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41786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docx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

给法学院年轻人的4封信:

斯伟江2封、许宗力1封、哈罗德1封

发表时间:

2009-11-110:

33:

00阅读次数:

1818所属分类:

朋友之间

  注:

我友羽戈曾经跟我提过多次,希望我给高校法学院的年轻人,讲讲人生体验和经历,他认为年轻人在关键处的几步往往会影响一生。

羽戈的话固然有理,但我很为难。

我一直感到自己的个性有些特别,因此我的路似乎很难重复。

我这样说,并不是炫耀自己,更多的是带着对身边亲人的愧疚。

  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今天从网上搜了3封给法学院或者说法科年轻人的信,推荐给法律界的年轻人。

网上类似的给年轻人的信不少,影响比较大的是斯伟江先生和许宗力教授的3封信。

斯伟江刚才又向我推荐了1封,是哈罗德·H·柯的。

于是,就有了4封。

  斯伟江律师,可谓大名鼎鼎的,就不用介绍了。

至少,在我博客里是如此。

许宗力先生,是台湾大学法学院教授,曾经是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台湾司法院大法官。

哈罗德·H·柯,是耶鲁法学院院长。

  其实,这4封信有不少共通之处,其中最可贵的则是留露在字里行间的正义和爱。

几封信,虽然是写给年轻人的,但像我这样的半老头子,也值得细细品味。

人生总是需要不断反思的。

给法学院的年轻人

——写给华政职业发展协会的专业技能课程的跋

午后,清冷。

坐在这朝北的小房间里,或许算是部分法学院学生认为以后理想的工作目标-律所合伙人。

可是坐在这里你并没有觉得怎么样。

合伙人又怎么样?

也只是一份工作,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佛教说,有漏皆苦,是真道理。

真正踏实的东西是在内心而不是在外。

当然,你会说,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是建立在仓廪实的基础上。

可是,兄弟,年青时,仓廪不实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小说电视中无不是穷小子最后碰到美女(其实,结婚了,你才知道,美不美不重要,心地好才最珍贵,这是后话咯,可以删除)。

除了世袭,很少有人少年得志,而且少年得志者,未必是好事。

我们想当初也是穷得叮当响,过去了,就回觉得那是美好的回忆,想想穷小子们的乐子,真的不少啊!

俗话说,不怕少年穷,只怕老来穷呐。

我的大学生涯是非常平凡而无趣的,从现在眼光看来。

学习成绩一般,没有谈恋爱,(非不想也,实不能也。

那时华政女生少,无论容貌性情如何,皆属特种稀缺资源)。

图书馆里的书很老,老师也没有指点我们看些台湾版的书(或许没有),课堂上鲜有老师动人之处,于是,睡觉加逃课也是家常便饭。

英语十塌糊涂减了九塌还有一塌糊涂,连国家四级都没有通过。

更不用说奖学金什么地。

如今,我还能混口饭吃,足见法学院之高下,未必定终身。

当然,青葱岁月也有值得留恋处,我踢了四年足球,看了四年杂书,吹了四年老牛皮。

第四年认真复习律考,倒是出了点成果,当年考出,且是考得不错。

华政纵百般不是,然如此法学院比比皆是,单是没有用国家四级卡我,还属老师们宅心仁厚,中心无限感激。

如今华政,物是人非,恍如养猪场,也是教育产业化普通话之潮流所赐,法学院毕业生虽非精英教育,然法治社会,需要几多法律人才,故是耶非耶,当留之后人评论。

然,在学生仔,学习还是自己的事情,普及化教育中是否出英雄,还看自身打造。

出类拔萃者,自己拔也。

这十几年律师下来,如果让我重回法学院(其实去年确实重回了一个学期,在芝加哥混),我的感受是,第一还是要认真看书,把基础打扎实了。

至少是有用的民商法,知识产权,劳动法,凡是社会上用得着的法,基础都要扎实,凡是社会上用不着的,应付过去就是。

国内法学大抵照搬国外法学原理,来自具体操作细则。

所谓中国特色,乃是指大体。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是我们的政治体制,西学为用,是我们的法律体系。

