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2541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docx

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导学案教师版一

议论文写作

(一)

——审题立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和立意”在作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审题和立意”的方法技巧,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

1.审题要准、立意求深。

2.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审题和立意”的方法技巧

【走近高考】

近四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作文命题的题型主要有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也叫“新材料作文”三种。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看,材料作文有加强的趋势,2010年和2011年“材料作文”都占50%至60%;2012年,全国17道作文题中有16道是“材料作文”(只有江苏卷的以“忧与爱”为题写作是命题作文,比例高达95%!

而2013年选题仍以材料作文为主,纵观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全国共计17道题目,其中14道是材料作文,大部分延续了近年“材料作文”的命题趋势。

一、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

(1)“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

(2)“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立意,打开写作思路;

(3)“要求”则是写作时注意的事项,写作时不可轻视。

话题作文审题包括:

审材料,审提示,审话题,审要求。

最关键的是审话题,包括审准话题的写作范围与写作重点。

(一)典题导入

(1)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一:

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思考立意

话题材料中有一些关键的问题和词句,直接或间接的点名或暗示了话题的中心思想,指示话题的思想价值取向。

善于抓住这些问题和词句,读懂话题材料,在领会材料意蕴的基础上构思立意。

例1:

2002年全国卷作文话题:

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

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问题:

找出上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说它们对审题有什么限制和启发?

关键词句及限制启发:

参考答案:

①“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这句话对选择的环境作出了限制:

考生必须表现主人公在较为艰难的情况下作出选择,而不是在较为宽松的心态下作出的选择。

②“登山者犯难了:

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

”这句话很重要,这表明文章要强化这是一个二难选择,要有矛盾的心理。

③“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这句话体现了救人=自救。

(2)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二:

吃透材料,领悟命题意图,确定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

话题材料总是隐藏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等做出的某种限定都是命题意图。

审题之时,首先就是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解读出来,并根据它确立自己将要写的文章的观点。

例2:

2001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

“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

“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

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问题:

结合材料和给出的话题,思考该寓言的寓意。

寓意:

诚信不可抛

(3)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三:

看清话题,将材料和话题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例3: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

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请你以“假如人生可以重新开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2)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字。

问题:

(1)材料的主要内容是:

“我”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我”在一切重新开始中感到了狂喜和感激。

(2)话题意思是:

假设了人生可以重新开始,已经规定了话题的范围,如果大写人生能否重来,或者人生重来的试验怎样怎样,就是脱离话题规定的范围。

(二)审注意要求,防止几种误区

注意要求往往是相对固定的: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我们在分析这一部分时,要做到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①立意自定,不等于主题无禁忌。

立意有高低之分。

②文体自选,不等于不要文体,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将文章成了“四不像”记叙文没有记叙的“三要素”,没有起码的描写,议论文缺乏必要的层次,没有鲜明的例证。

③题目自拟,不等于题目无关紧要。

有些考生把题目等同于话题,这并非不可,但他们的题目就不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④不得抄袭,不等于不能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

这主要是针对套作和宿构现象的。

小结: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和词句思考立意

(2)吃透材料,领悟命题意图,确定观点

(3)看清话题,将材料和话题结合起来,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三)小试牛刀

例2:

2005年浙江卷作文话题

唐诗曰: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宋诗说:

“春色出墙来”,“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

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

问题:

上述话题阐述语,为我们提供了几种方向?

①命题者鼓励考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②抓无限和有限的辨证关系。

(4)话题类型及审题要求

①观点型话题

做这种话题作文最忌讳背离话题,如今年重庆卷话题“双赢的智慧”,考生就不能写成“双赢”不可能,也就是不要反弹琵琶。

②事物现象形话题

此类话题往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如“音乐”、“挑战”等,对此,我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这一事物或现象与自己相关的人或事,深入挖掘它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不能直停留在表面。

③关系类话题

审此类话题关键是不要偏于一方而忽略另一方,要找出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如“时尚与经典”,审题的关键在于不要只说一方好,另一面就一无是处,而要看到时尚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持久下去而成为经典,曾经的经典也只要勇于创新就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成为新的时尚。

④范围型话题

这种话题的限制性很小,只为你提供了范围。

再如今年高考江苏卷作文话题“凤头、猪肚、豹尾”,你既可以倾向于“凤头“,也可以倾向于”猪肚“,也可以是”豹尾“,也可以三者都涉及。

但要强调一点,你不管写哪一点,都必须坚持到底,不能中途易辙。

二、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为了帮助考生认识话题、拓展视野、激发思维所作的必要的提示和启发。

而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主题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所以从材料中提取的中心往往是相对固定的。

(一)方法指导

1.抓关键词句法:

善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材料的开头、结尾或反复出现地句子),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

“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

关键词句:

初露锋芒时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下一个

立意:

永不满足再接再厉追求是无止境的等

分析: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

”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2.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呀!

问题: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

立意:

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2)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

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立意:

敢于挑战,勇于超越。

3.从辨明关系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阅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

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3: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

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

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思考:

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关系?

他们的关系如何?

