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077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docx

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

2013年广州小升初语文备考指南

1、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如何提高

  近年,小升初择校考试中语文考试增加了课外阅读比重,小升初语文阅读该如何提高呢?

小升初语文阅读应该怎么积累呢?

为了让孩子更有针对性的去阅读,下面是小升初语文阅读提高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小升初语文阅读如何提高:

注重基础阅读

  1.重点:

《小学必备古诗70首》

  2.必读:

《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

  3.选读:

《世说新语》

  4.积累:

多读《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格言》等期刊,还可以多看看报纸。

  阅读需要注意:

  ①识记作品名称、作家和主要人物;

  ②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③简要分析作品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

  ④简要分析或评价作品人物性格或主要情节。

  小升初语文阅读如何提高:

多读课外读物

  童话: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

《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

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

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

春水》等;

  长篇名著:

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

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

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

  小升初语文阅读如何提高:

多查工具书

  目前小升初学生普遍用的词典是《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遇到陌生、生僻的词或字,多查查工具书,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安置这些陌生的家伙,一回生二回熟,时间长了,你再次见到它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叫出“名字”了。

  小升初语文阅读其实没什么好惧怕的,只要我们平时多注意积累,多给自己的暑假、寒假列清单,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小升初语文阅读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2、小升初语文考试阅读题可套用的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

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3、小升初语文阅读练习7篇附答案解析

1、《走进书里去》然后答题: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4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2分)

  粗略——瞬间——

  3、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4分)

  4、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4分)

  5、作者把_____比喻为_______的宴席。

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4分)

  6、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2分)

  7、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应划掉的字依次是:

搏、奈、豪、影

  2、粗略的反义词是“细致”、瞬间的反义词是“永恒”

  3、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

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4、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

看影片和卡通虽然有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5、作者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

  6、阅读书籍

7、【改题标准】表明你的观点(得1分),引述作者观点(1分)、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论说自己观点(1分)、语言通顺(1分)。

2、阅读《变》,回答问题:

  ①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

“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②“有什么事就说吧。

  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④马市长吃罢晚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香茶。

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

“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⑤“什么?

”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⑥“哦,那么她爸爸是谁?

”马市长问道。

  ⑦“就是您老人家呀!

  ⑧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

“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1、这篇文章的顺序被打乱了,请将正确的顺序,按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变”的一对词语是和。

  3、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

  4、文中第⑤句里的“这样”的含义是

  

(1)

(2)

  5、你认为文中的马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④②③①⑧⑥⑦⑤

2、“大力支持”“绝对不行”

3、为了获取父亲对自己行动的支持

4、

(1)作出下乡的决定;

(2)以这样的方式获取支持

5、言行不一

3、阅读《穷人》片段,回答问题: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打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忐忑”的意思是,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揍我一顿也好!

”句中的“也”能否去掉?

理由是?

(3分)

  4、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2分)

  A.话未说完。

B.人物在思索,表现了矛盾不安的心情。

C.表现人物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5、上面片段中有两个成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6、.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很穷,夫妻俩拼命干活,也只能勉强度日,但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请你推测桑娜当时的内心活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心里不安或心情不安定;自己家的生活已经很困难了,又抱回了两个孩子,丈夫能答应吗?

(意思相近即可)

  2、丈夫;西蒙的两个孩子

  3、不能;此时桑娜已经下定决心抚养西蒙的两个孩子,挨打了也心甘情愿,只要丈夫同意留下两个孩子(意思相近即可)

  4、B

  5、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6、参考答案:

丈夫养活这个家已经很不容易了,再添两个孩子丈夫能同意吗?

不抱回来也不行啊!

这两个孩子没人管怎么行?

就这么定了,丈夫回来就是揍我一顿也行,只要他肯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4、阅读《风雨中的菊花》,回答问题: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

“滚!

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

"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fá)。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

“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

”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lóng)。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

”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注音或写汉字4分

  弄()脏单薄()蒸lóng()处fá()

  2、写出近义词2分

  思忖()虔诚()

  3、找出一个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2分

  4、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分

  5、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的亮晶晶的”表明了什么?

2分

  6、对小乞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什么特点?

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生活处境?

2分

  7、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8、文章最后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

“模糊”说明了什么?

答案:

  1、nòngbó笼罚

  2、思考(思量)恭敬

  3、如: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热。

  4、小乞丐在母亲生日这天用讨来的钱买一束鲜花献到母亲坟前。

  5、钱放在口袋里的时间长,只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的,得来不易

  6、衣衫褴褛,又黑又脏无依无靠艰难困苦

  7、有沉重、有难过、更有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

8、多尔先生被小乞丐对母亲的一片真情所感动。

“模糊”说明多尔先生被感动得流泪了。

5、阅读《伞的故事》,回答问题: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我们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没准走到半路就会下起大雨来,就会被浇成个"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妈妈摸着我的头,眼圈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不能体谅妈妈的难处,竟对妈妈说妈咱能买把伞吗有伞就不会被雨淋了妈妈沉思了一会儿买咱买一把伞妈妈一字一句地说着听了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家里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呀?

可是今天妈妈的话是那样的坚决,我知道妈妈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妈妈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了。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妈妈怎么织了一夜的布?

我想着,悄悄地走到妈妈跟前,"妈,您一夜没睡?

"妈妈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妈,您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妈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妈妈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

见了我,她立即打开了印花包袱,笑着说:

  "看,你要的伞!

"啊,伞!

我喜出望外,从妈妈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崭新的用黄油布制成的八角大伞。

我快活地拿起伞,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妈!

"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

"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

  从此,这把伞伴随我,上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它仿佛母亲就在我的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忘不了母亲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喜出望外"的意思。

(3分)

  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4分)

  近义词:

坚决-(  )  反义词:

快活-(  )

  3、给短文第2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分)

  4、用"______"画出一处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一下"我"此时的心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中"我"为什么舍不得扔掉它?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妈!

'我一抬头,忽的,我看见了妈妈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我心里一酸,'妈!

'泪水就从眼里涌了出来"请想象一下"……"省略的内容,当时会是怎样的情景,用三四句话描述出来。

(4分)

答案

  1、答案:

妈妈买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使我特别高兴。

  2、答案:

坚定 伤心

  3、答案:

",?

",",!

  4、答案:

我多么想有一把伞呀!

此时的心情很迫切。

  5、答案:

妈妈熬夜织布,准备给孩子买伞。

  6、答案:

这把伞渗透着妈妈对"我"的那份深深的爱。

  7、答案:

"我"当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妈妈是为了给"我"买伞才这样的,但从妈妈的带笑的脸上,使"我"感到妈妈对"我"的关心和安慰。

6、阅读《第一次抱母亲》,回答问题: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

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我赶紧说:

"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责怪说:

"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我说: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护士问:

"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我说:

"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母亲说:

"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

  ①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护士说:

"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我说:

"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护士问:

"为什么?

"我说: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护士也动情地说:

"大妈,你真了不起。

"母亲笑了笑说:

②"提那些事干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

"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

  我突发奇想,说:

"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

让我抱你入睡吧。

"母亲说:

"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护士说:

"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

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

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1、请把本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写在下列横线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

(12分)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难过?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两题中任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