗?

汉文字从最初始的画像,到后来的图形符号,再到今日的线条结构,历经了数千年的创造和演变。

人类语言从无到有,文字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就是从蒙昧到智慧、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

人类以其智慧和创造,完成着一次又一次飞跃。

那些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人们像天上的日月星辰,永远放射光芒,这其中有帝王将相,有圣人俊杰,更有数不胜数的平凡的劳动者。

汉字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或其它领域的实践中创造并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的,是集体智慧和集体创造的成果,仓颉只是千千万万个文字发明创造者当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卫恒在《书势》中说:

“黄帝之史沮诵、仓颉,眡彼鸟迹,始作书契。

” 这里就不只一个人了。

也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但在社会里,仓颉也不只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敷衍记事了。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记住这些远古的文字发明者,记住这些至今闭目一想亲切犹在的伟大的仓颉们!

从结绳记事到古岩画:

泌阳县羊册上古岩画遗迹

泌阳羊册上古岩画遗迹到底是怎么回事?

羊册镇上古岩画遗迹传递着怎样的远古文明信息?

踏入泌阳县羊册镇擂鼓台山谷,拂去尘封数千年的面纱,一枚枚、一串串玉环般的凹穴竞放异彩,一个神奇与玄奥的古老世界轰然打开:

绵延40余公里的具茨山岩画,传递着众多的远古文明信息,丰富了驻马店市上古文化的内涵,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被发现以来已经得到有效保护,因为泌阳县羊册镇等地的上古岩画由于在野外,表面裸露,风化程度日益严重,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羊册岩画的地理坐标泌阳上古岩画神秘在何处?

泌阳上古岩画位于泌阳县城西北32公里处的羊册镇擂鼓台山区。

这里平均海拔312米,擂鼓台山、安寨山和薛山三山鼎立,山体连绵舒缓,沟深林密,山上岩石裸露,怪石横生,原始古朴,地貌独特,是一个隐蔽神秘之地。

近年来,发现在泌阳县羊册和黄山口境内的擂鼓台、安寨、徐庄、郭岗、周陈、棠李沟等地,4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近千处的上古岩画遗迹,其内容之丰富,分布之广令人惊叹。

泌阳岩画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

岩画主要分布在羊册镇和黄山口乡交界处,呈西北—东南走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平均海拔200米。

这里的大寨子山、徐山、擂鼓台山、安寨山是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泌阳北部的分界处。

这里独特的山川形势,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上古时期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之一。

谈到“羊册”的来历,这里西汉之前原名为“羊栅”,是一处繁华的集市,后改“羊栅”为“羊册”。

目前,这里有南冲寺、五龙顶、罗汉寺、圣母庙,徐山岩壁佛雕等古文化遗迹。

羊册岩画的历史演变亲临羊册岩画遗迹现场考察并参与提案督办的赵荣霞向记者介绍了她所看到的羊册岩画遗迹:

从岩画和石羊敲凿的工艺看,其工艺全部是用钝器敲击而成,没有用锐器雕凿的痕迹,说明当时还没有金属工具。

加之此地周围有多处古文化遗址,如豆腐店古文化遗址、石台古文化遗址、蒋庄龙山文化遗址等,这些岩画和石羊的雕凿年代,应在公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即“伏羲时代”。

赵荣霞分析,从岩画的图案看,羊册岩画的风格与新郑具茨山岩画、方城岩画相似,应同属一类,是祭天活动的遗存。

史载,伏羲时代已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结合,并以“养牺牲以供庖厨”,故伏羲氏又称“庖牺氏”。

这个时期,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已学会在木材、石板、骨头上画八卦,刻符号,代替“结绳记事”。

这些岩画和石羊,可能是古人观天察地,探讨天时之变和祭天的记录。

赵荣霞认为,从地名看,西汉之前这里已叫“羊栅”,很可能在新石器时代,这里有一个以养羊为主的原始部落,他们把羊作为图腾和祭祀上天的贡品。

这种用羊作为祭祀的习俗延续至今,如当地群众为纪念修建马仁陂的召信臣,即用羊进行祭祀。

在棠李沟公路东侧约20米处有一尊高3米左右的石羊,石羊旁边有一块长2.5米、宽1.5米的石板,一端敲凿有类似洛书的图案,另一端有类似山川河流的地形图。

赵荣霞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古人的天象图和方位图,也是敲凿在石头上的“罗盘”,用以指导农业和放牧。

赵荣霞告诉记者,从羊册岩画可以看出,尽管当时还没有出现甲骨文,但利用符号记事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文字时代所产生的这些岩画,是上古时期古人生活的智慧结晶,也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的文化总结,与文字一样,有记录作用。

所以,中国有记录的历史,不应从甲骨文时代算起,而应从符号记事的年代算起。

羊册岩画与“河图洛书”有联系?

泌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周豫琳是我市的知名文化学者,被誉为泌阳的“活字典”

谈起羊册岩画与“河图洛书”的联系时,擂鼓台山下的擂鼓台前的小山村,是一处令考古学者、爱好者怦然心动的地方,中原具茨山类型第一件动物负天书——“龙马负河图洛书”就矗立在这里。

一尊形似傲首山川的石马,从头、颈到后背凿满了大小不平的凹穴,颈部有6枚大如银圆的连星凹穴,后背有25枚如铜钱大小的凹穴,构成似龟爬行的图案,考古学者称其为“龙马负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上古时期传下的神秘图案。

相传,伏羲曾降伏一头黄河中自称“龙马”的吃人“丑怪”,获得刻有古怪图案的玉石一块,世称“河图”。

伏羲据此作“八卦”,用来推算历法,预测吉凶;又相传大禹在洛阳附近引洛河水疏通河道时,从干涸的河底浮出一巨龟,被大禹放生。

不久龟重返洛河,献给大禹一块玉石,上刻有符号,大禹命名其为“洛书”。

大禹依法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制九章大法治理社会。

时至今日,“河图洛书”是什么样子仍是未解之谜。

此前考古界曾认为,西安半坡村出土的石板上用锥刺的圆点排列的等边三角形图案是“河图洛书”的原型。

相比之下,擂鼓台山“马负图”比半坡遗址出土的“石板负图”更接近传说中龙马负“河图洛书”的原型,倍受考古专家、学者关注。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推断:

中原凹穴的年代应在4000年前形成,它(指擂鼓台山前村石马)背似龟,头面似龙马,虽与记载极其相似,但是不是“河图洛书”还待考证。

如何保护羊册岩画遗迹赵荣霞认为,羊册岩画由于留存于野外,表面裸露,时刻受到风雨和日光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画风化程度日益严重,有的已经模糊甚至消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