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2040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3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六语上第二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分析

序号

内容

个人设计

备课组集体讨论意见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以美德为主题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

它们分别是《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

在这四篇课文中,第一篇课文着重讲述了勇于承认错误的高尚品德。

第二篇课文主要讲述忠于职守,在生死关头用生命保护学生和高尚师德。

第三篇课文讲述的是面对困境勇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

第四篇主要讲述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学习本单元,使学生了解这些美德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关心他人,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这些美德在社会以及个人交往中的重要意义。

单元

目标

要求

1、学会认识31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学会阅读剧本。

3、学习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5、学生能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6、学生能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7、学生能感受谭千秋老师大爱无疆。

8、学生能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9、自学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0、注意边读边想象。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13、习作:

安排学生回家向父母示爱,并写下整个过程。

14、口语交际:

化身记者,现场采访,学写采访记录。

1、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理解谭老师在地震突然来临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姿势的真正含义。

  3、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性美。

  4、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5、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单元

设计

意图

1、独立阅读精读批注,在重点词句上勾画.。

2、小组合作探究,探有所得。

3、积累内化,拓展延伸.。

4、重视课外积累,引导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

5、以读代讲,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形象的

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法、朗读悟情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单元

目标

达成

分析

课题

5.负荆请罪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了解话剧的形式,掌握“负荆请罪”在新时期的意义和内涵。

重点

难点

教学生认识话剧与别的文体的异同,帮助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的特色。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有关友情的名言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

师生互评

2’

核心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

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

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

为什么请罪?

请罪的结果怎样?

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1.学生回答并补充完善

2.归纳出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

3.理解题目

学生代表发言

同伴互评互纠

10’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1.学生自读课文

2.通过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学生互动,纠错

教师指导描红

20’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

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1、指名回答,补充。

2、讨论、交流。

3、指名说打算。

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发言、同伴互评互纠、

教师追问、师生归纳

5’

四.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学生练习,指名交流。

师生互评。

板书设计

 

课题

5.负荆请罪

教时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2、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默写本课生字词

学生默写,互批

师生合作

2’

核心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

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1、指名回答。

2、指名回答。

3、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同伴互补发言

老师小结

15’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

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

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

(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

“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

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1、学生自学,写批注

 

2、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3、交流并归纳

 

4.学生分角色朗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批注

 

师生互说,互评,归纳

 

教师总结

15’

三、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

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

“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

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互评

 

学生朗读

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发言、同伴互评互纠

5’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互动

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课题

6.最后的姿势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

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中所揭示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关于人物品质的名言或成语

学生自主背诵

师生互评互品

2’

核心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师: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

(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至少两个

1、学生听

2、学生交流课外故事

师生进入状态

5’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

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

1.学生介绍人物

2.学生互相补充

教师归纳

7’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

(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

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1、学生模仿动作

 

2.学生思考,划一划

1.师生互动

 

2.师生交流

8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学生朗读交流词语

 

2.学生自主概括课文内容

生生互听,互纠

 

学生概括,教师巡视

10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

(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

正面描写第三段:

侧面描写

(2)第二段:

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

细节描写

学生回答,互补,互评

教师归纳总结

5’

六、作业

抄写词语

学生抄写

教师巡视、指导、纠错

板书设计

课题

6.最后的姿势

教时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重点

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人物品质的名言

学生自主背诵

发言,互补

2’

核心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

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

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指名发言

 

2.学生朗读回答

 

学生代表发言

同伴互相补充

5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1.学生自读课文

2.圈圈划划

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后,指名交流

呈现多种概括

师生归纳

10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

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

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

……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1.小组合作读课文

2.圈圈划划

3.小组交流

4.朗读并品悟

生生小组交流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

 

师生共同品悟

10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

为什么这样选择?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思考

 

2.指名回答

3.品悟后朗读

师生互动,体会文章写法

5’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

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 /英雄的姿势 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1.学生朗读,互评

2.学生思考并回答,品悟用词的精巧

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发言、同伴互评互纠、

教师追问、师生归纳

5’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的第2、3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3、学有余力的同学搜集地震中的其他小故事,互相交流。

4、用收集到的资料办专题小报。

1、自由朗读

2、学生课外收集资料

师生交流课外资料

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

英精

雄神

不千

死秋

课题

7.船长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某些词语。

2、通过自主阅读和老师以“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为线索引导精读,体会哈尔威船长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

3、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重点

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有关人物品质的成语

学生自主背诵

师生互补

2’

核心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

船长

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船长》。

说说你印象中的船长形象

(如果有学生说到“职责”,在黑板右侧板书)

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位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笔下的主人公。

他的名字叫-------哈尔威

这篇文章的作者雨果,你们熟悉吗那么,在大文豪雨果的笔下的这位船长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

根据收集的资料个别发言。

(维克多·雨果,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出生于军官家庭的雨果,从青少年时起就十分热爱文学和诗歌,他13岁开始文学创作,15岁就因长诗《读书之益》受到法兰西文学院的褒奖。

他的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同伴互补

10’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能够比较通顺地朗读课文。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同桌配合,一人一个自然段,将全文读完,最后互相纠正读音。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

3、检查交流。

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的?