关系:

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立意:

(1)从鹿和狼的关系看:

可立意为: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看,可立意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析: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明辨意图法(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4: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问题:

找出材料中情感倾向十分明显的词,辩一辩这些词的感情色彩。

答: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这些都是贬义词。

立意: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分析: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

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

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

就明显偏离题意。

5.多角度切入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辨明事物间的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5.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

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

本则材料可以采用多角度切入法立意:

安泰:

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母亲:

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

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赫拉克勒斯:

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小结: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抓关键词句法

(2)以果溯因法

(3)辨明关系法

(4)明辨意图法

(5)多角度切入法

【牛刀小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和立意,讨论选出哪些立意符合材料主旨。

(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讨论下面哪些立意符合材料主旨:

1.要学会随遇而安。

(×)

2.善意的谎言有利于人的发展。

(×)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4.人才成长中,外界环境有时起着巨大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最佳立意)

5.一个人的成才,只有合适的环境还不够,成才的主体必须具有主观能动性。

(√)

6.个人的成才,必须具备一种探索精神,要勇于拼搏,努力创新,百折不挠。

(√)

7.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地产生巨大的效果。

(√)

注:

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选择最佳角度立意,角度不能偏离材料整体。

角度是看问题的出发点。

如何理解材料的角度问题?

1.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角度;

2.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角度;

3.有几种情感、态度,就有几个角度;

角度分优劣:

主要人物,主要原因,新颖独特,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角度,贴近生活的角度,自己驾轻就熟,材料丰富的才是最佳角度。

三、命题作文的审题

所谓命题作文,就是作文的题目已经定下了,不能更改了,这是一个限制,但同时它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就是这个题目往往比较宽泛,可写的领域范围很广,而限制往往在于它表现的意义。

例5:

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

不少于800。

(2005年北京卷作文题)“安”字含有多种意思,多种词性,形容词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等,动词有“安于”“安享”。

它的限制性在于所写内容必须在“安”的这些词语所包含的内容之内。

另外,要注意所给标题的内在性含义。

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

这里的“安”如果光写“安全”,泛泛而谈,是得不到好分数的,必须挖掘内在含义,要能深入到个人心灵深处、一个民族文化中。

以下是北京一满分考试的作文片段: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是一种安逸;“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种安逸;然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后的一杯清茶、一壶酒也是一种安逸。

安逸是一种释然,是一种随心,是一种大风大浪后的平静与享受。

文章将安深化为一种人生的态度,并追溯到历史中去,用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来表现。

说明此考生在审题上比一般学生更深入。

四、强化训练

(1)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

信只三个字——“爸:

钱。

儿”.这封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

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立意:

孝敬父母

分析: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

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

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立意:

孝敬父母。

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2)(2011年湖南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

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

”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立意:

①注重自己,更要注重他人。

②放低自己,感激他人。

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分析:

相同点:

同一个人说的都是“来了”。

不同点:

过去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

”现在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解析此材料至少要把握三个要点:

(1)“我”“你们”

(2)“谢谢”(3)前后两句话的对比变化。

这不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

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

(3)(2012大纲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

“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

“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

甩掉多余的顾虑。

分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4)武汉的珞珈山,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总见一些青年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对她的导师说:

“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

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问:

这则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取观点?

①从游人角度:

批判一些年轻人常年一味崇洋而忘了本。

②从韩国青年的角度:

正面阐述不忘本。

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导师“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则有“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5)三个人喝同一口井水,一人用金杯玉盏盛着喝,一人用瓷碗泥杯盛着喝,另一人干脆用手捧着喝。

于是用金玉之人觉得自己富贵了,用泥瓷之人则觉得自己贫贱了,只有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痛快地说了一声:

“好解渴呀!

生活的本质是,你喝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真正的高贵是你喝上了更甘甜的水,而不是举起了华贵的杯。

思考:

(1)三种人喝水的不同方式实质上代表了对待生活的哪些不同态度?

参考答案:

前两个人把注意力放在物质财富的多寡和荣誉名声的得失上,而那个用手捧水喝的人,才真正享受到生命的乐趣和人生的幸福。

立意:

人生的幸福在于拥有真纯和美德。

(2)你可以从阅读与生活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

[参考答案]陶渊明,远离官场,他认识到生活的本质与精神的可贵,屏弃了浮华与虚荣。

生活中还有很多放弃财富而致力于劳作的人,他们也认识到生活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真正的高贵在于精神和人格,人生的幸福在于拥有真纯和美德。

热衷于功名利禄,满足于蝇营狗苟会越来越丧失人的本性,越来越远离生活的本质。

五、造成偏题跑题的主要类型

1、对话题、材料或题目理解不全面。

比如“心存希望”这个话题,许多同学大谈希望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有希望,这就变成了“希望”,“心存希望”一定要突出一个“心”字,要突出主人公的情感主体地位。

决不能只对“希望”泛泛而谈。

2、对话题理解不深入。

如第十次周练的作文话题为“失落”,失落在字典中有两种理解:

一为遗失、丢失,二为精神上失去寄托而感到空虚。

是不是二者都可以入文呢?

不是,根据材料,我们应该写前一种“失落”。

3、穿靴戴帽,转移话题。

有的考生自己也觉得所写内容与原话题“风马牛不相及”,于是只好穿靴戴帽,打扮一番。

尽管作者用心良苦,但这类文章的毛病是逃不过阅卷教师的眼睛的。

4、否定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