政法、政法就是如此。

我们所学的目前乃是用,所以,西方法学乃是唐僧取经的佛经。

故就原理而言,能看台湾版的就看台湾版,能看英文原版的看原版。

看懂原理后,就再具体的中国特色学习,看中国国内学者的书,或者两者结合着看,中国国内学有所成的,也是入西方的书而化之,国内基本没有已经独创成家的法学家,如果有,那些自吹的是骗子,请介绍给王海。

譬如,民法,看王泽鉴、史尚宽,比看王利明要好。

知识产权,看国外的CASEBOOK比看国内学者的好。

其次,多看法院法官写的书和文章,多看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

我国由于议会失位,庶几为养老院,故立法的法跟不上执法的法,故最高院无奈之下,经常不得已而越位,这些越位结果,往往就是真的法律,如此状况,乃至上海高院,故要看高院内部规定,最高院司法解释,学法律,从理论一定要学到实践,从原则最后要落实到案件。

无法理无以释百案,无案例难以办一案。

说白了,法理可以灵活运用在全部案件中,犹如独孤九剑之破剑式,学的是原则。

无司法解释和案例研究,你学的东西就是一堆无用的赵括兵法。

故看最高法院的网站,看上海,北京法院的网站和判决书,以及法院案例选,以案例作为练习自己法律原理是否理解的试金石。

看不懂,问老师,再不懂,问律师,法官,华政没有其他优势,就是校友多。

相信很多老师还是能给你答复,尤其是华政的年青老师,想必也成点气候了。

我重回法学院主要就是呆在图书馆看书,写东西。

如果你看了书觉得有疑点,就写下来。

不动笔墨不看书,不做读书笔记,很多数,看完就和你见过的很多人一样,时间长了,就不认识了。

英语是重要的,法律也是重要的,如果两者比,目前似乎是英语重要,因为它是工具,了解国外法律的工具,找工作的工具。

如果让我选,我认为,长远来说,法律功底扎实比英语稍稍更重要些,毕竟你们是法学院而不是外语学院。

但是,学法律,不要学那些烂法律书,那还不如学英语,至少,后者还是一门工具,而前者是一堆垃圾。

看书是法学院的第一大事,如果能写作,更是顶上功夫。

至于社会活动,多点公益活动,少些官方活动和娱乐活动。

除非你去往演艺界发展。

毕业之后不能直接去律所,去公司也可以。

建议少考公务员,除非你是为留户口没办法,公务员是温水煮青蛙,容易消磨志气,当然,有些非常之人也是能自拔的,否则,很多青年才俊就废在那里了。

等结婚生子,万事皆休,就等论资排辈了。

官场不正气,我才劝大家别去,如你能出淤泥而不染,进去当然也是一条实现人生理想的好途径,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好。

初,你会被同学羡慕,终,你可能会羡慕其他同学,这戏台上,角色转换犹如川剧变脸。

留不了上海北京,去其他地方也可以,人生不是一条路,就生活质量而言,上海已经没有多少过人之处。

只是虚名而已。

而且,即使那么喜欢上海北京,等你在外地呆几年,一样可以回到上海创业。

中等城市的生活或许质量会更高,只要你懂得珍惜。

总之,人生不一定要选择成功,一定要选择幸福。

不要选择物质,请选择精神。

选择物质的,必被物质所累,选择精神的,虽有物质之困犹能谈笑。

这个境界是不一样的。

更何况,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论语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这个命,有时很难说啊。

作为凡人,只能尽力而为,而不能指望凡事一定会如何!

作为一个老资格的法学院毕业生,能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了,不过,我有一点疑惑的是,你们学了几年法律,你们有没有学到对正义的渴求,对法治的向往,对理想的笃信?

如果,你没有学到这些,也不相信这些,那么,我建议你直接去读MBA,让其他有信念的同学做你的律师算了,这也算法学院的多元化吧。

人生未必有清晰的路线图,但得有所真爱!

——写给法学院的年轻人之

华政小龙学弟写信来,说:

“现在已经是我的研三的上学期了,马上面临着毕业,对于自己的前途,我感到一片的迷茫。

现在我的同学们正在忙于公务员的考试,我也在准备。

但,实际上,我不是很喜欢公务员的生活,一方面生活有点呆板,而自己喜欢每天都能应对新的挑战,那样的人生方有意义;其次,公务员的薪水也不是很高,如果真的在上海这里工作,单纯的一点工资收入估计也难以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再者,退一步说,即便我考上上海的公务员,估计以后也难以得以重任。

自己有些想做律师,但是不知道前景会怎样?

