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44269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一等奖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一课时),教科书第2-4页。

【教材分析】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是《物质的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列举、分析、归纳、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本课先从“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活动入手,让学生初步感性认识物质是变化的,不同物质的变化是有差异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和讨论,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和归纳两类物质的变化,学习判断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新物质,并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有利的,而有的是不利的。

本课共安排了4个活动。

通过活动1“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如观察冰的融化、铁生锈现象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身边的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变化现象各有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生锈等现象,比较和讨论这些变化的异同,使学生逐步发现、总结出两大类物质变化。

在活动2和活动3中,先引导学生从物理变化入手,观察冰融化成水后在状态、质量、颜色、温度、体积等方面的变化,再认识化学变化,观察没有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在颜色、触感等方面的不同,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了解两种物质变化。

最后通过活动4“给物质变化分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两类物质变化的认识,学习判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会产生新物质,并认识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通过了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如观察冰的融化、铁生锈现象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身边的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变化现象各有不同。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生锈等现象,比较和讨论这些变化的异同,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同时这也符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

”这一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同时,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

生活折射科学,科学服务生活的信念。

【教学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

学生要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时以此为指导,在观察讨论—设计实验—分析判断—思考交流—归纳运用经历观察、比较、描述、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用生活经验,问题的提出,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感受变化过程,印象深刻,灌入实验安全意识,记忆长久。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实验现象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学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的能力。

3.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经历观察、比较、描述、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

煎锅、烧杯、小刀、放大镜、磁铁、蜡块、冰块、铁钉、橡皮泥、鸡蛋、盐等器材或材料,以及相关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师:

我读小学的时候,放学后总爱先跑去厨房看着妈妈做晚餐。

因为有两点吸引我,一是:

肚子饿了,认真读了一天书看妈妈有什么美食来奖励我,二是:

厨房中有很多有小趣的科学现象吸引我。

你们尝试猜想一下,我发现了些什么科学现象?

(预设)生1:

煤汽为何会燃烧?

生2:

包子为什么会变大呢?

生3:

水开了为何会冒气泡?

生4:

鸡蛋是怎样变熟的?

…………

师:

同学们真是很聪明,爱思考。

琪琪、波波他们也爱去厨房寻找科学,看看主题图,他们有些什么困惑?

(PPT出示上图)

(预设)生1:

发现冰琪淋变软了。

生2:

锅生锈了…………

师:

你们的观察能力真强,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存在《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

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和图片情景的自然导入,能让学生对已知生活经验进行回顾,并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保持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由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

为对后边的探究活动保持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打下兴趣的基石。

二、活动一:

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PPT出示一组图片):

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1、师: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的物质变化现象。

2、师:

这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这些物质变化前是什么样子的?

变化后又是什么样的?

试着把变化的现象描述出来。

学习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学生讨论活动)

3、汇报交流:

学生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认识物质会发生变化。

(预设小组代表发言)生1:

蛋变化前本来是可以流动的,但熟了以后就是变化成固体了。

且很香了哦。

生2:

烟花中的火药是一些黑色的粉墨,但被点着后就能发出很多种颜色的光彩,还能发热,有很多烟雾呛鼻子。

生3:

水放入冰箱中会冻硬,放在空气中又能变成水。

…………

4、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有什么不同吗?

师:

大家说得真好,想一想这些变化前和变化后有什么不同吗?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

 (预设)生1:

物质会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

 (预设)生2:

有些物质变成了新的不同物质不能变回来了,如烟花点着说变成光、热、气了。

 (预设)生3:

有些物质变成了不同的物质后还能变回变化前的样子,如水变冰,冰还能变回水。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

能依据实际证据,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这节活动在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知道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

二、活动二:

冰的融化

1、PPT出示:

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图片。

师:

还记得四年级的蜡块加热的实验吗?

在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以后,蜡块有什么变化?

2、学生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蜡块在形态上的变化。

(预设生汇报)生:

蜡块加热时时从固态变成液态。

蜡块停止加热以后从液态变成固态。

3、从泡沫箱中拿出示一些冰块。

师:

冰逐渐融化变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相似吗?

