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17紫藤萝瀑布
课题
紫藤萝瀑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2.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自身文学鉴赏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内容,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感悟中心。
2.品味自己感触最深的句子,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热爱生命、珍惜时光。
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抒发感情。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宗璞,1928年生,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文化大革命”前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
“文化大革命”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曾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铁箫人语》(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1982年10月病逝),作者非常悲痛,她在《哭小弟》一文中写道: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此时,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迸溅:
向四外溅。
繁密:
多而密。
稀落:
稀稀疏疏,出现的少。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
江米酒。
挑逗:
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仙露琼浆:
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
盘绕横卧着的虬龙。
新课导入
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各种美丽的花卉,让人赏心悦目,也曾引起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诗人的遐思。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曾读过哪些写花的诗吗?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进行描写的?
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
花色、花形、花香。
同时,作者先写花瀑,次写花穗,再写花朵。
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描写的。
2.文章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因为家庭遭受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
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3.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试着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大意正确即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请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7):
着重描绘盛开的紫藤萝瀑布的形和色,抒发“我”的赏花之情。
第二部分(8、9段):
回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反映出国家和人民(个人)重获生机。
第三部分(10、11段):
写“我”由眼前盛而密的紫藤萝瀑布,思考领悟到人生哲理。
【感悟精彩句子】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从修辞手法分析该句的表达作用。
句中用帆和船舱作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盛开的形状,突出了花朵儿的活力、娇美之态,也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怎样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3.“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积小流以成江河。
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灿烂辉煌。
【把握文章主旨】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借对一株紫藤萝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的思想变化过程。
抒发了作者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着拷问,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情感。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既写一树花,又写一穗花、一朵花,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因此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色。
作者通过对紫藤萝花的生动描绘,突出花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通过回忆过去家门前“稀落”“伶仃”的紫藤萝花,隐喻家里曾遭受的不幸和灾难,小弟的病症更是“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正是这样含蓄而有节制地表达情感,才能更理性地领悟生命的本质,感受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2.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作者发挥出色的想象力,在本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紫藤萝花。
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一句将藤萝花比作“瀑布”,形象而贴切地表现出花的繁盛、灿烂;“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以“欢笑”“挑逗”将花瀑拟人化,仿佛一个顽皮、吵闹的孩子,突出了花的情趣。
另外,作者还运用通感、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花瀑“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向人的心底,表现出自己观花赏花时心情趋于宁静平和的细微感受;用“浅紫色”来描绘花香,把嗅觉转化为视觉,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巧妙地写出了花香给作者的那种缥缈的感受。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并灵活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个片段作文,抒发某种情怀。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思想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地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
因此我较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
语文教学中,不能总是拿体验说事,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体验,文章中一些深奥的句子,比如,“生死谜、手足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一时是无法完全理解的,教师需要做的是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借助有限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这些蕴涵哲理的句子。
素材积累:
依米小花的执着
非洲的戈壁滩上有一种叫作依米的小花。
那里干旱炎热的气候和土壤只适合生长根系较庞大的植物,而依米花除外,它只有一条细长的根茎。
在那样的热带气候中,又在茫茫戈壁滩上,它得用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根部对泥土的植入,到了第六年它才吐蕊。
让人惊叹的是,依米花非常奇特,每朵花有四个花瓣,一个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煞是娇艳绚丽。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种经过漫长的积蓄、扎根才开出的四色小花,花期只有两天,两天过后依米花连花带茎一起枯萎死亡。
18一棵小桃树
课题
一棵小桃树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一棵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生命力寄寓的深刻含义,了解作者追求人生美好理想的愿望和信心。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
1953年出生于陕西农村。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1975年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
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废都》《浮躁》《高老庄》《秦腔》,散文《爱的踪迹》《心迹》《朋友》《我的小桃树》《静水深流》《饺子馆》等。
他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曾多次获全国文学奖。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有改动。
贾平凹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土生土长,生活贫苦。
天地狭小,孤陋寡闻。
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
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了。
在极左路线的重压下,他遭受了种种不幸。
但像小桃树一样,他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读准字音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
伫立:
长久地站立。
生灵:
生命。
踏青:
清明前后到郊外去游玩散步。
孱头:
软弱无能的人。
矜持:
拘谨,拘束。
垂垂暮老:
形容像老人一样没有生气。
楚楚:
娇弱柔美。
服侍:
伺候,照料。
忏悔:
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恍然:
忽然醒悟的样子。
猥琐:
(容貌、举止)庸俗不大方。
含贬义。
幼稚:
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赤裸:
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祸不单行:
形容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祸,灾难。
新课导入
贾平凹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里,从小孤苦伶仃,生活贫苦,然而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
本文中的小桃树象征了什么?
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呢?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本课文。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①摹形着色的:
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表现了它的弱小。
②描写动作、神情的:
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感悟精彩句子】
赏析下列句子。
(1)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这几句表明“我”的理想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是充满希望的。
(2)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详尽地描述了小桃树被无情的风雨肆意折磨过后的“可怜”相。
【探究写作技巧】
文章第8、9两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
有什么作用?
作者写这篇散文是为了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
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把握文章主旨】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旨。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并成长的小桃树,虽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
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写作方法运用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倒叙写法,结构巧妙。
开头先写小桃树第一次开花便经风雨,接着具体写了小桃树怎样从播种到第一次开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