同学们都把律师行业描绘的很艰苦,我自己也未曾律所实习过,斯老师您作为一个执业多年的老律师,在这方面肯定有自己的见解,希望斯老师您能给我讲一些自己的贴身体会,让我们这些后辈青年在面对人生职业的选择时能更有把握”。

这种青年导师之类的活其实我未必合适,我却愿意野人献曝地把我的一些经历、感想写下来,供你们考量。

人生未必有清晰的路线图。

想我大学毕业前夕,基本上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小子。

我读法律也是随便乱选的。

我父母小学都没有毕业,哪有什么职业规划可以提供给我。

我那爱我的母亲想办法替我找关系,希望能在县里给我找份工作。

邻村的一个大娘的儿子在县里担任点什么职务,我母亲不知道去了多少趟。

事实上,也未必有用。

我自己也想找过县下面派出法庭的庭长,我曾在那里见习过,希望能谋一职位,后来发现,18年前县级法院基本不需要法学院的毕业生,用不着,除非你有一定的硬关系。

显然,我们这种家庭缺乏这种关系。

好在我毕业实习的单位,嘉兴第二律师事务所,我的老师秦少珊厚我,同意我毕业后分配到这个律所,否则,我真不知道自己会流落到哪里?

我记得我大学好友考虑到当时的公交公司福利好,去了公交公司,后来发现绝非所爱,转到检察院,现在做了律师。

造化弄人,谁能知道将来?

即使我在嘉兴工作了,做了律师,我也没有清晰的人生路线图。

回想起来,那是很满意自己的工资,基本上每周都可以吃鸡!

天知道你们能否理解我们小时候的饥饿程度。

(当然,我们不能和上代人比)。

我觉得那些年少有志的人,绝非寻常人。

显然,我是常人。

我无大志,我默认现实,熟悉现实,利用现实,工作5年不到,我们几个同事就自己开合伙所。

在开所前,我有钱就买了摩托车,后来,买了面包车,不到27岁做了政协委员,我俨然似乎已经是小镇名流。

然后,我依然没有什么路线图。

说白了,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因此,就不会有什么路线图。

因为,那时当律师就是为赚钱,赚钱了后就想享受,享受完了什么都没留下。

物质刺激最刺激,过去了就会觉得空虚。

哪怕你住一个城堡,你也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如果你心里没什么追求。

当然,你可以说,也不是什么追求都没有,女人,金钱也是追求啊。

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

98年底,我总觉得心里空空的,我决定到上海来工作。

当时,有两个选择,杭州或上海,事实上,杭州的客观条件要好于上海,我有一定的人脉关系。

我选择到上海是不愿意再重复嘉兴的模式,我想换条路径。

此时,我仍没什么路线图,因为我没什么目标。

当然,机缘巧合,曹星律师要在上海开分所,要人,曹律师帮助过无数的年青律师,我也是一个。

到了上海,工作是非常难的,因为基本上没有人脉关系。

我数度试图想回浙江,当然,开弓没有回头箭。

也就忍忍在上海坚持下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写了文章被刘桂明师兄看中,作为律师论坛的主题辩论题目,而央视的人也正好想找一个律师,他们看了辩论后,找到我。

我就去央视做了些节目。

后来,有很多咨询找上来。

我忽然发现,律师,除了赚钱的事,还有为社会免费服务的领域。

原来世界上请不起律师的人那么多?

原来社会底层那么黑暗?

