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502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docx

511市政府督导自评报告

康县一中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陇南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接到陇南市教育局陇教发[2013]103号和陇政教督[2014]7号文件以后,我校认真学习了相关文件和《甘肃省普通高中综合督导评估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

在自评过程中,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严格对照《方案》自查、自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肯定成绩,决不回避存在的问题,把自评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了自评工作的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全面合理。

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5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14人。

全校现有在岗教职工224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4%,现有省级骨干教师6人,中学高级教师30人,陇南市名师2名,中学一级教师61人,中学二级教师122人,中共党员66人。

学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教学楼一栋、图书实验楼一栋、科技一栋、学生公寓、餐饮中心、教工住宅、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建成了通用技术教室2个,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2个、音乐、体育形体教室各1个,改造图书室1个,建成学生心理咨询室1个,校史馆1个,学生书法美术展室1个,民乐室1个,2013年建成了教育教学录播系统(1个录播教室、5个互动教室、53个多媒体教室、3个多功能室),与校园网结合建成了校园信息化资源系统。

2013年,我校聘请了教育专家外籍英语教师Astrid(阿斯提),给全校教师以及全县其他学校英语教师了多次培训。

二、自评工作过程

根据实际,我校的自评工作从上学期开始酝酿准备并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

我们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学校三年来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自评,现已完成了自评任务。

我们依据自评程序,将自评工作按三个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为学习宣传动员阶段。

主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统一认识,明确意义;制订自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将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使自评工作依计划有序进行;实行指标项目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汇集资料、管理自评档案和统计表格,按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为信息收集评估阶段。

主要按评估指标分解的项目责任范围,各相关部门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对照评估方案的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评,提出单项评价意见,撰写总结性评价报告并在本部门报告评价情况。

在单项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自评,由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综合分析,填写评价量表,写出自评报告。

然后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由学校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作自评报告,广泛听取和征求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最后,再一次提交教职工大会审定通过。

第三阶段为综合分析报告阶段。

通过自评,对成绩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限期进行整改。

通过自评,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校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自评过程中,把本校情况和标准对照,通过量化评估,最终自评成绩为924分。

三、自评指标内容

(一)学校管理

1.先进务实的办学理念,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

学校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提高质量为目的,以完善管理制度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规范管理为着力点,以丰富校园文化为突破口,按照“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和“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并规范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严抓常规工作管理,规范管理程序,强化检查评估。

以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促进管理的规范化,以管理的制度化、民主化、精细化促进管理的科学化,以督导评估促改进、促规范、促提高、促发展。

借鉴和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并结合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名校的教学特点和我校实际创立了适合本校的“232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明显成绩。

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重奖重罚的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分配原则。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外教、名师,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发展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2.质量为先的教学管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教学方面我校一直秉持“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这一理念。

没有质量,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更谈不上学校的发展。

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和《康县一中教学常规工作管理规定》。

抓好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加强了各个环节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从备课、候课、上课、作业批阅、下班辅导到考试小结都形成了规范,养成了习惯。

特别是全体教师重视每一节课,在努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效率方面下了功夫,取得了实效。

我校2012届学生在高一学完必修课程以后,严格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精神选订了选修I的教材,开设了选修课程。

我校高一、高二都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学校课程,2012年我校又组织审定了32门走完开设程序的学校课程,开发出了《钢笔书法教程》、《应用文写作教程》、《高中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数学问题案例研究》等4本精品校本教材,丰富了学生课程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推行“232”教学模式。

在对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的考察和周边先进学校多年运用的学案模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提炼后,形成具有康县一中特色的“232”教学模式(课前2环节,课内3环节,课后2环节)。

学校通过制定教学改革实施计划,培训教师,听课、评课、教学比赛、竞赛活动,示范引领,确定学科教学对比跟踪班级等方式推动教学改革有效进行,在一年多的“232”教学模式的推行中,教师们逐渐认同并积极践行具有康县一中特色的这一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3).加强集体备课,按照集体备课及“三备一反思”的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作用和科任教师的集体智慧。

各年级各学科教师都能重视每一节课,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坚持集体备课,不随意讲一节课,已显现出良好的效果。

同时,教师之间建立师徒关系,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师傅大胆、负责地指导,徒弟虚心、勤快地请教,师徒都能正视各自的不足,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实践证明,师徒协议、集体备课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可行办法之一。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集体备课活动的检查和规范,这一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4).不断改进学法,积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