相机集体学习生字词。

老师觉得大家真会读书,已经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融入到了文章中,真不简单!

课文读完了,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你觉得哈尔威船长给你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

4、谈谈整体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最好引导出学生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以及感觉到哈尔威的那种精神。

(遇难----救援----殉职)

由此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临危不乱富有经验威严镇定沉着机智)

1.学生自读课文,互相纠错

 

2.指名读课文

指名读(1-2)、(3-5)、(6-22)、(23-27)、(28-30)

 

3.学生理清文脉

 

4.学生概括人物品质

教师巡视

 

师生交流纠错

 

呈现多种概括

师生归纳

 

师生共同概括人物品质

10’

三、理清脉络。

说得真好!

就是这样一位船长,在1870年3月17日夜晚,用自己的言行为“船长”这一特殊的职业书写下了神圣的定义。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1870年3月17日夜晚发生了什么,齐读第一自然段。

此时的“诺曼底”号轮船情况如何?

(“像平常一样”--------风平浪静)

师:

可是紧接着诺曼底号发生了什么事?

生:

撞船。

师:

哪一自然段写的撞船?

生:

第二自然段。

师:

后面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生:

写船长坚守岗位,最后殉职。

1、齐读,思考。

 

2、指名回答、补充。

 

3、概括段意

 

 

个别发言,同学互评互补。

 

10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当时情势危急

我们一起来看第二自然段

师:

诺曼底号怎么被撞的?

当时的情形怎样?

自读第二自然段。

找出有关重点词句来体会。

重点词:

笼罩、沉沉夜雾(当时海上的能见度较低,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航行)

全速(这场灾难是无法避免的)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可怕的震荡(诺曼底号被撞得很严重,对整个船体是致命一击)、顷刻间、半裸着、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猛烈地(当时的场面十分紧张、混乱)

自读。

边读边在脑子里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可怕的情境。

指名读。

师:

当时的场面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将会有怎样的情况发生?

师:

就在这时,船长哈尔威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了,他是怎样处理这个可怕骇人的局面的呢?

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1.学生自读并思考

 

2.生自由说说想象。

学生交流互补

 

师生互相评析

5’

五、作业

1.练习背诵

2.抄写词语

1、倾听,体会。

2、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教师巡视,纠错

板书设计

7.船长

(1-2)、(3-28)、(29-30)

 

课题

7.船长

教时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文章的有关段落。

重点

难点

了解多方面展示人物形象的手法,生动感人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背诵有关品质气节的古诗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背诵,品悟

2’

核心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过渡:

1870年3月17日夜晚,“诺曼底”号轮船像平常一样开往格恩西岛。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了“诺曼底”号上。

当时的局面很难控制。

这时,船长哈尔威出现了,他迅速控制住局面,组织大家自救。

2、(相机板书:

遇险、自救)那么,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控制局面、组织自救的呢?

最后的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1.学生认真听

2、指名回答。

个别回答。

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10’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28自然段,读好后思考,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共下了几次命令?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命令?

想一想为什么给你印象最深。

可以结合预习时的批注再次深入地想想、划划。

交流讨论:

好,大家读得都很认真,我想一定也思考得很深入,哈尔威船长在组织自救的过程中,一

共下了几次命令?

(4次)

想一想哪次命令给你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1、自由轻声读、圈画。

 

2、指名汇报。

准备工作充分;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官兵的勇猛善战

3、解释词语。

 

4、回答补充

 

5、讨论交流,补充。

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后,呈现学生难读的词句

 

师生归纳

10’

三、配乐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范读第三段。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诺曼底的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下去了。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

2、每次我读完文章,眼睛总会不由自主地停留在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的这幅图上,从他坚毅的眼神里,我看到许多东西,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看看船长最后留在世界上的那一瞬间吧,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7、8自然段,思考。

2、交流。

朗读。

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发言、其他同学互评互纠、

10’

四、看板书总结全文

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人们慌乱不堪,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舰桥上,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救援工作,果敢地下达命令,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从而以身殉职,为船长这一光荣的职业做出了最完美的注解!

1、齐读。

2、指名说。

指名说,其他同学补充。

5’

五、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6船长

            遇险  千钧一发 忠于职守

            自救       巍然屹立

            牺牲  以身殉职 舍己救人

课题

8.爱之链

教时

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条理,了解大概内容

重点

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时间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3’

常规性积累

古诗积累

学生自主背诵古诗

2’

核心过程

一、导入

1、板书“爱”。

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

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字,你会想到生活和学习中的哪些人或事?

2、揭示课题《爱之链》,提出疑问。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这“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