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43644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docx

病理复习习题综述

一、A1题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题型说明:

为单项选择题,属于最佳选择题类型。

每道试题由一个题干和五个备选答案组成。

A、B、C、D和E五个备选答案中只由一个是最佳答案,其余均不完全正确或不正确,答题时要求选出正确的那个答案。

动物疾病概论(疾病发展的病程)

1、诊断疾病的最佳时期是:

(C)注:

最具诊断价值的时期是(症状明显期)

A.潜伏期(隐蔽期)治疗的最佳时期B.前驱期(先兆期,一般非特异性症状)C.症状明显期(临床经过期)D.先兆期(同前驱期)E.转归期(终结期)

组织与细胞的损伤

1、“虎斑心”是指心肌肉眼形态发生:

(B)是指脂变时,乳头肌和肉柱心肌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血管血液红色,呈黄红相间的虎皮状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

注:

是细胞间质变性。

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滴,切面呈土黄色一般用苏丹3或油红,锇酸染色

A.色素沉着B.脂肪变性C.黏液变性D.淀粉样变E.颗粒变性(一般是蛋白质性的颗粒发生在心,肝,骨骼肌肾等地方又称浑浊肿胀或浑肿)

2、导致“槟榔肝”的原因是:

(B)是指脂变伴发淤血,肝细胞变性呈黄褐色,肝窦淤血呈红色,黄红相互交织,则呈“槟榔肝”的景象急性肝淤血导致:

暗红色的淤血和黄色的脂肪变性

A.水肿和淤血共同的结果B.脂肪变性和淤血共同的结果C.脂肪变性和出血共同的结果D.淀粉样变和淤血共同的结果E.颗粒变性和出血共同的结果

3、“西米脾“是指脾脏肉眼形态发生:

(D)特点质地硬,体积增大,切面干燥沉着物属于糖蛋白,新鲜物变性组织,具有淀粉遇碘显色反应(加碘溶液呈红褐色,再滴加1%硫酸溶液,又转成蓝色或紫色),故称淀粉样物质。

镜下淀粉样物质呈云朵状,淡红色火腿脾也属于

A.水肿B.脂肪变性C.黏液变性D.淀粉样变(指某些组织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者时间之内出现的淀粉样蛋白沉着的现象)E.颗粒变性

4、组织内沉积的钙盐,HE染色时呈:

(A)注病理性物质沉着。

镜检测定结果,HE染色时钙盐呈粉末,颗粒或者是斑块状,有深蓝色着色

A.蓝色粗颗粒状B.红色颗粒状C.黄褐色颗粒状D.黑褐色颗粒状E.灰白色颗粒状

5、病理性钙化标本肉眼观察特点是:

(E)肉眼测定结果:

钙化灶呈灰白色,坚硬,触之有沙粒感,刀切时有发沙沙声,沙粒肝。

A.蓝色粗颗粒状B.红色颗粒状C.黄褐色颗粒状D.黑褐色颗粒状E.灰白色颗粒状

6、结缔组织、血管壁及细胞内的透明变性的共同特点是(D)注玻璃变性主要是细胞质、血管壁和结缔组织内出现一种同质无结构的蛋白质样物质,又称透明变性。

A.发病机制相似B.肉眼观察形态相似C.组织学形态相似D.全部都是蛋白质蓄积所致E.后果相似

坏死的标志有(1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破裂和核溶解)其类型和特点有1凝固型坏死(干性坏死包括干酪样坏死,贫血性坏死,蜡样坏死)

湿性坏死是指液化性坏死是指崩解液化常见于脑,胰腺,胃肠道,病有脑软化,化脓性炎灶

坏疽是指:

坏死组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腐败菌的感染而变成黑褐色或者是黑色

7、关于湿性坏疽的叙述,错误的是(C)

A.多见于外界相通的内脏B.动脉阻塞并伴有静脉回流受阻C.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

D.坏死区呈墨绿色

8、脂肪变性的细胞内的脂肪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染成橘红色(B)

A.刚果红染色B.苏丹Ⅲ染色C.甲基紫染色D.PAS染色E.饿酸染色

9、淀粉样变性是指间质内有:

(E)

A.蛋白质蓄积B.黏多糖蓄积C.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D.糖原蓄积E.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

10、血栓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现象称为:

(B)机化的概念是指:

机体发生病变时其一种组织被另外一种病变组织所取代的过程叫做机化。

A.肉芽组织形成B.机化C.肉芽肿形成E.结缔组织透明变性E.纤维化

11、结核杆菌导致肺部干酪样坏死没能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是被肉芽组织包裹,这种现象称:

(A)

A.包囊形成B.机化C.肉芽肿形成E.结缔组织透明变性E.纤维化

12、细胞水肿,电镜下的形态改变是:

(E)水肿的分类:

细胞内水肿和细胞外水肿,组织间的水肿

A.溶酶体增大,增多B.线粒体嵴增多C.微绒毛增多D.高尔基器增多E.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

13、光镜下见细胞核缩小,染色质凝聚,呈深蓝色的是:

(C)

A.核碎裂B.核分裂C.核固缩D.核溶解E.凋亡小体

14、关于气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

A.干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B.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C.表皮擦伤合并腐败菌感染所致D.坏死的内脏器官合并腐败菌感染所致E.深在性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产气菌感染所致

15、湿性坏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多见于外界相通的内脏B.动脉受阻且伴有淤血水肿的体表组织坏死C.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楚D.有严重的毒血症E.坏死区呈黑色或暗绿色

16、下列属于液化性坏死的是:

(D)崩解液化常见于脑,胰腺胃肠道!