各学科教师,普遍从关心、爱护学生入手,了解学生、体谅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争取学生对各自学科的热情。

同时,教师们更重视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主动征求他们对各自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法、指导学法、教学相长,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仅上学年全校性的评教,征求各学科的教学意见共六次,学校将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汇总后及时反馈给每一位科任教师,使他们及时调整、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加强教学研究,开展教研活动。

坚持双周开展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坚持研究我们的实际情况,深入反思总结,特别是上学年,全校教职工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各自的工作,均写了书面发言提纲。

班子成员分别听取了各年级教师的总结发言。

高、中考结束后,两个毕业年级均作了认真的反思总结,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全校高考总结汇报会、德育研讨会、教学研讨会,每位教师和班主任都撰写了教育教学论文。

三年来,我们共举办了三次教育教学研讨会,出版教师论文集两本。

加强了课题研究,我们不仅申请立项了五个省级课题,而且顺利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并获得了二等奖。

(6).学校建成的校园网及教育教学录播系统(包含一个录播室,5个互动教室,53个多媒体教室,2个多功能室和1个多功能厅),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建成了先进的主干千兆、全数字多网合一的校园网,每个教室都能和“天网地网”连接。

建成的这套信息化教育资源系统,不仅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而且通过录播系统的直播和点播功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对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提高业务能力,实现学校信息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巨大的作用。

3.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努力优化的办学条件。

2012年春季,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了统一规划,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确定了把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优秀文化有机结合的思路,拆除了以前陈旧、封闭的砖墙,代之而起的是美观、开放、包容的栏杆式围墙,老师和学生眼界变得更开阔、更深远。

利用栏杆文化平台,在栏杆上镶嵌着一个个灯箱广告牌。

广告牌内容涉及全国名校介绍,书法、武术、戏曲、中医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简介,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的引导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礼仪,树立远大理想。

现在的校园内有喷泉、旗台、报栏、花园草坪,整个布局错落有致、对称和谐,彰显了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

在花园和草坪的设计上,学校提出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设计思路。

在花园草坪的林荫小路旁设有座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为了调节空气、绿化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内种植了多种花草树木,让大家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整个校舍线条分明、色彩和谐、布局合理,使人一踏进学校就会产生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欣赏优美的校园环境、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品味无声的人文气息,学生们的仪容仪表、思想情操在其间都受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

我们还充分发挥报栏文化和墙壁文化的作用。

报栏文化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在教学楼前的四个报栏中是关于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表彰以及简介,以此为激励,无声胜有声,让整个学校形成浓浓的“你追我赶”的工作和学习气氛。

在求真楼和揽月楼旁边的报栏中是关于学习一些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的掠影,以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以及社团活动的热情,体现了学校“活动促教,活动育人”的理念。

在公寓楼前和餐饮中心的报栏中主要是一些关于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的内容,主要是为了随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墙壁这块阵地,在校园内四周的墙壁上,分别是“四有四会”、“十讲十比”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此引领和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启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启蒙读物,学习具体的道德、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在无形中对学生起到文化熏陶、激励引导、规范思维的作用。

一走进教学楼更是让你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首先展现在眼前的是代表我国文化深厚底蕴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八个大字,中楼梯依次向上正对楼梯的墙壁上对称的挂着“宁静致远”、《兰亭集序》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具有古典魅力色彩的书法工艺作品,在中东西楼梯口两侧都挂有写着“天天向上”、“学业有成”等激励性的名言话语的镜框,这些都营造了一种深厚广博、激励引导、拼搏进取的文化氛围;在每个教室外面的墙壁上都钉有写着每个班的班训的标志牌,以此树立每个班的目标和精神内核,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打下思想基础。

学校还在每层教学楼着力打造校园文化长廊,一楼主要是习惯教育的文化内容;二楼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思维方法、人格养成教育的文化内容;三楼主要是弟子规以及相关名人故事的文化内容;四楼主要是民族精神及国内名校介绍的文化内容;五楼主要是国外著名学府的文化内容。

文化长廊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及各国文化的魅力,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学习、生活习惯,展示学校文化育人的教育实践。

