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431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 展 战 略 报 告.docx

发展战略报告

 

发展战略报告

 

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二○○四年四月

前言

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4年12月13日,原名:

XX建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5月经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批准更名为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6110万元,资产总额7066万元,固定资产3100万元。

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主管,具备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大型集团企业,在中国各地设有二十多个区域分公司和专业分公司,遍布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浙江、广东、江苏、深圳、海南等省、直辖市,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向全国各发达、发展中地区全面发展的集团化经营模式。

   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发展过程经历了很多波折和转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最快时期,“在三年内完成国有建筑企业脱钩改制”时,公司通过扩股增资、主动改变自身治理结构的方式,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变革。

XX公司在二○○三年度迈出这一步,恰逢十六大胜利召开之时,党的十六大三中全会的召开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公司要把此次变革作为一个契机,凭借良好的外部环境,适当调整内部组织结构,研究分析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宗旨,脚踏实地的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技术、人才和机械设备方面的优势,将公司的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为此,公司本着组织结构服从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服从市场要求的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中国市场为定位的根本,以国外市场为发展的方向),逐步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能力,横向发展多种经营,制定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发展报告。

核心:

参与中国建筑市场竞争、以客户为核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挑战国际建筑业市场

手段:

进行组织重组、加强整合能力、调整市场定位、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修订战略方案

远景:

成为中国建筑领域内全面领先的企业

创造美好家园,真情奉献社会是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贯追求。

我们坚信:

魅力源自创新力、品鉴力和实力。

XX公司有能力为社会贡献更多、更好的建筑典范之作。

第一章:

XX公司价值观与目标

价值观

如何达成任务和任务本身一样重要,公司成功的基础是三条基本的价值观:

●员工:

以人为本是公司的宗旨。

员工为公司贡献着智慧,为公司带来活力与发展空间,员工的表现决定公司的声誉,参与和团队合作是我们核心的价值。

●产品:

优良的品牌工程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也是我们的一贯的品质追求。

●利润:

最终衡量企业产品的价值,也是对全体员工努力工作的价值回报。

目标

发挥集团优势,科学管理,创造精品,树立品牌,规模经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同时,使公司主业繁荣发展,并为股东带来满意的回报,争取尽早成为具有多项特级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

五个动力

改进生产过程的四个方面

需要实现的七个目标

领导

产品

开发

合伙制

供应链

建设成本-10%

以客户为中心

施工时间-10%

生产队伍一体化

可预见性10%

项目

实施

构件

生产

缺陷-20%

质量驱动的工作日程

事故-20%

生产率10%

以人为本

产值与利润10%

图表1:

建筑业5-4-7战略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7个指标中的百分比是逐年累进的,即每一年都要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要求各分支机构每年至少树立一个示范工程,示范工程的目标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核心良性循环来实现的。

同时,根据建筑施工特级资质企业的要求,公司注册资本金在3亿元以上,企业净资产在3.6亿元以上,3年的年平均工程结算收入15亿元以上方可进升为特级资质。

故而公司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为:

项目

时间

资产规模

净产值

优良品率

安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技术装备率

2005年

1.0亿

1.0亿

达到60%以上,争创多项省优、鲁班奖等

2008年

3.6亿

3.6亿

第二章:

环境、趋势分析

第一节国家大环境、趋势分析

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在遭受非典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按照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多亿美元,人均达到1090美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247亿元,增长2.5%,增幅同比减慢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1778亿元,增长12.5%,加快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7669亿元,增长6.7%,减慢0.8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属于上升期,促使2004年经济增长继续上扬。

1997年受外部环境和国内投资需求减速的影响,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经济增长速度呈减缓趋势,GDP增长幅度从1997年前的9%以上逐步回落,在7%~8%范围上下波动。

经过持续六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社会总需求逐步得到提高,自2002年年中以来,经济复苏的迹象日趋明显,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扩张期的特征逐步突出地显现出来,多种积极因素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态势和推动经济增幅继续上扬的动力,将延续到2004年。

一、建筑业全线飘红,形势喜人

日前,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数据表明:

2003年我国建筑业全线飘红,建筑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市场秩序日益规范,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是建国以来的最高比重,建筑业支柱产业风采凸现。

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为2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按可比口径计算);完成竣工产值14998亿元,比上年增加1259亿元,增长工9.2%;房屋建筑竣工面各式各样11.83亿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1亿平方米,增长7.4%。

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势强劲,加速固定资本形成和供给能力的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继续保持强劲,1~8月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幅度达到了创记录的32.7%,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投资增幅也超过20%以上,民间投资已经逐步走出恢复期,出现了投资热潮。

投资资金结构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国家预算投资增长明显趋缓,企业投资需求增加较快,反映了投资需求由政策性为主导转向以企业自主性投资为主导的趋势。

