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462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

第十课《散步》和第十一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教学内容

10散步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材分析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

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学情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技能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情感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具

课件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三、师生合作,探究课文

 

四、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五、作业

 

师:

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

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伤心时,有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

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请大家说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

1、作者简介:

莫怀戚

2、朗读比赛。

(配乐朗读)

3、自由读课文。

思考:

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1、理清课文思路

分歧-抉择-转折-结局

2、找出文中最能表现亲情的、最有深意的句子,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

例如: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词语:

信服 。

3、文中对称句子的好处。

4、结尾一句话的理解

明确:

中年人的责任上有老下有小,有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说说你家中浓浓的亲情故事?

2、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字词5遍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男女生比赛

 

学生合作学习

 

学生合作探究

 

归纳说一说:

句子整齐,互相映衬,有对称美

学生自主探究

母亲给予我生命,儿子是我生命的延续,世界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构成的。

 

学生自由发言

 

5

 

15

 

15

 

12

 

4

 

1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知引导探究

 

三、比较阅读

 

四、布置作业

1、听写生字

2、复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

提问:

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

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声音和形象。

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2、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

儿子怎么说的?

表现儿子什么性格?

3、散步时发生了分歧,怎样解决这一矛盾?

表现“我”什么性格?

4、又起了什么波折?

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5、归纳:

幸福的家庭必备的条件?

速读课后短文《三代》,和《散步》进行比较阅读。

《三代》与《散步》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

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

可从情节、主旨、写法和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

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

(200字左右)

找生板演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找出两处,讨论景物描写的好处

 

讨论并归纳

 

小组合作完成

概括文中人物形象

 

学生归纳:

温馨,孝顺互敬互爱等

 

学生自由发言

 

5

 

20

 

´

13

 

2

 

 

散步莫怀戚

分歧——抉择——转折——结局

大词小用尊老爱幼温馨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11散文诗两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材分析

这是初一(上)第五单元(诗歌散文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这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习习惯需要不断的的培养,教学中的课堂是培养习惯的一个阵地,要紧抓不放。

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应用两步乘法解决相关的生活问题。

技能目标

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教具

朗读音频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作家简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五、体验反思: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人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母爱是一个人类吟咏不绝的主题。

同学们,你们和母亲朝夕相处,是否感受到母亲那细微的点点滴滴的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金色花》就是一首歌咏母子之情的散文。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着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

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1.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

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3.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

表现了什么?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

在这首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2)为什么“我”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

“我”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因为孩子沐浴着母爱。

)(想到变成一朵金色花。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三次嬉戏具体指什么?

   (三个场景:

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读书,投影书页;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1.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

学习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2.诗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母子情深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我们要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1.背诵课文,进行朗诵比赛。

 

   2.抄写课文词语。

 

学生仿读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感受.

 

配乐朗读

2

 

3

 

20

 

´

 

7

 

5

 

2

 

1

 

金色花泰戈尔

三个场景:

妈妈祷告时,孩子变成的花散发香气;

读书,投影书页;

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复习检查

 

二、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赏读课文,品味探究

 

五、 吐露心声练习仿写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是又一曲儿女发自肺腑的心声。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2、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着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诗集),《超人》(小说),《寄小读者》(散文集)等。

1.配乐范读,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全班交流。

3.思考: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

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

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荷叶护莲图;图画中包含了莲花、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

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1.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

体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三看红莲:

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三种情绪: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用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2.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赏莲?

(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4、全文的文眼是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5、这种写法叫什么?

(托物寄情、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

6、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

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母亲,如果我是_花朵_,你就是_园丁__,_总是不辞辛苦的浇灌着我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畅谈感受:

妈妈,我想对你说

用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有真情实感。

字数200字左右

背诵课文

完成练习册

男女生朗诵比赛

全班齐背

 

学生记录。

 

听读课文,小声跟读

 

讨论回答

 

合作学习,小组汇报交流

 

5

 

20

 

´

 

12

 

1

 

 

荷叶母亲

一看:

烦闷

二看:

不适意

三看: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荷叶护红莲——母亲爱护子女

主旨句:

母亲啊!

你是荷叶、、、、、天空下的荫蔽。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