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379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docx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发布日期:

2012-01-17新闻来源:

贵州日报

实现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着力加强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着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彻底改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城乡面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

  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扭转,森林覆盖率达到45%;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石漠化扩展势头得到根本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0%,环境质量良好;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空间布局

  ——黔中经济区。

建设以贵阳—安顺为核心,以遵义、毕节、都匀、凯里等城市为支撑的黔中经济区。

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黔北经济协作区。

以遵义、铜仁为节点城市,以黔北、黔东北为腹地,积极构建连结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的经济走廊。

重点发展航天等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深加工、化工、特色轻工、旅游等产业。

推进武陵山地区经济协作和扶贫攻坚。

  ——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

以毕节、六盘水、兴义为节点城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资源优势,建设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

重点发展煤电煤化工、钢铁有色、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建设。

  ——“三州”等民族地区。

加快推进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及其他民族自治地方跨越发展。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磷煤化工、新型建材、民族医药和农林产品加工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支撑能力

  【关键词】交通

  【意见确定】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交通瓶颈制约。

  【举措】实施推进铁路建设、加大公路建设力度、促进民航和水运发展、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推动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等“五大”工程。

  【亮点】规划研究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黔江经贵阳至河口、都匀经凯里至黔江、兴义至永州等铁路,逐步形成新的对外通道。

加快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贵州境内路段,推动都匀至西昌、毕节至兴义、成都至遵义等公路项目建设,打通连接周边地区的公路通道。

加快支线机场建设,改扩建铜仁等机场,建设遵义、黄平等机场,研究建设仁怀茅台机场,开展黔北、威宁、罗甸等机场前期工作。

依托中缅天然气管道、中卫至贵阳天然气管道,建设支线管网,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

加快城市光缆宽带接入,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已通电的20户以上自然村和重要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

实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和“三农”信息服务工程。

  【解读】

  大交通支撑大发展

  省发改委

  交通是长期制约我省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尽管全省综合交通取得长足发展,但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发展基础差,全省综合交通发展水平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意见》要求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支持我省优先发展交通,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破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

《意见》将我省定位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突破国家既有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等各专项交通发展规划,在交通路网布局、项目规模等方面对我省给予很大倾斜支持。

拟支持建设的铁路达4500公里左右,超过现有铁路里程2倍;高速公路2500公里左右,超过现有高速公路里程1倍,大量的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也将在近几年加快实施改造,路网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贵阳龙洞堡机场定位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枢纽空港加以重点发展,全省机场布局在国家原规划“一干十支”的基础上新增规划3个支线机场,形成“一干十三支”格局,同时,航空客货运输也将在国家支持下得到加快发展;全省水运资源也将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等通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黄金水运通道建设加速推进。

总之,《意见》以全国甚至国际的视野看待我省交通发展,力求尽快把我省打造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要交通纽带。

5至10年后,全省四通八达、人便其行、货畅其流、高效衔接、运力强大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将正式形成,足以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水利生态

  【意见确定】坚持把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消除工程性缺水和生态脆弱的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举措】实施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突出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四大”工程。

【亮点】积极推进夹岩、黄家湾、五嘎冲、马岭等大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项目,到2020年全省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59.4亿立方米。

推进小水窖、小塘坝、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

加大草山草坡治理力度,扩大退牧还草重点县范围,支持贵州开展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进一步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提高单位面积治理补助标准,到202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覆盖工程小区;把石漠化治理与解决好农民长远生计结合起来,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研究论证生态搬迁工程。

推进城镇和产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危险废物处理以及锰汞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强化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完善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体系。

  【解读】

  探索贫困地区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

  省发改委

  《意见》指出:

“全面实施“三位一体”规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是继国务院批复《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简称《规划》)后,再次强调要加强实施的一项重点工程。

全面实施《规划》是打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瓶颈制约的迫切需要。

《规划》确定“积极推进夹岩、黄家湾、五嘎冲、马岭等大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项目,到2020年全省工程供水能力达到159.4亿立方米。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以及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改造工程”;并明确“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长江珠江防护林等工程,加强水源地和湿地保护。

增加造林和抚育任务。

对生态位置重要的陡坡耕地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到202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覆盖工程小区。

”这对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从现状看,贵州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不足,仍是制约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据预测,2015年、2020年全省需水量缺口分别为40.9亿和60.6亿立方米,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需求的水利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年供水量达到159.4亿立方米,人均389立方米;有效提高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同时实施《规划》是探索贫困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贵州省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基本农田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的石漠化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利建设滞后、生态恶化、石漠化严重、发展方式粗放,是造成贫困的根源,必须从水利建设、生态改善、石漠化治理等根本问题入手,加快转变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从全局看实施《规划》是构筑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遏制住石漠化扩展势头,生态环境脆弱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量,事关长江、珠江两大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中国两大经济引擎——“长三角”、“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产业结构

  【意见确定】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发挥资源优势、优化空间布局、促进转型升级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举措】实施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发展资源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特色轻工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

  【亮点】加强煤资源勘查,推进资源整合与优化开发,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加强“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电源点建设,加快建设六枝、织金、安顺三期、清江等一批大型坑口电厂和路口电厂。

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浅层地温能等新能源。

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

培育发展冶金、风电、农业机械等特色装备。

依托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航天产业。

发展新材料、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建设光伏产品研发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深入推进“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支持六盘水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加快建设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物流节点城市,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