从2003年1~8月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均明显高于政府资金投资增幅,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自筹资金的增长分别为1.2%、52.3%、36.5%和51%,其中,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的投资增幅达到52%。

自筹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02年同期的45.6%上升为47.7%,上升了1.6个百分点。

由于经济增长加快的预期和社会投资需求的回升,促使新的固定资本形成和增加,资本形成结构的这些变化,反映出企业对市场前景看好,增加了对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加快了企业固定资产更新的步伐,社会需求的回升使产品库存减少,长期以来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得到缓解,社会需求与供给平衡关系得到改善,同时,也预示着推动新一轮经济扩张的资本、技术、产能等因素正在形成,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继续上升的通道。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相关产业较快增长,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稳步上升,自2002年来,住房、汽车、电子通讯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和消费需求总量的平稳增长,意味着消费需求和结构升级出现了新的转折。

目前,中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

在居民消费结构上,吃、穿等消费支出比重降低,住、用、行和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明显提高。

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46.4%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55%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46.2%。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方面,住房、汽车、电子通讯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

2002年商品房销售总额达到5721.2亿元,其中,个人的销售额达到5223.3亿元,个人购买在商品房销售总额的比重由2001年的86.7%上升到91.3%。

进入2003年后,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继续高涨,商品房销售额增长超过40%,轿车销售市场和电子通讯产品市场也出现的消费热潮,并带动了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工业等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产业的高速增长。

预计2004年中国消费需求增长的上升主要靠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带动,并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

综合考虑国内需求的情况及世界经济回升等因素,在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情况,2004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预测的结果:

国内生产总产值达到12.2万亿元,增长8.4%左右,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约为2.8%、11%和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万亿元,名义增长10%左右;出口、进口的增长速度将回落在16%~20%左右。

第二节建筑业环境分析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建筑业环境分析

1、建筑业秩序方面:

国内政局稳定,随着政治改革的深化,建筑业和工程建设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健全,建筑市场运行规则和管理制度已初步建立,建筑市场专项整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开放、透明和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招投标工程项目也继续增加。

2003年,随着建筑市场改革的深化,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完成有形建筑市场与招投标监管机构脱钩,做到了机构分立、人员分开、职能分离、财务分设;在施工项目中实行招投标的项目继续增加。

建筑施工工程中实行投标承包的单位工程53.59万个,比上年增加工厂5.45万个,增长11.3%,占全部施工工程的54.4%,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面积20.21亿平方米,增长22.1%,占全部施工面积的比重为76.7%,与上年基本持平。

当然,由此给施工企业带来的不利也较为明显,即国家对安全技术、环境保护、节省能源要求的提高,不利于企业产品的成本控制;转机建制尚未到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专、新、特、精”企业特异性的发展不充分,合理的建筑业企业结构尚未形成,多数建筑行业仍未摆脱粗放管理的状态。

2、建筑经济方面:

建筑业对国发经济的发展作用重大。

2003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816亿元,比2002年增长11.9%,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组织发起了一次调查活动,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国内的特级建筑施工企业,其样本分布虽不能完全体现当前建筑业所有制结构的真实情况,但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国内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

故我们引用其中部分,作为此次战略发展报告分析的基础。

根据调查问卷根据显示,近三年来,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总体形势喜人,营业规模快速增长,利润额大幅提升。

但工程拖欠款的问题也愈加严重。

去除近两年总资产项目发生巨变的企业后,得出如下结果:

项目

年均增长率

合同额

11.00%

营业额

16.82%

利润额

66.80%

总资产

23.00%

净资产

33.09%

被拖欠工程款

12.70%

在岗人员人数

-4.50%

人均营业额

21.15%

图表2:

施工企业最近三年经营情况

总的来说,由于近三年来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因此各个企业在总体经营情况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无论是合同额、营业额、人均营业额、利润额,还是总资产、净资产,各项参数都体现出了纷纷上扬的好趋势。

由于部分企业前些年份的利润水平不高,所以近两年的利润增长速度显得非常突出,高达66.80%。

(此信息来自《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

另一方面,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在岗人数基本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在淘汰冗员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相对于国外的建筑企业,国内企业的人员配置依旧不太合理,而仅仅4.5%的年淘汰率还无法在短期内弥补国内企业和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加入WTO以后,留给国内企业进行重组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所以在这个紧要关头,只有加快自身改革,才能有能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和国外的同行展开竞争。

