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318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单元时分秒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眨一下眼的时间大约是1秒。

2、电子计时法表示钟面的时刻,并能算出相邻钟面经过的时间。

书p8第8题.

3、估计生活中做一件事情所要的时间。

小明每天大约睡觉9()系红领巾大约需要5()做熟一顿饭大约需要25()

画一幅画需要()。

打开电视大约用时(),唱一首歌大约需要()刷牙用()。

4、时间单位的换算。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3分=()秒1分40秒=()秒90秒=()分()秒120分=()时

5、生活中简单时间的计算。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下午1:

30上课,3:

50放学,下午在校的时间是()。

上午8:

30上课,一节课40分,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是()。

第2、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3+65=84–39=456–324=286+437=

2、笔算: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②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进的一不要忘了加上。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验算: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3、估算:

先估找一个数的近似数,再计算。

4解决问题:

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求()和()一共多少?

用加法。

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者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

第3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000米=1千米,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000千克=1吨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方法: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8、单位的换算:

有转换,有计算。

240分=()时30厘米=()分米3米=()厘米()米=8千米

2时45分=()分2吨40千克=()千克3800克=()千克()克

第5单元倍的认识

1、倍数的认识。

根据倍数关系,画图形。

2、倍数的计算。

已知两个数,求几倍?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如63是7的()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一个数×倍数=另一个数如12的8倍是()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300×4=200×7=800×6=

两位数乘一位数:

23×2=32×3=43×2=

2、笔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34×2=72×4=92×8=

三位数乘一位数:

312×3=512×4=194×4=

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乘法:

605×9=720×8=

3、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估成整百整十的数),再用乘法计算。

如497×7≈3500想:

497≈500500×7=3500)228×8≈68×6≈

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589=742×0=84×0=0×128=

5、解决问题:

(1)估算解决问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

(2)、归一问题:

先求出一份数是多少(÷)再用1份数求有几个这样的1份(×)或者总数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份(÷)综合算式:

÷×或÷(÷)

(3)、归总问题:

先求总数(×),再求总数里面有几个这样的数(÷)。

综合算式:

×÷

6、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

第7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四边形的特点: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是封闭的图形。

2、长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两条长(横),两条宽(竖),对边相等,4个直角。

3、正方形的特点:

4条边都相等,有4个直角。

4、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5、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

6、图形的拼接:

一个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越短。

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周长要减少,可以先画图,再找出拼成长方形的长宽,计算。

如三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第8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认识: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母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分子表示取(涂)了几份。

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1份,为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为几分之几。

(几个几分之一,相应的表示为几分之几)。

2、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的简单计算

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

减数分母是几,1就变成几分之几,再去减。

5、分数的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方法:

一个数÷分母×分子=是多少

如:

18的六分之三是多少?

计算:

18÷6×3=9

第9单元集合

集合的思想:

把1个或多个物体用一个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就是集合的分类思想与方法,把不同的集合圈合并时,往往会有重叠的交集。

方法:

1、找出重复部分的数量。

2、再将两种数量的和减去重复部分(因为重复部分只能算一种)

综合算式:

+-=

习题:

1、明明排队去做操,从前数起明明排第9,从后数起明明排第4,这排小朋友一共有(    )人。

2、三

(1)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2人。

参加舞蹈兴趣小组有1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8人,只参加一个兴趣小组的有(    )人。

3、三(3)班有45人,每人至少订一种刊物,订《漫画大王》的有37人,订《红树林》的有29人,两种刊物都订的有(    )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

1.相对的方向: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按顺时针方向转:

东→西→南→北。

2.地图上的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

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

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2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

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

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注意:

①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385÷5,把385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应用题问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试卷中一般在填空题中会有一道估算题,一定注意审题)

(2)想口诀估算:

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乘除法的估算:

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

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

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6、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

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比如:

462,4+6+2=12,12是3的倍数,所以462是3的倍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例: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6=4,甲数为:

4×5=20

同样:

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甲乙两数之差是24,求甲乙两数?

