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554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皮肤病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皮肤病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皮肤病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皮肤病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皮肤病总复习.docx

《皮肤病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皮肤病总复习.docx

皮肤病总复习

皮肤病总复习

(以下是老师给的每次课重点)

第一次~皮肤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皮肤的构成:

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tissue)

皮肤附属器(skinappendages)

2、表皮的分层:

表皮由内向外依次分为:

基底层basalcelllayer

棘层stratumspinosum

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

透明层stratumlucidum

角质层stratumcorneum

3、表皮的细胞组成:

表皮由以下四种基本细胞类型组成:

角朊细胞(Keratinocytes),又称角质形成细胞

黑素细胞(Melanocytes)

郎罕氏细胞(Langerhans'cells)

默克尔细胞(Merkelcells)

3、皮肤的七项功能:

①保护作用

②感觉作用

③体温调节作用

④分泌与排泄作用

⑥吸收作用

⑦代谢作用

⑧免疫作用

第二次~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基本概念:

体征Cutaneoussigns即皮肤损害,亦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通过视诊或触诊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

原发性损害(primarylesion):

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

继发性损害(secondarylesion):

由原发损害演变、搔抓、感染、药物干预等所产生的进一步损害。

2、8种原发性皮损的概念:

①斑疹macule:

简称斑,是限局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触诊时既不高起也不凹陷。

②丘疹papule:

是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一般<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③斑块plaque:

直径﹥1cm,扁平隆起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④风团wheal:

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暂时性略隆起性损害。

形态及特点:

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此起彼伏”:

发作急,扩大快,消退快;常伴剧痒。

⑤结节nodule:

圆形/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直径>2cm时称肿块。

⑥囊肿cyst:

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损害,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感。

⑦水疱vesicle和大疱bulla:

是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限局性、腔隙性损害,疱壁的厚薄与水疱的位置有关。

直径﹤1cm时称为水疱

直径≧1cm时称为大疱

⑧脓疱pustule:

含有脓液的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如脓疱疮)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脓疱性银屑病)引起。

3、10种继发皮损的概念:

①鳞屑scale:

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细胞,形态多样。

②糜烂Erosion:

各种原因所致表皮缺损,露出红色湿润面,因损伤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③溃疡Ulcer:

深达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的限局性皮肤缺损,因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

④表皮抓破excoriation,也称抓痕scratchmark:

机械原因所致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线状缺损,常见于各种瘙痒性皮肤病。

⑤裂隙fissure:

深达真皮的皮肤裂隙,由于皮肤弹性减弱加之外力牵拉所致,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部位。

⑥痂crust:

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脱落组织、药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

⑦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为边缘清楚的限局性皮肤浸润肥厚、纹理加深、表面粗糙、硬如皮革,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⑧瘢痕scar:

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

可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

瘢痕疙瘩keloid:

由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为蟹足样坚硬结节和斑块,损害超过原来创伤范围,瘢痕体质禁做各种美容手术。

⑨萎缩atrophy:

是皮肤退行性变所引起的皮肤变薄,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⑩浸渍maceration:

皮肤角质层吸收过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如湿敷较久、指趾缝等皱褶处。

第三次~皮肤性病的预防与治疗

1、皮肤科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一.根据皮损特点选择适当剂型

二、选择主药: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如抗菌、抗真菌、超敏(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止痒剂)、角化不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角质剥脱剂)。

三、注意事项:

浓度适当,用药应考虑性别、年龄等因素、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

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药理作用:

“抗炎、抗敏、抗休克、抑制免疫全过程”

适应症:

非常广

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重度)(如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接触性皮炎、急性荨麻疹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

SLE、皮肌炎、硬皮病、大疱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短期、小剂量、短疗程,在应用特效抗病毒药物前提下应用)

某些顽固难治的皮肤病可试用(e.g.泛发性白癜风、普秃)

禁忌症

严重精神病

药物无法控制的感染性疾病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糖尿病:

中等度以上

严重高血压

骨质疏松

妊娠早期

老年人慎用

不良反应:

生糖、解白、脂重布、留钠排钾脱钙质

消化道溃疡;满月脸、痤疮;诱发加重感染;皮肤萎缩

停药后可产生肾上腺功能不全

种类等效剂量

短效(半衰期<12h)

氢化可的松20mg

中效(半衰期12~36h)

强的松5mg

去炎松4mg

甲基强的松龙4mg

长效(半衰期>48h)

地塞米松0.75mg

倍他米松0.6mg

局部应用——外用

局部封闭:

醋酸强的松龙与等量局麻药混合,皮损内注射,qw×(1~3)。

全身应用

剂量(以强的松为例)

小剂量30mg/d适用于较轻的变应性疾病

中剂量60mg/d左右适用于严重变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剂量>100mg/d

用药原则:

足量开始

逐渐减量

减量过程中如出现反跳现象,应加大剂量

长期用药患者,应寻找最合适的最小维持量

用法:

常规法

每日剂量分3~4次给予,适用于各种皮肤病,特别是重症患者

早晨单剂法

每日剂量晨8时一次给予,适用于短期维持用药者

隔日疗法

将两天总量并为1次,隔日晨8时一次顿服

适用于长期维持用药者

冲击疗法

此法较长期大剂量口服副作用小,适用于急重症患者

3、抗组胺药物antihistamine的应用

组胺的生物学作用:

①与H1受体结合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支气管、消化道平滑肌收缩

②与H2受体结合

胃酸分泌亢进

③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

一、H1受体阻断剂:

2、H2受体阻断剂

作用机理:

拮抗H2R

抗雄性激素(西咪替丁)

调节细胞免疫

适应症:

慢性变应性疾病

皮脂溢出综合征

女性多毛症

扁平疣、带状疱疹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

阳萎、精子减少

常用药物:

西咪替丁

雷尼替丁

第四次~病毒性皮肤病

1、各种病毒性皮肤病的病原体

DNA病毒病毒种类所致疾病

病毒核酸为DNA人乳头瘤病毒(HPV)寻常疣(2型)、扁平疣(3型)

单纯疱疹病毒(HSV)单纯疱疹

人疱疹病毒3型(HHV-3)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水痘

传染性软疣病毒(MCV)传染性软疣

RNA病毒病毒种类所致疾病

病毒核酸为RNA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

麻疹病毒麻疹

风疹病毒风疹、风疹综合征

2、Ramsay-Hunt综合征

带状疱疹:

簇集性水疱、单侧发病、带状排列、伴有神经痛。

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或鼓膜疱疹。

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影响面神经的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时,可出现一侧耳部剧痛,耳部疱疹,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听力和平衡障碍,其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看图诊断

第五次~真菌性皮肤病

1、头癣的分型、临床特点和治疗

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洗、剃、搽、服、消”五字方针。

洗头:

用硫磺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每天一次,连续八周。

剪发:

每周理发一次,及时剪除病发,连续八周。

搽药:

将外用药涂于头癣部位,每天两次,连续八周。

服药:

灰黄霉素或伊曲康唑,按照剂量服用,疗程4~8周,定期检查肝功能。

消毒:

将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理发工具煮沸。

看图诊断

第六次~细菌性皮肤病

1、脓疱疮的分型

脓疱疮Impetigo是由金葡菌或/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①寻常性脓疱疮

②大疱性脓疱疮

③深脓疱疮

④新生儿脓疱疮

⑤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2、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病原菌、临床特点

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病原体:

凝固酶阳性,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表皮剥脱毒素)

好发人群:

新生儿,偶见于成人

发病部位:

始发于口腔、眼周,1~2日可扩展全身

典型皮损:

①全身泛发性红斑、斑片

②松弛性大疱

③大片表皮剥脱(湿墙纸样外观),疼痛明显

尼氏征:

阳性,仅颗粒层坏死,表皮内水疱

全身症状:

发热、呕吐等

3、疥疮的病原菌、传播方式、特征皮损

病原体——疥螨;传播方式——直接或间接接触;特征性损害——为隧道和疥疮结节。

看图诊断

第七次~皮炎和湿疹

1、湿疹的鉴别诊断

2、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特点

临床特征为慢性或复发性皮炎,瘙痒剧烈,常伴哮喘或过敏性鼻炎.

特应性皮炎,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异位性”(atopy)本身的含义是:

①常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②对异种蛋白过敏③血清中IgE水平升高④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看图诊断

第八次~荨麻疹类皮肤病

1、5种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概念

①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a,又称皮肤写字或人工荨麻疹:

青霉素或其他原因诱发,与划痕一致的条索状隆起,皮损出现时伴有刺痒,可自行消退,病程不定。

②寒冷性荨麻疹:

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冰块反应阳性。

③压力性荨麻疹:

局部受压引起,受压部位肿胀,持续8-12h消退,自觉胀满、刺痒,手部、臀部、足底多发。

④胆碱能性荨麻疹CholinergicUrticaria:

多见于青壮年,约占慢性荨麻疹的5%-7%,运动、受热、精神紧张、饮酒后等发作;为1~3毫米小风团,有明显红晕,全身泛发,散在分布,互不融合,1小时内消退,瘙痒明显。