在这一组指标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

虽然近三年来整个待业的形势非常喜人,但是施工企业的被拖欠工程款项仍然以平均每年12.7%的速度在不断地增加。

无论是拖欠工程款的总量,还是对于施工企业的影响深度,都在不断地加深。

建筑业经济收益水平并未能脱离低收益产业的行列,资金运作能力不强,工程款拖欠的同时,垫资、压价、让利、回扣之风也越演越烈。

但在2003年度,随着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建筑企业的亏损面进一步下降。

全国建筑业企业个年实现利润459亿元,比2002年增加88亿元,增长23.8%(按现价计算,以下同);企业上缴税金728亿元,比上年增加129亿元,增长21.5%;人均实现利润1768元,比上年增加了223元,人均利税达到4518元,比上年增加531元;产值利税率比上年提高了0.2%,达5.4%;亏损企业有8651个,比上年减少317个,亏损面由上年的18.8%下降为17.1%。

3、建筑业产业布局结构方面:

2001年建筑业总产值15361.56亿元,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13485.95亿元,占总产值的87.79%,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产值1380.44亿元,占总产值的8.99%,建筑物装修装饰业产值495.18亿元,占总产值的3.22%。

图表3:

中国建筑业行业布局结构图

在土木工程建筑业产值中,房屋建筑业10086.01亿元,矿山建筑业133.96亿元,铁路、隧道、公路、桥梁建筑业2198.32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65.66%、0.87%和14.31%。

 

图表4:

中国建筑业行业土木工程类布局

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比上年提高0.3%,是建国以来的最高比重;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达2353万人,全年基本建设新增发电机组容量3000万千瓦,新增11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8300万千伏安;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164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583公司,新增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615公司;新建公路364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639公里;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8220万吨;新增局用交换机容量6744万门,新增光缆线路长度45万公里,形势大好。

4、中国建筑业区域布局结构方面:

2001年建筑业总产值在地区间的分配情况为:

华北地区14.8%;东北地区9.2%;华东地区40.7%;中南地区18.4%;西南地区11.5%;西北地区5.4%。

以上地区平均水平与浙江相比,浙江省是西北地区各省(区)平均值的13.2倍;是西南地区各省(区)平均值的4.2倍;是华北地区各省平均值的3.6倍;是东北三省平均值的3.9倍。

图表5:

中国建筑业区域布局结构图

5、建筑业思想观念方面:

1)价值观的转变:

由“物本”向“人本”的转变。

在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行业竞争力,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中,让大家在工作中开成相互尊重,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团队文化。

2)成本观的转变:

从“建完就走”向一体化和供应链

建筑业的发展首先要与业主和社会的需求保持一致,当这些条件具备才谈得上是否采用先进的技术。

3)发展观的转变:

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与绿色建筑

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高消耗产业,建筑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责任。

作为最大的经济部门之一,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可观的。

据估计,在世界经济活动中,与建筑业有关的活动占10%以上;建筑业又是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其物流量超过世界物流量的40%。

我国的各种产业中,建筑业对气候的影响超过12%。

上述的所有内容都促使公司研究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引入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不仅考虑当前的需要,还要考虑未来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也不以牺牲当代其它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本地人的利益;既要达到发展经济和改善人们生活的目的,又要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

可持续建筑的概念自1994年被首次提出以来,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对国际建筑业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我国的建筑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成本、质量、工期这些一直是影响建筑业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筑业的三大目标。

引入可持续建筑的概念后,建筑业的目标正发生质的变化,企业将更关注环境、员工的职业健康等。

XDY

ABD

A

BAB

EF

CECFC

Z

A——成本

D——资源

X——社会公正

B——质量

E——污染

Y——发展经济的制约条件

C——工期(时间)

F——生物多样性

Z——全球环境质量

图表6:

从传统建筑向可持续建筑的转变

6、建筑业从业人员结构方面:

1)一线操作人员结构:

建筑业的门槛较低,目前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纲了大量的农民工转移劳动力。

建筑行业农民工约2700万,这个群体的流动性很大,临时性强,因而受过职业上岗培训的人较少,使得农民工因误操作而导致的伤亡率较高。

2)企业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结构:

企业管理人员在国有建筑业企业所占的比重仅为: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10%左右,管理人员10%左右。

建筑业管理和技术岗位的人才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关键岗位如决策领导、施工技术、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和施工管理等几个岗位的管理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较大,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应用型人才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

项目管理人才,尤其是懂得国际工程管理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懂得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其次,管理人才的专业技术深度不够。

在直接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一些新理论、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问题的工程出现时,现有的管理人员难以掌握,而且对本国的建筑规范、法规、条例等能熟练运用,可是对他国的规范或世界通用的规范就了解甚少;

第三,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既懂建筑管理,又熟悉技术、经济、法律、外语的人才极为短缺。

在2003年度却出现了喜人的景象。

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83245元/人,比上年增长9.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上年增长17.5%。

(数据为初步统计,全国建筑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因有二:

一是建筑业企业以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认证为契机,从而控制建筑队伍,进一步优化劳动组合等措施;二是由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业企业大规模地使用了新的生产机械设备,提高了效率。

