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说明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949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路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路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路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路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说明书.docx

《道路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说明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说明书.docx

道路说明书

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1、概述

根据《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发展建设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民环境,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动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生态城的“四城联创”工作,结合老城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此次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分为洮北区和经济开发区两大改造区域,洮北区区域主要指东至辽北路、红旗街、南至胜利路,西至幸福街,北至民主路区域;经济开发区区域冬至幸福街,南至辽北路,北至民主路,西至图乌公路区域。

2、道路现状

 

 

现状对外交通:

主要为洮白公路、图乌公路(302国道)、207省道及长白公路。

铁路:

主要为平齐铁路和长白铁路。

新华路现有状况

新华路(K0+000~K2+714.525),路线长度为2714.525米。

 

二、气候、地质条件

1、测设经过

我公司于2016年1月上旬对本项目进行了必要的外业调查,搜集到了详实可靠的调查资料。

在勘测过程中,我公司派出以测设室主任为组长,资深技术顾问及各专业工程师为组员的勘测队伍,利用水准仪和RTK对全线高程和平面数据进行采集,对该路进行了详细调查。

在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提出了最终的设计方案。

内业设计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采用技术指标,利用Card/1、CAD等国内外先进的软件进行设计。

设计人员坚持“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的设计理念,严格按照的质量管理目标,层层把关,确保设计质量。

2、工程地质资料

2.1、地形地貌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

东、东南与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松原市的长岭县比邻。

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

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685平方公里。

白城境内的地形地貌,属于大兴安岭东麓与松辽平原西段过渡地带,由北西向南东的地貌,基本以低山—丘陵—台地—扇形地、平原,呈阶梯状由大兴安岭隆起带向松辽盆地边缘阶变,分区比较明显。

白城市区地势基本平坦,北西较高,南东较低,海拔高程为142.0-197.0米,地面坡度接近千分之二。

2.2、气象特征

白城位于松辽平原的西段,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内陆,属大陆性寒温带季风气候,尤以春秋两季风为甚,西北风较为盛行,历史上最大风速25.0米/秒。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多年平均气温5.3℃,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90年一月份-38.1℃,无霜期一般在160天左右。

历史上降水量最大年份为1957年全年降水量为800.7mm,一般全年的降水量集中在6、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均降水量为407.9mm。

2.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工程沿线地下水属于第四纪孔隙潜水,受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勘察期间初见水位3.5~5.1米,静止水位3.4~5.0米。

根据地区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为1.0~2.5米。

2.4、区域地质概况

(根据地勘报告增加相关内容)

三、设计原则、设计任务依据、设计标准

1、设计原则

1、符合《白城市老城区综合改造详细规划》中的相关要求。

2、满足道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对道路设计要求。

减少道路实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考虑道路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考虑道路现状地形地物及地块用土土方量平衡要求。

5、考虑路面排水通畅,以及与周边地块高程协调。

6、优化路面结构设计,节约投资。

7、与新建地下管线、原有道路相协调等。

2、设计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白城老城区综合改造工程详细规划》;

(3)、白城市老城区总图及相关资料

(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GJJ193-2012);

(8)、《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

(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1998);

(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1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1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6)、《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7)、《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

(18)、《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

3、技术标准

1、新华路按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

2、设计行车速度:

40Km/h;

3、设计年限:

10年;

4、设计路面宽度:

35米;

四、道路工程设计

1、道路平面图设计

本路沿线主要与光明街、幸福街、瑞光街、长庆街、金辉街、明仁街、青年街相交。

本道路与各条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

技术指标名称

单位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路

道路长度

m

2714.53

设计行车速度

Km/h

40

设计年限

10

路拱设计坡度

%

2

2、道路纵断面设计

1、原有道路地势起伏较为平坦,原有道路属于三块板道路形式,现将原有绿化带取消,改成一块板道路形式。

3、道路横断面设计

1、标准横断面:

一块板断面形式,双向六车道,路宽为35米。

2、道路横坡为2%,双面坡,坡向两侧,路拱曲线采用直线接抛物线型路拱;人行道横坡为2%,坡向道路内侧,单面坡直线型路拱。

4、公交亭

1、拆除原有公交站点,在原有公交站点的位置新建公交亭。

(公交亭样式按业主意见购买),利用原有公交站牌平移到人行道上。

5、植树带

1、在新建人行道上修建1.2米宽植树带,植树带里放置0.7米厚的种植土。

6、停车位

1、在新建人行道上设置停车位(详见停车位尺寸图)。

五、道路结构设计

1、结构组合设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合理、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选择结构合理、技术经济可行、噪音低、施工方便、维修养护便利且适用于本地区特点的路面结构形式。

1、原有机动车道,洗掉4cm沥青混凝土。

新建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2、拆除原有绿化带,新建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

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

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3、原有非机动车道,全部挖除4cm细粒式AC-13沥青混凝土+7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30cm天然砂砾石垫层

新建4cm细粒式ARC-13沥青混凝土

6cm中粒式AC-16沥青混凝土

20cm水泥稳定砂砾(5%)基层

20cm水泥稳定砂砾(4%)底基层

50cm天然砂砾石垫层的设计方案。

4、原有人行道全部挖除,新建花岗岩火烧板40*30*4结构为:

40*30*4花岗岩火烧板;

3cm水泥砂浆;

15cm水泥混凝土C20;

20cm砂砾垫层;

5、在人行道上新建停车位:

(详见停车位布置图)结构为80cm嵌草砖,孔内填黄土伴草种子

30cm1:

1黄土粗砂层

15cmC15混凝土

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

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6、透水砖结构为8cm透水砖

30cm1:

3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

15cmC15混凝土

20cm天然级配砂砾石

素土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或原状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

7、拆除原有人行道结构为:

6cm荷兰砖(20*10*6)、3cm水泥砂浆、8cmC20水泥混凝土、5cm天然砂砾垫层。

8、病害处理段:

青年街--金辉街(网裂、沉陷、车辙、涌包)。

六、路基设计

1、压实度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填方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

最小强度(%)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路床

0~30

8.0

6.0

路基

30~80

5.0

4.0

路基

80~150

4.0

3.0

路基

﹥150

3.0

2.0

2、地基处理

路基压实前应清除路床范围内腐殖土、淤泥制土、生活垃圾、树根及大粒径块石,采用机械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压实度后可作为路基持力层。

达机械碾压后达不到设计要求压实度时,采用开挖换填处理,填料采用砂砾换填。

七、道路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路口形式。

八、附属工程设计

1、路缘石

机动车道两侧路缘石采用15*25*100cm花岗岩路缘石,植树带界石采用10*15*100cm花岗岩。

2、无障碍设计

按规范要求,本工程在人行道上铺设无障碍人行盲道和坡道,无障碍人行步道宽0.6米。

距人行道外边路缘石宽度为(看设计图纸),路口人行道设置无障碍盲道。

具体详见无障碍人行道设计图。

3、雨水口

拆除原有平篦式井篦子,新建立篦式井篦子,参照图集《给水排水标准图集》06MS201-8-15。

立篦式井篦子收水井修在植树带中。

罩面地段用D300水泥管连接至新建雨水口,接口采用水泥砂浆抹带。

全挖地段过街管更换为D300HDPE(SN12)钢带增强管,坡度为0.015,坡向检查井,设计采用120度砂石基础按06MS201-1施工,具体详见设计图纸。

4、交通安全设施

在新建道路上设置标线、信号灯、电子监控系统等详见分篇设计。

九、材料组成说明

1、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底基层)骨架主体材料: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为:

水泥:

砂砾=5:

95,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8%。

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

筛孔尺寸(mm)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比(%)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3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为:

水泥:

砂砾=4:

96,粒料颗粒组成见下表,集料压碎值不大于30%,压实度不小于97%。

天然砂砾级配不符合下表要求,须掺加一定比例碎(砾)石,使底基层混合料级配符合要求。

筛孔尺寸(mm)

37.5

31.5

19.0

9.5

4.75

2.36

0.6

0.075

通过质量百分比(%)

