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4484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docx

中考物理复习题型复习三实验探究题试题

题型复习(三) 实验探究题

题型之一 教材基础实验综合

1.(2016·唐山路北一模)根据图中提供的图、文信息,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选择玻璃板的目的是便于寻找像的位置.

(2)乙图,改变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比较两液面的高度差,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3)丙图,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的烛焰偏向左侧,其原因是声音具有能量.

(4)丁图,手电筒的光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白纸较亮,它发生了漫反射.

2.(2016·石家庄裕华模拟)如图,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重合.若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红选择两根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0.0

10.0

第二次

15.0

15.0

  通过观察:

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016·石家庄28中三模)如图所示,在玻璃瓶里装一些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让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并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多功能物理实验演示器.

(1)当把此装置从山脚带到山顶时,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高(填“高”或“低”).

(2)取一吸管,靠近玻璃管口,通过吸管向右吹气,如图所示,发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这说明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用此装置还可以探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你的操作是手握瓶子,需要观察的现象是水柱高度的改变.

4.(2016·唐山古冶一模)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①(填序号)的成像特点.

①照相机 ②幻灯机 ③放大镜 ④投影仪

(2)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通过移动蜡烛和光屏,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将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

(3)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

(4)若用不透明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则在光屏上能(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蜡烛的像.

5.(2016·北京)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当需要防止电磁波干扰时,通常用金属壳将电磁波与需加以屏蔽的区域隔开,避免电磁波进入,这种做法就是电磁屏蔽.中国科技馆有一个金属小屋,侧面的大窗上镶嵌着一块电磁屏蔽玻璃,如图所示.请你自选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块电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够屏蔽电磁波.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者持手机在屋外,观察到手机有信号;然后,实验者持手机在屋内关门后,观察手机是否有信号.

判断方法:

如果屋内手机无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有屏蔽作用;如果屋内手机有信号,说明电磁屏蔽玻璃没有屏蔽作用.

6.(2016·秦皇岛卢龙一模)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体验“模拟引力”之后,进一步思考:

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并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A:

与小球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B:

与小球运动的快慢有关;

猜想C:

与绳子的长度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乙所示实验探究:

用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住一个小球,用手抓住绳子的另一端,抡动细绳,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实验中,用手感受绳子的拉力大小.做几次实验后,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小球的质量(g)

运动的快慢

绳子的长度(cm)

绳子的拉力

1

15

10

很小

2

20

10

3

20

10

(1)实验中,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一现象可说明绳子拉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2)分析对比实验次数1、2的数据,可以初步验证猜想A:

分析对比实验次数2、3的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当小球质量一定时,运动速度越快,绳子的拉力越大.

(3)若把上述器材细绳换成有弹性的橡皮绳,橡皮绳与细绳相比,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优点:

绳子拉力大小可通过绳的形变体现出来.

缺点:

不易控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7.(2016·山西)如图所示是小梦从市场上买来的磁铁魔术玩具,它呈橄榄球形.两个橄榄球形磁铁抛起来后,在空中就会相互吸引、碰撞,发出类似蛇叫的清脆响声,故又名“响尾蛇蛋”.小梦想知道这个磁铁的磁极在哪儿呢?

请你设计实验帮助小梦解决问题.

(1)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

橄榄球形磁铁、一盒大头针;

(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把橄榄球形磁铁放在大头针盒里翻转几下,拿出来观察:

吸引大头针个数最多的两个部位就是该橄榄球形磁铁的磁极.__(开放性试题,方法合理即可)__

题型之二 热学实验

1.(2016·包头)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已知冰的质量为100g.

(1)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4℃.

(2)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续了4min.

(3)物质在第5min具有的内能比第7min时的内能小.

(4)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2.1×103J的热量.[c冰=2.1×103J/(kg·℃),c水=4.2×103J/(kg·℃)]

(5)在图乙所示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

2.(2016·十堰)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液体沸点降低.