7、建筑业内的特殊环境分析

对于建筑行业内的特殊环境,在这里采用影响企业竞争的五种力量示意图(波特模型)的分析模式,分别对与企业关系程度较大的几种力量进行重点分析。

图表7:

波特模型

1)潜在进入者威胁力:

A.建筑产业

∙产业发展阶段:

建筑行业属于第二产业,因行业本身在不断演化、改进和创新,使该行业并未因为历史的悠久而走向衰退,借着国力的不断增强,近年达到了又一个发展的高峰。

∙经验曲线:

建筑产业技术含量不高,经验曲线平坦,需要很长的学习时间。

∙产业壁垒大:

建筑行业是一个耗资规模巨大且复杂的行业,进入和退出成本及障碍都很高;另外建筑产业一般都是一个国家的重点支柱产业,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都会扶持民族或地方产业而限制其它进入者。

∙产业吸引力在增强中:

虽然进入、退出成本和障碍都很高,竞争也很激烈;但建筑产业是一个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重的产业,经济衰退时,可能引起整个行业的亏损;行业内的平均收益率低,年总产值仅为美国的20%。

B.建筑市场

∙中国城市化发展在近年日益兴旺,长期的积淀使得市场存在很大的可发展空间,无论是大型城市,还是郊区农村都有潜力巨大的市场份额;

∙对海新兴的市场而言,中国的建筑业者本身是一个潜在的进入者,对其它厂商产生威胁,主要的竞争力表现为成本低廉。

2)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A.现有的建筑施工单位

对于整个建筑行业,XX公司面临着来自国内许多同业公司的激烈竞争压力,建筑市场兴旺后,新生力量已跨入行业成为了现有的竞争者,而老牌的企业多以优良的业绩工程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B.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方式和状况

建筑市场的竞争是现代商业市场中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之一,也是较为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竞争市场。

主要趋势:

∙产品开发、全球化、水平整合为策略方向:

随着WTO的加入,新型管理技术的所有者将逐步争夺新的市场,渗透现有市场,并且都以低成本、高附加值为基础。

∙以速度和低成本竞争基础:

现有业内人士都知道,招投标阶段固定成本高是会被迫退出竞争舞台的。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质量与安全,并且形成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

∙以合并与联盟为最重要的方式:

为追求规模经济,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共享资源以取得竞争优势,企业都竞相寻求合并与联盟。

3)替代品的威胁

∙主要替代品主要是指:

代表先进的技术资源和管理模式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后兴建的建筑产品,所以建筑产品被替代的威胁较小。

4)供应商的谈判力

供应商指建筑业内专业的分包单位及劳务队伍,以及提供工程施工必须资源的材料商、设备租赁商等等。

A.有利因素:

∙作为施工单位,我们有很强的向后整合能力;

∙施工单位有更强的创建品牌效应的能力;

∙施工单位的采购数量较大,往往是供应商的主要客户。

B.不利因素:

∙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供给商给予配合;

∙原材料及专业设备器械的品质决定了我们建筑产品的品质;

∙劳务队伍的工作能力是决定建筑产品的工程质量与安全保证。

5)购买者的谈判力

购买者主要指建筑产品的投资公司及房地产开发商等甲方。

主要相关因素:

∙供求情况:

建筑市场供大于求,;

∙竞争方式和程度:

各建筑施工单位为追求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的占有率,降低成本是基础策略,低成本竞争程度较激烈;

∙消费价值的大小:

建筑产品的消费价值很高,时间很长,招投标阶段购买者都比较慎重。

总而言之,这五种力量强弱状况主要可以表示为:

潜在竞争者威胁力适中偏强,供应商的谈判力较弱,购买者的谈判力较强,替代的威胁力很弱,现有竞争者的竞争激烈程度很激烈。

潜在进入者威胁力(偏强)

现有竞争者竞争激烈程度

很强

偏弱

供应商谈判力

 

购买者谈判力(偏强〕

替代品威胁力(偏弱〕

图表8:

五种谈判力相对强度图

二、建筑企业市场趋势预测

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由于国民经济宏观环境趋好,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完成,为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竞争氛围;三是2003年以来加强建筑市场执法检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以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趋势为例,现就建筑业发挥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化的趋势、中国境内市场投资集中的发展方向、入世后将面对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业主需求最大的模式、企业适宜的经营范围等几个问题做下列阐述:

1、建设业发挥着资源配置的枢纽作用

建筑企业与投资商正形成一种相互选择的合作伙伴关系,除提供质量、工期上的保证外,还将提供缩短投资周期、降低工程成本等不断深化的服务。

建筑业是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生产能力的必经环节,是社会资源整合形成生产能力时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