我逐渐有些改变,然而,依然有些迷茫。

毕竟个人力量太微薄了。

做多了些法律援助,知道了律师的价值除了商业价值,还有社会公益价值,认识了个人尽力即可。

当然,西方律师所一部分公益,大部分商业的模式在中国是非常陌生的。

我们的律师都认为法援都是政府的事情,只要做好政府分配的任务即可。

我的好几位好友、大律师都持这个观点。

因为,他们从做律师第一天来就从前辈那里得到这样的模板。

中国特色的律师职业模板。

再几年,我逐渐认为,或许,我可以做更多些援助。

毕竟我有些模糊的目标,大致知道什么方向,至于路线图,依然没有清晰。

人生有太多偶然。

我现在想告诉你,即使你有目标,有清晰的路线图,事实上,未必管用。

历史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光武帝的有志者事竟成。

典故出自后汉书,帝謂弇曰:

「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迹。

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

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勍敵,其功乃難於信也。

又田橫烹酈生,及田橫降,高帝詔衛尉,不聽為仇。

張步前亦殺伏隆,若步來歸命,吾當詔大司徒釋其怨。

又事尤相類也。

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光武帝这种雄才大略的人都未必能看到那么远,只是成功后才夸奖耿弇。

另一种是项羽的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语出史记: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嚮。

漢軍圍之數重。

項王謂其騎曰:

「吾為公取彼一將。

」令四...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你再努力,条件不允许,拼死也是枉然。

立志,当然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就是这样。

肯尼迪总统的父亲,就规划让自己的儿子做总统,老大战死,就培养老二。

当然有这样的目标,你得权衡自己的条件,权衡现实条件。

没有老肯尼迪的富有和人脉,小肯的梦肯定落空。

没有美国的选举制度,再富,如明朝的沈万三,也只留下一个万山蹄而已。

不喜欢公务员,就可以不进去,除非你想磨砺自己。

我记得2年前和一个北大法学院团干部谈,他想进公务员队伍,从而在内部改良,这当然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这个国家,政府太重要了。

体制内的能量远大于体制外,只要自己不迷失。

不过,我得告诉你,进去了不迷失的比例很小,因为是机器,几十年的运作,一己之力要改变,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做律师,当然很辛苦,问题是,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看看我是工作多年之后,才觉昨非而今是,过去的非未必就全部没有用,或许是今天的是的因素。

美国商业秘密法把失败的经验也作为商业秘密,道理很清楚,走了弯路就会少走弯路。

记得陆九渊和朱熹之间的路径争论,一个是尊德性,一个是道问学。

陆讲究先立其大,然后做学问。

朱熹讲究先从做学问开始,慢慢摸索。

对于一些有悟性的人来说,前者好,因为少走弯路。

对寻常人来说,后者稳。

前者弊病在志大才疏。

后者病在书虫技工。

因此,朱熹受数百年追捧是有道理的,毕竟大部分人都是寻常人。

狂生令人讨厌,技工谋生无妨。

不管你选择什么职业,不管有没有目标,日常工作生活中,磨练自己的能力,砥砺自己的操行,积累自己的能量。

有了这些,相信,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真爱,你才有资本去追求!

多说一句,目标不要太高,要平衡谋生和谋道,平衡现实和理想,平衡自身优势和短处。

有了目标后,未必一定要能到达目标。

因为,或许你定的目标不是你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但是,力所能及地倒在在离目标最近的地方的人,相信未必会有遗憾。

或许你的目标就应该定在自己的射程之内。

为自己“所爱”尽力付出的人,你的人生也是完美的。

今天听广播,一个嘉宾三十多岁时就做了加州一大学教授,因为热爱音乐,决然离职借钱从事音乐事业。

他说,他离开时连办公室桌子都没整理。

就如一个哈佛教授,在课堂中途看到窗外阳光,若有所思,就说,莫辜负了好时光。

步出教室,再没回来。

是非观念常驻于心——写给法学生的一封信

许宗力(台大法学院院长)

Dear年轻的学子们:

在法律系担任教职多年,有一些感触,也有一些心得,我很愿意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聊一下这些感触与心得,或可供大家参考。

我不谈高深理论,不引励志格言,也不想八股说教,就平实地谈谈大家在学习法律这个阶段所面对的几个切身问题。

 

●认清法律的真实人生,永保赤子之心

首先谈为什么要读法律。

这是新鲜的法律人在一起时最常聊到的一个话题。

如果你给的是类似济弱扶倾、维护正义等正气凛然的回答,恭喜了,你是这个领域的稀有动物,希望你日后在法律的职场奔驰时,能够把这个目标「朝朝勤拂拭」,不要时间越久,最后只剩跟别人作几栋高档楼房、几张俱乐部会员卡、是否开得起双B轿车的比较而已。