分析: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

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而它们的差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

所以乙数为:

24÷4=6,甲数为:

6×5=30

8、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两数差)÷2=较大的数

9、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

12÷3=4(分钟)

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

4×4=16(分钟)

10、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

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9+1=10条。

答:

一共要10条船。

例2:

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答:

能做5件成人衣服

11、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6=6……()求被除数最大是多少?

求被除数最小是多少?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个红,2个黄,3个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红黄黄绿绿绿‖红黄黄绿绿绿‖红黄黄绿绿绿……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

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红黄黄绿绿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第3单元复式统计图

1、求平均数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

2、看统计表,横栏和竖栏一起看。

3、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

4、复式统计表由标题、制表日期、线条和表格等内容组成。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

150×200=?

(方法:

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几个0没计算,就在乘积的末尾添几个0。

4、估算:

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问题中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5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周长÷2-宽长=面积÷宽

宽=周长÷2-长宽=面积÷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

4、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5、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测量土地时常常用到较大的面积单位有:

(公顷)、(平方千米)。

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

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教室、足球场、篮球场、操场)用平方米作单位。

③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6、面积单位换算:

①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7、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的数×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的数÷它们之间的进率

50平方米=(5000)平方分米400000平方米=(40)公顷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判断题:

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第6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特殊节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拳头记忆法):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7个),大月有31天;

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4个),小月有30天。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二月平年有28天,闰年有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

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

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

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如:

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

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1日=24时→24时也叫0时。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12去掉时间段的词语)

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加上时间段的词语)

3.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如:

一辆汽车上午8:

20出发,到下午5:

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

把下午5:

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

50+12=17:

50,

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

火车11:

00出发,21:

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

注意不要写成10:

30。

再如:

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

24-19=5(时),

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

5+8=13(时)。

又如:

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先换算,155分=2小时35分,再计算19时30分+2小时35分=22时5分。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

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

(30–12+1=19天)

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

2、两头算;

例如1、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

奥运会举行了多少天?

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两头算”。

列式:

23–8+1=16(天)

日一二三四五六

①②

③④⑤⑥⑦⑧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62728293031

从表上不难看出:

如果从23天里去掉前8天,那么8日这一天显然也被去掉了,这样完全不符合题意了。

如果我们要把8日这一天也算上,就要加1天。

实质上就是去掉7天。

例如2、

水稻:

播种日期5月5日,收割日期10月16日,生长期()天

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

分段来计算

生长期:

5月5日~10月15日.

(5.5~5.31)(6月)(7月)(8月)(9月)(10.1~10.15)

↓↓↓↓↓↓

?

3031313015

【先求五月份生长多少天】:

31-5+1=27(天)

【再算出整月的天数】:

30+31+31+30=122(天)

【最后将三部分和起来】:

27+122+15=164(天)

第7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

2、小数读写法:

①读法→汉字形式;②写法→阿拉伯数字。

3、比较大小的两种情况:

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小数加减法计算: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

5.1>5;1.3>1等)

6、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

米,也是0.1米。

3份就是3分米、

米、0.3米。

7、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

米,也是0.01米。

7份就是7厘米、

米、0.07米。

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二)

1、搭配分为按顺序排列和不按顺序组合。

2、最常用的搭配方法是定位法(按顺序排列和不按顺序组合都可以用定位法)

3、按顺序排列用定位法:

一个密码箱的密码由1、2、3三个数字组成,密码有几种搭配方法?

123132213231312321(请用其他方法做出此题)

4、不按顺序排组合用定位法:

兔、狗、马、猴四只动物,他们每两只动物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几场?

兔狗兔马兔猴狗马狗猴马猴(请用其他方法做出此题)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附:

长度单位换算:

(kmmdmcmmm)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km²m²dm²cm²mm²)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