在这一过程中,冰的那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4、媒体先播放“冰的融化过程”视频。

5、学生再进行实验活动:

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每个活动小组分一些冰块)

6、组内认真填写下记录表:

冰的融化观察记录表

观察项目

变化现象

状态

质量

颜色

温度

体积

密度

7、实验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

8、知识归纳:

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9、学生试举生活中同类型物质变化现象;

10、教师归纳出示同类现象,PPT出示课本图(锡融化后用来焊接电子元件、铁水被铸成铁锭、卫生球变小的图片)。

11、学生讨论:

分析以上例子,了解物质形态的变化。

12、(预设讨论结果):

这些物质的变化相似,都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它们都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活动目的是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物质变化都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加深对物质形态变化现象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大体包括的要素:

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它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

三、活动三:

铁锈还是铁吗?

1、师:

活动二的探究过程让我们认识到了:

有些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它们都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大家想一想是不是也会有些物质在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呢?

2、学生口述自己的想法或举例。

3、PPT出示导入:

出示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

请同学们拿出科学学具包中的铁钉一起来观察。

4、师:

仔细观察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它们有什么不同?

5、学生观察活动:

学生观察比较,并记录不同特征。

观察记录表

观察项目

未生锈的铁钉

生锈的铁钉

颜色

触感

硬度

6、小组交流:

各小组汇报观察比较的结果。

7、师提问:

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

有什么方法证实你的猜想?

8、实验设计:

学生分小组设计检验铁与铁锈是否同一种物质的实验方法。

如用磁铁吸等方法。

9、实验活动:

小组实验。

按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方法进行实验。

10、实验结论:

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11、师深化追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发生了类似铁生锈的这种变化?

(预设)生:

铜产生铜绿,食物腐败变质,酒精燃烧……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是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在本课的这些活动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希望孩子在建立科学概念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了解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顺序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多样的、多层面的、循环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五个重要的要素。

四、探研实验活动的知识形成

1、师对比追问:

铁生锈和冰的融化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

铁生锈为铁氧化形成氧化亚铁,有新的物质产生;

而冰融化为水由于气温升高冰变成水,形态发生变化。

2、师知识总结:

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会总结,大家说得很好:

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1.形态的变化2.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设计意图:

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目标。

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探究问题。

在教学后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通过活动获得的知识,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五、课外拓展活动(请家长一同完成,注意活动安全):

拓展: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蜡烛发生的变化。

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蜡烛燃烧过程会有新物质产生吗?

(2)为什么蜡烛燃烧后变短了?

(3)蜡到哪里去了?

(4)蜡烛燃烧过程会有新物质产生吗?

(5)实验方案指引:

(6)课外拓展活动记录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

 

2

 

3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家长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因时间关系可拓展在课外强化,并让家长参与活动能保证活动安全,还能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六:

教学评价设计

1、学生自我对参与的科学研究活动进行学习经历的主动评价:

学习经历评价表

小组名称

姓 名

你觉得最有喜欢的内容打上“*”

观察、调查

收集资料

成果展示

其他

对于本次研究活动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通过研究性学习想知道什么科学知识?

我的收获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敢于评价。

本表考察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中实际表现予以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2、本次科学活动的综合评价方式:

自评、小组评、师评、综合评价

评价表

所属小组

 

姓名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优、良、合格、仍需努力

自评

小组评

师评

综合评价

活动积极,能完成分配的任务

有合作精神,听从组和老师指挥

解决问题能力强,会想办法。

会反思会寻找问题的原因

成果显著,有实用价值

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

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让学生乐评价。

除了学生自评外,还可以通过同一分工同学互评、活动小组互评、全体参加研究性学习者互评,以拓展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时空,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研究的效率。

启导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价。

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研究性学习方向,点拨研究方法,启迪研究思维,化解研究时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要点。

七:

板书设计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

1、活动一:

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2、活动二:

冰的融化

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它们都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3、活动三:

铁锈还是铁吗?

由一种物质变成了新物质。

有新的物质产生

4、总结:

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1.形态的变化2.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5、课外和家长拓展:

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设计意图:

以板书来表现,学生通过试做汇报、交流观察。

体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出来,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空间;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科学观念,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