100

93~100

75~90

50~70

29~50

15~35

6~20

0~5

悬浮密实型水泥稳定类集料级配

水泥应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的水泥。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3.5Mpa;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的7d侵水抗压强度不得小于2.5Mpa。

2、水

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2011最新版)的规定。

宜使用饮用水及不含油类等杂质的清洁中性水,pH值宜为6~8。

3、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混合料应由搅拌厂集中拌制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搅拌厂应向现场提供产品合格证及水泥活性氧化物含量、粒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及R7强度标准值的资料。

2、运送混合料应覆盖,防止遗撒、扬尘。

摊铺除遵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7.2.6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允许偏差范围内。

(2)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应为20cm,且不宜小于10cm。

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均匀。

碾压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第7.2.7条的有关规定。

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3)混合料基层,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

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7d。

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撒嵌丁料。

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

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覆带车辆通行。

4、粘层、透层

本次设计中,在基层上设置透层,在上、下面层之间设置粘层。

半刚性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微干燥、但尚未硬化时,洒布透层油,透层油采用高渗透乳化。

(基质沥青A级90号),透层油喷洒用量为1.0L/㎡;粘层油采用乳化沥青,粘层油喷洒用量为0.5L/㎡。

5、沥青路面面层

路面设计本着因地制宜、技术合理、便于施工及养护的原则及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结合路线周围自然条件、沿线筑路材料情况和实践经验,进行路面设计。

本设计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

表面层4.0cm细粒式橡胶沥青混凝土(ARC-13)上面层和6.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下面层的设计方案。

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按混合料级配表的要求,并尽量使级配曲线形成“S"形曲线,这样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沥青面层的铺筑质量的内容、频度、容许差应符合技术规范《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沥青混合料集料采用反击碎石,上面层和下面层沥青采用90号A级,各层沥青与石料粘附性不小于4级。

透层采用高渗透乳化沥青,粘层采用乳化沥青,下面层所用的基质沥青均采用90号A级,透层、粘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见表8.1.7-1。

表8.1.7-1道路透层、粘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适用范围技术指标

透层PC-2

粘层PC-3

破乳速度

慢裂

快裂或中裂

粒子电荷

阳离子(+)

阳离子(+)

1.18mm筛上剩余量(%),不大于

0.1

0.1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不小于

2/3

2/3

贮存稳定性1d(%),不大于

1

1

贮存稳定性5d(%),不大于

5

5

蒸发残留物含量(%)不小于

50

50

蒸发残留物针入度25℃、5s、100g(0.1mm)

50-300

45-150

蒸发残留物15℃延度(cm),不小于

40

40

溶解度(%)不小于

97.5

97.5

注:

用于透层油及粘层油的基质沥青必须满足上表中90号沥青的技术标准

6橡性改性沥青

1、基质沥青

橡胶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采用AH-90#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12,其抽检项目、抽检频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表12AH-9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AH90

针入度(25oC,100g,5s)(0.1mm)

80—100

延度(5cm/mim,15oC)(cm)不小于

100

延度(5cm/mim,10oC)(cm)不小于

30

软化点(环球法)(oC)不小于

44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99.5

针入度指数PI

-1.5~+1.0

薄膜加热试验

163℃,5h

质量损失(%)不大于

0.8

针入度比(%)不小于

57

延度(15oC)(cm)不小于

20

延度(10oC)(cm)不小于

8

闪点(COC)(oC)不小于

245

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

2.2

密度(15oC)(g/cm3)

实测

动力粘度(绝对粘度,60oC)(Pa.s)不小于

140

2、橡胶粉

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13要求。

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橡胶粉密度应为1.150.05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即其比例应不超过0.1%﹚,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一般含有不高于橡胶粉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

橡胶粉应提供质量保证书,质保书应说明橡胶粉规格、加工方式、加工的废旧轮胎类型,还应说明橡胶粉的储存方式。

表13橡胶粉筛分规格

筛孔尺寸

通过率%

2.00mm

100

1.18mm

65-100

600m

20-100

300m

0-45

75m

0-5

3、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表14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粘度,177oC,Pa.S