同时学校在2013年还大力改善教师的办公环境,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和饮水机,体现了学校“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每个办公室责任制度上墙,充分发挥管理文化的作用,让每个教师了解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真正按照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要求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楼、图书实验楼、科技办公楼、学生公寓、餐饮中心、教工住宅、塑胶田径场、六个篮球场、三个排球场、二个羽毛球场等已全部投入使用。

同时建成了先进的主干千兆、全数字多网合一的校园网,每个教室都装有投影、实物展台、多媒体电脑,并与“天网地网”连接。

4.紧密和谐的家校联系,交流共赢的校校联合。

学校为了加强家校联系,于2006年成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并且多年来一直坚持每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及时召开家长会。

通过家长会加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班主任、家长与科任老师、家长与家长以及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使得教育的各个参与者能形成合力,共担教育目标和责任、共享教育经验和心得。

尤其在2013年由督导室组织了一次规模庞大、内容详尽的家长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回收率高,调查反馈的信息客观真实,对我校的各方面工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在每学期开学报名时,家长和学校都会互相登记电话号码,便于学校与家长及时联系沟通。

学校也会根据需要临时通知个别家长到校共同商讨学生的教育问题。

同时我校同本县生源学校加强联系,溯源评估学生的成长动态,且互派教师交流观摩、共同促进。

在县政府帮助下,与浙江传媒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校本课“媒介素养教育”的开设准备了师资和资源。

从2008年开始由学校领导带领部分学科教师曾三次到甘肃省新课改样本校——兰大附中考察学习;2009年6月,学校领导带领高三学科组长和部分处室负责人赴宁夏考察了银川一中、二中和银川实验中学,充分了解了课改区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堂特点,听取了经验介绍和反思;2010年6月,高三学科组长10余人赴深圳考察了松岗中学、福田中学和华富中学;2012年3月校领导班子前往略阳县天津高级中学和勉县一中交流学习;2013年高一年级组前往成都七中观摩学习。

总之,通过与这些学校的联系和交流,为我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方法和经验。

(二)教师发展

1.规范提高职业道德,夯实提升专业水平。

通过学校一周一次的例会和集体备课、双周一次的党组会和教研组会的学习、培训,以及通过楼道文化、宣传标语、办公室悬挂的制度标牌等,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领会“爱”与“责任”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明确“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

坚持双周开展的各学科教研活动,是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每学期结束前,全校各学科科任教师都要从不同的角度,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写出书面发言报告。

校领导亲自参与听取各年级教师的总结发言,并及时作出点评。

每年高考、中考结束后,高中、初中两个毕业年级均认真地反思总结。

学校也及时组织、专门召开高考总结汇报会、德育研讨会、教学研讨会等。

教科室、督导室要求每位教师和班主任都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三年来,我们共举办了四次教育教学研讨会,并出版了康县一中教师论文集专辑。

强化了课题研究工作,我们不仅申请立项了五个省级课题,而且顺利完成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并获得了二等奖。

积极鼓励教师、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竞赛、比赛,以提高自己、激励后进。

我校三年来获奖教师共计达118人次,获奖学生共计达75人次,省级以上发表教学论文有103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发展。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成长发展,我校利用深圳支教的便利条件对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支教老师介绍深圳教育发展情况、上示范课、与本校教师同上一节课、专家团成员举办讲座等形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以上活动,使全校教师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培训。

特别是在2011年6月以后,在总结新课改实施一年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培训工作:

2011年8月前全体教师都参加了“国培计划”网络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获得了合格证,全校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上得到培训。

学校先后派谈廷军等22位高中备课组长分别赴天水、平凉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学科骨干业务培训,专家的讲座和一线教师的现身说法,帮助我们解决了新课改实施中的许多困难;

邓继花、李艳、蒲冬生先后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华东师大参加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且回校后都在教研组内进行了汇报交流,并对其它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组织了多次校本培训。

在教研组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观看学习新课程名师授课光盘,并由教科室对教师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和学校课程开发的操作方法培训。

除了上述培训外,我校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方面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促进教师成长发展:

高中各年级各学科都认真组织每周的集体备课,研讨教法、学法。

推行学案导学制度。

先倡导教师在写教案时增加学案设计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学案,要求各种类型的公开课必须具备教学设计、学案和课件,对全校的课堂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组织校内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新课程课堂特点是评价参赛选手的首要标准。

成立了“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九个听课小组,由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督导室主任担任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组员,观察课堂,定期整改。

