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693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docx

最新村镇规划复习重点

 

村镇规划复习重点

0701104班村镇规划复习资料

1.理解村镇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村镇规划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城市与乡村是两个虽有共性,但却是更突显个性的两个不同地域范畴

如:

经济成份产业结构

社会形态文化水平

生活方式风土人情

伦理观念等

总结:

村镇规划设计从理论、方法到成果必然与城市规划设计大不相同。

照搬照抄城市规划设计模式和套用城市规划设计案例绝对是行不通的

应当尊重村镇特点

2.乡村的类型、乡村型居民点

(二)乡村  

1.类型

普通乡村:

密集型乡村聚落、分散型乡村聚落、半聚集型乡村聚落

活动型乡村

特殊乡村

2.乡村型居民点

乡村集镇:

中心镇(乡政府所在地)

一般镇(一般农村集镇

村:

中心村(村委会所在地)

基层村(村民小组)

3.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特征比较。

项目

城市规划

小城镇规划

村镇规划

1.所属范畴

城市

城市

乡村

2.法规依据

《城乡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乡规划法》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城乡规划法》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镇规划编制管理办法》

《村镇规划标准》等

3.发展阶段

已具有规模发展到特定稳定阶段

城市化进程中过渡社区.初见雏形,处于成长期,动态发展阶段,是城市人口的聚集点

村民居住和生产的聚居点

4.区位关系

各级地域中心,受国家、省、市级项目、资金分布影响

农村领域中为周围农民服务的中心.承上启下,连接城乡,形成城镇体系;

建设投资主要靠集体积累和市场招商

村镇体系中的村庄

自筹资金建设

5.规划任务

控制扩展规模;二、三、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改造与调整

规模扩展较快,侧重于对其成长阶段的过程控制.创建城市文明的居住环境.一、二、三、四产业的合理布局

以提供第一产业经营的机械化、集约化和现代文明的农村社区环境为总目标

6.发展方式

大多内涵式改造

一般外延式扩展.外延空间的有序组合

人口、耕地、企业三集中

7.性质规模

首先确定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

处于成长期中,可选择的发展方式及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具有“不定性”,预测其环境容量的最佳规模

基本上随现状自然增长确定

8.空间形态

功能复杂,历史形成,空间形态趋向雷同,多层次化

功能简单,空间形态简洁,具有特色,顺其自然,灵活的布局结构,弹性的阶段规模,多样的应变对策

田园风貌

9.成果要求

规划阶段分工明确,规划文件、图纸复杂,以用地性质表达

规划文件、图纸简单易懂,内容齐全,深度到位,以用地性质和建筑物形态表达

规划文件、图纸简单,达到直接建设实施要求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志、任务。

新农村建设的标志1、农民居住集约化,2、生产方式合作化,3、生产工具机械化,

4、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5、农民素质知识化,6、农民流动市场化,7、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8、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9、城乡服务一体化。

具体内涵: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

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5.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

五、村镇建设的发展模式

1、工业企业带动型

以当地基础条件为出发点,以发展工业企业为契机,通过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村政治、经济、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综合发展,同时,乡村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应用:

这种模式需要有发展工业企业的基本要素,如土地、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能力强威望高的村庄领导人。

注意点:

推广和发展该模式不能忽视农业的发展,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特色产业带动型

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一个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

注意点:

发展这种模式要注意定位准确,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一体化组织,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

3、畜牧养殖带动型

在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产业化经营、循环化利用带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该模式的必需条件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的养殖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

注意点:

要注意养殖小区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防止粪便污染;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殖,规避市场风险。

4、休闲产业带动型

以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采摘园、学农教育基地、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

注意点:

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要注意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重视生态保护。

5、商贸流通带动型

以发展现代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业和市场网络,进而形成以当地农村为中心的市场,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带乡村,最终实现商贸发达、乡村繁荣。

注意点:

该模式要具备便利的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

6、旅游产业带动型

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注意点:

发展旅游业既要有可以挖掘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另外还要有与旅游相配套的娱乐、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