3.(2016·保定二模)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c冰=2.1×103J/(kg·℃),c水=4.2×103J/(kg·℃)]

根据图象可知:

(1)在图象中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试管内物质在B时刻具有的内能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时刻具有的内能.

(3)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便于控制温度(答出受热均匀即可).

(4)图丙是小明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图象,老师认为小明的CD段数据有问题,对照图乙,请你说说老师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应较慢(合理即可).

4.(2016·张家口二模)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

(1)实验中除选取了等质量的水、食用油和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烧杯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温度(℃)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食用油温度(℃)

20

22.5

25

27.5

30

32.5

35

37.5

40

42.5

45

由图表信息可得水的吸热能力较强,其判断依据是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升高的温度较低(或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水的时间较长).

(3)小明想到常用水作发动机的制冷剂,利用了水的吸热能力较强的性质;请再举一例:

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但涉及物态变化的例子不合适).

5.(2016·扬州)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

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的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会低于-2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不准确(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没有进一步探究21%附近浓度的盐水凝固点.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6.(2016·东营)为研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如图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两种液体的质量和初温都相同.

(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甲、乙两种液体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2)写出图中所示装置的两处错误:

温度计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无石棉网.

改正错误后,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液体温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甲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乙的温度/℃

90

93

96

99

102

102

102

(3)加热4分钟后,甲、乙两种液体温度均不再升高,原因是甲、乙两种液体均已达到沸点.

(4)据实验数据,可知甲(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题型之三 力学实验

1.(2016·葫芦岛)小刚发现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容易停下来,而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停下来.

(1)小刚猜想: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于是小刚利用长木板、毛巾、装有沙子的纸盒A、长方体物块B,以及弹簧测力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纸盒A.

(3)小刚通过比较甲、乙两图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验证他的猜想.丙图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0N.

(4)当小刚将丙图中平放的物块B拿起时,发现A中的沙子被压出一个坑,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若将B竖直立在沙面上,则沙子被压的坑会深(“深”或“浅”)一些.由此可知: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2.(2015·烟台)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曾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图乙是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丙是“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1)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都有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的操作步骤,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初速度相同.

(2)在甲、乙实验探究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小车动能的大小”分别是由什么来显示的?

答:

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观察木块被小车推开的距离.

(3)下表是小明测定斜面机械效率实验的记录数据.写出表中空白处的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斜面越陡,其机械效率越高.

斜面倾

斜程度

木块所受

重力G/N

斜面高

度h/m

沿斜面的

拉力F/N

斜面长

L/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

率η

较缓

5

0.2

2.1

1

1

2.1

48%

较陡

5

0.5

3.6

1

2.5

3.6

69%

最陡

5

0.7

4.3

1

3.5

4.3

81%

3.(2016·遂宁)小聪学习了固体压强后,爱动脑筋的他想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究竟有哪些特点,小聪进行了大胆猜想:

猜想1:

液体内部可能有压强

猜想2: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猜想3: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4:

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聪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设计并完成了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相平,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不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面几乎没有变化.如图所示,说明该压强计漏气(填“漏气”或“不漏气”).

(2)为了验证猜想1,小聪把探头放入水中,再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有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是否受到水的压强.

(3)在验证其余猜想的过程中,小聪收集到如下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压强计

橡皮膜方向

液面高度差(mm)

1

20.0

朝上

18.5

2

朝下

18.5

3

朝左

18.5

4

朝右

18.5

5

40.0

朝上

36.8

6

60.0

朝上

54.6

7

酒精

60.0

朝上

43.5

①比较序号1、2、3、4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②为了验证猜想3,小聪完成的实验操作应该是表中序号为15、6的实验.