其实,以法律为志业,理由纵使不是那么的正气凛然,而是老老实实道出想要藉此名利双收,或就业有保障的心声,虽然有点市侩,不过,没关系,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这是基于人性的正当理由,可以作为在人生旅程冲刺的动力的。

只要有学法律是用来保护自己,帮助他人,而不是用来伤害他人的基本认识,就够了。

几年的教学经验,曾碰过少数几个所谓的「法律人」,法律尚未学通,就以半调子的法律知识「替天行道」,四处检举,兴讼无数,美其名行使宪法赋予人民的诉讼权,被人鄙视,视为瘟神,还洋洋得意。

每当听到这种指摘,当老师的内心只能淌血。

通常,在同学面前,我不会也不敢把正义挂在嘴边,学法律说正义,老实说,有点沈重。

正义不是老师可以在课堂说教的,而是需要大家各自随着人生经验的累积,以敏锐的嗅觉去认识、体会的,人生经验越丰富,你越会发现现实的残酷,与社会的不完美,越发现更多不正义的存在,就越发兴起百般无奈的无力感。

不过,没关系,当你发现社会的不正义,就表示你还有赤子之心,还有正义意识,这其实正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怕就怕法律人被充裕的物质生活蒙蔽了心智,削弱了批判力。

●专业且视野开阔,并养成健全、成熟人格

其次,想跟各位谈谈学习的态度。

在越来越分殊化的社会,法律人若要在将来有所发挥,除对法律专精之外,最好也涉猎其他周边学科的知识,有机会修辅系,乃至双学位,更好。

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国家训练出来的法律人竞争力有待提升。

将来各位在社会上,遇到的未必是纯粹的法律问题,可能是与工程、科技或金融有关的法律问题,不一而足。

所以我建议各位在学习法律之余,可以考虑分配一点时间在法律之外的学科,对各位将来法律生涯的成功,定会有帮助。

涉猎其他知识,除着眼专业的考量,更重要是视野的拓展,与健全、成熟人格的养成。

我要强调,法律人不能只懂得法条,还要有文史哲的人文素养,我们更要认识到,法律是人类民族精神的产物,不能认识其背后的政经社文条件,就无法了解法律的精髓。

诸位切记,专注法条,欠缺广阔视野以及人文素养与关怀,充其量只是一个目光如豆的法匠。

法律人将来在社会上要有竞争力,还必须具备好的语文能力。

之所以要非常强调语言,是因为全球化时代,我看到社会上高度需求具备外语能力的法律人才,我也看到学生出了社会之后,由于语言问题无法把握而错失先机的窘境。

我非常希望各位多花一点时间给语文,特别是英文。

在进一步强化英文能力之余,我也鼓励法律人能够尝试去学习第二外语,掌握第二外文不仅有利于拓展视野,对将来面对各种工作上的挑战也会是一种优势。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两种外语以上的训练,这是值得我们警惕与学习的。

●法律人可以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

国考也是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毕业后考国家考试,几乎是所有法律人必经之路,也是学校老师所鼓励的。

只是要认清楚一件事情,不是每一个法律人都一定考得上法官或律师,其实,除了法官、律师,还有各种行政人员高考,都是亟需法律人投入的公务领域。

国家考试一试不中,再试固无不可,我个人的建议是,顶多考个四或五年,考不上就别再试,赶快转行,另寻出路,我总认为专为国考而花四、五年光阴,多少会扭曲一个人心智的。

其实,每一个人前途都是很宽广、很多元的,谁说读法律就一定要走法律这一途?

法律人同样可以在财经、产业界服务,而且因为有法学的训练,思考可以比其他人更缜密,相信表现也可以更好,当今社会,你们可以看到众多法律人在各行各业大放异彩,就是很好的例子。

最后要强调的是,我们法律人最重要要有基本的是非观念,而且要守得住。

这句话听起来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事实上法律人出了社会之后,若没有基本的是非,把持不住,害了自己,也害了社会。

这些话对学法律的年轻朋友讲,也许早了一些,各位也许也会觉得又是老套,但我还是唠叨地提出来,作为这封信的结语。

         许宗力写于2003年6月

耶鲁法学院院长寄语学生:

别让你的技巧胜过品德

  

  耶鲁法学院是一个致力于公共利益的独特的法学院,并造就了为形塑公共利益做出独特贡献的法律人。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请问一下你自己:

如何将我毕生的精力奉献于我心目中的公共福祉?