支持组建贵州银行、茅台集团财务公司。

依托贵州多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

  【解读】

  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省发改委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发展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但是,我省产业发展速度慢、总量小、产业链短、产业幅窄、附加值低等问题突出,加剧了与其他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的拉大,我省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为充分利用好我省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意见》中将我省明确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并将“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我省煤、磷、铝等矿产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能源工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有利于发展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一体化产业,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进一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依托“三线”老工业基地和安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阳、遵义国家级开发区等装备制造基地,发展壮大航空航天、能矿及工程、汽车及零部件等特色装备制造业;依托自然资源、气候条件、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品牌带动等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白酒、茶叶、民族医药、特色食品等轻工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众多著名旅游景点以及多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为我省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发展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新农村

  【意见确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原则,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

引导产业向城镇和园区集聚。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举措】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产业园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亮点】加快贵阳、遵义、安顺、六盘水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推进万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赫章、务川、六枝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贵阳—安顺—六盘水等城际轨道项目。

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

支持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加大农村饮水、道路、供电、沼气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等等。

  【解读】

  并行不悖地推进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城镇化滞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贵州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总体上看,贵州城镇体系还在完善和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形成大中小功能协调配套的城镇体系。

主要表现为,一是城镇化水平低,2011年贵州城镇化率为35%,低于全国水平约15个百分点左右,与周边省份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三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弱,部分县城和重点镇人口也比较少,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对广大农民的吸纳能力不够,对广大农村的带动能力不强。

  在加快城镇化发展中,统筹城乡发展,并行不悖地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尤为艰巨。

《意见》充分肯定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镇化带动战略”,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强调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培育黔中城市群,打造一批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

特别提出,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研究调整优化行政区划。

”这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一脉相承。

基于贵阳市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提出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城市、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进一步明确了贵阳市的发展定位,有助于贵阳提速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带动全省加快实现跨越。

《意见》提出加强黔中城市群与六盘水、铜仁、兴义等城市的联系,有助于区域间要素流动和功能整合,形成全省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贵州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弱的状况,《意见》提出了交通、给排水、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尤其是突出强调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统筹规划以贵阳为中心、连接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这将有利于加强各市州之间的横向联系,深化区域合作。

三是有序发展产业园区。

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我省城镇化的滞后,根本原因在于产业发展滞后。

为确保贵州工业化进程沿着健康有序轨道科学推进,《意见》提出要规范发展产业园区,提出“三个支持”:

支持贵阳、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支持贵州依托重点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这将有利于强化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城镇化进程。

四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目标在于通过“以城带乡”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意见》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乡统筹的重点工作,强调“繁荣和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发展城郊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提出在遵义、六盘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有助于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五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意见》从水、路、电、气、房和优美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强调要“重点安排农村群众直接受益的中小型民生项目”。

提出全面推广我省富有成效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创建活动,这将有助于缩小我省城乡发展差距,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关键词】现代农业

  【意见确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走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举措】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亮点】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贵阳、遵义、毕节等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铜仁、黔东南、黔南生态农业示范区、安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以及黔西南、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

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支持贵阳花溪农产品、遵义虾子镇辣椒以及黔东南榕江、黔南独山和黔西南册亨蔬菜等批发市场建设。

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

  【解读】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走具有贵州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贵州地貌类型的复杂性与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品种丰富,杂、小、优、精,朝着有机农业的方向发展,走自己特色的路子,有可能在全国农业中一枝独秀。

目前,贵州农业结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林牧渔比重低、经济作物比重低、农产品商品率低、产业化程度低等特点,尤其是在许多偏远农村,基本上还处于“吃饭靠种田、养猪为过年、喂鸡喂鸭换油盐”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针对贵州农业实际,《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任务。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提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巩固发展油菜、马铃薯等传统优势农产品,积极推进茶叶、干鲜果等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

同时立足不同区域特色,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把全省划分为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山地农业机械示范区和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在北部地区建设粮、畜、茶生产基地,在南部地区建设面向珠三角地区的蔬菜、精品水果生产基地,在西北部地区建设草食畜牧业和马铃薯生产基地,将有助于我省农业发挥山地农业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是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着眼于让农民分享产业化经营成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调既要通过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建设若干具有当地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共同体等方式,又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发展,走一条有贵州特色的高产高效、品质优良、绿色有机、加工精细的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不断推进贵州农业产业化。

三是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推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为此,《意见》提出要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的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体系,扶持农村物流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等重点工作。

四是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贵州特色农业具有阶段性上升空间和较大的富民潜力。

为此,《意见》提出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还提出要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在当地资源开发项目中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关键词】扶贫开发

  【意见确定】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为重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举措】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亮点】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贵州倾斜,扶贫相关试点优先安排在贵州实施。

支持黔东南州实施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加强清水江、都柳江等流域综合治理,有序发展林浆纸一体化,建设西南林产业基地,率先开展自治州辖区行政体制改革研究。

支持黔南州建设瓮安——福泉地区磷煤电一体化基地和中药材、茶叶种植基地,支持水族文化博物馆建设。

支持黔西南州建设滇桂黔三省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和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加工基地等。

  【解读】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11年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脱贫致富步伐不断加快,纵向比成效显著。

但横向比,与西部各省市区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贵州扶贫开发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当前,面广量大程度深是贵州贫困问题的突出特点。

在全国“11+3”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涉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覆盖全省65个县级行政区、1150个乡、14451个村,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3.9%、79.5%和82.3%。

贵州还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总数的56.8%。

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国家扶贫标准计算,贵州贫困人口达1521万,无论是贫困人口总数还是贫困发生率均居全国前列。

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8.7%,处于全国后列,而以麻山、瑶山为代表的极贫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更低。

贵州贫困问题还有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与民族地区发展问题长期并存,黔东南、黔南和黔西南远滞后于全国30个自治州的发展水平。

针对贵州贫困状况,《意见》把贵州定位为“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并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新思路,确定了“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是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

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乡、贫困村为突破口,以贫困户为着力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提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同时提出要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促进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调动农民积极性参与扶贫项目。

二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提出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