7、合作组织带动型

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制约,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水平,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公共设施,使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促进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8、劳务经济带动型

通过转移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转移就业后的农村劳动力将获得收益的一部分投入到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应用:

适用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村

6.村镇规划的涵义、研究的问题、基本原则、工作阶段。

7.村镇规划基础资料收集的内容、整理方法,现状分析与综合评价。

(1)基础资料内容:

自然资料,技术经济资料,人文社会资料,土地利用资料

现有村镇建设资料,历史沿革资料﹙历史、现状、未来三个时段﹚

(2)、资料整理方法:

典型剖析法,随机变量的均值计算法,回归分析法

“德尔斐”法

(3)现状分析和综合评价

1、历史背景与区位分析

  通过对村镇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调查,了解和分析村镇发展动力及空间形态的演变原因。

分析区域位置条件、区位优势和劣势。

(如土地、矿产、水资源、交通

2、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

⑴对自然地质和自然性灾害进行分析。

⑵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风景资源的评价。

3、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

分析村镇经济环境状况

如⑴经济总量及其增长变化情况

⑵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

⑶相对当地资源状况而言的优势产业及未来发展状况等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4、社会和科技发展前景

村镇人口分析:

现状人口的总数、构成、分布以及文化程度,分析人口变化趋势、劳动力状况和新生劳动力情况。

科教事业费用、公共教育费用占村镇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增长的贡献率等进行分析。

5、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分析

⑴包括大气质量、水质、各类污染的排放和处理情况。

⑵绿化条件、风景资源、生态特征。

⑶基础设施状况,及维护的重点等。

6、提出村镇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8.熟悉目前村镇规划的主要法规文件内容

目前村镇规划主要法规文件

1、《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3、《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理》——1993年11月1日起施行。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年2月14日施行

5、《村镇规划标准》——1994年6月1日施行。

9.乡﹙镇﹚域规划的任务、内容

(1)、任务

1、研究规划范围内的现有村庄分布与规模情况、分布特点;

2、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3、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明确村庄的类型和发展规模以及村庄的位置;

4、确定需要发展、适当合并、淘汰的村镇

5、确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2)、乡﹙镇﹚域规划的内容

1、研究分析乡﹙镇﹚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⑴乡﹙镇﹚域内工业、农业、居民点对生产发展的影响分析。

⑵分析乡﹙镇﹚域内商业、交通、能源、科技、文化教育等情况

⑶预测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

2、研究确定乡﹙镇﹚行政区域内村镇布点,包括零散自然村的缩并。

3、确定乡﹙镇﹚域规划目标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

4、研究确定乡﹙镇﹚行政区域内主要村镇的位置、性质、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与发展方向。

5、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适宜修建用地

基本适宜修建用地

不适宜修建用地

10.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原则

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

中心镇、一般集镇总体规划:

1、确定规划年限:

一般10~20年

2、对现有居民点与生产基地进行布局调整,明确各自在体系中的地位

3、确定各个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它们在村镇体系中的职能分工;

4、确定乡(镇)域及规划范围内主要居民点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建设用地规模按照《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结合人口的空间分布,确定各主要居民点与生产基地的用地规模和大致范围。

5、安排交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电讯、消防、环保、环卫等基础设施,确定工程管网走向和技术选型等;

 6、确定村镇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安排卫生院、学校、文化站、商店、农业生产服务中心等对全乡(镇)域有重要影响的主要公共建筑;

7、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措施及对有地震威胁的村镇编制抗震防灾规划

8、估算村镇近期建设投资

11.村镇的性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确定。

村镇的性质

村镇在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发展方向。

依据:

村镇地理、村镇资源、村镇历史资料、村镇现状资料、村镇物质要素(村镇企业、对外交通、仓库、居住、公共建筑、园林绿地、公共设施如道路、上下水、供电)。

1、村镇人口规模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公式:

Q=Q0(1+k)n+P

Q—总人口预测数

n—规划期限

Q0—总人口现状数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

人口类别

统计范围

预测计算

常驻人口

村庄

规划范围内的农业户人口

按自然增长计算

居民

规划范围内的非农业户人口

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计算

集体

单身职工、寄宿学生等

按机械增长计算

通勤人口

劳动、学习在村镇内,住在规划范围内的职工、学生等

按机械增长

流动人口

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加村镇活动的人员

进行估算

2、村镇用地规模

详见PPT304-315

12.村镇自然环境条件的用地评价与选择

13.村镇用地选择的方案比较内容

方案比较内容:

a、占地情况:

占地数量和质量。

如耕地(良地、

坡地、薄地)

b、搬迁情况:

需要搬迁的居民户数、人口数拆迁的建筑面积,所占用地的生产现状及建设征地后的影响,补偿费用和农业人口的安排情况。

c、水源条件:

水的质量、数量、水源距离以及

乡镇建设可能产生影响。

d、环境卫生条件:

日照、通风、排水、绿化条件,分析各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是否有遗留问题,以及由此所产生影响的程度。

e、交通运输条件:

对外交通:

如公路、水运及水陆联运方面,对内交通:

如交通道路是否方便,年运输费用的比较,工程投资是否节省。

f、工程设施的合理性比较

道路走向、长度、桥梁座数,给排水管线的走向、长度,是否需要设置防洪工程.

j、对原有设备的利用状况

可利用项目和可利用程度

h、主要近期建设项目造价比较

取舍依据:

以上几个方面,以占地和水资源为主要因素,是方案取舍的主要条件.但在某些情况下,其他因素也可能占主要地位,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村镇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⑴生产用地与居住用地发展不平衡,使居住区条

件恶化。

⑵各种用地功能不清、相互穿插,既不方便生产

也不便于生活。

⑶对发展用地预留不足或对发展用地的占用控制

不力,妨碍村镇的进一步发展。

⑷绿化、街道、公共建筑分布不成体系。

15.村镇布局形态与发展方式

村镇布局形态:

园块状弧条状星指状

村镇发展方式:

(1)由分散向集中发展,联成一体.

(2)集中紧凑连片发展

(3)成组成团分片发展:

是较理想的分散布局:

生产、生活配套,成组成团的布局。

(4)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综合式发展:

在多数情况下,以遵循综合式发展模式的途径比较理想。

16.镇域交通网络规划要点

1.规划方便畅通的乡﹙镇﹚域道路系统

使村镇之间,村镇与各生产企业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并做到内外交通运输系统间的有机衔接。

2.有铁路、公路、水运各项设施在建设的村镇,要考虑客流量和货运量都有较方便的联运条件,安排好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渡口、桥梁的位置。

注意尽量避免铁路和公路穿越村镇内部。

注意:

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水路及其车站、码头、渡口等设施。

3.道路的走向和线形设计要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

4.布置道路系统,做到灌、排、路、林、田相结合。

5.镇域内村镇之间的道路宽度,应视村镇的层次和规模来确定。

6.道路路面设计,要考虑行驶履带式农机具对路面的影响。

17.镇区道路系统:

对外交通、对内交通。

1对外交通规划:

村镇对外交通是指村镇与周围城市、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主要形式:

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

(二)村镇内道路规划1、村镇道路规划

⑴村镇道路分级:

a较大的村镇可分为四级:

主干道(一级道),次干道(二级道)

一般道(三级道),巷道(四级道)

b一般村镇道路分三级,按二、三、四级道修建。

18.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适应交通运输的要求

(1)曲度系数λ

村镇各主要用地和吸引大量居民的重要地点之间,应有短捷的交通路线,使全年最大的平均人流、货流能沿最短的路线通行,以使运输工作量最小,交通运输费用最省。

曲度系数:

道路终始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

λ=—————————————

两点间直线的距离

主干道:

λ在1.1~1.2,﹙最大不能超过1.4﹚

次干道:

λ不超过1.4

对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干道,因地形复杂,展线需克服地形高差,λ可适当放宽。

(2)道路网密度δ

是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L与村镇用地面积∑F的比值

δ=∑L/∑F(km/km2)

村镇道路网密度:

8~13(km/km2)

道路间距:

150~250m,

对于山区可考虑150~400m

干道密道:

5~6.7(km/km2)

干道间距:

300~400m.也有400m以上.