                哈罗德·H·柯

 

  对你们中的许多人而言,迄今为止,人生的抉择原则不外乎:

奉行自由选择。

我相信你们当中的许多人进法学院正是如此。

事实上,如果有哪条墓志铭适合你们这一代,那么一定是:

“他们至死奉行自由选择”。

  我大学毕业准备去英国做访问学者时,一位世交特地赶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并祝贺我的“成就”。

我大姐礼貌地等那位世交离开后,才问我:

“什么成就?

你什么成就都没有。

你无非就是会念书而已!

”“有许多人没上过什么学却成就非凡;但也有些人受了世界一流的教育却一事无成。

两者的差别就在于那些事业有成者明白他们为什么而奋斗。

  哲学家约翰·罗斯金曾经说过:

“人劳碌一生,其最高奖赏不在于他从中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藉此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样,作为一名法科学生,对你的辛苦努力的最高奖赏将是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法律人。

而这意味着追问:

什么是我的支点?

你会为了什么而奉献一生?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及此后,你应该每天问自己这一问题,因为正如威廉·S·考芬所说的:

“如果你没有任何支点,那么你将随时跌倒。

  今天,此时此刻,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开始问自己:

什么是我的支点?

我为什么进法学院?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法律人?

我知道,在你们的175字的入学申请中你们已经写过这些,并足以让你们入学。

但从今天起,你们要诚实地追问并回答这一问题。

当你们沉思这一问题时,我希望你们停止问“怎样使他们满意”,而是开始问:

“怎样使我自己满意?

”我希望你们追问:

“什么样的案件,什么样的理由,什么样的当事人,才会触及我的心灵?

”当这样的时刻来临时,要紧紧抓住这一时刻,这一契机,不要让它悄悄溜走。

因为就在彼时,你将确定你的真正的而不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支点。

  一个法律人仅仅倚仗法律技巧是不够的。

你必须追问:

我的技巧是为谁服务的?

在耶鲁法学院,你们将会渐渐获得什么呢?

你们将逐步掌握法律技巧:

这些技巧会让你们有本事把人们扔进监狱;挽救或者毁灭人们的生命;就天文数字的标的提出理据等等。

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巨大的力量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

这类技巧和工具都有其时空的限制。

因此,运用交叉讯问的绝技去扳倒对方证人,但跟你的同屋交谈时抛开它吧。

  你们会在你们的配置中发现以往耶鲁学生所没有的新的有力工具。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都被联在一起。

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工具吧,如作为充满激情的辩护士,正如我们的学生在称作《达尔福尔24小时》的视频网站上所做的那样。

  请别滥用技术的巨大力量去攻击在线的他人,侵犯别人的隐私,或将你的同学作为恶作剧的靶子。

在这里,技术不得僭越共同体。

我们致力于挑战成见,但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记住你的职业生涯始于今天,你在此所作的选择将影响你的职业声誉。

当“品行和操守委员会”决定是否接纳你进入业界时,不但要考察你的法律职业素养,还要考量你在执业过程中的行为是否正当、道德。

你们所发送的每一封email,你们所开设的每一个博客都会留下文字痕迹;你们所公开散布的有关你们自己和他人的所有信息将永久记录下你们的品行。

  所以,请记住一句朝鲜族谚语:

“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你们的技巧将突飞猛进,但千万要记住让你们的品德行在头里。

这就引出了我的最后的忠告:

在求索自己为什么而奋斗的同时,也请深入地思考一下如何服务于社会的福祉。

你将如何为公众的利益做出贡献?

你将投身于怎样的公益事业?

  耶鲁法学院是一个致力于公共利益的独特的法学院,并造就了为形塑公共利益做出独特贡献的法律人。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请问一下你自己:

如何将我毕生的精力奉献于我心目中的公共福祉?

你将为谁服务?

谁最需要你?

当你为自己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机会深感庆幸时,难道你就没有义务——即便你仍在法学院求学——服务于那些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