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163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1.《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说明秦汉时期

A.社会演进趋势相同

B.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官方意识形态一致

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答案】A

【解析】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表明秦汉时期,社会演进趋势相同,A正确;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只是反映汉代基本上承袭秦朝的制度,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下面为元代《太和正音簿》中元杂剧的分类。

这说明元杂剧

A.情节曲折离奇

B.材十分广泛

C.内容较为生动

D.反映底层生活

【答案】B

【解析】根据“一为神仙道化,二为隐居乐道,三为君臣杂剧,四为忠臣烈士,五为孝义廉洁,六为叱奸骂谗,七为逐臣孤子,八为拔刀赶棒,九为风花雪月,十为悲欢离合,十一为烟花粉黛,十二为神头鬼面”,表明元杂剧题材广泛,B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元杂剧的分类,无法体现情节曲折离奇、内容较为生动、反映底层生活,排除ACD。

点睛:

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一为神仙道化,二为隐居乐道,三为君臣杂剧,四为忠臣烈士,五为孝义廉洁,六为叱奸骂谗,七为逐臣孤子,八为拔刀赶棒,九为风花雪月,十为悲欢离合,十一为烟花粉黛,十二为神头鬼面”分析解答即可。

3.“经济”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原意是“经邦(或国)齐世”或“经世济民”。

如《晋书•纪贍传》有“瞻忠亮雅正,识局经济”;诗人杜甫的《上水遣怀》有“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等。

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

A.反映了宽松的参政氛围

B.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念

C.印证了小农经济的落后

D.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

【答案】D

【解析】“济世、经世”等体现了入“世”情怀,所以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理解就是衬托了士人的入世情怀,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我国古代参政氛围并不宽松,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重农抑商的问题,也未表述小农经济的落后,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济世、经世”和入“世”情怀是吻合的,所以选D。

4.下表为清朝前期对明末东林党评价的不同观点。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观点

出处

不有东林,乾坤崩塌久矣!

东林岂亡明者?

攻东林者亡之也

汪有典《更外》

(东林)以道学之名号召天下。

凡生长其地、宦游其地者,或实意仰高,或葛藤相绊而靡然从之,门户之名立矣。

遥制朝绅,迫扶台辅,夷跖唯其所造。

复有一二奸雄彼此借资,门户之威炽矣

许重熙《宪章外史续编》

虽(东林)完成等主持清议本无贻祸天下之心,而既已聚徒,则党类众而流品混,既已讲学,则议论多而是非生。

其始不过一念之好名,其究也流弊所极逆祸延宗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A.清初启蒙思想初步发展

B.内阁制度导致阉党乱政

C.宋明理学被统治者认可

D.明末政治腐败党争剧烈

【答案】D

.........

5.下面为19世纪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单位:

户)。

下列各项与该乡居民迁居谋生状况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时期

迁出总数

迁至他乡务农

迁至城镇从事工商

出国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A.社会长期动乱不宁

B.阶级斗争变化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传统文化没落

【答案】C

【解析】统计表反映该乡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减少,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

结合所学,鸦片战阵后,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导致表格现象,C正确;该乡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与社会长期动乱不宁、阶级斗争、传统文化没落无关,排除ABD。

6.1927年3月,毛泽东说:

“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

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

”这说明毛泽东认为

A.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

B.必须发动农民参与革命

C.革命就是打倒资本家

D.反对国民党是革命目标

【答案】B

【解析】根据“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结合所学,大革命期间,湖南地区开展农民运动,打击了地方封建反动势力,材料表明发动农民参与革命的重要意义,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革命就是打倒资本家”“革命目标”,排除CD。

7.194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

这表明民盟

A.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B.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C.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

D.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从材料“1941年”“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中可以看出,当时民盟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ABD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答,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

8.1953年,《人民日报》发文说:

“河北省合作总社应当认真克服片面营利观点,公开肥料成本,重新确定合理利润,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

”该文章

A.意在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

B.标志着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C.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进程

D.反映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

【答案】A

【解析】根据“不要使下级社在经营中发生亏累现象,以便迅速调整肥料价格,克服社价和市价脱节现象”,结合所学,1953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实行合作化道路,材料表明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A正确;1956年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B错误;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表明计划经济开始,C错误;1958年大跃进开始,D错误。

9.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评了公民大会:

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

这反映出当时

A.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B.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C.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

D.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

【答案】B

【解析】根据“借一位公民之口批评了公民大会:

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说明当时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并不是对公民大会的监督和质询,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0.下图反映了1790--1860年美国大陆人口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美国

A.工业产品的市场日益广阔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工业化具备了充足劳动力

D.对外移民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答案】A

【解析】从图表看出,1790--1860年是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大陆人口不断增长,为工业品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市场,A正确;B表述过于绝对,错误;美国大陆人口不断增长,有一部分是黑人奴隶,不能说明工业化具备了充足劳动力,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大陆人口不断增长,不是对外移民的增长,D错误。

11.口述史是20世纪40年代首先在西方出现的历史研究方式,它是个人和社会对事件的表述的是特定场景下的时空,表述的是被采访人的亲身经历。

在美国,而且在英、法、德国出现了大量口述史研究机构,出现了大批口述史研究成果。

中国谚语说的“路上上行人口似碑”,也证实说口耳相传的作用与碑文记载具有同样的价值。

这说明

A.路上行人的语言是真实的历史

B.口述历史资料可用于历史研究

C.只有口述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D.历史是语言和心理状态的反映

【答案】B

【解析】口述史是一种历史研究方式,“口耳相传的作用与碑文记载具有同样的价值”说明口述历史可用于历史研究,故B项正确;行人的语言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不一定能够反映真实的历史,故A项错误;口述史料是主观史料,不一定能够反映历史真实,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口述史,不是心理状态,故D项错误。

点睛:

文字材料较长的选择题简化技巧之一是寻找关键词,本题的关键词是“也证实”,这说明“口耳相传的作用与碑文记载具有同样的价值”一句是整个材料的结论,也就是核心。

12.据世贸组织2001年年度报告,190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

这表明

A.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

B.经济全球化呈逐渐加强趋势

C.经济全球化无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中国融入世界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2.3%”中可以看出,对外贸易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提升;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作用与地位,故AD项排除;C项错误,错在“无益于”。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个人对人文关系有一种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主要是传统社会以来形成的血缘关系,农业社会容易形成大一统、家天下的文化。

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

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

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

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力转化的一种过程。

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

——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晚清中国的颓废局面迫使传统政治思想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进入了有识之士的理论审视范围,这就为西方政治理论的涌入提供了契机。

19世纪,国人开始对西方政治制度及理论充满赞扬和期待,把西方政治治制度引入中国实践成为不少人的理想寄托和奋斗目标。

然而结果无一例外地也都归于失败,形成了光怪陆离的清末民初政治现象。

西方理论和制度终归没有完成政治制度供给任务,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

——摘编自李照作、吕强《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与资源基础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西方在政治制度的设计思维上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并分析其“新的政治制度均衡没有实现”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答案】

(1)差异:

中国:

中国是大一统的家天下,强调王权与等级秩序;中国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国人的依附性;用政治权利获取经济利益。

古希腊:

古希腊包括很多分散的城邦,强调人权与民主;古希腊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公民的独立性;用政治权利去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

原因:

中国多广阔平原,易出现大一统格局和君主专制;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易形成分裂的多元化格局。

农业文明下的中国血缘与姻亲关系浓厚;而海洋文明下古代希腊的血缘关系较淡,更强调工商业利益。

(2)探索与实践:

清末的戊戌变法,尝试实践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后,尝试实践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总统制、政党政治。

启示:

政治制度的变迁需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体系相匹配与同步,政治改革需要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解析】

(1)第一小问差异依据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历来就强调等级制度,强调尊卑关系,由于人是一种依附的东西,于是在制度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这种制度怎样才能体现出人的这种依附性。

”“而中国实际上就是政治权利直接占有财产权利的过程。

”可以得出中国强调王权与等级秩序;中国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国人的依附性;用政治权利获取经济利益。

从“而西方(古希腊)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都与城邦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这个城邦里都是平等的一个成员……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它的实质是财产权利向政治权利转化的一种过程。

”可以得出古希腊强调人权与民主;古希腊制度维系的方法在于确保公民的独立性;用政治权利去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

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在家族或宗族里面才突显你的价值,离开了这个家族,你就什么都不是”“这与地理环境的制约导致他们必须要去海外进行一种经营活动有关。

”可以得出农业文明下的中国血缘与姻亲关系浓厚;而海洋文明下古代希腊的血缘关系较淡,更强调工商业利益。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国多广阔平原,易出现大一统格局和君主专制;古希腊多山多岛环海,易形成分裂的多元化格局。