③比较序号6、7两组数据,可得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4)小聪在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4.(2016·绥化)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1)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或海绵的压痕深浅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或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ABD.(填字母)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

把其中一瓶倒出一些水后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绵上,另一瓶也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绵上,观察对比海绵的凹陷程度[或把同一瓶水,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绵上,倒出一些水后,再正立(或倒立)放在海绵上,观察对比前后两次海绵的凹陷程度].

5.(2016·广东)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3)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木块最终会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受到阻力(或摩擦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木块通过做功方式把动能转化为内能.

(5)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0,木块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6.(2016·西宁)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次数

钩码

重/N

钩码上升的高度/m

绳端的拉力/N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机械效率η

1

4

0.10

1.8

0.3

2

6

0.10

2.5

0.3

3

6

0.15

2.5

(1)实验中,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二次实验中,2s内钩码上升的高度为0.1m,则它运动的速度为0.05m/s.

(3)第三次实验中,绳端移动的距离为0.45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4)分析比较第一、二两次实验数据,有用功W1有<W2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η2(两空均填“>”“=”或“<”).由此可知,可采用增加物重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2016·南宁)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6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不能(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变大.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4cm,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为3N.

8.(2016·沈阳)在进行“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分别用不同的器材和方案进行研究.

(1)小明用金属块按照图甲所示方案中的实验步骤依次进行实验,结合图中数据,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F浮<(填“>”“=”或“<”)G排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B(填字母).

A.步骤a中,向溢水杯中注水过少,水面没有达到溢水杯口就进行步骤b的操作

B.步骤a中,在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时,当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将小桶放在杯口下,然后进行步骤b的操作

C.步骤b中,金属块浸没后,溢水杯口仍有水在滴出时就进行步骤c的操作

D.步骤a中,溢水杯中注满盐水并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正确的操作

(2)小红用蜡块按照如图乙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将下述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在天平左盘放置装满水的溢水杯,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③将蜡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天平左端下滑,同时蜡块排开的水从溢水杯口流进量筒中,观察天平的状态.

分析论证:

①上述实验中,将蜡块放入溢水杯中,在排开的水全部流出后,如果天平出现自动恢复平衡现象,则可以说明G蜡=G排.

②因为蜡块在水中漂浮,所以F浮=(填“>”“=”或“<”)G蜡.

③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题型之四 电学实验

1.某班级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所用器材包括电源(6V)、开关、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电流表、若干导线,设计的电路如图1所示,保持R1的阻值不变,多次改变R2的阻值,并将电流表分别接到A,B,C处,测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以及并联电路干路电流I,测量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支路1

支路2

干路电流(A)

电阻(Ω)

电流(A)

电阻(Ω)

电流(A)

1

20

0.3

20

0.3

0.6

2

20

0.3

0.15

0.45

3

20

0.3

60

0.1

0.4

(1)根据图1电路图连接图2未完成的实物图.

解: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总结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3)首先把支路2中电阻一栏的数据填写完整,应为40Ω;只分析支路2的数据,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4)为了研究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小丽同学分析表格中的干路电流这一列的数据,又得出该电路的总电阻分别为10__Ω、13__Ω、15__Ω,最后,为了研究总电阻和各电阻的关系,小丽和小敏两位同学先将总电阻和各电阻阻值大小进行比较,得出并联后总电阻小于单个支路电阻.

2.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镍铬合金

0.5

1.0

D

锰铜合金

0.5

0.5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A、B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②(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③(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

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有同学认为:

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的变化情况.老师指出:

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不明显(填“明显”或“不明显”).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减小了输电线的电阻,从而可以减小输电线上的电能损失.(填“增大”或“减小”)

3.(2016·石家庄一模)小明和小红在实验室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

【设计实验】

(1)小明为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的定量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你认为小明的设计合理吗?

请说明理由:

不合理,不能定量分析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2)小红又找来了一个电阻箱(

)和电压表,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电路,在这个电路中,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还起到的作用是保持电阻箱两端电压不变.

【进行实验】

(3)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5Ω,眼睛观察电压表示数的同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