由于措施得力,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2013年全市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我校选派的7名选手,有6人获奖,其中全市第一名2人,第二名3人,第五名1人。

(三)学生发展

1.明确培养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我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和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四有”和“四会”为目的,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确定了“立德树人”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学生道德品质评价办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通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评选“道德之星”、“文明之星”等形式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加细化学生管理工作,体现“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在2013年成立了德育处和学生处。

德育处着力落实学校提出的“以德育为特色”的办学思想,深入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建设一支富有责任心的班主任队伍,培养一支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严格规范班级管理,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我校明确提出了德育工作四项基本任务:

(1)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做起,弘扬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使学生爱家、爱校、爱家乡、爱祖国;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学生建立自信,建立成功的自信;(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较好地完成这四项基本任务,学校首先调整完善了德育处,健全了德育处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和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

其次,根据学校现状,经调查讨论,选定转变学风为突破口,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并突出了两个重点:

一是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信。

使他们有成功的自信,有“五个学会”的自信。

二是突出养成教育。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信“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的理念。

这两个重点是实现学风、班风、校风根本好转的关键,也是我们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

最后,狠抓落实。

德育任务的完成,育人目标的实现,学风的转变关键在抓落实。

为了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出成效,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抓思想认识的提高。

通过行政会、教师例会、培训会等的宣传和学习,使全校教职工真正从思想上明确德育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改变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真正把全员参与、齐抓共管落到实处。

(2)抓目标责任的落实。

学校各职能部门、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各学科教师都有各自的德育目标责任,并强化了常规管理,班级管理。

坚持了每学期2—4次德育专题会和班级工作情况汇报会,坚持了每期总结会和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会,坚持了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坚持了每周二全校纪律、学习、卫生等工作情况的讲评,坚持了每周日晚自习的班会,坚持了每学期一、二次家长会和不定期家访。

(3)抓德育活动的实施。

给学生布置德育作业,让其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如洗衣、做饭、孝敬父母,使其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对学生加强平时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训练,让其从小事做起,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学会打扫卫生等,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如每学年举办两次运动会、举办一次艺术节、组织开展各种演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载体。

(4)抓德育教育的创新。

通过认真总结、反思,不断探索适合我校实际,适合我校学生的德育模式、管理方式。

同时,吸纳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经验,大胆实验、不断创新,如导师制、班干部轮流制、成长记录、档案袋管理等方式,通过这些方式进一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5)抓精神文明的建设。

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不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学习园地、板报橱窗等,坚持对全校师生进行普法教育、禁毒教育、安全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绿化环境、美化校园,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是富有成效的。

现在,学生中勤奋好学的多了,自觉学习的多了,课余学习的多了。

特别是早、晚自习前半小时学生都能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有时晚自习突然停电,学生自觉点上蜡烛坚持学习。

两个毕业年级按照学校的安排,坚持上课到最后一天,不躁不乱,这些场面令人感动。

总之,通过学校的狠抓落实,学生以“德育为先”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6)抓第二课堂的开展。

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特长、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

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内容丰富、项目众多,成立了民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篮球社、足球社、心灵文学社等十二个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众多选择,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2.强化课堂改革,提高学习成绩。

首先,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寻找突破口,是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举措。

我校在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对课堂教学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在对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和许多学校风行的学案导学模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和提炼的基础上,终于探索出了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232”教学模式。

模式中的“2”分别指课前的两个教学环节和课后的两个教学环节,“3”指课内的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2”指教师的集体备课和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预习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3”是课堂内容的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课前自学成果的展示;第二个环节是教师的精讲,是对教材及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的点拨;第三个环节指学生课内训练和教师总结,教师根据设定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并作出评价,另外给学生布置课外拓展练习和下堂课的预习。

第二个“二”指课后的两个教学环节,一是指教师要抓好的课后“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二是指各班要成立互帮互学小组。

为了强抓落实和保证“232”教学模式的成效,在具体教学中要求教师坚持做到“不备不讲、不学不讲、不考不讲、不练不讲”,全面致力于在教学中“教会方法、教会创新、注重效果、提高效率”。

其次,加强集体备课,缔结师徒协议。

充分发挥各科骨干教师的优势作用和科任教师的集体智慧。

新老教师间缔结师徒协议,师傅大胆、负责地指导,徒弟虚心、勤快地请教,师徒都能正视各自的不足,互相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