(2)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主要体现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得出政治制度的变迁需要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文化体系相匹配与同步,政治改革需要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这样才能取得成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

范镇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

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为:

“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朱子语类》载:

“问:

‘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

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世纪

市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

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阐述:

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

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盛行自然经济,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从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这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大众的思想工具。

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是一个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渐打破宗教的束缚。

在古罗马时期强调宗教美是最高的、绝对的,反映当时宗教统治人民思想,到了中世纪有所进步,承认社会大众对幸福的追求,但仍然用宗教观点束缚这种追求。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起来,要求打破宗教束缚追求个人幸福。

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

【解析】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然后,通读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如根据中国思想家主张“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学者烦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知行合一”,和意大利思想家主张“一切美源自天主”“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归纳提炼出论题:

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最后,根据所学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七个月中,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

总的说来,工作是有成绩的。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

但由于运动扩大过分迅速,阶级划分不清,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犯了很多“左”倾错误。

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才开始纠正。

现在,老区正继续纠偏、新区则照中央指示,首先打击大地主。

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同时进行纠偏或发动的工作。

——1948年4月陈云《辽东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意义。

【答案】

(1)特点:

土地改革在解放区进行;打击大地主,贫困农民分得了土地;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出现了一些“左”倾错误,并迅速得以纠正。

(2)意义:

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被发动起来支持革命战争;肃清土匪巩固了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

【解析】

(1)特点:

根据“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犯了很多‘左’倾错误。

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才开始纠正。

”“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概括归纳出特点。

(2)意义:

根据“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分析回答。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根据《联合国宪章》有关规定,安理会有权断定“争端或情势之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之维持”,可以提出必要或合宜之临时办法并“促请当事国遵行”,它还有权“采取必要之空海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宪章》授权联合国大会“讨论本宪章范围内之任何问题或事项”,“得向联合国会员国或安全理事会或兼向两者提出对各该问题或事项的建议”。

在维护和平与安全领域,大会“得考虑关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合作之普通原则,并得向……安理会提出对于该项原则之建议”。

《联合国宪章》规定秘书长有根据情况权宜行事的活动余地,并可“将其认为可能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任何事件,提请安全理事会注意”,甚至有权“协助安理会探索给宜之临时办法”。

联合国秘书长成为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决策机制中的积极变量。

——摘编自陈先才《联合国维和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维和机制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维和机制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内容:

安理会掌握制定政策、采取措施的决策权;联合国大会拥有广泛的建议权;秘书长可以主动地判断情势,向安理会提出相关建议。

(2)积极作用:

维和世界利平与安全;缓和并制止地区冲突与战争;实施人道主义救助。

(2)联合国维和机制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即维和世界和平与安全、对地区冲突的影响即缓和并制止地区冲突与战争、联合国维和机制其实是实施人道主义救助等方面综合分析。

17.【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蒙古统一黄河南北之前,凡攻下州县后,民户都作为战利品赏赐给将士。

因此,一社一乡都各有主,互不相统属。

同时,由于诸王、大臣及将校将在战争中获得的民户,即“驱口”,往往寄留他郡,其数量几乎等于当地居民的一半。

耶律楚材奏请窝阔台下诏:

清理诸王大臣及将校的属下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出为编民,隐匿者死。

此举使大量奴仆身份的“驱口”得到释放,统一隶属州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同时,为了避免蒙古诸王功臣裂土分封,采取了由国家统一征收赋税,“岁终颁之”的政策,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耶律梦材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立钞法,定均输,整理驿站,解决高利贷问题,制订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法令和政策,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使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也为元初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理自常江《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耶律楚材所生活的社会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耶律楚材经济措施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答案】

(1)背景:

元朝统一黄河流域前蒙古政权财力分散;民户大多控制在各自为政的王族、大臣以及将士手中;政府的赋税收入不足。

(2)内容:

将民户重新登记造册,统一编户;由国家统一征收赋税;制定法令与政策,促进社会发展。

意义:

有利于增加政府赋税收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蒙古统一黄河南北之前”“由于诸王、大臣及将校将在战争中获得的民户”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财政收入等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中“清理诸王大臣及将校的属下人口,重新登记造册”“采取了由国家统一征收赋税”“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一系列促进社会发展的法令和政策”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使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也为元初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信息归纳回答。

点睛:

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1.一个前提:

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

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

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

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

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