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664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docx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

五年级下国学经典诵读课外篇目

问刘十九

作者:

白居易【唐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解

1、绿蚁:

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2、醅:

没有过滤的酒。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要来啦……

能否共饮一杯否?

老兄!

赏析

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

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

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酬张少府

作者:

王维【唐代】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译文

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

千丈长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头。

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依然不变靠着寒流。

从今以后天下归为一同,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

注解

⑴西塞山:

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

晋益州刺史。

一作“西晋”。

益州:

晋时郡治在今成都。

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

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王气:

帝王之气。

黯然:

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

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

寻:

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

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

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

一作“枕江流”。

⑻今逢:

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

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晚次鄂州

作者:

卢纶【唐代】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译文

雾散云开远远望见汉阳城,孤舟漂游还要走一日路程。

商贾在白日睡觉知道浪静,船夫在夜间说话感到潮生。

看三湘秋色两边鬓发衰白,望万里明月思归心意更增。

家乡旧业已经被战乱毁尽,哪堪再听见江上鼓角声声。

注解

⑴晚次:

指晚上到达。

鄂州:

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⑵汉阳城:

今湖北汉阳,在汉水北岸,鄂州之西。

⑶一日程:

指一天的水路。

⑷估客:

商人。

⑸舟人:

船夫。

夜语:

晚上说话。

舟人夜语觉潮生:

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⑹衰三湘:

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

在今湖南境内。

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

这里泛指汉阳、鄂州一带。

衰鬓逢秋色:

是说衰鬓承受着秋色。

这里的鬓发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应。

一作“愁鬓”。

⑺更堪:

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征战:

指安史之乱。

江:

指长江。

鼓鼙(pí):

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同题仙游观

作者:

韩翃[hóng]【唐代】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译文

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注解

⑴同题仙游观:

一本无“同”字。

仙游观:

在今河南嵩山逍遥谷内。

唐高宗为道士潘师正所建。

⑵五城楼:

《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

“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观。

⑶宿雨:

隔宿的雨。

⑷砧声:

在捣衣石上捣衣的声音。

⑸闲:

一本作“开”。

⑹方外:

神仙居住的世外仙境。

⑺丹丘:

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寄李儋元锡

作者:

韦应物【唐代】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注解

⑴李儋(dān)元锡:

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⑵春愁:

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

黯黯:

低沉暗淡。

一作“忽忽”。

⑶思田里:

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⑷邑有流亡:

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

愧俸钱:

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⑸问讯:

探望。

赠阙下裴舍人

作者:

钱起【唐代】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译文

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注解

⑴阙下:

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地。

阙是宫门前的望楼。

裴舍人:

生平不详。

舍人:

指中书舍人,其职责是草拟诏书,任职者须有文学资望。

⑵黄莺:

一作“黄鹂”。

上林:

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

此处泛指宫苑。

⑶紫禁:

皇宫。

一作“紫陌”。

阴阴:

一作“沈沈”。

⑷长乐:

即长乐宫。

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

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⑸龙池:

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⑹阳和:

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⑺霄汉:

指高空。

长怀:

一作“长悬”。

⑻献赋:

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

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遇:

遇时,指被重用。

⑼华簪:

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

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望月怀远

作者:

张九龄【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解

⑴怀远:

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

“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

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

长夜。

怨遥夜:

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

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

爱。

滋:

湿润。

怜光满:

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

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

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

双手捧满之意。

盈:

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题菊花

作者:

黄巢【唐代】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

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

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解

⑴飒飒:

形容风声。

⑵蕊:

花心儿。

⑶青帝:

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⑷报:

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