(3)道路交叉口交通

角度:

一个交叉口上交叉角不宜小于60°或不宜大于120°,交会的街道不宜超过4~5条。

形状:

一般情况下,不要规划星形交叉口,不可避免时,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十字形交叉。

同时,应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局在路口,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交通负担。

2.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网走向

⑴地形:

①地形起伏较大的村镇,主干道走向宜与等高线接近于平行布置,避免接近垂直切割等高线。

②当主、次干道布局与地形有矛盾时,次干道及其他街道都应服从主干道线性平顺的需要。

③当地面自然坡度达6%~10%时,可使主干道与地形等高线交成一个不大的角度。

④当地面自然坡度达12%以上时,采用“之”字形的道路线形布置。

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3~20m,且曲线两端有小于20~25m长的缓和曲线.同时,常在垂直等高线上修建人行梯道。

(2)地质:

尽可能绕过不良工程地质和不良水文工程地质。

(3)水文:

特别是地下水对路基路面的破坏作用。

3.满足村镇环境要求

考虑道路走向、日照、通风、临街建筑的布局,一般取与南北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为宜。

村镇道路网密度的布局,对居住区应尽量避免噪音、废气的污染。

4.满足村镇景观要求

5.有利于地面水的排除

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局的要求

7.满足其他有关要求

⑴村镇道路应与铁路、公路、水运等对外交通密切配合.

⑵要方便居民与农机通往田间,要同意考虑与田间的相互衔接.

⑶应少占田地,少拆房屋,不损坏重要历史文物.

19.村镇路网类型

1.方格网式(棋盘式)

2.放射环式:

放射环式道路系统由放射道路和环行道路组成

3.自由式:

多用于山区、丘陵地带或地形多变的地区,道路为结合地形变化而布置成路线曲折不一的几何图形。

4.混合式:

采取上述几种道路形式组合而成

20.村镇道路整治主要内容

⑴道路铺装

①道路没有铺装的,应整治铺装

②路面两侧可设置路缘石

③道路没有边沟或道路积水无法流入边沟的,采用边沟排水﹙明沟、暗沟﹚

④路面铺装材料应因地制宜,宜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块石路面等形式。

⑵道路设计

①村庄道路标高宜低于两侧建筑场地标高

②平原地区村庄道路主要依靠路侧边沟排水,切不可让垃圾、柴草或堆肥堵住了道路排水

③山区道路可以利用道路纵坡自然排水

④路面结构层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产材料和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

⑶路肩陪筑和清理路边杂物

①清理路边杂物、猪圈

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应设硬路

肩。

不设硬路肩时,路肩宽度不小于1.25m。

③保护性路肩为土质或简易铺装。

宽度可采用

0.25~0.75m

④路肩可种上树和草的,既省钱,又美观,不要再硬化。

⑷街坊路整治:

街道两侧外墙的处理

①可使用当地的自然石材垒砌而成,以形成独特的街景和体现各地农家风貌。

②涂上墙漆

③种上乔木、灌木和花草

④保护乡土文化,恢复生态环境

⑸道路整治:

交通安全设施

设置设施:

交通标志,交通际线,交通防护设施等。

21.村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1.基础配套设施

主要:

交通﹙道路设施﹚

能源﹙电力设施﹚

通信﹙弱电设施﹚

给水

排水

防灾减灾等

2.环保基础设施

如:

⑴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⑵生活垃圾的卫生设施

⑶厕所设施包括公厕、露天干厕和

厕所在宅旁改造

⑷村镇道路保洁、水面保洁及车辆

清洗站建设

⑸村镇公共、防护绿化系统等。

3.文体基础设施

如:

幼儿园

中、小学校

职业教育设施

成人教育设施

科技服务与指导站

图书阅览室

球类活动场所

必要的健身器材等。

4.娱乐基础设施

⑴布置可观赏性的空间

⑵布置一些休闲场所

如街头广场、小游园、林荫道等。

⑶根据不同年龄,设置不同场所

如:

对儿童设置小游园,对青年人设置舞厅、酒吧、影剧院等,对老年人设置说、唱、曲、艺等场所。

5.商业网点基础设施

(1)提高商场规模和档次,加强整洁。

(2)根据商业节点的等级体系理论,合理的在村镇布局商业网点。

包括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收购站、零售业网络等

22.村镇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㈠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1.供水方式:

a.集中式给水﹙有条件的﹚

b.分散式供水

2.给水工程规划

①水源

确定取水位置、取水方式确定水源保护范围、保护措施

②供水方案的选择

确定供水标准、用水总量

确定供水方式

制定供水系统

③供水设施

④供水主干管的布置

⑵分散式给水工程规划主要内容①确定用水量②水源③卫生防护

④取水设施。

(二)村镇排水工程规划

确定排水量

排水体制

排放标准

排水系统布置

污水处理方式

23.村镇用水量预测

⑴生活用水量居住建筑生活用水居民的饮水洗涤烹饪清洁卫生等

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公共建筑的用水量可按居住建筑生活用水量的8%~25%进行估算。

⑵村镇生产用水量包括:

工业用水量

农业用水量

可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可参靠村镇规划教材P145~P147中表5.2、5.3、5.4有关数据)

⑶消防用水量

⑷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浇洒道路用水量:

常用1~1.5L/(㎡﹒次),每日2~3次。

绿地用水量:

采用1~2L/(㎡﹒d)

⑸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

可按最高日用水量15%~25%计算。

⑹用水量变化系数

①日变化系数:

一年中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

村镇日变化系数比城市大,可取1.5~2.5

②时变化系数:

最高日内,最高一小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

村镇用水比较集中,故时变化系数较大,取2.5~4.0

24.村镇给排水整治的主要内容

⑴水源水源整治①清理整治现有水源地保护范围内污染源或根据整治需要选择新水源。

②选择新水源时,进行水质勘察,水质符合相关要求,水量充沛,无条件地区可收集雨水或雪水作为水源。

2给水方式①村庄靠近城市或集镇的,应优先选择城市或集镇的配水管网延伸供水。

②村庄距离城市、集镇较远或无条件的,应建设给水工程,联村、连片供水,或单村供水。

⑶给水处理工艺如:

①原水含铁、锰量超标,采用曝气氧化工艺

②原水含氟量超标,采用活性氧化铝吸附法混凝沉淀工艺。

③原水浊度超标,采用慢滤或接触过滤工艺,或采用两级粗滤加慢滤或混凝沉淀工艺。

④原水藻类,氨氮或有机物超标,采用在混凝沉淀工艺前增加预氧化工艺或在混凝沉淀工艺后增加活性碳深度处理工艺。

⑷现有设备设施、管道

25.村镇防灾减灾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整治要求

㈠主要内容

消防规划

防洪规划

抗震规划

防风规划

防控传染病流行规划

(注:

每个内容都有整治要求PPT568)

26.镇区空间布局要点

(1)深入分析建设现状,解决现状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扩建、新建用地的筛选。

(2)村镇规模一般较小,布局应紧凑,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和投资。

(3)协调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用地布局中的重点,相互联系方便,避免干扰,保护环境。

(4)选好村镇镇区中心、主要公共建筑以及集贸市场等的用地位置。

(5)规划结构清晰,道路组织明确,内外交通便捷.

(6)各项公用工程设施系统合理,用地选址恰当.

(7)结合自然条件和使用功能,创造优美的景观环境。

(8)确定近期建设安排,力求紧凑合理,减少投资,切实可行.并能适应各阶段的发展需要,留有发展余地。

27.不同类型村镇的空间布局特点.675

28.镇区空间布局形态

⑴块状布局形态

⑵带状布局形态

⑶环状布局形态

⑷组团状布局

⑸串联状布局形态

⑹星座状布局形态

29.村庄公共活动场所整治的主要内容

⑴基本原则:

适用经济安全环保

⑵主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