⑤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照射后数分钟在暴露部位出现荨麻疹,1小时内消失,较少见,对波长300nm左右的紫外线最敏感。

看图诊断

第九次~药疹

1、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

绝大部分药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起本病,常见的有:

①抗生素类

②解热镇痛类

③镇静催眠/抗癫痫药

④异种血清制品及疫苗

⑤抗痛风药

⑥中药

2、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

麻疹/猩红热样药疹:

最常见,发病突然,常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基本皮损:

帽针头至米粒大小,斑疹、斑丘疹,对称分布躯干为多,可泛发全身。

3、重症药疹包括哪三类

①重症多形红斑型

②剥脱性皮炎型

③中毒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型

4、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①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2-2.5mg/kg.d

②防治继发感染,:

使用不易致敏的抗生素

③加强支持疗法:

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保肝

④加强护理及局部外用药物治疗:

病房温暖、通风、隔离、定期消毒;特别注意眼部和口腔的护理,保护、收敛、消炎、无刺激性。

看图诊断

第十次~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1、银屑病的分型

①寻常型银屑病

②红皮病型银屑病

③关节病型银屑病

④脓疱型银屑病(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掌跖脓疱型银屑病)

2、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征

具有特征性,但形态变异较大,基本特征包括:

①边界清楚

②表面覆盖着多层非粘着性银白色鳞屑

③薄膜现象

④点状出血,即Auspitzsign

3、同形反应(Kobner现象)

Koebner现象是指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创伤、抓伤、注射或针刺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肤病性质相同的皮损,也称同形反应。

看图诊断

第十一次~皮肤肿瘤

1、皮肤肿瘤的分类

良性肿瘤:

色痣、血管瘤、表皮痣、脂溢性角化等

恶性肿瘤:

原位癌:

Bowen病、Paget病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

癌前病变:

日光性角化病、粘膜白斑等

2、恶性黑素瘤的诊断

临床诊断恶性黑素瘤的ABCD法则

①皮损不对称(Asymmetry)

②皮损边缘不规则(Borderirregularity):

扇贝状边缘、边缘有切迹、或边缘不清楚

③皮损色泽多样(Colourvariegation):

纯黑色,或色彩斑驳(红、白、棕、黑色)

④直径大于0.6cm(Diameter)

恶黑的确诊靠组织病理和或免疫组化。

3、Paget病的临床特点

分为乳房Paget病和乳房外Paget病。

中老年女性>>>男性

缓慢

单侧乳房和乳晕部

浸润性红斑或斑块,暗红色,界清,表面有糜烂、渗液和结痂,严重者形成溃疡和乳头回缩

常伴发乳腺癌

4、痤疮的临床特征

青春痘,一种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皮肤病,青年多发

病因、发病机制复杂:

与雄激素、皮脂增多、毛囊皮脂腺开口过度角化和痤疮丙酸杆菌等有关

慢性,时轻时重,自限性(25岁后)

脂溢性部位,如面部、颈部、胸背上部

以粉刺(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和瘢痕为临床特征,重者造成毁容。

一般无自觉症状。

特殊类型:

暴发性痤疮

鉴别:

酒渣鼻、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治疗原则:

①将来的基因治疗改变遗传素质

②抗菌

③抗炎

④调节免疫

⑤调节激素水平

⑥抑制皮脂分泌

⑦抗角化、溶解角质

看图诊断

第十二次~性传播疾病

1、性传播疾病的概念

性传播疾病:

性病,主要由性接触、类似性行为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2、常见性病的病原体

病毒:

HSV-II,HPV,HIV

细菌:

淋球菌,杜克雷嗜血杆菌,加特纳菌等

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CT)

支原体:

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

螺旋体:

梅毒螺旋体

真菌:

白念珠菌

原虫:

阴道毛滴虫

寄生虫:

阴虱,疥螨

3、梅毒的分期(三级四依据)

4、一期梅毒的诊断

一期梅毒的诊断

①有不洁性交史;

②硬下疳;

③暗视野显微镜、镀银染色、吉姆萨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

梅毒螺旋体

④梅毒血清反应早期阴性,晚期阳性—注意

5、梅毒的治疗

治疗原则:

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剂量足够、疗程正规、追踪观察。

首选:

青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选用:

四环素、红霉素(<8y禁用);对二期以后的梅毒患者,为了预防吉-海反应(高效抗TP药物治疗后TP被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性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应预防使用糖皮质激素,且抗梅毒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