主要有:

脑软化,化脓性炎灶

A.肾脏梗死B.肺脏干酪样坏死C.骨骼肌肌腊样坏死D.脑软化E.肠湿性坏疽

17、非感染性液化性坏死可见于:

(A)

A.脑、胰B.脑、肠C.胰、肾D.脾、心E.肺、心

18、急性传染病时,心肝肾等实质器官常发生的变性是:

(B)

A.黏液变性和颗粒变性B.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C.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D.玻璃样变和颗粒变性E.纤维蛋白样变和黏液变性

19、下列关于坏死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都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B.坏死时细胞膜保持完整,凋亡时细胞膜受破坏C.坏死时细胞器肿胀、破裂,凋亡则保持完整D.凋亡时有凋亡小体形成E.坏死时DNA无规律降解,凋亡时DNA降解有规则。

20、湿性坏疽常发生于下列哪些器官:

(E)

A.肺、肝、脾B.肺、脑、肠C.心、子宫、脑D.脑、淋巴结、肾E.肺、肠、子宫

病理性物质沉着

1、下列关于痛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饲喂大量高蛋白饲料易发B.肾脏受损易发C、畜禽中鸡最常见,因其体内缺乏精氨酸酶D.机体内尿素蓄积的结果E.可使鸡脚趾和腿部关节肿胀

2、发生肝性黄疸时,血液中胆色素变化是:

(A)又称高胆红素血症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酯化、排泄障碍

特点:

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胆素原↑,尿胆红素(+),范直间均有

A.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增多B.间接胆红素增多,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变化C.直接胆红素增多,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变化D.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减少E.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无明显变化

3、在HE染色的组织切片上,痛风结石呈:

(A)

A.粉红色B.淡蓝色C.褐色D.无色E.黑色

4、确定含铁血黄素的染色方法是:

(B)

A.吉姆萨染色B.普鲁氏蓝染色C.PAS染色D.甲基紫染色E.HE染色

血液循环障碍

1、下列现象是由动脉性充血引起的是:

(A)

A.猪瘟形成的“打火印”皮肤疹块B.槟榔肝C.口蹄疫形成的“虎斑心”D.肺脏褐色硬化E.羊痘形成的皮肤丘疹

2、与血栓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C)

A.红细胞减少B.血管壁通透性增高C.血管壁破坏D.纤溶系统激活E.血小板减少

3、从兔耳缘静脉注入空气造成血栓致其死亡,一般栓塞在:

(A)

A.心脏B.脾脏C.肺脏D.肾脏E.肝脏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诱因有:

(C)

A.血管内皮受损B.组织严重破坏C.血液高凝状态D.肝功能受损E.血细胞破坏

5、肾梗死时肾组织的坏死为:

(D)

A.出血性梗死B.肾坏疽C.脓毒性梗死D.凝固性坏死E.液化性坏死

6、淤血器官主要病变是:

(D)

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B.色苍白、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D.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E.色苍白、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7、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C)

A.纤维蛋白B.血小板C.纤维蛋白和血小板D.白细胞E.白细胞和血小板

8、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C)

A.心B.脑C.肠D.肺E.肾

9、休克期的特点是(A)

A.多灌少流、灌大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多灌多流、灌大于流

D.少灌少流、甚至不灌不流E.不灌不流

10、下列不是弥散性血管凝血(DIC)对动物机体器官、组织产生明显损伤的表现是:

(E)

A.出血B.栓塞C.休克D.贫血E.坏死

11、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形成可导致脑组织发生:

(B)

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脂肪坏死E.干性坏疽

12、心力衰竭细胞见于:

(A)

A.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B.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C.肺水肿时肺泡腔内D.肝淤血时肝脏内E.脾淤血时脾脏内

13、右心衰竭可导致:

(B)

A.肝细胞透明变性B.槟榔肝C.肝出血性梗死D.肝贫血性梗死E.坏死后性肝硬化

14、混合血栓见于:

(D)

A.毛细血管内B.静脉血栓的尾部C.动脉血栓的起始部D.静脉血栓的体部E.心瓣膜

15、静脉石是指:

(C)

A.静脉血栓B.静脉血栓机化C.静脉血栓钙盐沉积D.静脉内钙盐沉积E.静脉内胆盐沉积

16、DIC引起广泛性出血的原因是:

(C)

A.血管壁广泛损伤B.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降低C.肝脏凝血酶原合成减少D.血浆缓激肽浓度升高E.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消耗

17、脂肪栓塞动物一般死亡原因是:

(C)

A.动脉系统栓塞B.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C.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D.肾小动脉栓塞E.脑小动脉栓塞

18、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是:

(E)

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19、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

(D)

A.血管内皮受损B.血流缓慢C.血小板数目增多D.白细胞数目增多E.血液凝固性增高

20、右心衰竭时不会发生淤血水肿的器官是:

(D)

A.下肢B.肝C.脾D.肺E.肠

21、下列有关出血性梗死的论述,错误的是:

(E)

A.易发生在静脉淤血时B.多见于组织疏松的器官C.梗死由动脉阻塞引起D.梗死区呈暗红色E.梗死区液化性坏死

22、慢性淤血引起的后果应除外:

(E)

A.实质细胞增生B.含铁血黄素沉积C.漏出性出血D.实质细胞变性E.并发血栓形成

23、局部组织或器官内动脉血量输入量增多的现象称:

(C)

A.急性充血B.慢性充血C.主动性充血D.被动性充血E.淤血

24、下列不属于血栓和血凝块的区别是:

(E)

A.血栓表面粗糙,而血凝块光滑、湿润B.血栓硬而脆,而血凝块柔软有弹性C.血栓附于血管壁,而血凝块与血管分离D.血栓有特殊结构,而血凝块没有特殊结构E.血栓颜色呈暗红色,而血凝块可白色、红白相间或红色

25、溢血是指:

(A)

A.浆膜的弥漫性出血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