1.5-4.0

针入度(25oC,100g,5s)0.1mm,最小

25

软化点,oC,最小

54

弹性恢复,25oC,最小

60

4、粗集料

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4.75mm。

采用玄武岩集料,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15。

表15沥青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0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5

视密度不小于(t/m3)

2.60

吸水率不大于(%)

2.0

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

在掺加抗剥落剂后不小于5级

坚固性不大于(%)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1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号料

0.6

2号料

0.8

3号料

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上面层石料磨光值不小于(BPN)

36

抗压强度不小于(MPa)

120

注:

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5、细集料

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人工轧制的玄武岩、辉绿岩或石灰岩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

细集料规格见表16。

表16沥青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表观相对密度

坚固性

(>0.3mm部分)

含泥量

(<0.075mm的含量)

砂当量

亚甲蓝值

棱角性

(流动时间)

t/m3

%

%

%

g/kg

s

≥2.5

≥12

≤3

≥60

≤25

≥30

7、填料

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不使用矿粉填料。

8、外掺剂

橡胶沥青断级配混合料(AC-13)需要掺入必要的外掺剂以改善橡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及混凝土的水稳定性能,掺量为混合料重量1~2%。

适宜的外掺剂为波特兰II型水泥或消石灰。

 

7、矿料

1、粗集料

①面层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应采用抗滑、耐磨、坚硬、洁净干燥的石料加工而成,宜采用一次颚式破碎后进行二次反击式或锤式破碎加工成具有良好颗粒形状,表面具有良好微观构造的集料。

②各成品料出口必须安装能回收粉尘的除尘设备,保证粉尘不飞扬,不造成集料的二次污染,保证集料的粉尘含量满足要求。

③集料形状应接近立方体,并具有良好的嵌挤能力,具有一个破碎面颗粒含量应达到100%,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颗粒含量应≮90%。

2、细集料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

3、填料

面层用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岩经磨细得到的矿粉,且加工石粉用的矿料与2-2气候区普通沥青的粘附性达到4级。

掺加2%消石灰粉,矿粉用量相应减少。

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石粉仓中自由流出,沥青混凝土拌和站除尘装置回收的粉尘不得作为填料使用,同时施工单位应对拌和站进行改造,增设提升仓,确保矿粉材料剂量的准确性。

面层用矿粉的质量技术要求见表8.1.7-11。

表8.1.7-11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表

项目

表观密度

(t/m3)

含水量

(%)

亲水系数

外观

塑性指数

粒度范围(%)

<0.6mm

<0.15mm

<0.075mm

指标

≮2.45

≯1.0

<1.0

无团粒结块

<4

100

90~100

70~100

4、消石灰粉

石灰粉必须洁净、干燥,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①灰粉的有效钙镁含量必须达到二级钙质石灰标准要求。

②生产消石灰粉时,必须将生石灰充分消解后,剔除未消化残渣后烘干磨细,加工成消石灰粉。

③石灰粉的细度(颗粒组成)应满足0.6mm筛通过率为100%,0.15mm筛通过率为90%~100%,0.075mm筛通过率为90%~100%。

④石灰粉的含水量应不大于1%,外观无团粒结块。

5、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面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矿料级配应符合表7的要求,其中表面层、下面层的级配在表内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使级配形成“S”型曲线,有利于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6、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检验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其中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指标按照我省的使用经验在规范的基础上宜适当提高。

沥青各面层的压实度以马歇尔试验密度为标准,其代表值面层应达到98%以上。

(1)粗集料应该洁净、干燥、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8.1.7-6的规定。

当单一规格集料的质量指标达不到表中要求,而按照集料配比计算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

对受热易变质的集料,宜采用经拌和机烘干后的集料进行检验。

表8.1.7-6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试验方法

表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6

28

30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30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t/m3

2.60

2.50

2.45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2.0

3.0

3.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15

12

18

18

15

20

2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

1

1

T0310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5

5

T0320

注:

①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②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

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③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